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发的31只新基金都在极力迎合投资者的“口味”,试图唤起投资者的“想象空间”
大 盘在2800点停滞不前,新基金发行却“一路高歌”。
虽然距年底还有一个月,但基金发行数量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记者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11月份有31只公募基金产品处于发行期,创下历史纪录。
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也明显提速。根据壹私募网的统计,10月以来,累计共有29只基金产品成立,另外还有14个产品处在推介期。“钱很多,客在等,速发行”,这是某私募经理发给信托经理的一条手机短信内容。
“近两个月来,基金市场呈现出一种只有大牛市才有的非理性繁荣景象。”一位基金研究机构研究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狂热叫卖
2010年基金发行高潮在11月到来。统计显示,11月以来共计发行基金31只,其中股票型基金17只,这两项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仅发行数量大幅飙升,基金成立的规模更是实现了成倍增长。7月之后,A股市场大幅回暖,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三季度成立的36只基金累计募集金额达到711.56亿元。整个10月份成立的基金为8只,总规模为87.36亿元,平均每只基金10.92亿元。11月新成立基金规模达到了610.54亿元,环比增加了599%,募资规模几乎与三季度持平。
华商策略精选和农银汇理货币基金是近期基金发行火爆的典型案例——华商策略精选募集了118亿元,而农银汇理基金发行的三只基金农银汇理中小盘、农银汇理大盘蓝筹和农银汇率货币的募集份额分别为97亿份、39亿份和60亿份。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每到年末,除了业绩排名外,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规模排名。目前基金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新基金仍是重要的资源。”
新基金红火发行之时,投资者情绪也颇为高涨,基金每周新开户数节节攀升。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统计显示,9月底时,周平均基金新增开户数仅有3万户;但到了国庆节后,这个数字变成了5万。11月8日至11月12日,新增基金开户数突破10万户,达10.5万户,创年内新高,环比增加38%。
发行“魔咒”
“由于大家对通胀都有强烈预期,许多投资者意识到把钱存在银行将面临着贬值风险,所以基金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某业内人士认为。然而,面对如此多的新基金,基民也不知如何选择。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近期有很多投资者都要求将往年购买的老基金更换成当月新发的基金,而更换的理由仅仅是“看基金的名字,感觉应该还不错吧。”
2009年,指数型基金跑赢了主动投资型基金,在红火的市场背景下,形成了年末指数基金发行潮。然而指数快速拉升之后的回落使大批投资者遭到损失。如去年发行规模均超百亿的易方达深证100ETF链接基金和华夏盛世基金,在今年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低净值仅0.8元。
情况类似的还有2007年的QDII出海热潮。当时QDII引发市场狂热追捧,投资者一度需要按资金配售。然而,在市场最低点该类型基金下跌超过60%。虽然已经过去3年,但当时发行的产品目前净值全部在1元以下,当初所有参与申购的投资者,绝大多数到现在仍在亏钱。
而2008年下半年则相反,基金投资受人冷落,基金发行最为艰难,但截至目前,该阶段发行设立的55只基金除一只亏损外,其余全部实现了盈利,部分优质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在1倍以上。
“基金产品日益丰富,对基金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少基金公司短时间发行多只新基金,其管理能力遭到投资者质疑。”上述基金业分析师说:“一个令投资者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基金素来‘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这就是所谓的基金发行魔咒。”
如今,市场再现超百亿基金,债券型基金也受到热捧,基金发行魔咒会否应验?
