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正当全党全军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之时,我接到总后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副局长周振云同志的电话,告诉我他们单位在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出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勇救落水儿童的事情,请我马上到他们那里看看。听此,我为之一振,是啊,现在全党全军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多么希望一些身边生动鲜活的事例来反映教育成果啊。于是我不假思索地便答应了朋友的邀请,兴致勃、勃地来到总后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采访,开始了我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典型事例的调查与思考。
生命的故事
这是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三条生命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杨玉兴,是总后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采购四处的二级士官。他1997年由山东入伍,1999年入党。
2005年2月27日那天是个星期日,吃过午饭的他和同事何占国打算上街买点日用品,出营门没多久便走到了护仓河。护仓河,这是一条日本人当年修的老河,原先通往海河,当年军舰可以从海河直接开过来。
杨玉兴他们刚走到这里,忽然听见小咳子的呼救声,顺着“救命”声音望去,只见几十米外的河岸边站着一个小孩正在哭喊着救命,河里不远处破碎的冰面上有两个小孩的脑袋在上下翻动,三个孩子混杂凄惶的声音回荡在阳气初升的早春午后。哭喊声惊动了杨玉兴,“不好,有人落水了!”他拉着何占国赶紧朝出事地点跑去。原来是几个小孩在冰面上玩耍时,由于河中心的冰面已经化开,嬉冰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个男孩掉进了冰河里,一个离岸边有两三米远,另一个已经被冲走六七米远了。他们都在拼命挣扎,眼看就要沉入冰水中。由于这条河就在杨玉兴部队的附近,去年治理河污时他亲眼见到了清淤后的河底,知道最深处足有三米深。他也知道自己是个旱鸭子,不会水,可是这些他都来不及多想,没有片刻的犹豫,激动、紧张灌注了他的全身,他迅捷地往儿童落水处跑去,边跑边脱掉自己穿在身上的羽绒棉衣。但是临近河水的那一刻,他脑子里闪了一下:自己不会水,万一自己下去也上不来怎么办?那样搭上自己的命也救不了儿童。于是他变得清醒了,既勇敢又不莽撞,既紧张又理智,先是扑通跳人冰冷刺骨、臭气熏人的河水,然后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扒着河沿,脚步一点点蹭向离岸边比较近的孩子,冰冷的河水迅速没过了他的腰部,冻得他直打哆嗦,身体有些发飘了。他冷静地让何占国用手牢牢地抓住自己的一只手,然后把整个身子尽量往孩子身边探,另一只手使劲够着孩子,就在河水渐渐淹没他的胸脯时,他看准了已经没入水中男孩的头发,一把抓住,顺着水势拖了过来,在小何的配合下,将这个孩子救上了岸。
这时,另一个孩子已经被河水没过了头顶。杨玉兴急忙朝河中央走了两步,可是河水把他涌得站不稳。他赶紧让小何去找棍子,小何看到不远处有个垃圾车,从那找来一把铁锹扔给了杨玉兴。有了这把铁锹,杨玉兴心里就有了依托。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用铁锹够孩子,而且关键的时候还可以自救。可是他把脖子都仰僵了,还是够不着三米开外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见死不救啊,没准用我的身体可以把孩子顶出水面。”眼见没有别的办法了,杨玉兴决定冒险,他拄着铁锹试着又往河中央迈了一步,刺骨的河水迅速没到了他的脖子。岸边几个围观的老人着急得大喊:“小伙子,不要再往前走了,要不然你也没命了。”正在这个时候,孩子奇迹般地从水中冒了出来,并用稚嫩的小手抓住了一块浮冰,随着河水上下翻动。见到孩子那已经发白的小脸和求生的眼神,杨玉兴豁出去了,“一定要救他!”杨玉兴继续向孩子走去。正在这个时候,岸上有人扔过来一根绳子,杨玉兴一阵兴奋,“孩子,你我都有救了!”他抓住了这根绳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孩子甩过去,由于过分紧张,孩子几次没有抓住绳子,小杨的心里也是忽忽悠悠,几经周折,孩子的小手终于握住了绳子,杨玉兴慢慢地把孩子拽上岸来。就这样,两个孩子获救了,杨玉兴也皮发无损,通过当地媒体的宣传,他成了轰动津门的见义勇为的英雄。
碰触杨玉兴的思想
我眼前的杨玉兴,是一个非常标致的小伙子。他今年26岁,身高一米八零,面色红里透黑,身材高挑,五官匀称,棱角分明,看上去是一个比较酷的那类孩子。
