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建县建筑行业管理中心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深基坑工程数量急剧增加,其开挖和支护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对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工艺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基本工程概况,分析了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施工工艺
一、基本工程概况
某建筑楼,由30层主楼、6层裙楼以及2层地下室组成。该楼建筑结构采取的是框架剪力墙形式,地基采取的是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与筏型底板相结合的形式。可抵御5级强度的地震,抗震设防裂度为6级。根据该楼群所在地区地质情况,基坑设计向下挖掘15m,实际开挖深度为13.06m,最深达到15.25m。
二、建筑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2.1土方开挖平面布局
本基坑开挖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与监测数据,在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并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与此同时边坡支护处理工作也应该配合进行。利用机械后退式挖掘方法配合人工作业对土方进行施工,人工作业的施工范围大体包括靠近围护桩的冠梁土和机械开挖后基槽边角的修整。另外,参照工程设计图纸,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施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且在平面上土方开挖采取两分段式技术。
2.2土方开挖技术流程
土方开挖顺序大体为首先是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其次是分段分层平均下挖,最后是修边和清底。第一,坡度的确定。根据开挖坡度按设计要求,若在施工中仍不能确保稳定,则跟设计方面联系,更改开挖方案。第二,机械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堆土机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第三,人工修挖。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由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修帮与清底时在距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水泥搅拌桩头要沿桩开挖,不得破坏,开挖到基底高程,根据截桩高程要求对水泥搅拌桩进行截桩,桩顶修平。同时由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在进行基坑最后清底时,由于坑底有约4.7m深,挖土机不能直接将坑底的土挖运掉,这时必须在基坑边(在地下室出入口位置)开个缺口,以保证挖土机在缺口处将基坑底的土直接清理掉。随后作最后一次的护壁以及垫层砼施工。
三、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3.1支护体设计
在一些地质情况较好、强度控制比较合理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设计的情况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弹性地基梁法的使用优势。但是,弹性地基梁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支护结构与主动区土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因此在使用弹性地基梁法时一定要先搞清楚施工的具体情况,并且研究人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弹性地基梁法技术的研究设计,扩大弹性地基梁法的应用领域。
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弹性地基梁法考虑到的主要是单桩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受到一些不利影响的最极限状态,在一些基于有限差的分析当中,就需要引入一些周边环境或者施工环境中具有较大限度的不利影响因素,其计算结果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在施工过程当中基坑所具有的空间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为整个施工的预控安全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并强调出其中的重点。
3.2钻孔
松散土层采取慢转速、小压力、小泵量”的施工工艺;密实土层采取“慢转速、小压力、大泵量”施工工艺。钻孔是工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以防止成孔质量较差问题的出现。定期检查机具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清原因,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钻进速度加 以调整,以免影响成孔质量;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确保水位高度合理和泥浆各项指标合格;按规定检测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终孔作业。
3.3锚杆杆体的组装与安放
按设计要求制作锚杆,锚杆采用二级螺纹钢筋,锚杆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焊牢。安放锚杆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压弯,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倾角保持一致,安置好后使杆体需要位于钻孔中央。为使锚杆处于钻孔中央,应在锚杆杆件上安设隔离架。
3.4注浆管的放置
注浆管需要和锚杆同时放入孔内,在末端把胶布和锚杆捆于一起,不需要太牢固,便于在注浆时拉动注浆管。注浆管与锚杆插入锚孔时,对注浆管应采取防堵塞措施。如果出现孔壁坍塌现象,需要透孔、清孔操作。
3.5注浆
