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控对策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明确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试验并结合室内观察系统研究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菱角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发生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和综合防控措施。[结果]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在蔡甸区1年发生7代,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出现2个发生危害高峰。在实际生产中,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结论]试验结果为指导湖北省相关部门防治菱角萤叶甲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菱角;菱萤叶甲;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4-080-03
  菱角(Trapa bicornis L.f.) 属于菱科,为1年生浮叶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的特产水生蔬菜, 营养价值高, 可作果、菜, 又是良药。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又称菱金花虫,属于鞘翅目叶甲总科叶甲科萤叶甲亚科,是菱角的毁灭性害虫。笔者于2011~2014年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结合室内观察对蔡甸菱角萤叶甲形态特征、田间消长动态、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控制菱角萤叶甲危害的综合防控措施,旨在为菱角萤叶甲的有效控制提供借鉴。
  1形态特征菱角萤叶甲属于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种虫态。
  1.1成虫
  体长约为5.0 mm,宽为2.2 mm,雄虫体略小于雌虫,初羽化时为黄色,后渐变成灰褐色(图1a、b)。头式为下口式,咀嚼式口器;触角丝状,11节,复眼突出。前胸背板两侧黑色,中央有“工”字形光滑区;中胸小盾片黑色,似黄豆大小;鞘翅折缘黄色,后缘略平截。跗节5节,第4节嵌在第3节内,为“伪4节”。
  1.2卵
  近圆球形,直径为0.4 mm左右,初产卵为黄色,稍后逐渐变深,孵化前为暗黄色。卵端有一圆形红斑,有卵纹。雌虫将卵块产于菱盘叶面,通常排列整齐,单层,每块卵10~20粒不等(图1c)。
  1.3幼虫
  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黄色,后变黑色,老熟幼虫体长为6.0~9.0 mm。幼虫体节12节,头、足、气门片黑褐色;胸节中央具一纵沟,胸腹各节边缘具 2~3根刚毛不等;胸足3对发达,腹足退化;各腹节背面具一横褶,最后一节背板后缘具 1 排刚毛, 10 根(图1d、e)。
  1.4蛹
  蛹为离蛹,长椭圆形,背面弧形,两侧具黑色气门 6 对,尾端常包被末龄幼虫的蜕皮。 初羽化时蛹呈黄色,后体色逐渐变深为橘黄色(图1f、g)。
  2发生世代及田间虫量消长动态
  根据近几年的观察,菱角萤叶甲在蔡甸区常年发生7代(表1)。各代发生期: 第1代在4月上旬至5 月中旬, 第2代在5月下旬至 6 月中旬,第3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 第4代在7月上旬至7月底, 第5代在7月底至 8月中旬, 第6代在8月中旬至 9 月中旬, 第7代在9 月中旬至10月。10月下旬以后以成虫在茭白、芦苇、水花生等杂草残株或塘边土缝等处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天气转暖后,越冬成虫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当菱盘长出水面后迁入菱塘取食为害。成虫交配后在菱盘叶上产卵,随后孵化成幼虫啃食叶肉为害。菱盘被害后,轻的形成大量孔洞,造成菱盘千疮百孔,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剩叶脉,使菱塘一片枯黄,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图1h、i)。全年以6月上旬至7月上旬二、三代虫口数量多,危害最重,时值菱角开花结果期。7月中旬以后该虫常受高温、暴雨等因素的影响,种群数量下降。立秋后天气转凉,菱塘菱角萤叶甲虫量上升,8月底9月初达秋季危害高峰,10月下旬成虫陆续迁入越冬场所越冬(图2)。
  3综合防控对策
  在准确预测预报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农业、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重点防治二代补治三代,压前控后,注意秋季防治六代。化学防治时,应选择卵孵盛期施药防治幼虫和成虫以及羽化盛期施药防治成虫。
  3.1生态防治秋季采菱结束后,及时处理老菱盘,降低虫口密度;冬季及时清理菱塘周边茭白、杂草等,破坏其越冬场所,可直接或间接杀死越冬成虫,减少越冬虫源;改直播为集中育苗移栽, 缩短大田危害期,减轻危害。
  3.2物理机械防治菱盘封行前,人工将幼虫、蛹、卵扫落或喷水冲刷水淹致死。
  3.3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菱塘龙虱、蜘蛛等自然天敌控制菱角萤叶甲危害。选用生物农药1.8%阿维菌素EC 1 500倍稀释液喷雾。
  3.4化学防治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WG 3 000倍稀释
  液,或18%杀虫双AS 500倍稀释液,或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稀释液,或48%毒死蜱EC 1 500倍稀释液菱盘叶面喷
  雾防治。菱塘禁用菊酯类及对水生动物高毒农药以保护和利用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化学防治应严格控制用药量、施药次数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生产、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
  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蔬菜栽培学各论(南方本)[M].2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7:410-415.