“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我也没有什么损失,放在会水的人身上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要是没人及时给我递铁锹和绳子,这事弄不好就砸了呢。”瞧这家伙,好像不弄出个奄奄一息,或者壮烈献身就算不得什么了。
“那你这件事别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那天救完孩子我回到营房换了衣服后,忽然记起被救的孩子当时手里紧紧攥着几张卡通卡片,为了让孩子抓绳子能用上力气,我劝他把卡片扔到冰面上。我担心会有别的孩子再到冰面上够那几张卡片,导致又有人落水,就匆匆忙忙赶到那里看看。一到那果然不出所料,又有几个孩子站在那里指指点点,企图上冰面上捡走那几张卡片,就在我上前劝说时,天津《每日新报》的记者也赶来了,原来是我们在救孩子的时候,有人给报社打了新闻热线电话,报社离我们这挺近的,这不两下正好就撞上了嘛!”
“当你听到孩子呼救的声音,你不顾一切往上冲,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你当时的真实想法吗?”
“事后有人间我,想没想到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革命军人。说实话,我乍一听到孩子的呼救声,首先想到有人落水,一下子脑袋都大了,哪里能想到那么多,就是紧张、激动加上冲动,也不知什么驱使着我往出事现场跑去,就那么很短的时间,我的脑子还闪了一下,自己不会水,万一自己也上不来怎么办?也许就是这么一闪,使我冷静了点,理智了点,才想到叫同伴去找救人和自救的工具,才在大伙的配合下,既没当‘烈士’,又成功地救起了两个孩子。要是讲想没想到军人和党员,那是事后才有工夫考虑到的,作为军人和党员,在关键的时候没有退缩,能把落水儿童抢救上岸,这毕竟是一件令我高兴和欣慰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
“那在你拼命也够不着孩子,眼见你也要被刺骨的冰水冲走,最为艰难和危险的时候,是什么使得你支撑了下来呢?”我不甘心地想从他嘴里掏出点闪光的语言。
“是孩子那眼神,那绝望中渴望求生的眼神,戳得我心窝子疼。当时我离孩子已经很近了,可就是够不着他,我踩着脚下的淤泥,尽量地想拔出一只脚向前移动一下,可是我的那只脚踩下去的时候,心里一下悬了起来,河床的坡度是很大的,一步迈出的深度就有可能是几十厘米甚至是一米。万一自己滑了下去,恐十白就会‘光荣’了。但是,我碰见了孩子那眼神,那是怎样一种眼神啊,那眼神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如果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小生命在我眼前消失,那这个眼神就会沉甸甸地盯我一辈子。”
“有句老话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一下救了两条命,现在社会上都知道你的义举,家长亲自找到部队给你送锦旗,对大家的赞扬你是怎么想的?”
“我哪里想到会是这样。救孩子后,我原以为自己没伤没破的,没受什么损失,也算没出事,就用不着向部队领导汇报了,所以那天我对谁也没说。晚上我们谭允恩处长到库房查库见到我,我也没提救小孩的事,第二天报纸到我们那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这时同志们纷纷问我,领导也找我谈话,我才意识到这是件事了。不过这也就是让我碰上了,在我们单位我觉得谁碰见这样的事都会这样做的,而且要是会水的肯定做得比我还会漂亮。不过救了人后,我从社会的反响和儿童家长的举动上,觉得我算是给咱们部队和军人赢得了荣誉,想到这里我确实从心里高兴。后来听报社的同志讲,孩子被救之后,家长几次到报社寻找救孩子的解放军,由于第一篇消息采写得很仓促,他们花了足足有一周的时间才找到了我。那天我正在午休,值班室打来电话,我下来一看,原来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专门来感谢我来了,两个大老爷们紧紧抓住我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要不是你,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没命了,要是没了孩子,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是你给了我们孩子的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家庭的幸福。’这个场面让我很感动,也告诉了我,今后遇到这种事情,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这会使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现在部队给你记了二等功,受到提前晋升工资档次的奖励,部队还特意为你召开先进事迹表彰大会,党委又专门作出开展向你学习的决定,面对这种名和利突如其来的情况,你有思想准备吗?”
