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一方恋菡萏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家乡,是位于江汉平原上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更被誉称“芙蓉之国”。
  她头枕长江波涛,胸襟洪湖“明珠”,腰缠四湖“玉带”,脚蹬东荆汉水,县境内河湖港汊成网,藕池柳塘棋布,历来就号称“百湖之县”。一到夏天,不仅那八百里洪湖漫漫“接天莲叶无穷碧”,还有那城乡大小湖塘更呈一片“映日荷花别样红”景象。置身如此“秀越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的菡萏王国,总似觉于静谧中,荷吹长箫,莲起诗行,常常豪赏那清新碧色湖塘里的幽幽清香。
  四面水色映天光,半城老街半城塘,这曾是生养我的家乡县城的逼真写照。那时我家老宅后面不远处就有一方约六七亩水面的柳塘。每到夏天,清清的河塘便被一枝枝荷梗撑起的绿伞挨挨挤挤地挤满了,在一叶叶伞盘间,一朵朵荷花卓然开放;荷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参差错落着一溜溜杨柳树,烟雾样的蓬蓬树冠,将一方荷塘密密匝匝地围着。每每走近荷塘边,微风轻轻拂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飘然而至,只见得,冠冠树梢拂动,脉脉绿水痕流,枝枝荷梗摇曳,叶叶碧盘浪卷,朵朵莲花招舞。此时间,我已分不清到底是画里画外,或云水尘寰,只是静看幽幽塘荷,一脉脉划过如烟岁月。
  “灼灼荷花端,亭亭出水中”。徜徉荷塘边久了,往往就会记取荷梗刚钻出水面时,那一卷嫩叶轻浮水面,碧绿的宛若一枚遗落的玉簪,随波漾浮;不些时,“玉簪”绽开,油绿华翠的荷叶,如碧玉圆盘展浮于水面,犹一夜之间,纤细的绿茎若“金鸡独立”地托举起了一顶顶“伞”盘。出水低的,宛如少女舞蹈时旋起的裙裾;出水高的,却如舞台上杂技演员衔举的玉碟,不时和风颤晃荡曳。
  似翠云千叠的柄柄绿伞间,散落着一朵朵几欲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各色芙蓉。绿叶衬着莲花,有的白之如雪,有的红之如霞,有的粉之如晚霜;在挨挤得满满的翠、墨不一的绿荷中,挺立着荷花婷婷的倩影,展示着她玉琢的娇颜,梵释着幽幽的水宫仙之韵。微风过处,一朵朵菡萏笑面吐蕊傲云天,一朵朵红蕖逢郎欲语低头喃,一朵朵藕花无语搔首落水中,更有那含苞清荷随风笑入芙蕖去,徉羞轻摇不出来。如此色美形窈质洁气傲的荷花,又有谁不惊叹她“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妇出浴时”;百般婷婷,千般婀娜,嫩碧嫣红一片,“恍似瑶池初宴罢,万妃醉脸沁铅华”啊。
  隔着夏日里繁华喧闹的街市,伫立幽静的荷塘边,看着莲轻浮在圆润的叶间,望着满荷方塘的莲、叶、水、鱼、鸟,围袅荷香,绕着云飞。莲虽不语,但我亦喜听荷,那风拂、荷舞、心神荡漾,恰如旖旎有声,似能把心听出一朵莲花来……
  史载,清慈禧太后身边的德龄公主,曾应太后旨传,前往颐和园内的昆明湖上船游听荷。那一日天蒙蒙亮间,德龄公主于游船船舱里,竟就于闻所未闻间,听到船外湖面上传来一阵阵轻忽的“丝丝”声音,惊诧间,探窗展眸一望,湖面上竟就有成百上千的荷花骨朵,在一瞬之间竟然半开了;娇嫩欲滴的花蕊和瓣,又因随后升起的阳光普照,万千荷花“唰唰”地竞相绽放,犹如天籁之音律动在昆明湖上,悠远着一曲寥去岁月的空灵禅音。