采用一次性注浆施工工艺,浆体必须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开始压住,并应在注浆过程中不停地缓缓搅拌,浆体在泵送前应经过筛网过滤。注浆时,宜边灌注边拔出注浆管,不可拉得太快,并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以下,以免造成砂浆 的脱节而使浆液不够饱满。当出现冒浆现象时,采取间歇灌注法,让一部分浆液注入孔后,暂停一段时间,让浆液凝固后再进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还包括要持续不断地对注浆管进行观察,当有浆液溢出时,拔 出套管,拔管时钢筋不能够被一起拔出,如果有拔出还需要再压进。
3.6挂设钢筋网
钢筋网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钢筋网按照以下要求执行:第一,钢筋网在初喷混凝土4cm 以后铺挂,且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第二,砂层地段应先加铺钢筋网,沿环向压紧后再喷射混凝土;第三,钢筋网应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3cm,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第四,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第五,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除后再喷射混凝土。
3.7喷射混凝土
喷身混凝土工作开始之前,应在喷射地点铺上旧皮带,便于收集回弹料,回弹率应低10%。按一定顺序进行喷身,分片分段依次进行,先下后上,逐层加厚,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喷射时喷头尽可能垂直受喷面,夹角不得小70度。喷射时,喷头运行轨迹应呈螺旋形,按直径200~300mm,一圆压半圆的方法均匀缓慢移动。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50~70mm,并要及时复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应配两人,一人持喷头喷射,一人辅助照明并负责联络,观察顶帮安全和喷射质量。
此外,在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和坡面之间混凝土的密实性。喷射时还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总之,做好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可缺的组成环节,当稳定的土体被开挖以后,想要确保建筑的边坡稳定,必须采用各种支护方法,才能确保基坑四周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兵.高层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09)
[2]陈福兵.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及开挖的施工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1)
[3]陈忠强.深基坑开挖施工及支护措施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2(12)
[4]付晋柱.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5)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越来越密集,深基坑工程数量急剧增加,其开挖和支护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质量安全,因此,加强对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施工工艺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本文结合某建筑基本工程概况,分析了建筑工程土方开挖及支护施工工艺。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施工工艺
一、基本工程概况
某建筑楼,由30层主楼、6层裙楼以及2层地下室组成。该楼建筑结构采取的是框架剪力墙形式,地基采取的是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与筏型底板相结合的形式。可抵御5级强度的地震,抗震设防裂度为6级。根据该楼群所在地区地质情况,基坑设计向下挖掘15m,实际开挖深度为13.06m,最深达到15.25m。
二、建筑工程土方开挖施工工艺
2.1土方开挖平面布局
本基坑开挖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与监测数据,在对地质结论、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并对施工安全性进行判断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与此同时边坡支护处理工作也应该配合进行。利用机械后退式挖掘方法配合人工作业对土方进行施工,人工作业的施工范围大体包括靠近围护桩的冠梁土和机械开挖后基槽边角的修整。另外,参照工程设计图纸,土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施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且在平面上土方开挖采取两分段式技术。
2.2土方开挖技术流程
土方开挖顺序大体为首先是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其次是分段分层平均下挖,最后是修边和清底。第一,坡度的确定。根据开挖坡度按设计要求,若在施工中仍不能确保稳定,则跟设计方面联系,更改开挖方案。第二,机械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堆土机进行开挖,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的状态。开挖基坑,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第三,人工修挖。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由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修帮与清底时在距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水泥搅拌桩头要沿桩开挖,不得破坏,开挖到基底高程,根据截桩高程要求对水泥搅拌桩进行截桩,桩顶修平。同时由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最后,清除槽底土方。在进行基坑最后清底时,由于坑底有约4.7m深,挖土机不能直接将坑底的土挖运掉,这时必须在基坑边(在地下室出入口位置)开个缺口,以保证挖土机在缺口处将基坑底的土直接清理掉。随后作最后一次的护壁以及垫层砼施工。