“这些荣誉接二连三的到来,对此我原先确实没有考虑到。不过现在看来,这些荣誉对我将来的发展肯定是会有好处的。但是不管怎样,我在部队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满打满算还有两年的时间,再多的荣誉也要立足于这个现实,所以我能做到的是更珍惜来日不多的军营生活。以前我是个普通人,可能做好做坏没谁盯着你,现在在这么多荣誉面前就不同了,做不好事情就和这些荣誉不相称了。但是我觉得压力不是很大,因为我以前做事情就比较谨慎,以后还像以前那样谨慎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就行了。”
此刻,杨玉兴坐在我的面前,腰板挺得直直的,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一副标准的军人姿态。
杨玉带给我们的思考
在这个部队采访期间,我接触了杨玉兴本人,又接触了他单位的同事、领导和局里酌领导,我们对杨玉兴现象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探讨,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救人不一定非要舍己。在杨玉兴抢救小孩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约而同地捕捉到他一个成功的亮点,那就是既有效地保存了自己,又成功地救出了孩子。比较我们常常听到的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无疑是动机与效果最完美的结合了。多年来,我们的宣传往往是舍己的大于救人的,好像是不管人救没救上来,只要你“光荣”了,你献身了,那你就是英雄,就要从你上小学时候调查挖掘起,你就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代骄子。如果你没伤没破救起了人,比起一些自己献身但没有救出人来的就算不了什么,也没有必要给你什么荣誉待遇,因为你毫发无损嘛,没有舍已嘛。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好像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舍已而不是为了救人了。战争年代我们打胜仗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只有有效地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现在讲科学发展观,什么叫科学,就是讲把握好一个度。尤其是在宣传导向上把握好度更为重要。我们不否认提倡舍已献身的精神,但是提倡这种精神并不是要我们每当关键时刻首先想到如何去献身,而更重要的应该想到如何去救人。其实,一事当前,能首先想到别人并且能为别人去排忧解难甚至不惜一切救人于危难之中,你能说这不是舍己的最高境界吗?因为毕竟突发事件在生活中鲜有遇见,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日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中,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合情。
——崇高寓于平凡。在与杨玉兴的思想接轨中,我几次想用一个典型的框架去套住他,但每每都“杀人未遂”。其后我又和杨玉兴所在的采购四处党总支部书记徐凤文聊了起来。徐书记讲的一番话引起我的深思。他说;“杨玉兴在我们处里群众基础比较好,大家对他的人品都认可。他性格有些内向,喜静不喜动,比较宽容,小事不计较,所以和战士、干部、职工相处得都不错。我们感到这小伙子文化层次较高,如不是当年家里出点事,早就考上大学了。他技术比较全面,对后勤机械化这一套比较精通,开汽车、叉车、翻斗车,牵引车、龙门吊技术挺好,是操作维修管理后勤机械的技术骨干。综合素质不错,是看着顺眼,用着放心的那类战士。现在有了这事,我们也想挖掘挖掘他的闪光处,按说你主编来了,我们也应该给他拔拔高,弄出点时代先锋的思想语言。可是当给他报功时我问他有什么想法,说点真实的心里话,他却说‘这还值得报功吗?’我又开导他那天晚上咱们见过面你怎么没提这件事?他说‘这事还值得说吗?’你看看,说开了,他就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嘛,他要是站在一排战士中,除了个头比别人高出一块,其他也没什么两样嘛。甚至年终评功评奖,可能因为名额所限,都不一定能评上他。”结合徐书记的这番话,我想到了这些年我们在典型宣传上的一些做法,那就是一定要突出典型人物与众不同的一面,似乎要是和大家一样,那就不是典型,就够不上标兵了。杨玉兴算不算典型?我说在合已救人上他应该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人物,可是在我和他的思想碰撞中,他并没有我们过去宣传典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语言,然而,就是这样不实、朴素的语言,才最为真实,才最为令人信服。