  听荷,是要用心灵感受的。只有一念一清静,才能心如莲花开呢。
  听脉脉水流涛涛的轻吟,仿佛一世静好年华的期盼;听清清荷风抚触莲叶的沙沙声响,仿若空灵的禅音,仍以别样的生命韵律,在心底里一漣涟荡漾开来。
  听荷梗“哧溜溜”地冒出水面,呐喊着一片水淋淋的“嘶嘶”声,似是在家乡古老的“华容道”上,幻化出了一片片黯淡了的刀光剑影,再现出远去了的一声声鼓角铮鸣。铿锵的华夏文明仍然在激励我们不变的初心。
  听荷莲“蓬蓬”绽开,乍然声声“蓬”音响,恰如那穿越千年风尘的莲,簇拥着云水禅心,悠然起一缕缕沧桑不逝的“乡魂”,悠扬起一袭袭浓情眷恋的乡愁,定格于一世的岁月呼唤。
  听雨打荷叶声,那满塘素红碧,风起莹珠落,一滴滴轻敲缓击若音符由远及近的奏彈声,恰似大弦嘈嘈,小弦切切,宛如一曲曲清脆悦耳、雄浑壮丽的琵琶新唱,情不自禁地融入了脉博似的生命悸动,如鼓点般的檄槌,奏鸣着一谱谱昂扬激越的进行曲。
  我隔着如雾一般的细雨,痴望着满塘的莲荷,看雨声托起一片荷塘风光,听着荷塘里律动的别样韵和,仿佛扬拂起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品性;澄澈透亮出“濯清莲而不妖”的清纯风韵。我听到了“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的轻唱;我听到了“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软语;我听到了“风雨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的呢喃。那莲,合奏着荷塘里的交响曲,传递的是一种斑斓的风韵,浸润的是一种浪漫的情愫,弥漫的是一种空灵的境界……
  莲在佛教中象征着神圣与不灭。佛曰莲有四性:缘一秀、二静、三香、四柔。繁花之中,兼具清雅与秀艳者当属莲花,其雅态高洁如圣女,其容色秾丽如玉仙,其粉靥碧颊如花神。那莲,寂静于忘忧湖上,时常漫披着轻纱一样的薄雾,田田绿叶碧色连天,娉娉于水央玉立,袅袅于风中飘香,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泊,尽展婉约风骨的柔韧,悟入净染清心的境界。她是一朵佛前的青莲,又如一曲蓝天碧水的梵音,在莲的神韵间,似是也在诵念生活的淡雅和满足。
  前世,梗生青莲,叶成梵音,穷碧接天,竟惊艳了千年时光。菡萏婷婷而绽,荷音靡靡而和,低吟浅唱中,谁的痴情终是眷恋着藕花一生的倾心。
  今生,宫莲艳绝,芙蕖流香,长风为媒,仍氤氲着古今香尘。柳塘盈盈映光,绿水潺潺流霞,明月清风里,谁的执念深情灵动了芙蓉无穷的乐章。
  荷花不奢求浓艳,不遗憾平凡,当生命之花最炽盛时,她微微含笑,给蓝天画幅上点碧涂丹;她从不甘浮华,始终拥有鲜活美丽的气质;她从不求辉煌,甘愿墨守一隅宁静而致远;她虽花娇映寒水,但却从不离群别去索宠。当她枝头最后一片“云霞”终归回落水面时,荷花也依然傲骄,只因在那寂静的湖底水淖里,她还给人们留下了爽润脆甜的莲藕。由是,仰不愧于天,立不惭于心,俯不怍于淖,终是莲荷的短暂却又永远的心念……
  盈盈碧水映画着荷花的纤姿袅娜,一泓清泉滋养着菡萏的灵秀纯洁,莲花之冰清玉洁托起鲜嫩的荷蓬,绿盘上滴滴滚珠时时荡开镜水中的涟漪……漫步塘边,循入雾中,这一塘的荷,一池的水、一岸的柳,一方蓝天,宛若构成了形与神、光与影、点与线、人与荷之间最完美的组合。
  我爱家乡的塘荷。塘荷虽没有西湖菡萏那样浓妆淡抹,没有东湖芙蕖那样浓烈丰艳,没有洪湖芙蓉那样穷碧接天,但家乡瘦湖柳塘里的红蕖,却是那样的清幽云艳,一到夏天,冠盖群芳。这座在新时代里正辉煌前行的荆南古城,或许并不是你的乡关,却永远是我一生隔不断、扯还乱,时时魂牵梦萦的乡愁!
