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科学教学高于生活又必然要回归生活。本文从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概念、意义和操作层面的实践与思考角度,阐述了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旨在让科学教学回归生活,使科学教学贴近自然,让学生真切感受科学的精髓。
  关键词: 科学教学 “生活化” 策略
  
  教育家卢梭曾说:“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立足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科学教学,不仅是实施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促进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增强科学对待生活的意识。
  
  一、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的含义及教学论意义
  
  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是指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体现“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
  “科学课教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们科学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且无处不在,使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科学教学走向生活世界的基本策略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它包括认知、理解、体验、交往和对话等内容和形式。这些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为此,科学教学过程必须全面按照学生的各种生活内容和生活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去认知世界、体验生活、理解人生。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对话,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领域得到全面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地充盈自己的生活意义和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的特殊生活过程。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本人认为,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教学观念“生活化”。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认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走的是间接认识的路线;另一种是以活动为中心、以直接经验为中心,走的是直接认识的路线。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学应回归生活世界,回归学生的生活。在科学教学上,注重引导学生以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理解科学知识,往往能收到深入浅出的效果,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与科学有关的生活经验。例如: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容易;打雷时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使用扳手时扳手手柄越长使用起来越省力;机器要经常加润滑油,等等。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这些生活经验,这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有极大帮助。举例子时教师要尽量举一些生活的例子,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科学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科学课的亲切感,便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堂教学情境和内容“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科学教师要根据科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综合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抽象的科学问题具体化。传统的课程观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这种课程观使得基础课程的生成过程成为逻辑化、形式化和理性化的过程,它把学生固定在“科学世界”里,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内容上,要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素材。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时,可回忆早餐吃包子,问:肉包中有哪些营养素?肉包到何处“旅游”?它们是如何“旅游”的呢?由此引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及体验。小结时我将“肉包子”三个字改成了“食物”,就结束了本节课。因为学生已能自主地将“肉包子”换成“菜包”、“萝卜包”等。
  再如,在教学《运动和力》这部分内容时,以学生喜欢的足球比赛、拔河比赛为教学素材,从“香蕉球”的价值出发讨论“香蕉球”形成原因、以传授拔河比赛致胜秘诀为由分析拔河比赛中的受力状况,使学生体验到了科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有效地激发和保持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生活科学的意识。
  实际上,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是统一的。科学世界只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当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后,它就可以担起提升生活世界意义的任务。因而尽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绝非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还应包括学生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教师应联系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及时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教学内容中去。
  3.课外探究“生活化”。
  除课堂教学外,科学教师还应该创造条件开设“生活化”的课外探究,引领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1)以科技创新、科技小论文活动为契机,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问为什么。伽利略细心观察吊灯,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了单摆的等时性,从而发明了机械表。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日月星辰运行,发现了万有引力,为今天的卫星上天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现象,其实我们只要留心想一下,就会发现它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部门经常开展科技创新、科技小论文、节能金点子等活动,可以此为契机,广泛开展对生活中的科学的发现与研究。在活动中,我校学生制作了如水平仪、精确杠杆、新型笔等很多接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作品,使学生感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是“生活化”教学的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
  课外要经常组织学生到现场实地调查,这也是我们目前教育中欠缺的但应必须去做的。例如,在学习“燃烧”这一节内容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调查,调查当地山林、民房或实验室的防火措施。又如,学习了《水的污染和保护》、《空气的污染和保护》、《保护土壤》后为培养学生的实际考察能力,增强学生对水、空气、土壤污染的认识,课后我们带领学生一起去调查学校附近的水质、土质、空气质量,使学生更加了解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然后让学生写份调查报告,讨论控制污染的建议等。
  教师要拓展“生活化”的课外探究视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巩固扩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这体现了科学课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
  4.科学习题“生活化”。
  很多情况下,由于条件限制等原因,我们无法直接进行调查和考察,因此从书本及习题的练习中感受科学的“生活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近几年的科学中考或竞赛试题,突出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注重了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利用生活化习题可以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例如2005年全国有24个省市拉闸限电,成为中国近20年来电力最为紧张的一年。这样大面积的频繁停电,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节约能源、节约用电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在试题中出现了以节约用电为情景的各类题型。类似试题在近几年中考中大量出现,这类试题贴近现实生活,涉及能源、航天、科技发展、奥运、地震、百姓民生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生活化”的习题,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乐于解答,不再感到枯燥、厌烦、有压力,通过对习题的解答,有助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不断地将新知识融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释生活、社会和自然中的现象,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悟科学思想和方法,改进学习方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科学素养。
  
  三、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教学应强调的几个问题
  
  从教学的实施层面,我们提出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教学观念“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和内容“生活化”;课外探究“生活化”和科学习题“生活化”的有效策略。但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必须为顺利开展走向生活世界的科学课堂教学打好基础。所以我们还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给知识赋予生活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显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生活经验积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
  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丰富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认识事物的开始表现为质疑,有了问题才使研究成为可能,当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时候,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去找答案。丰富的生活实践体验,加上有效的教学引导,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经验,发现隐藏的问题,大胆提出猜想,积累新的生活经验,从而产生更浓厚的问题意识。
  4.挖掘现实生活资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我们从中挖掘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意识及学习品质。
  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新课程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我们要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体现科学教学生活性的意义,努力转变教学方式、教育角色,积极为学生营造自我建构、自我成长的氛围,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以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大光.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目的和意义.2001b.
  [2]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沈新达.《科学》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教育信息报,2003.2.
其他文献
笔者收治脑血管意外病人280例,对201例致残病人精心治疗,细致护理,均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文章对其中的护理工作做了全面的介绍,并体会到及时正确的康复护理对肢体残疾患者的
本文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依据,就如何构建小学德育生活化进行初步实践,提出小学德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生活德育。生活德育要以课堂教学活动、校内延伸活动、家庭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技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技工学校教育培育,目标的前提和保证.而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因而确保他们树立正确
摘 要: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不能厚此薄彼。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教师必备的道德素质。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同时还应改革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立足点应由“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逐步使学生主动地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和素质。因此教师应当面对全体、优化教学、强化师德、锻铸师魂。  关键词
摘 要: 校本化教学旨在推进课堂教学革新,提升教师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材更富有“现代化”和“人性味”,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提供反馈信息,加以诊断、总结,进而提出修改教材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 中学科学 校本化教学 误区 教材教法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新课程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两盆植物不同命运的描述,说明了班主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遵循规律,科学引导,教育学生面对现实,不放弃,不抛弃。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启示 两盆植物    为了响应学校“绿色进校园”的主题活动,我班班干们在教室的讲台上摆放了两小盆绿色植物:一株是嫩绿的芦荟,一株是可爱的仙人掌——褐绿的身子上顶着一个红通通鲜艳的圆仙人球。  那娇艳的两盆植物给他们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带来了生机,全
会议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淋巴瘤(PB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辅以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2例均为女性,均因偶然
心肌梗死康复期的全过程积极贯彻康复护理的宗旨和目标,有利于降低心肌梗塞出院病死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138例患者进行了综合康复护理的比较研究,并做了报导及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