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勃列日涅夫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说的勃列日涅夫不是别的什么人,正是1964年"宫廷政变"罢黜赫鲁晓夫后上台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勃列日涅夫主政时间仅次于斯大林,长达 18年,至终卸任,理所当然的是一位政治家,他曾提出著名的让苏联人民"充满希望和信心"的理论:苏联已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并很快被理论家们论证成真理。
  其实中国人大都不了解,勃列日涅夫远不只是一位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小说家。
  勃列日涅夫写小说是大器晚成。其晚年生活一直比较悠闲,总是喜欢反复与人说起自己年轻时代、战争岁月、以及在哈萨克斯坦和摩尔达维亚等地工作时的经历。尽管他平时常常表述不清,但每说起这些,他的语言却不乏机智诙谐,且能抓住历史事件的内容和场面,把故事说得具有传奇色彩。于是有人建议他"把这些都写下来"。勃列日涅夫顺应人民的"呼声",很快,中、长篇小说《小地》、《垦荒地》、《复兴》相继问世。
  第一书记的小说无疑是一流的,先是杂志刊登,后发各种单行本,并被列为党的教育系统的必读书。文艺评论家们铺天盖地地发表书评,大加赞誉。作家协会提名候选苏联文学最高奖"列宁奖",颁发了奖金……勃列日涅夫在人们心目中成了名副其实的小说家。
  一位领袖人物还有写小说的才情,是令人仰慕、称奇的。世界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君王和领袖人物也有文学爱好,写过诗词、散文、小说、随感录之类。但除了表现"亡国之恨"的忧伤文字,能写出经典的还是不多,沙俄的彼得大帝就写过思想评论集,法国路易氏君王好像也写过什么书,但一篇也没有留传下来。中国帝王作诗的更多,也少有佳作。遗憾的是,当时中苏两国还闹着别扭,否则勃列日涅夫这些小说一定会如同其他领袖著作一样译成中文,让咱们十亿人民一饱眼福。
  现在我们都知道勃列日涅夫善写小说了,这应该感谢前苏联著名学者阿尔巴托夫,是他在《耽误了的痊愈---当代人的见证》一书中告诉我们的。那么,这到底又是些什么样的"文艺杰作"呢?阿尔巴托夫不留情面地作了四字评论:"声名狼藉"。因为勃列日涅夫"实际的教育程度很低,甚至没有多少学识"。他从不读书,也不动手写作,"大概所有人包括最笨和最不懂事的人在内,无例外地都深信,这几部文艺杰作中没有一页是勃列日涅夫亲手动笔写作的",而不过是一些"有文学才华的笔杆子"住在秘密的地方根据女速记员记下他本人的口述编成的"童话"和故事。"在一段时间里那些向他出这些主意的人只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不想最终却真的成了丑恶的现实。"
  真是十分的遗憾和不幸,原来也是水货。
  我想此时对这些小说作任何的评论都显得是多余的,评论那些笔杆子和评论家们同样也没有多少意义。文学这东西嘛,有时就不过是一种游戏,一种消遣。我想当时的勃列日涅夫在"已建成的发达的社会主义"里不免有一些闲情逸致,而玩文学比起当时一些高官们"为满足古怪要求而破费大笔款项来"(阿尔巴托夫语)总要好得多。况且这又很儒雅,很"高格调"。特别是在他本来只有中学文化,一向被人认为没有很好地接受教育的情况下,发表点小说对他来说就更显得重要了。他不能让人感到他只会在视察工作时挥挥手,只会背背前辈语录,只会念念别人早已起草好的报告,而必须让人觉得他具备多种才华,是一位既懂政治、军事,又懂经济、文化,富有卓越领导才能,同时又是琴棋书画、文艺创作各方面造诣皆深的人,不然怎么堪为领袖呢?
  而在苏共史上,几乎每一位领袖人物都是巨人,斯大林被推崇为"随后各个时期的哲学泰斗","人类最伟大的天才"。赫鲁晓夫以发明"两全论"而被称作"杰出的思想家、理论家"。现在是勃列日涅夫时代,他当然不能没有自己的理论,不能没有自己特别的表现。即便略输风骚,但也应独树一帜。而他治下的社会主义已进入了发达时代,仅有良好的物质生活是不够的,还需要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讲求文化上的高品味,就像中国人"大跃进"年代提出的"至少要在每个县涌现出30个鲁迅"。仅此,他也要起率先垂范作用不是?
