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对未来就业影响的研究

来源 :幸福家庭·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e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使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与当今社会日语人才需求更好地吻合,我们调查并研究了江苏各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具体状况,进行了人才市场招聘调查和对毕业生、应届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角度,发现并找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促进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改革能更好地服务于就业形势需求。本课题的研究对日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课程改革;日语就业;人才发展;市场需求
  在创新高等教育与通识教育改革发展理念下,中国高校专业日语教学迎来了新的转型期。高校日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要适应21世纪对专业日语人才的需求和直面激烈的就业竞争,必须重视专业课程改革对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影响。本实践创新课题研究,正是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江苏高校日语课程改革是否符合当今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需要,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对日语课程改革的看法和建议,为高校日语专业及日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使日语专业课程改革更完善,使日语专业的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才能,使自己具备就业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素养,提升就业率。
  1 日语高校专业课程改革实证调研分析——以江苏高校为例
  本实践创新项目小组成员收集并研究了近年来江苏各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在与改革后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对比分析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1 注重夯实基础是学好日语的基本保证
  对于没有一点日语学习基础的同学来说,学好日语的关键无非是打好基础了。在这一点上,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调查各高校的日语专业培养方案后发现,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基础写作、日语会话,日语阅读等基础课程,是各个高校的必修课,在课时安排与时间分布上都占有很大比重。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夯实基础是学好日语的基本保证。
  1.2 注重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层面多样化
  我们都知道阅读有精读和泛读两种模式,日语学习亦如此。在研究各个高校日语专业培养方案时,创新项目研究小组发现各个高校都设置了日语文字词汇研究方面的选修课,例如,汉语语音学,日语语法,日语概论,日语词汇学,日语文语语法,语言学概论,日本文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孔子思想与《论语》等。就拿汉语语音学来说,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日语发音的原理,发音规则,还可以发出更标准的读音,更有益于背记日语单词。对于今后想考的专业课设置就体现出了选择自由化,这样一来,那些有意向考研或者做研究的同学就可以选修相关课程了。
  1.3 注重通识教育理念在专业学习中的渗透
  学好一门外语不仅是学习该语言,还应该掌握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这样才能讲出地道的日语。各个高校改革后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注意并重视到了这一点,课程设置上也开设并增添了日本历史、中日文化比较研究、日本国情、中日交流概论、跨文化语言交际、涉外礼仪等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进行扩充和完善。
  1.4 注重在专业学习中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各个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还与实际结合开设了一些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课程。每个学生都得有一篇合格的论文才能取得毕业资格。为此,各个高校都设置了日语论文写作特论、毕业论文写作讲座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此外我们研究发现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增添了日语专业实践这一环节。具体有常用软件操作、日语综合素质培养讲座、日文打字、日语语言应用与实践、日语基础演习与表现、毕业实习等等。
  1.5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教育学改革模式
  调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日语专业学生毕业后都进了日资企业工作,那么,日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专业课程设置是否吻合呢?我们研究发现,各个高校日语专业改后的课程设置注意并重视了日资企业对毕业生工作能力要求这一点,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体现。进入日资企业工作,避免不了要与电脑打交道,虽然我们平时也有接触电脑,但在excel、word等电脑软件的操作应用上应该还说不上轻车熟路,因此,改革后的课程新增了日文环境下的信息技术等与电脑软件操作相关的课程。此外,我们还得熟练掌握商务外贸信函等,这一点各个高校设有相关课程,如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科技经贸日语、日语外贸函电,日本商法、近代日本经济特论等等。
  2 当今社会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调查与研究
  当然日语专业学生的毕业出路并不都是进入日资企业,有的打算进入大学当老师,有的希望当导游,还有的打算考公务员,针对就业形势的多样化,各个高校在课程设置上也做出了相关改革。例如,导游实务、旅游概论、海关实务等课程的开设。实践创新小组对目前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就业要求进行了调查研究。
  2.1 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课题组的主要调研方向:中国、日本以及欧美国家。调研发现,日语专业毕业生在日本就业前景最好。根据与外教、在日留学生的交流以及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我们了解到:首先,日本的劳动力目前还处于严重缺失状态,而且这种状态还将持续发展,日本正从中国征招了大量劳动者。因而,熟练掌握日语的人才赴日本就业的机会将越来越多。如果日语专业毕业生考虑在欧美就业,如果能再在日语之外掌握一门外语,可以在当地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因为日本经济发展较快,在各个地方都要求有熟练掌握日语以及基本业务的人才。日语专业本科生目前在国内的就业岗位主要包括:日资企业、综合性高校、文科院校、专科院校招聘日语老师等。实践创新小组成员对江苏地区的相关日资企业(工业系统公司,国际贸易公司,信息技术公司),现代服务型企业旅行社,以及相关高校的市场调查研究及实地走访调查,我们发现:这2年因为钓鱼岛事件,两国关系略显紧张,但是对于日语人才需求和就业的影响并不是持续性不可逆转的,且这种影响在不断弱化,就业情况也在不断回复,因而日语人才仍有着强劲的市场需求。据不完全资料显示,目前仅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已达到7000余家,而包括上海在内的华东地区日资企业数量已达到3万家,遍及计算机、管理、政府部门、金融、贸易、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和服务业各个领域。除此之外,IT企业对软件人员需求量也很大,精通日语的软件工程师尤其匮乏,很多公司不得不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养。   2.2 日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要求
  一般日资企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大体为“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程度,口语流利。因而日语能力考试1级、2级证书是进入日资企业的前提和基础。要想立足职业长远发展更深入地在日资企业发挥自己的才干,要了解日本文化,增强对日企人文环境的了解。中日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加上历史原因长期的交流,社会文化发展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仅表现在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交流和冲突上,而且表现在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社会习俗等诸多方面。如果大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储备,缺乏基本的交流礼节等知识,就业时难于应付由此带来的各方面的困难,将会无形中给自己的工作和发展形成了障碍。因此,日语专业毕业生应多方面学习中日文化交流差异,加强自身知识储备。此外,日语专业学生也要多了解现在市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及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以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保持最大的适应性,还要多学习理想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3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背景下的日语课程改革思考