我们说,金子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闪光夺目的,通常都是蕴涵在外似普通的金矿中,当挖掘开采后,才验证了那句“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话。回味杨玉兴说过的话,他那平凡普通的语言,不正是包含了更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更实在的崇高品质吗!这是在乎平淡淡的生活中洗炼出来的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了。远比那种违心的说些言不由衷的闪光语言更为打动人心。想想吧,这种平淡和平凡恰恰告诉了我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平常默默无闻,关键的时候却能挺身而出,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充满了希望。
——政治教育的真谛。这也正是我来探访这个部队出了个杨玉兴的初衷。还记得出发前那种对保持先进性教育中涌现出典型的兴趣盎然吗?然而,通过对杨玉兴事迹和思想的了解,通过与这个部队部分领导干部的交谈,我对政治教育的真谛有了些许思索。该局政治部王振兴主任说“我多年在基层工作,讲不出更高更深的理论,可我认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扎扎实实。人家说政治教育是虚的,可我认为它本身是个实事,我们不能把它当虚事看,更不能当虚事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们也上过大课,也讲过大道理,但是如果脱离实际去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神侃,那就是虚的了,就会离大家越来越远,人家就不买你那个账。有个单位播放一个权威人士上大课的光盘,那位人士分四个部分天南地北大话套话地越侃越远,没到一牛时间,底下的人走了大半,最后主持会议者尴尬地说剩下两部分再找时间播放吧。相反还是这个单位的另一堂课,由于主讲者结合现实工作和生活,讲得实实在在,三个小时课连上厕所的人都很少,课后很多人反映没听够。所以单用纪律去要求搞好学习是显然不够的。主要看你讲得是不是生动实在,是不是用大家都熟悉的人和事去阐述道理,所以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抓住杨玉兴的事,就是要像张德保政委说的那样,‘开展先进性教育就是要通过身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全体党员身上,关键时候能冲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出来’。杨玉兴就在我们大家的中间,对于他,我们都熟悉,他的事情对什么叫党员的先进性也最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对搞好这次教育也充满了信心。”是啊,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吗?如果你讲的东西人家都不入耳,那何谈入脑人心呢?那你所谓的政治教育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那天上午,我和局长、政委亦有一次长谈。我记得陈国维局长有一句话给我打下很深的烙印。他说,我们这个部队专业性很强,主要担负军用物资集中采购任务,同时承担着全军在一些后勤物资保障方面的改革试点任务,由于我们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部队的思想教育不能须臾放松。也许张德保政委说得更为直接:“我们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一定非要每个单位都要出现惊天动地的英雄,思想教育是一个过程,是‘随风潜入夜’而要达到的‘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不去刻意的追求教育结多大的硕果,我们的目标,要放在每个人都能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工作上。所以我们对出现杨玉兴的事情,既感到高兴,又不感到惊讶,这不敢说是我们教育的成果,但是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的确确在我们单位的党员中造出了一种勇争先进健康向上的氛围。我想,不管杨玉兴是不是典型,但是我们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肯定是要把他这个事迹作为先进性的典型事例来宣传的。”张政委一语中的,使我醍醐灌顶。不用我再絮语,政治教育的真谛不是跃然而出了吗?