  [2] 郑建秋.现代蔬菜病虫鉴别与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823.
  [3] 陈世骧.叶甲的分类[J].昆虫学报,1973,16(1):47-56.
  [4] 牟吉元,徐洪富,荣秀兰,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262-280.
  [5] 陆自强,朱建,祝树德,等.菱角莼菜害虫——菱角萤叶甲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4(5):73-76.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培养基起始pH、碳源、氮源和发酵温度对高产纤维素酶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影响。[方法]通过正交分析确定菌株B.subtilis SD76产纤维素酶(CMCase)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菌株B.subtilis SD76产酶的最佳培养条件:培养基初始pH 6.8;培养基稻草粉浓度3.0 g/L;硫酸铵浓度3.5 g/L,发酵温度32 ℃。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
期刊
摘要 以西北地区典型的干旱区——疏勒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利用植被指数(NDVI、SAVI、EVI)对原始LandsatOLI影像进行了维度扩展,构建了以高反射率、低反射率、裸土、农田植被、荒漠植被为组分的五端元模型。之后对实测植被光谱值进行分析,将实测植被光谱值引入到端元模型中,进一步构建了将植被分为农田植被、第一类荒漠植被和第二类荒漠植被的六端元模型,基于全约束的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进行混合像元分
期刊
摘要  [目的]优化广元市烤烟的品种布局,改善烤烟生产优良品种匮乏的现状。[方法]在广元市开展7个烤烟新品种的同田小区对比试验。[结果]结果表明NC71、NC297在广元市表现良好,其农艺性状、抗病性、经济性状优于云87(CK)。[结论] NC71、NC297这2个品种可在广元市进一步试验研究,为今后新品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烤烟;品种;适应性;广元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期刊
摘要选取在E.coli中对于dsRNA表达比较重要的3个因素,即诱导时间、诱导温度和诱导剂IPTG浓度。利用已经构建好的大肠杆菌E.coli HT115(DE3),并结合正交试验设计研究dsRNA在HT115(DE3)内的最优表达条件。结果表明,工程菌在诱导时间8 h、诱导温度30 ℃、诱导剂浓度10.0 mmol/L的培养条件下所得到的dsRNA表达量最大。  关键词大肠杆菌HT115(DE3)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化学方法合成一种新颖的HgDADPA柱,用于分离和富集植物及微生物体中硫硒修饰的化合物。[方法] 使用二氨基二异丙基琼脂糖(DADPA)与对氯汞苯甲酸进行反应,得到HgDADPA色谱柱,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洗脱不同位置取代的硫或硒化合物;然后,通过HgDADPA色谱富集大肠杆菌(E.coli)的tRNA中含硫、含硒化合物,并且鉴定。同时,测试HgDADPA色谱柱分离后样品回收率。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探讨不同棉花品种光合生理特性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新疆审定的10个早熟棉花品种,在常规栽培下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10个不同棉花品种的叶片F0、Fm、Fv、Fv/Fm、F0′、ΦPSⅡ、qp、NPQ值在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说明10个棉花品种间叶片光合机构的活性和光合能力较为接近。[结论]在自然条件下棉花品种间PSⅡ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变化幅度相对较大,导致品种间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 优选柴胡中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柴胡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4个黄酮类活性成分(芦丁、槲皮素、山奈素和异鼠李素)的总含量为指标,采用液相方法测定。[结果] 最佳工艺为在50 ℃的60%乙醇(料液比1∶5)中浸渍30 min,超声功率80 W提取20 min。[结论] 该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关键词正交试验;柴胡;黄酮类化合物;HPLC;提取工艺
期刊
摘要 在充分理解城市紧凑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耦合关系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紧凑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二者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及ArcGIS9.3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紧凑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铁路沿线城市紧凑度总体偏低,且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大部分城市地处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将城市紧凑度与经济
期刊
摘要 蓖麻饼粕作为蓖麻籽榨油后的副产物,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还含有蓖麻毒蛋白、蓖麻碱等毒性成分,是一种良好的食用、药用资源。对蓖麻饼粕成分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简述,以期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推动蓖麻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蓖麻饼粕;副产物;有效成分  中图分类号 S50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32-170-02  Abstract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银杏果实控制技术。[方法]在不同时期对银杏树体喷洒不同浓度的萘乙酸、乙烯利和石硫合剂溶液,研究不同化学药剂对银杏果实的控制作用。[结果]不同时期喷洒不同浓度萘乙酸溶液后,银杏叶片出现发黄、枯萎,最后脱落,银杏新梢出现枯萎、枯死等现象,在花期喷洒乙烯利和石硫合剂溶液,可以控制银杏果实的数量,乙烯利溶液以浓度200、400、800 mg/L的处理效果较好,浓度1 200 mg/L处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