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读经典 吟诵未来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igang3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被媒体誉为“素读经典课程第一人”的陈琴老师素读的对象是经典,素读这些经典的作用不仅是识字作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智慧,约束学生的行为。她所独创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配合素读经典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效,被众多教师效仿。2016年3月12日,陈琴老师到访广东省广州市铁一中学为师生、家长作专题讲座,分享素读经典课程。本刊编辑部有幸对其进行了专访。
  《学校品牌管理》:您当初是怎么想到“素读”的?
  陈琴:许多人在网上说:素读教学法是陈琴发明的新模式。其实不是这样。素读,是中国古代自有教学活动开始就一直在用的教学法。只不过,这个方法我们中国人没有做过概念定义,是日本人把我们古代私塾中的教学方法称之为“素读”。我之所以会选择素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本身就是这样学习。我小时候跟着外婆,她是个读书人。当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无法去学校上学,我的外婆就让我背诵古文经典,经过这样的学习、训练,我的读书、写作、记忆等方面的能力相较于同龄人要好。
  之后,我走上讲台,在教学方面一直跌跌撞撞,但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非常好。由于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家长,我的“杀伤力”都不够,我跟学生定了一个协议:犯了错误我不批评,但我教一句话他们要记住,并且下次尽量不再犯这个错误。比如说,孩子们总是很大力地扯窗帘,我跟他们说,中国有一本书叫做《弟子规》,“弟子”就是学生,《弟子规》里面的“缓揭帘,勿有声”告诉我们要爱护窗帘。所有的孩子都把这句话记下来,下一次再有孩子大力扯窗帘,其他的孩子们就会说“缓揭帘,缓揭帘……”。这一件事情让我相信,语言是有力量的。于是,之后我们班的事情都用语言来规范。
  大概是1993年开始,我想自己的语文课堂不能由别人做主。于是,我开始用最简单的“读”法教给学生最有含金量的文字,这些文字会让学生以后有判断力,有是非观,有理想,有动力,我觉得就够了。
  《学校品牌管理》:您在开发素读经典课程的过程中是否遇到过不理解?
  陈琴: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是晦涩难懂的文句,认为小学生怎么可能读得懂《诗经》《史记》《大学》《论语》,充其量也就是背几首简单的唐宋诗词而已。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用1/3的课时数教授教材中的内容,在课堂上,用2/3的时间诵读大量的经典美文。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能熟背《诗经》中的长篇诗句,能背诵《正气歌》《岳阳楼记》《五柳先生传》等目前的中学甚至大学才接触的篇目。而且,不仅仅是会背诵,学生也基本上能懂得含义,甚至会运用。我的一个学生读了《大学》后,才六岁多的孩子,抄下《大学》中的“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给他当董事长的妈妈,并且说:“妈妈,您要想让公司继续发展,就把这句话好好记在心里吧!”所以,孩子究竟能不能读经典?事非经过不可轻言啊!
  我沿用了古代读书人的吟诵法,孩子们很喜欢。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后,他们能掌握吟诵的基本方法。起先我也是不太敢在大庭广众宣扬,因为国民对“摇头晃脑”的读书法偏见过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但是,这确实是一种极好的诵读汉诗文的方法。在以前,儒家弟子就是用吟诵读书的,一如佛家能梵呗,道家能观诵,不同的文字诵读方式都不一样。儒家为什么要吟诵?寓意深远着呐!我们现在只是从一些片言只语就否定了前人上千年的实践,实在是罪过。
  《学校品牌管理》:您当时在广州已经功成名就,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离开广州到浙江富阳?
  陈琴:其实我到富阳工作非常偶然。2010年我受富阳教育集团徐松泉董事长之邀到永兴小学作关于“素读经典”的专题报告。交谈之中,徐松泉校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力打动了我,由于我也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几乎是一念之间吧,我就放弃了其他的机会,决定追随徐松泉,加盟了富阳教育集团。在我到了富阳之后,他对我的工作一直非常支持,富阳区政府、区教育局对于我的素读经典课程也都比较关注,我到富阳的第二年成立了“陈琴经典工作室”,这都让我看到了希望。
  《学校品牌管理》:您在很多教师的心中都是学习、模仿的对象,您觉得他们可以“复制”成为您这样的名师吗?对于想要推进经典素读的教师,您有何建议?