生命的故事
这是一个大人和两个孩子,三条生命交织在一起的故事。
杨玉兴,是总后华北军用物资采购局采购四处的二级士官。他1997年由山东入伍,1999年入党。
2005年2月27日那天是个星期日,吃过午饭的他和同事何占国打算上街买点日用品,出营门没多久便走到了护仓河。护仓河,这是一条日本人当年修的老河,原先通往海河,当年军舰可以从海河直接开过来。
杨玉兴他们刚走到这里,忽然听见小咳子的呼救声,顺着“救命”声音望去,只见几十米外的河岸边站着一个小孩正在哭喊着救命,河里不远处破碎的冰面上有两个小孩的脑袋在上下翻动,三个孩子混杂凄惶的声音回荡在阳气初升的早春午后。哭喊声惊动了杨玉兴,“不好,有人落水了!”他拉着何占国赶紧朝出事地点跑去。原来是几个小孩在冰面上玩耍时,由于河中心的冰面已经化开,嬉冰的三个孩子中有两个男孩掉进了冰河里,一个离岸边有两三米远,另一个已经被冲走六七米远了。他们都在拼命挣扎,眼看就要沉入冰水中。由于这条河就在杨玉兴部队的附近,去年治理河污时他亲眼见到了清淤后的河底,知道最深处足有三米深。他也知道自己是个旱鸭子,不会水,可是这些他都来不及多想,没有片刻的犹豫,激动、紧张灌注了他的全身,他迅捷地往儿童落水处跑去,边跑边脱掉自己穿在身上的羽绒棉衣。但是临近河水的那一刻,他脑子里闪了一下:自己不会水,万一自己下去也上不来怎么办?那样搭上自己的命也救不了儿童。于是他变得清醒了,既勇敢又不莽撞,既紧张又理智,先是扑通跳人冰冷刺骨、臭气熏人的河水,然后用自己的双手紧紧扒着河沿,脚步一点点蹭向离岸边比较近的孩子,冰冷的河水迅速没过了他的腰部,冻得他直打哆嗦,身体有些发飘了。他冷静地让何占国用手牢牢地抓住自己的一只手,然后把整个身子尽量往孩子身边探,另一只手使劲够着孩子,就在河水渐渐淹没他的胸脯时,他看准了已经没入水中男孩的头发,一把抓住,顺着水势拖了过来,在小何的配合下,将这个孩子救上了岸。
这时,另一个孩子已经被河水没过了头顶。杨玉兴急忙朝河中央走了两步,可是河水把他涌得站不稳。他赶紧让小何去找棍子,小何看到不远处有个垃圾车,从那找来一把铁锹扔给了杨玉兴。有了这把铁锹,杨玉兴心里就有了依托。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用铁锹够孩子,而且关键的时候还可以自救。可是他把脖子都仰僵了,还是够不着三米开外的孩子。“怎么办?我不能见死不救啊,没准用我的身体可以把孩子顶出水面。”眼见没有别的办法了,杨玉兴决定冒险,他拄着铁锹试着又往河中央迈了一步,刺骨的河水迅速没到了他的脖子。岸边几个围观的老人着急得大喊:“小伙子,不要再往前走了,要不然你也没命了。”正在这个时候,孩子奇迹般地从水中冒了出来,并用稚嫩的小手抓住了一块浮冰,随着河水上下翻动。见到孩子那已经发白的小脸和求生的眼神,杨玉兴豁出去了,“一定要救他!”杨玉兴继续向孩子走去。正在这个时候,岸上有人扔过来一根绳子,杨玉兴一阵兴奋,“孩子,你我都有救了!”他抓住了这根绳子,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孩子甩过去,由于过分紧张,孩子几次没有抓住绳子,小杨的心里也是忽忽悠悠,几经周折,孩子的小手终于握住了绳子,杨玉兴慢慢地把孩子拽上岸来。就这样,两个孩子获救了,杨玉兴也皮发无损,通过当地媒体的宣传,他成了轰动津门的见义勇为的英雄。
碰触杨玉兴的思想
我眼前的杨玉兴,是一个非常标致的小伙子。他今年26岁,身高一米八零,面色红里透黑,身材高挑,五官匀称,棱角分明,看上去是一个比较酷的那类孩子。
“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我也没有什么损失,放在会水的人身上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要是没人及时给我递铁锹和绳子,这事弄不好就砸了呢。”瞧这家伙,好像不弄出个奄奄一息,或者壮烈献身就算不得什么了。
“那你这件事别人是怎么知道的呢?”