  根据调查,课题组发现: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现在企业所需要的日语人才已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除了需要有扎实的日语基础知识之外,还需要有其他相应的能力。企业在招聘时,除了看应聘者是否具备熟练掌握日语、英语口语、日语一级证书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之外,还会看你是否具备会记、计算机、营销等发面的能力,如果你具备“语言+专业”的条件,那就会胜人一筹,备受企业的青睐。除此以外应聘者是否了解日本文化,职业素质如何也成了一项重要的指标。所以现在日语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工作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都突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基于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就日语专业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应注重课程设置多样化
  课程的开设除了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突出外语人才的个性外,还得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听说读写译”的基础课外,还得从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日本,提高综合素质。
  3.2 课程改革应使教学内容表现形式更多样化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以及教材建设上,更重要的是其课外的延伸。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例如,情景表演、影视赏析、演讲比赛、写作比赛、模拟商务谈判现场训练等符合专业或行业特点的实训项目等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日语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3 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应因材施教、难易结合
  课程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应难易结合、因材施教,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从中受益。
  3.4 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语专业课程改革应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实习,、社会实践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有机接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死读书、读死书,在实践中充分了解日本文化,通过实践有利于更快、更好地适应日企的工作,这样毕业后才可以直接服务于社会各行业的一线岗位。
  3.5 课程改革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最终目标
  课程改革必须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终极目标,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满足企业及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除了日语基础知识学习之外,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及能力型课程教学;实现多学科、多专业的相互依托和相互渗透, 形成复合人才优势。
  参考文献
  1 郭敏.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3(5)
  2 冯峰.日语专业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清华大学日语专业教学改革 的案例分析[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1(6)
  (责任编辑 王昕)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生活化”,对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思维训练,生活化的技能培养,生活化的应用题教学;让学生生活“数学化”,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思维训练;技能相成;应用题教学;学生生活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一个人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绘画的手段、技法及美术美审美意识等艺术论题,阐明了把绘画技法和审美意识和情感注入学生心灵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绘画技巧;美术美;审美意识  对于一个绘画者,别人评价“画技”如何,也许只指绘画技巧。如果别人评价“水平”如何,这“水平”二字就不止是技巧,更多的包容绘画者的作品面世之后所引起的效应。当然作品的面世效应还是起源于技巧,没有绘画技巧就谈不上绘画,也就无从谈起绘
期刊
在减负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性是师生共同的追求目标。在减负教育新政的课改形势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因此,要努力打造初中数学的高效课堂。  1 教师教的转变和学生学的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
期刊
合作学习是英语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理地分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建立科学的合作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
期刊
摘 要: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系统教学法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值得探讨,以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阶段都是为学习者安排外部教学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  关键词:高中物理;系统教学;特点;课堂设计  1 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1 注重信息系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用信息加工理论解释学习活
期刊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历史老师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春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
期刊
摘 要:作为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环境保护法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环境保护法教育对学生的环境保护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法学教育中,环境保护法还未获得应有的重视,教学效果有待提高。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深入分析了产生原因,并从师资力量、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教改建议。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教学改革;环保精神  1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教师提出的要求。  1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期刊
摘 要:面对素质教育的今天,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师应该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规律,钻研教材,潜心备课,精心设计课堂,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高效率教学课堂。敢于一切从学生学习效果出发,扎扎实实地教,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效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指出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下面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此,近几年来的小学数学教育普遍采取将数学知识尽可能地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在充分体现数学价值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亲切、可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数学,并引导学生将零星的生活经验进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