CD44分子在银屑病患者表皮的表达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umt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研究银屑病患者损害、无损害及治愈后皮肤的CD44分子表达。发现CD44呈现在表皮的棘细胞和基底细胞表面;银屑病损害处比无损害处及治愈后皮肤要显着得多,呈高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CD44的类型,结果主要为CD44的标准型,即CD44S,也有CD44E型,未见到CD44V型。本研究提示CD44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损害表皮细胞过度增生有关,CD44S型及CD44E型可能提示良性增生。

其他文献
1994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尼莫地平(nimodipine)和曲尼司特(tranilast)联合治疗了慢性荨麻疹和寒冷性荨麻疹107例,取得较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
期刊
我们在常规真菌学鉴定的基础上,应用API系统对120份临床分离菌及实验室保存菌种进行了鉴定,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期刊
1990年至1994年我们观察了用粉尘螨注射液(上海医科大学红旗制药厂)脱敏治疗丘疹性荨麻疹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男88例、女63例,其中1~3岁55例,4~7岁61例,8~12岁34例,>16岁1例;均具有典型的风团样斑丘疹,呈纺锤形,中央有小水疱,少数四肢末端见有大水疱者,伴有继发感染或湿疹,致糜烂.32例为新发病例,其余为病程超过3个月以上的复发病人.二、皮肤过敏试验治疗前病人常规
我们从1991年5月至1992年6月应用0.025%辣椒素(capsaicin)霜外涂治疗银屑病,并进行单盲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抗体搭桥角朊细胞/单一核细胞粘连(ABKMA)作为银屑病研究一个体外实验模型,用来研究银屑病的免疫激活的细胞因子网改变。正常人表皮细胞悬液分离自包皮,加入银屑病IgG孵育后加入银屑病单一核细胞,形成ABKMA.使用ABC增强的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白介素2和白介素6.实验结果表明,白介素2和白介素6的合成和分泌都高于正常人IgG对照和无血清培养基对照。细胞表面的白介素2受体α链(IL2Rα)用免

我们选择寻常型痤疮患者40例,进行了血清锌、头发锌含量的测定和补锌试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和方法(一)病例选择:经临床确诊为寻常型痤疮患者40例,皮损以炎性丘疹、脓疱为主,伴有一些粉刺,并未患其它疾病.男29例,女11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5岁.另选择本市无皮肤病健康人60例为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与痤疮患者相近.(二)实验方法:1.血清锌测定;采用美国Vid

皮肤神经鞘粘液瘤是近年来提出的较少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为了探讨该病的病变特点,我们报告18例并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及临床随访.结果示本病主要见于青少年,皮损常位于上肢和面部.组织病理学为一位于真皮和皮下的多结节状粘液性病变,丰富的粘液背景上分布梭形和星形的肿瘤细胞,似神经的环层小体.绝大部分病例S100蛋白为强阳性,支持其为神经鞘起源.有随访结果者无一复发.我们认为本病是一具有特征性病
白念珠菌(简称白念)为临床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约占临床分离酵母的80%~90%.快速、正确地鉴定白念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方法是米粉吐温琼脂观察其厚壁孢子形成及血清芽管试验.现介绍一种液体培养基能快速检测白念的芽管形成,并与传统常规方法作了比较,显示此法具有简单、快速、重复性好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