“那天救完孩子我回到营房换了衣服后,忽然记起被救的孩子当时手里紧紧攥着几张卡通卡片,为了让孩子抓绳子能用上力气,我劝他把卡片扔到冰面上。我担心会有别的孩子再到冰面上够那几张卡片,导致又有人落水,就匆匆忙忙赶到那里看看。一到那果然不出所料,又有几个孩子站在那里指指点点,企图上冰面上捡走那几张卡片,就在我上前劝说时,天津《每日新报》的记者也赶来了,原来是我们在救孩子的时候,有人给报社打了新闻热线电话,报社离我们这挺近的,这不两下正好就撞上了嘛!”
“当你听到孩子呼救的声音,你不顾一切往上冲,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说说你当时的真实想法吗?”
“事后有人间我,想没想到自已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名革命军人。说实话,我乍一听到孩子的呼救声,首先想到有人落水,一下子脑袋都大了,哪里能想到那么多,就是紧张、激动加上冲动,也不知什么驱使着我往出事现场跑去,就那么很短的时间,我的脑子还闪了一下,自己不会水,万一自己也上不来怎么办?也许就是这么一闪,使我冷静了点,理智了点,才想到叫同伴去找救人和自救的工具,才在大伙的配合下,既没当‘烈士’,又成功地救起了两个孩子。要是讲想没想到军人和党员,那是事后才有工夫考虑到的,作为军人和党员,在关键的时候没有退缩,能把落水儿童抢救上岸,这毕竟是一件令我高兴和欣慰的事情,也是我应该做的。”
“那在你拼命也够不着孩子,眼见你也要被刺骨的冰水冲走,最为艰难和危险的时候,是什么使得你支撑了下来呢?”我不甘心地想从他嘴里掏出点闪光的语言。
“是孩子那眼神,那绝望中渴望求生的眼神,戳得我心窝子疼。当时我离孩子已经很近了,可就是够不着他,我踩着脚下的淤泥,尽量地想拔出一只脚向前移动一下,可是我的那只脚踩下去的时候,心里一下悬了起来,河床的坡度是很大的,一步迈出的深度就有可能是几十厘米甚至是一米。万一自己滑了下去,恐十白就会‘光荣’了。但是,我碰见了孩子那眼神,那是怎样一种眼神啊,那眼神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当时我只有一个感觉,如果我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小生命在我眼前消失,那这个眼神就会沉甸甸地盯我一辈子。”
“有句老话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一下救了两条命,现在社会上都知道你的义举,家长亲自找到部队给你送锦旗,对大家的赞扬你是怎么想的?”
“我哪里想到会是这样。救孩子后,我原以为自己没伤没破的,没受什么损失,也算没出事,就用不着向部队领导汇报了,所以那天我对谁也没说。晚上我们谭允恩处长到库房查库见到我,我也没提救小孩的事,第二天报纸到我们那后,大家才知道这件事。这时同志们纷纷问我,领导也找我谈话,我才意识到这是件事了。不过这也就是让我碰上了,在我们单位我觉得谁碰见这样的事都会这样做的,而且要是会水的肯定做得比我还会漂亮。不过救了人后,我从社会的反响和儿童家长的举动上,觉得我算是给咱们部队和军人赢得了荣誉,想到这里我确实从心里高兴。后来听报社的同志讲,孩子被救之后,家长几次到报社寻找救孩子的解放军,由于第一篇消息采写得很仓促,他们花了足足有一周的时间才找到了我。那天我正在午休,值班室打来电话,我下来一看,原来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专门来感谢我来了,两个大老爷们紧紧抓住我的手,用颤抖的声音说:‘要不是你,我们的孩子可能就没命了,要是没了孩子,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是你给了我们孩子的第二次生命,给了我们家庭的幸福。’这个场面让我很感动,也告诉了我,今后遇到这种事情,我还会毫不犹豫地冲锋陷阵,这会使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现在部队给你记了二等功,受到提前晋升工资档次的奖励,部队还特意为你召开先进事迹表彰大会,党委又专门作出开展向你学习的决定,面对这种名和利突如其来的情况,你有思想准备吗?”
