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列举了初中语文拓展教学中的三种不当现象:游离主题、堆砌材料、顺序不明,并结合教学实践分别阐述了三大解决策略:拓展教学要把握好“根”,合理延伸;拓展教学要把握好“度”,恰当延伸;拓展教学要把握好“序”,循序延伸。通过论述告诉读者,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应该避免盲目性、随意性,要讲求有序、适度、高效,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发挥最佳作用。
关键词:阅读拓展;不当现象;解决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得到了广大师生和语文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因为它能使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拓展教学在落实和实效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之一:游离主题
一位老师曾这样讲《春》这篇课文,先听音乐,再看画面,后朗读,最后讨论,教学似乎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接下来就是拓展了。老师说:“其实,描写美好春天的不只是朱自清先生,还有巴金、鲁迅,中国、外国,古诗、散文小说;还有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舞蹈;还有春天里的民间习俗……”然后带领同学们再看图片、听音乐、朗诵诗歌、唱《北国之春》和其他流行歌曲,直到下课。下课后教师的教学总结是:“现在不是要推进拓展型课程吗?我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拓展,自我探求,自觉领悟,最后达到自我创造的目的。”这节课本来是想加强课内外衔接,结果却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
问题之二:堆砌材料
当前的拓展阅读还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如笔者在近日听到一个教师上《钱塘湖春行》一首诗,只花几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2000字的有关钱塘湖的的传说、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是有悖于语文课初衷的。
问题之三:顺序不明
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我曾听一位小学一年级教师教《春晓》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而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在八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得教学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另一种无序则表现为课堂上随时可见的以深解浅的行为,如,学习《荷花》要求学生去背诵《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部分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問题呢?
策略一:拓展教学要把握好“根”,合理延伸。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文本拓展,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也应该立足文本,但是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诵读、体验、感悟,亲密接触,真切赏析,努力对话,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
学习课文《孔乙己》,对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学生总难理解:既然说“大约”,又为何说“的确”?以前,我总要费很大的力气进行解释:“‘大约'是猜测语气,因为‘我’没有亲眼看见孔乙己的结局,所以用‘大约’;‘的确'是肯定语气,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那样冷酷的社会环境下,他必死无疑,所以用‘的确’”。即便如此,一些学生仍然似懂非懂。今年学习《孔乙己》时,我想再也不能按以前的方法教了,何不让学生自由想象,续写课文。第二天批阅学生的作文,真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写孔乙己再次偷窃,被丁举人打死了;有的写孔乙己沦为乞丐,在饥寒交迫中悲惨死去;有的写孔乙己遇到了一位有权有势的好心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有的写孔乙己经商致富,衣锦还乡……
如何评价学生的这些拓展呢?我认为,应当明确拓展的目的。阅读教学,其主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拓展是依据文本这个“根”向外延伸或辐射,无论有多远都不能脱离文本的中心。唯有忠于文本主题的拓展才是切实有效的拓展。
策略二:拓展教学要把握好“度”,恰当延伸。
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当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拓展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教师不能将拓展环节当作“卖点”来展示自己的才学,凸显课堂教学的新意。评价人物,不着边际;情节续写,荒诞离奇;表演课本剧,随意添加。拓展内容容量大了,形式热闹了,但学生却难以把握,甚至无所适从,从而失去教学的“信度”,失去语文课堂的内涵。其实有效的拓展,内容不在多,在于适度,在于恰到好处。
学习课文《风筝》,当我讲到“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不能扼杀……”而文中的“我”却蛮横地毁掉弟弟将要做好的风筝时,有一位男生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那你为什么不让我们玩呢?”
一下子,课堂活跃起来,我没有立刻阻止学生的讨论。两分钟后,我先表扬这位学生善于动脑,然后我请学生思考“文中小弟弟的‘玩’和你们的‘玩’一样吗?”。学生静了下来,凝神思考。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两种“玩”是不一样的。严格的说,学生心目中的“玩”是放假、不做作业、不学习,纯粹的消磨时间;而文中小弟弟的“玩”却是做很难设计的蝴蝶风筝,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从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可“我”却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扮演了虐杀者的角色,字里行间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这样一解释,学生也就明白了。
策略三:拓展教学要把握好“序”,循序延伸。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所用教材程度相当的内容,让学生基本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如学了《再塑生命的人》,补充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部分段落,就需要教师作适当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
为改变拓展阅读的无序现象,教师还应该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每学期结束时通过教研组内的互相交流梳理,有条件的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拨开迷雾方能看清本质。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有信度的拓展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惟有如此,拓展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也才有实施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晓顶.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刍议[J].才智,2010(36)
[2] 刘君武.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拓展式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2)
[3] 吴莉赟.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J].考试周刊,2013(65)
[4] 沈本琴.提高初中语文拓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2(34)
作者简介:潘杠,1977年11月出生,汉族,男,江苏常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
关键词:阅读拓展;不当现象;解决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得到了广大师生和语文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因为它能使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得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变“学教材”为“用教材”。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拓展教学在落实和实效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之一:游离主题
一位老师曾这样讲《春》这篇课文,先听音乐,再看画面,后朗读,最后讨论,教学似乎到这里也就结束了,但接下来就是拓展了。老师说:“其实,描写美好春天的不只是朱自清先生,还有巴金、鲁迅,中国、外国,古诗、散文小说;还有电影,电视,流行歌曲,舞蹈;还有春天里的民间习俗……”然后带领同学们再看图片、听音乐、朗诵诗歌、唱《北国之春》和其他流行歌曲,直到下课。下课后教师的教学总结是:“现在不是要推进拓展型课程吗?我用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拓展,自我探求,自觉领悟,最后达到自我创造的目的。”这节课本来是想加强课内外衔接,结果却导致画虎不成反类犬,在课堂上游离课文主旨,肆意发挥,无端延伸,冲淡了文本解读,分散了教学重点。
问题之二:堆砌材料
当前的拓展阅读还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如笔者在近日听到一个教师上《钱塘湖春行》一首诗,只花几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朗读并背诵课文,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2000字的有关钱塘湖的的传说、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是有悖于语文课初衷的。
问题之三:顺序不明
目前,拓展阅读实践中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我曾听一位小学一年级教师教《春晓》一文,提供的拓展阅读是杜甫诗作《春夜喜雨》,而三年级教师教《秋天的雨》一课时拓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而《春夜喜雨》一般是在八年级才要学的内容。更糟糕的是一年级的阅读要求和三年级的阅读要求几乎一样,都是读背这首古诗,想象古诗描写的情境,使得教学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另一种无序则表现为课堂上随时可见的以深解浅的行为,如,学习《荷花》要求学生去背诵《爱莲说》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大部分学生只能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既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如何解决这些存在的問题呢?