  好了,此议不须多,好在一切都已在不经意中过去,一切都只能留给后人评说。阿尔巴托夫是如何评说的呢---"全民演出了一出荒诞可耻的戏,不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并不信以为真。这大大地加深了人们对政权的不信任感,加强了不关心政治和玩世不恭的消极风气,腐蚀了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哦,"演戏"的后果竟有如此严重。
  (编辑:周忠插图:黄穗中)
其他文献
感受美国    圣莫尼卡是大洛杉矶地区一个紧邻太平洋的海滨城市,一年四季游人不断。虽然早春的海风还有些寒意,但沙滩上已经躺着不少老老少少,尽情享受加里弗尼亚的迷人阳光。一对对只穿着T恤、脚踏滑板的男男女女,在沿海小路上无忧无虑地穿行,自由自在地大喊大叫,那份单纯和快乐,让我有一种久违的感觉。  说真的,我有些嫉妒。比起大洋对面那块已耕耘了几千年、不堪人口重负、而且历史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场兵荒马
期刊
巴菲特奇迹与巴菲特理念    美国人巴菲特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投资精英,在近半个世纪的投资生涯中,创造了一个从200元起家最后成为世纪首富之一的神话,让亿万投资人无不心向往之,连续40年平均每年以26%复利增长的业绩战胜了证券市场所有投机者。巴菲特40年来执著于自己的投资理念,不急不躁,日积月累,理性而幽默,刻苦而认真,让理性与智慧发出耀眼的光芒。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包括:  1.必须投资于具有投资价
期刊
以变制变    我平时喜欢读一些中外管理学著作,目前市场上有两本非常叫好的管理学著作,一本是美国管理学家汤姆·彼德斯著的《管理的革命》,另一本是台湾管理学者石滋宜博士著的《世纪变革与学习革命》。汤姆·彼德斯将我们所处的时代描述为"疯狂的时代",石滋宜则称之为 "爆炸性变动时代",汤姆·彼德斯断言:(企业)现在只有两条路---变革或灭亡;石滋宜认为:改变的话,在未来有成功的希望;不改变,就注定失败。
期刊
哈佛MBA(工商管理硕士)是世界上最热门、最有价值的学位之一,每年都有数以千计满怀希望的莘莘学子跨入哈佛商学院的大门。说哈佛商学院是全球所有商学院之母一点也不过分,就像可口可乐是不含酒精饮料的鼻祖,麦当劳是快餐业中的老大,米老鼠是动画片中的动物代表一样名闻于世。  尽管在《商业周刊》最近评选的1998年全美最佳商学院中,哈佛仅名列第5位,次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密西根大学,但实际
期刊
北京消息,自7月18日早晨开始,北京外国语大学报名处被挤得水泄不通,万余名报考托福者站满一个标准足球场,更在球场外的马路上延伸了约300米,直至深夜时分仍门庭若市。这不免令人感慨世事人情之朝云暮雨。不过就在两个多月前,被挤得水泄不通的,是美国驻华大使馆。曾几何时,直冲霄汉的反美情绪已烟消云散,多如过江之鲫的青年精英,又以同样大的热情申请留美资格了。今日排马拉松长队的莘莘学子,其中又有多少就是当时声
期刊
1.在深圳街头,大约十辆小车里约有一两辆的车前窗或后窗会露出一个大盖帽,不管那车是不是公安武警检察院法院的。这喻示的是警力的威严?还是窃贼的猖狂?或是一般平民的敬畏?  车族比人族更要讲势,每有车辆相碰,一般必有一景:双方各自跳下车来,二话不说,一阵手机乱拨,迅速唤来各自最铁最威最权势的哥儿们。  帽子一般不是白戴的,历史多次证明。  2.热闹处,乞丐如过江之鲫。社会缺少官办民办的慈善机构,收容遣
期刊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兴趣各异,千奇百怪。喜好戏剧的玩票,偏爱文艺的玩影视,酷爱文学的玩小说,都应属阳春白雪的玩法。而琢磨花鸟的玩鹞鹰玩盆景,摆弄鱼虫的玩水草玩热带鱼,贪图热闹的玩麻将玩纸牌,算是下里巴人的乐子。  如果进一步引申,在商场上买空卖空,坑蒙拐骗,玩的是钱;在官场上卖官鬻爵,贪污受贿,玩的是权;在情场上声色犬马,荒淫无道,玩的是女人;在黑道上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玩的是性命……  可是最近
期刊
曾几何时,亚洲被誉为21世纪世界的领导力量。支撑这种评价的是亚洲相对稳定的政局和高速发展的经济。但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动荡和危机成了这一地区的主题。一个四处冒烟的亚洲,正在挑战我们传统的国际环境思路……    亚洲的引人注目之处已经不再是以往高歌凯进的发展速度了。经历经济危机后的亚洲在政治层面的动荡,以及由此引发的多边变化,正在成为现实。在今年上半年,本来颇为宁静的亚洲骤然有四处冒烟的景象,传
期刊
其实我们身边一直都有沉默权的影子。"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所说的一切将作为呈堂证供",这是香港警匪片里的惯用台词,这句话宣讲的就是沉默权。  沉默权,又叫反对自我归罪的特权,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指控犯有罪行或有犯罪嫌疑的人,在针对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的讯问时,所享有的拒绝回答的权利。  沉默权起源于西方,背景是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沉默权的确立,曾被认为是"人类在通向文明的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期刊
编者按:  生命在于运动,而运动的基本形式是时空。读万卷书,是为了跨越时间隧道与古人对话;行万里路,则是为了打破空间界限与世界拥抱。旅游,正是这样一种使生命得到张扬与实现的良好途径。从策划家王志纲开始,本刊将推出一系列融旅行、观察、思考于一体的游记随笔,希望读者能有另一种阅读享受。    一座活着的古城    兔年春节,利用七八天的假期,下了个决心,携家人赴云南丽江实施了梦寐已久的秘境之旅。  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