三、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3.1支护体设计
在一些地质情况较好、强度控制比较合理的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设计的情况下,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弹性地基梁法的使用优势。但是,弹性地基梁法没有充分考虑到支护结构与主动区土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在对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着一定的计算误差,因此在使用弹性地基梁法时一定要先搞清楚施工的具体情况,并且研究人员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弹性地基梁法技术的研究设计,扩大弹性地基梁法的应用领域。
在设计的整个过程中,弹性地基梁法考虑到的主要是单桩在一定的条件下,所能受到一些不利影响的最极限状态,在一些基于有限差的分析当中,就需要引入一些周边环境或者施工环境中具有较大限度的不利影响因素,其计算结果也能够充分反映出在施工过程当中基坑所具有的空间效应,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为整个施工的预控安全提供明确的参考依据,并强调出其中的重点。
3.2钻孔
松散土层采取慢转速、小压力、小泵量”的施工工艺;密实土层采取“慢转速、小压力、大泵量”施工工艺。钻孔是工程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道工序,操作中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规范进行,以防止成孔质量较差问题的出现。定期检查机具运转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清原因,及时处理;钻进过程中泥浆循环量应根据地层和钻进速度加 以调整,以免影响成孔质量;钻孔排渣、提钻头除土时,应按施工规范要求确保水位高度合理和泥浆各项指标合格;按规定检测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终孔作业。
3.3锚杆杆体的组装与安放
按设计要求制作锚杆,锚杆采用二级螺纹钢筋,锚杆使用前应平直、除锈、除油、焊牢。安放锚杆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曲、压弯,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倾角保持一致,安置好后使杆体需要位于钻孔中央。为使锚杆处于钻孔中央,应在锚杆杆件上安设隔离架。
3.4注浆管的放置
注浆管需要和锚杆同时放入孔内,在末端把胶布和锚杆捆于一起,不需要太牢固,便于在注浆时拉动注浆管。注浆管与锚杆插入锚孔时,对注浆管应采取防堵塞措施。如果出现孔壁坍塌现象,需要透孔、清孔操作。
3.5注浆
采用一次性注浆施工工艺,浆体必须经过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才能开始压住,并应在注浆过程中不停地缓缓搅拌,浆体在泵送前应经过筛网过滤。注浆时,宜边灌注边拔出注浆管,不可拉得太快,并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以下,以免造成砂浆 的脱节而使浆液不够饱满。当出现冒浆现象时,采取间歇灌注法,让一部分浆液注入孔后,暂停一段时间,让浆液凝固后再进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还包括要持续不断地对注浆管进行观察,当有浆液溢出时,拔 出套管,拔管时钢筋不能够被一起拔出,如果有拔出还需要再压进。
3.6挂设钢筋网
钢筋网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铺设钢筋网按照以下要求执行:第一,钢筋网在初喷混凝土4cm 以后铺挂,且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2cm;第二,砂层地段应先加铺钢筋网,沿环向压紧后再喷射混凝土;第三,钢筋网应随初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3cm,与锚杆或其它固定装置连接牢固。第四,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整喷射角度,钢筋网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第五,喷射中如有脱落的石块或混凝土块被钢筋网卡住时,应及时清除后再喷射混凝土。
3.7喷射混凝土
喷身混凝土工作开始之前,应在喷射地点铺上旧皮带,便于收集回弹料,回弹率应低10%。按一定顺序进行喷身,分片分段依次进行,先下后上,逐层加厚,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停止。喷射时喷头尽可能垂直受喷面,夹角不得小70度。喷射时,喷头运行轨迹应呈螺旋形,按直径200~300mm,一圆压半圆的方法均匀缓慢移动。一次喷射混凝土厚度50~70mm,并要及时复喷复喷间隔时间不得超过2个小时。否则应用高压水重新冲洗受喷面。应配两人,一人持喷头喷射,一人辅助照明并负责联络,观察顶帮安全和喷射质量。
此外,在开始喷射时,应减小喷头与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和坡面之间混凝土的密实性。喷射时还应控制好水灰比,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呈湿润光泽,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并保持混凝土表面平整,无干斑或滑移流淌现象。
总之,做好建筑工程深基坑开挖与支护的施工工作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不可缺的组成环节,当稳定的土体被开挖以后,想要确保建筑的边坡稳定,必须采用各种支护方法,才能确保基坑四周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兵.高层建筑工程基坑开挖支护施工技术的探讨[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09)
[2]陈福兵.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及开挖的施工控制[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2(11)
[3]陈忠强.深基坑开挖施工及支护措施的探讨[J].建筑·建材·装饰,2012(12)
[4]付晋柱.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