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穴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麻痹性斜视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200-01
  麻痹性斜视属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一部分,而由于支配眼球运动的神经核、神经以及眼外肌本身麻痹所致的斜视,称为麻痹性斜视。伴有眼球运动的障碍是该病的典型特点。目前临床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西医营养神经、扩血管治疗和中医的针灸、穴位注射及中药治疗。但是该病恢复慢,预后差,该病又发生在面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医疗结果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这也要求临床需要尽快找到一种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我科室采用“透穴法”联合高压氧治疗麻痹性斜视取得了良好效果,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集临床就诊麻痹性斜视患者108例,年龄7-70岁,病程3-45天,单侧发病者34例,双侧发病者74例,上直肌麻痹21例,内直肌麻痹20例,外直肌麻痹37例,下斜肌麻痹16例,上斜肌麻痹14例男/女为68/40,均无其他严重合并疾病。将患者按随机原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诊断标准诊断,包括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复视,代偿头位。
  1.3排除标准:先天或后天发育所致斜视,针刺过敏,有高压氧治疗禁忌者,严重心、脑、肾疾病患者。
  1.4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透穴治疗::取阳白透鱼腰、四白透承泣、瞳子髎透太阳、太阳透悬厘,进针1.5~3 cm,至眼球有酸胀感后停止进针,施提插平补平泻法,切忌捻转,有酸、麻、胀、重感后,每10分钟行针1 次,留针30 分钟,1 次/d。治疗组在该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1 次/d。两组均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治疗后休息7天再行第二疗程,共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1.5疗效判定:
  治愈:各方向复视完全消失,检查眼球运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属正常范围。显效:患者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区复视完全消失,仅周边部有复视,眼球活动正常,代偿头位消失,同视机检查主要视野区斜视度属正常范围。好转:自觉复视距离缩小,主要视野区尚存轻度复视,眼球运动轻度受限,代偿头位改善,同视机检查斜视度减小。无效:自觉复视无改善,体征同治疗前,同视机检查与原发病相比无变化。
  症状消失时间:根据对比各组患者各种症状消失的时间,判定治疗效果。
  1.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使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对照两组患者3疗程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治疗明显好于对照组,采用χ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2.2对照两组患者症状消失的时间,治疗组正前方及下方视野复视的消失时间、眼球运动正常时间、各方向复视完全消失时间、代偿头位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麻痹性斜视的发病机理在中医学上认为,该病归属于风牵偏视,视一为二,目偏视范畴。乃因肌性受损,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经脉受阻,经脉缓缩不利,约束功能失调,因气血失调不能濡养脉络,致患侧弛缓不用,健侧拘挛而出现偏视。课题采用的穴位瞳子髎为手太阳经、手足少阳经脉之会,睛明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阳跷脉之会,2 穴均在眼眶缘内取之,针此2 穴能激发诸脉之经气直达病所。四白、承泣均位于瞳孔直下,睛明、攒竹均位于目内眦旁开,阳白、悬厘均位于肝胆经之上,为目疾治疗要穴,针刺4 穴可迅速缓解眼部及头晕症状。鱼腰、太阳、球后穴均为头颈部穴,目疾之奇穴,诸穴合用可共奏奇功。
  高压氧治療可提高血氧分压、增加物理溶氧量及血氧含量并使葡萄糖有氧代谢增多, 同时高压氧治疗抑制了抗胰岛素激素的作用, 提高了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葡萄糖消耗增多, 使血糖下降,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地改善病变血管末端组织的缺氧状态, 促进毛细血管的开放及功能的恢复,增加血管成纤维细胞的活动和分裂及胶原纤维形成, 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 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 改善组织血氧供应。故可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改善的速度。
  参考文献:
  [1] 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73.
  [2] 赵峪.验方逍遥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J].北京中医药,2009,28( 7) :528- 529.
  [3] 李连福.获得性麻痹性斜视病因分析[J]. 国际眼科杂志,2008,8( 5) :1057- l 058.
其他文献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7-01  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低恶性肿瘤,国外的数据统计显示它的发病率在百万分之一以下,占原发性骨肿瘤的1%-4%[1,2]。目前认为脊索瘤的来源是胚胎发育残留的脊索细胞,所以脊索瘤细胞在很多方面有着上皮-间充质细胞的双重表现。脊索瘤最常发生在骶骨(50%)、颅底(35%)以及脊柱(15%)等中轴骨部位,男女发病比率约为2∶1。目前手术切除依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8-01  人保持一定的休温,是进行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人体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酶的参加,而酶却必须在适应的条件下才具有较高的活性。如体温低于或高于这个适宜温度,都会降低酶的活性。假如人体平均体温低10℃,则它的代谢率就降低2倍以上。温度过高,酶的活性也降低,甚至使机体
【中图分类号】R65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8-01  某患儿,男,6个月,因腹胀5月余就诊。该患儿出生时胎便正常排出,就诊前5个月出现腹胀,呃逆,偶伴有腹泻。无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肠炎?”,并住院给予灌肠等对症治疗。经住院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详细诊治,遂于上级医院就医。于门诊行腹部B超检查示:降结肠远段狭窄,其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8-0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0岁。因发热、剧烈咳嗽、咽痛、支气管哮喘加重4d,于2013年10月5日来我院就医。患者既往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年。患者曾有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8.3℃,血压126/82mmHg,心率78次?min-1,扁桃体无变化,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干湿啰音。胸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79-01  本组病例以20~40岁的青壮年最多,占47例:病程一年以上35例。  1湿热下注型21例:病程较短。症见尿频、尿急、尿痛、溲时不畅,或有余沥未尽之感,终末尿混浊,或大便努挣后尿道有乳白色分泌物流出,或为脓性分泌物,或血尿,会阴部酸胀,掣痛,或有烧灼感。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药用:黄柏、败酱草各15克,蒼术、滑石、泽泻、萆薢各10克,
【中图分类号】R1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81-01  卫生队是传染病工作的最基层单位,承担着传染病病例报告、统计等工作,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及时报告疫情是防止疫情扩散,控制疫情蔓延的前沿任务,同时协助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个案病例调查、重点传染病检测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做好这项工作。  1 高度重视,
目的: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氧小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组、缺氧(H)组、2%七氟烷预处理30min组(S1+H组)、2%七氟烷预处理6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88-02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进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从以前的70%下降至目前的10%以下,较前明显下降。现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情况阐述如下。  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  1.1胃肠疾病。  1.2胆道系统疾病。  1.3全身性疾病。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88-01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法,其明显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术中出血,但前列腺电切术中、术后的出血问题依然为前列腺电切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学者报道:长期服用非那雄胺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我们探索前列腺增生患者入院后短期内给予大剂量非那雄胺(每次10mg,每天2次,5~8天)口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在治疗过程中的暂封是一般常规操作中的重要部分.如果暂封不佳,就会发生渗漏,使髓腔与口腔环境相通,导致复方亚砷酸糊剂或其他消毒药物渗漏,或因暂封不良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