策略一:拓展教学要把握好“根”,合理延伸。
阅读教学要注重对文本本身的解读。文本拓展,作为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自然也应该立足文本,但是决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拓展的时机、内容、宽度和深度等要素都要围绕文本来考虑和设计。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诵读、体验、感悟,亲密接触,真切赏析,努力对话,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
学习课文《孔乙己》,对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学生总难理解:既然说“大约”,又为何说“的确”?以前,我总要费很大的力气进行解释:“‘大约'是猜测语气,因为‘我’没有亲眼看见孔乙己的结局,所以用‘大约’;‘的确'是肯定语气,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那样冷酷的社会环境下,他必死无疑,所以用‘的确’”。即便如此,一些学生仍然似懂非懂。今年学习《孔乙己》时,我想再也不能按以前的方法教了,何不让学生自由想象,续写课文。第二天批阅学生的作文,真可谓五花八门。有的写孔乙己再次偷窃,被丁举人打死了;有的写孔乙己沦为乞丐,在饥寒交迫中悲惨死去;有的写孔乙己遇到了一位有权有势的好心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有的写孔乙己经商致富,衣锦还乡……
如何评价学生的这些拓展呢?我认为,应当明确拓展的目的。阅读教学,其主题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拓展是依据文本这个“根”向外延伸或辐射,无论有多远都不能脱离文本的中心。唯有忠于文本主题的拓展才是切实有效的拓展。
策略二:拓展教学要把握好“度”,恰当延伸。
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当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拓展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教师不能将拓展环节当作“卖点”来展示自己的才学,凸显课堂教学的新意。评价人物,不着边际;情节续写,荒诞离奇;表演课本剧,随意添加。拓展内容容量大了,形式热闹了,但学生却难以把握,甚至无所适从,从而失去教学的“信度”,失去语文课堂的内涵。其实有效的拓展,内容不在多,在于适度,在于恰到好处。
学习课文《风筝》,当我讲到“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不能扼杀……”而文中的“我”却蛮横地毁掉弟弟将要做好的风筝时,有一位男生马上站起来,大声说:“老师,玩是小孩子的天性,那你为什么不让我们玩呢?”
一下子,课堂活跃起来,我没有立刻阻止学生的讨论。两分钟后,我先表扬这位学生善于动脑,然后我请学生思考“文中小弟弟的‘玩’和你们的‘玩’一样吗?”。学生静了下来,凝神思考。经过讨论,学生认识到,这两种“玩”是不一样的。严格的说,学生心目中的“玩”是放假、不做作业、不学习,纯粹的消磨时间;而文中小弟弟的“玩”却是做很难设计的蝴蝶风筝,他不仅玩得开心,而且从中学到了新的知识。可“我”却如凶神恶煞,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扮演了虐杀者的角色,字里行间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这样一解释,学生也就明白了。
策略三:拓展教学要把握好“序”,循序延伸。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所用教材程度相当的内容,让学生基本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如学了《再塑生命的人》,补充学习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部分段落,就需要教师作适当指导,才能使学生理解深刻。
为改变拓展阅读的无序现象,教师还应该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每学期结束时通过教研组内的互相交流梳理,有条件的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拨开迷雾方能看清本质。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有信度的拓展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惟有如此,拓展才有意义,才有价值,也才有实施的必要。
参考文献
[1] 王晓顶.初中语文拓展教学刍议[J].才智,2010(36)
[2] 刘君武.初中语文如何进行拓展式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2)
[3] 吴莉赟.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J].考试周刊,2013(65)
[4] 沈本琴.提高初中语文拓展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2(34)
作者简介:潘杠,1977年11月出生,汉族,男,江苏常州人,中小学高级教师,本科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