“这些荣誉接二连三的到来,对此我原先确实没有考虑到。不过现在看来,这些荣誉对我将来的发展肯定是会有好处的。但是不管怎样,我在部队的时间没有多久了,满打满算还有两年的时间,再多的荣誉也要立足于这个现实,所以我能做到的是更珍惜来日不多的军营生活。以前我是个普通人,可能做好做坏没谁盯着你,现在在这么多荣誉面前就不同了,做不好事情就和这些荣誉不相称了。但是我觉得压力不是很大,因为我以前做事情就比较谨慎,以后还像以前那样谨慎认真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就行了。”
此刻,杨玉兴坐在我的面前,腰板挺得直直的,两只手放在膝盖上,一副标准的军人姿态。
杨玉带给我们的思考
在这个部队采访期间,我接触了杨玉兴本人,又接触了他单位的同事、领导和局里酌领导,我们对杨玉兴现象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探讨,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救人不一定非要舍己。在杨玉兴抢救小孩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不约而同地捕捉到他一个成功的亮点,那就是既有效地保存了自己,又成功地救出了孩子。比较我们常常听到的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无疑是动机与效果最完美的结合了。多年来,我们的宣传往往是舍己的大于救人的,好像是不管人救没救上来,只要你“光荣”了,你献身了,那你就是英雄,就要从你上小学时候调查挖掘起,你就是可以大书特书的一代骄子。如果你没伤没破救起了人,比起一些自己献身但没有救出人来的就算不了什么,也没有必要给你什么荣誉待遇,因为你毫发无损嘛,没有舍已嘛。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好像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舍已而不是为了救人了。战争年代我们打胜仗还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只有有效地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现在讲科学发展观,什么叫科学,就是讲把握好一个度。尤其是在宣传导向上把握好度更为重要。我们不否认提倡舍已献身的精神,但是提倡这种精神并不是要我们每当关键时刻首先想到如何去献身,而更重要的应该想到如何去救人。其实,一事当前,能首先想到别人并且能为别人去排忧解难甚至不惜一切救人于危难之中,你能说这不是舍己的最高境界吗?因为毕竟突发事件在生活中鲜有遇见,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日的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中,更为科学,更为合理,更为合情。
——崇高寓于平凡。在与杨玉兴的思想接轨中,我几次想用一个典型的框架去套住他,但每每都“杀人未遂”。其后我又和杨玉兴所在的采购四处党总支部书记徐凤文聊了起来。徐书记讲的一番话引起我的深思。他说;“杨玉兴在我们处里群众基础比较好,大家对他的人品都认可。他性格有些内向,喜静不喜动,比较宽容,小事不计较,所以和战士、干部、职工相处得都不错。我们感到这小伙子文化层次较高,如不是当年家里出点事,早就考上大学了。他技术比较全面,对后勤机械化这一套比较精通,开汽车、叉车、翻斗车,牵引车、龙门吊技术挺好,是操作维修管理后勤机械的技术骨干。综合素质不错,是看着顺眼,用着放心的那类战士。现在有了这事,我们也想挖掘挖掘他的闪光处,按说你主编来了,我们也应该给他拔拔高,弄出点时代先锋的思想语言。可是当给他报功时我问他有什么想法,说点真实的心里话,他却说‘这还值得报功吗?’我又开导他那天晚上咱们见过面你怎么没提这件事?他说‘这事还值得说吗?’你看看,说开了,他就是个很平凡很普通的人嘛,他要是站在一排战士中,除了个头比别人高出一块,其他也没什么两样嘛。甚至年终评功评奖,可能因为名额所限,都不一定能评上他。”结合徐书记的这番话,我想到了这些年我们在典型宣传上的一些做法,那就是一定要突出典型人物与众不同的一面,似乎要是和大家一样,那就不是典型,就够不上标兵了。杨玉兴算不算典型?我说在合已救人上他应该是一个突出的典型人物,可是在我和他的思想碰撞中,他并没有我们过去宣传典型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语言,然而,就是这样不实、朴素的语言,才最为真实,才最为令人信服。