  陈琴:我觉得陈琴是“可复制”的。不少老师都意识到经典读本成为课程的重要性,也开始尝试把素读课程放进课堂里。但最困扰他们的是,面对自己都读不懂的经典文本该如何教学生呢?我给教师们的建议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正在读经典的初学者,你的学生都是你的读伴。试试看,当你尝试着读完一本《论语》后,是基本上能背诵下来后,你就用自己读这本书的方法教学生读。这种方法屡试不爽,几乎人人都会。把字面读懂,把整本书记下来,其它的都是自己学会的。读过《论语》的孩子,再读司马迁的《孔子世家》,都会有“哦,原来……”这样的文心相因的喜悦,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诠释。这就是“素读”的含义:不追求所读内容的深刻含义,先是纯粹地读。
  同时,学校应该担起引领作用。我始终觉得,目前哪一所学校能开先河,把真正的文化课上扎实了,在学生的底色里抹下纯洁的传统文化的光泽,那所学校就有可能为这个民族的未来赢得了创造型人才。
  (作者系《学校品牌管理》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中小学校园暴力事件与家庭教育、学生个体成长环境、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很大关联,甚至有部分教师参与其中,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祛除校园戾气,减少或根除校园暴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老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我认为校园环境建设与相应的组织建设必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一,精心谋划校园环境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校园文化内涵,竭力打造学校特色几乎成为每一所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期刊
中小学校的家长委员会是由学生家长为主组成的自治型群众组织,一般有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学校家委会等层次。家委会对学校各种事务也有参与权,对其进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咨询,是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同盟军。在现代学校治理视野中,家委会是学校治理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家长而言,参与学校治理既是应尽的义务,也是应得的权利。  应该说,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中小学纷纷建立起家长委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命脉。教师和家长肩负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教师和家长学习实践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能力在当前尤为重要,打造一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加强面向全体教师和家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迫在眉睫。  在小学阶段,要着力通过教师和家长培训、理解、转换,透过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于学生,这对于培养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形成正确
期刊
“最美乡村小学”校长谈如何提升校长价值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的办学灵魂,是学校发展的舵手。在领导学校发展中校长价值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校长价值领导力是对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鉴别、倡导、整合和运行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学校文化的确立,愿景的确定,核心价值的认同,并在对学校管理整体把握基础上促使学校按规划方向发展,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发挥价值的引导作用。校长价值领导力具有两个明显特点:首先是具有学校
期刊
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的过程中,成就校长品牌。  孔令涛  孔子第七十六代传人,孔子国际新六艺创始人,孔裔国际公学总校校长,曾随同习主席出访。他积极投身于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中国的国际化精英教育事业,开创了以孔子书院、英式教育、美式教育相融合的三原色国际教育理念,是中国国际化精英教育的倡导者,秉承“传承是责任,发扬是使命”的宗旨将先祖孔子开创的“孔子六艺”教育和因人施教理念与当代
期刊
执信中学是孙中山先生为纪念近代杰出革命家朱执信于1921年创办的,旨在培养年青一代继承先烈遗志,学习执信先生毅勇果敢精神,改造未来社会,建设庄严璀璨国家。学校从诞生那天起,就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联系,成为一所有非凡背景、悠久历史、光荣革命传统、深厚文化底蕴,具有厚重、大气、民主、包容、革新、进取气质的百年名校。  何勇校长在执信中学任教二十多年,1999年担任副校长,2008年担任校长。他带领全校师
期刊
广义地说,每个岗位都是职业——“领薪养家、活命糊口”之处。但是,我这里是把“从业者乐于从事、有释放个人才能的平台、术业有专攻的岗位”视之为职业。  校长是一种职业?我认为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原则,校长完全可以认定是一种职业。在当今官本位的条件下,许多人认为校长还是个官,中国大多数地方还给体制内的大、中、小学的校长认定行政级别,譬如全国有32所“中央直管”的大学是副省级(副部级)
期刊
一生处于南北朝统一进程中的颜之推,自年少起就遭遇社会大乱,颠沛流离,经历了当时士族衰亡的剧烈变化。即便如此,颜之推仍然怀着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对当时的不良士风和学风给予鲜明的批判,并将自身历经多种磨难所获得的经验教训,借助《颜氏家训》对其后人提出了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要求。其所提出的家训不仅仅是对颜氏家族的训戒,也是其对历史、对后世担负起社会责任的表现。其对社会不良士风的揭露和批判所体现
期刊
2016年“世界读书日”将至,我国农村小学的书香校园建设依然不尽人意。  2016年是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十周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于年初公布了全民阅读“十大重点”,明确今年将建立全国性的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各地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全民阅读状况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发布所辖各市县的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并将工作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可是,据我近十年的调查与观察得知:由于
期刊
猴年谈谈对于好学校的追求,对于公平的教育、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  猴年话猴,我想起了林语堂。  1919年,林语堂到美国哈佛大学后说过一段话:“我一向认为大学应当像一个丛林,猴子应当在里头自由活动,在各种树上随便找各种坚果,由枝干间自由摆动跳跃。凭他的本性,他就知道哪种坚果好吃,哪种坚果能够吃。”当时的林语堂本人实际上就是一只积极寻找坚果的“猴子”。  林语堂说的是大学,其实这一精神对中小学也适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