  ——选自《西部散文选刊》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想到冬天,自然就会想到小时候。  那时候所有的树木都会在冬天落净树叶,枝枝叉叉苍凉在天地间,彰显出一种力量和希望。极目远望,视野里没有一丝绿意,田野是空旷的,只有冬小麦在低处,执着地保持着生命的颜色,寒冷将小麦冻成墨绿色,冰冻的叶子脆脆的,尽管父亲总是用“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谚语告诉我,冬小麦是不怕冷的,可我还是不舍得去踩一下,害怕碰掉她的叶子,麦苗儿会疼。  那时的冬天是雪的世界,
期刊
离培训班9点开课还早,我和同去的小何到市委党校对面的古黄河水景公园转转,曾在市里工作过的小何比较熟悉情况,他家的房子就在公园东北角。在我的潜意识里,水景公园不会怎么样的,然而,越走越美丽,越走越惊叹,越走越值得品味,有些事真的是没经历过没有发言权。  公园里慢走的快走的跑步的打拳的還有坐在长凳上的老人以及垂钓的,没有任何喧哗,偌大的公园,水面宽阔、安逸、静美;树木高大,人在绿荫深处,一点也不局促,
期刊
1979年秋天,我如愿以偿地坐进了陶林小学的教室,成了一名自豪的小学生。当时县城下派的政协委员王光华老师就任小学校长。他个头不高,面目清瘦,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他每天正常都要往来于我家西边的一条南北路,因为这条路通向陶林的北大街。大街上十分繁华:有水产、供销社、信用社、米厂、粮库等等,更主要的是这里沿街设有一条边的菜市场,逢年过节,大街经常拥挤得水泄不通。头顶菜篮,相互紧挨着挪步,我亲身体验过
期刊
半个多月家里无人,推开大门,架上葡萄已成熟,随手采摘含入口中,甘甜浸润唇齿间。  没有集市上的卖相,娘院子种的葡萄是放心果,其貌不扬,果粒不大,从来不用打药,有点干瘪,可味道是纯正的让人回味的甘甜。  因为这些天家里无人打理,门前、院子里各色的月季花有的已经凋谢,枯萎的花瓣不肯落地仍然傲立枝头,偏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文人雅士作对。  黄瓜豇豆无人采摘,恣意膨胀到只可观赏,不可食用
期刊
印象中,像土锅子这样热气腾腾、暖意浓浓的美食是过年才能吃到的。正月十五耍社火,可以近距离看一眼,村子春秋两台戏,在锣鼓喧天中也可以远远地望一眼。其他日子是不可吃到的。  现在才知道,小时候让我垂涎欲滴的土锅子就是现在城里街头巷尾都可以找到的暖锅。  大年初一,母亲早早起来,催逼着父亲生炭火,她去厨房准备炖土锅子的菜。父亲将土锅子放在廊檐下,这个土锅子来之不易,是母亲在供销社做棉大袄时,花掉几十件棉
期刊
人生之旅,有些事过往云烟,有些事会深深地刻印在你的脑海间,终生难忘。  时光追朔到1978年,我有幸被安排在古田山当了一名伐木工人。  秋末的天气依然是秋风送爽,苍穹碧蓝如洗。我们一行九人(林山乡招了5名复退军人),搭乘古田山釆育场派来接送的专车,一路欢歌嬉笑,神釆飞扬,眉宇间盈溢着一股喜悦之情,为马上要成为一名光荣工人而感到自豪。车子一路颠跛,我们一行到了解元岭山麓,场里领队介绍说这解元岭七上八
期刊
苦蒿,又称青蒿,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每到夏季,田间地头都有它的身影。扯几片叶子泡茶,入口时,苦涩的味道环绕舌尖,倏忽唤起了记忆里的一段时光,那段教会我不忘困苦、勇敢坚强的时光。  童年时,每逢放暑假,总会和一群小伙伴相约,顶着烈日,漫山遍野地寻找苦蒿,用镰刀割下来晒干,然后卖给收购的人,赚取零花钱。父母为培养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也不加阻拦。  我们最喜欢的便是长在玉米地里的苦蒿,因为地里有农民施
期刊
永远的仓央嘉措  我在一片虚构的且透明的风中,倾听着你的声音。然后雕饰一段时光,在月夜的浓稠中,阐释。  你离去时凄苦的影和冷峻的容。  青海湖边,信众的目光汇聚成天边的云彩。暮色苍苍,你的身影渐行渐远,直至黢黑的视线里只剩一棵菩提树的孤独。  在理塘,我静成一粒佛音沐浴的石头。我在疏雨中探寻被风追逐的传说,被阳光晒干的远事。倏间,我顿然发现,理塘的每一朵花开都显现着佛的轮廓,每一片天空,都萦绕着
期刊
她叫小荷。可能是因为门前的那汪池塘,或者说是因为池塘里那片青绿的莲藕。每当夏日,池塘内荷花繁盛,高雅清香。那年她生于夏天,正是荷花綻放季节,扑鼻的清香随着夏风飘进小院,那晚她降生了。  她天生就是个小美人胚子,单薄恰到好处的纤弱。  我是看着她从襁褓中长大的。我曾逗她笑,一声声“小荷”“小荷”地叫她,她就对着我小手乱挠,裂着小嘴儿笑。一年年地,她就长成了娇小的女孩。她家的小院和我家相隔不远,也算毗
期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老友从南方来北京开会,照例要和朋友喝一顿。席间我习惯性的问候一声:哥们儿最近生活的怎么样?朋友说:现在生意不好做,穷的都要卖看家狗了。  一句“要卖看家狗”,把我拉回到童年的记忆。童年时我也曾养过一只狗,是那种地地道道的农村土狗,长着一身叫不出颜色的杂毛,消瘦的身体,总是在风中打晃,仿佛坚持不到看明天的阳光。  我那时因为吃不饱,造成营养不良,身体长得又瘦又矮,经常被同龄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