我们说,金子并不是一开始就那么闪光夺目的,通常都是蕴涵在外似普通的金矿中,当挖掘开采后,才验证了那句“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话。回味杨玉兴说过的话,他那平凡普通的语言,不正是包含了更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更实在的崇高品质吗!这是在乎平淡淡的生活中洗炼出来的一种最高的思想境界了。远比那种违心的说些言不由衷的闪光语言更为打动人心。想想吧,这种平淡和平凡恰恰告诉了我们,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人,平常默默无闻,关键的时候却能挺身而出,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充满了希望。
——政治教育的真谛。这也正是我来探访这个部队出了个杨玉兴的初衷。还记得出发前那种对保持先进性教育中涌现出典型的兴趣盎然吗?然而,通过对杨玉兴事迹和思想的了解,通过与这个部队部分领导干部的交谈,我对政治教育的真谛有了些许思索。该局政治部王振兴主任说“我多年在基层工作,讲不出更高更深的理论,可我认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扎扎实实。人家说政治教育是虚的,可我认为它本身是个实事,我们不能把它当虚事看,更不能当虚事做。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我们也上过大课,也讲过大道理,但是如果脱离实际去漫无边际,海阔天空地神侃,那就是虚的了,就会离大家越来越远,人家就不买你那个账。有个单位播放一个权威人士上大课的光盘,那位人士分四个部分天南地北大话套话地越侃越远,没到一牛时间,底下的人走了大半,最后主持会议者尴尬地说剩下两部分再找时间播放吧。相反还是这个单位的另一堂课,由于主讲者结合现实工作和生活,讲得实实在在,三个小时课连上厕所的人都很少,课后很多人反映没听够。所以单用纪律去要求搞好学习是显然不够的。主要看你讲得是不是生动实在,是不是用大家都熟悉的人和事去阐述道理,所以在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我们抓住杨玉兴的事,就是要像张德保政委说的那样,‘开展先进性教育就是要通过身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先进性,最终体现在全体党员身上,关键时候能冲出来,危难时刻能豁出来’。杨玉兴就在我们大家的中间,对于他,我们都熟悉,他的事情对什么叫党员的先进性也最有说服力,所以我们对搞好这次教育也充满了信心。”是啊,我们的教育是干什么的,不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吗?如果你讲的东西人家都不入耳,那何谈入脑人心呢?那你所谓的政治教育到底是想要干什么呢?那天上午,我和局长、政委亦有一次长谈。我记得陈国维局长有一句话给我打下很深的烙印。他说,我们这个部队专业性很强,主要担负军用物资集中采购任务,同时承担着全军在一些后勤物资保障方面的改革试点任务,由于我们单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部队的思想教育不能须臾放松。也许张德保政委说得更为直接:“我们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不一定非要每个单位都要出现惊天动地的英雄,思想教育是一个过程,是‘随风潜入夜’而要达到的‘润物细无声’,因此,我们不去刻意的追求教育结多大的硕果,我们的目标,要放在每个人都能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平凡的工作上。所以我们对出现杨玉兴的事情,既感到高兴,又不感到惊讶,这不敢说是我们教育的成果,但是党员先进性教育的的确确在我们单位的党员中造出了一种勇争先进健康向上的氛围。我想,不管杨玉兴是不是典型,但是我们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肯定是要把他这个事迹作为先进性的典型事例来宣传的。”张政委一语中的,使我醍醐灌顶。不用我再絮语,政治教育的真谛不是跃然而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