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表示,选择新基金主要看两个条件,即新基金产品设计定位和相关基金公司的背景情况,“只有两个条件都不错的新基金才值得关注”。
密集发行或成常态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新产品审批的多通道制度是今年新基金发行提速的主要原因。
2009年底,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基金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基金发行实行分类审核制度,不同类别的基金可以分别排队、等待审核。
通知指出,基金产品审核将按照公募基金和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境内基金和QDII基金、创新产品和普通产品、固定收益类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分类方式实行分类审核制度。其中,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
这就意味着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报一类基金的募集申请时,可同时上报另一类基金的募集申请,两类基金分别排队、分别审核。如此一来,基金公司最多可以同时上报5只产品,这也因此出现不同类型基金可能同时获得审批并发行的情况。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证监会分类审核制度实行后,其公司今年共发行了4只基金产品。
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新基金募集申请的审核期限为6个月,但从7月份以来上报并获批的新基金实际审批时间来看,平均只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比规定的审核时间约少了一半。业内人士估计,按照目前的审核进度,年底前预计还将有30只新基金获批。
对此,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认为:“目前整个股市行情不算很明朗,而且货币政策事实上已经在收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舞市场的信心,免得市场由于流动性的减少而丧失信心,管理层有意识地加速了审批发行的步伐,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
虚假繁荣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新基金发行时注水严重,从而营造了虚假繁荣的氛围。一些新基金通过首发募得了大量资金,可成立后没多久,基金份额便快速“瘦身”。三季报统计显示,今年新发行基金截至9月30日总规模已经只剩1638亿份,平均每只基金的缩水程度在6亿份左右,最严重的缩水达六成。
“新基金打开赎回后,份额下降20%以内是正常现象。规模缩水比例过高,说明发行时期可能有大比例的赞助资金为新基金充规模。”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所谓的“赞助资金”或“帮忙资金”,往往来自于一些大客户,他们为基金公司高额的激励措施所吸引来认购新基金。
“这些关系资金一般只呆两三个月,通常在基金打开封闭期后就会有很大一笔资金赎回。这不利于基金经理操作管理,基金公司也要承担一些压力。”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稍早些时候‘帮忙资金’要求的好处费大约是1%,现在有的已开价到了2%。如果以帮忙期限1个月、一次获2%的收益计算,那么‘帮忙资金’的年收益率便高达24%。”
此外,上述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士告诉记者,发行基金时银行会承诺包销一定量的基金来作为谈判条件,但是这些资金在基金打开申赎后只能剩下五六成。”
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新基金销售,总有一些大客户或是关系客户帮忙充规模,但条件是“不能亏钱”。因此,新基金在封闭期不建仓或轻仓,成为基金行业“公开的秘密”。只有等这部分资金撤出后,才能进行实质性的操作。
基金公司为充场面发动员工及亲朋好友申购,公司动用自有资金申购也不是新鲜事。今年10月以来已有5家基金宣布自购,自购金额共计超过1.43亿元。=
大 盘在2800点停滞不前,新基金发行却“一路高歌”。
虽然距年底还有一个月,但基金发行数量已经超过2009年全年。记者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11月份有31只公募基金产品处于发行期,创下历史纪录。
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也明显提速。根据壹私募网的统计,10月以来,累计共有29只基金产品成立,另外还有14个产品处在推介期。“钱很多,客在等,速发行”,这是某私募经理发给信托经理的一条手机短信内容。
“近两个月来,基金市场呈现出一种只有大牛市才有的非理性繁荣景象。”一位基金研究机构研究员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狂热叫卖
2010年基金发行高潮在11月到来。统计显示,11月以来共计发行基金31只,其中股票型基金17只,这两项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仅发行数量大幅飙升,基金成立的规模更是实现了成倍增长。7月之后,A股市场大幅回暖,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三季度成立的36只基金累计募集金额达到711.56亿元。整个10月份成立的基金为8只,总规模为87.36亿元,平均每只基金10.92亿元。11月新成立基金规模达到了610.54亿元,环比增加了599%,募资规模几乎与三季度持平。
华商策略精选和农银汇理货币基金是近期基金发行火爆的典型案例——华商策略精选募集了118亿元,而农银汇理基金发行的三只基金农银汇理中小盘、农银汇理大盘蓝筹和农银汇率货币的募集份额分别为97亿份、39亿份和60亿份。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每到年末,除了业绩排名外,另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规模排名。目前基金业仍处于跑马圈地的时代,新基金仍是重要的资源。”
新基金红火发行之时,投资者情绪也颇为高涨,基金每周新开户数节节攀升。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数据统计显示,9月底时,周平均基金新增开户数仅有3万户;但到了国庆节后,这个数字变成了5万。11月8日至11月12日,新增基金开户数突破10万户,达10.5万户,创年内新高,环比增加38%。
发行“魔咒”
“由于大家对通胀都有强烈预期,许多投资者意识到把钱存在银行将面临着贬值风险,所以基金成为了他们的第一选择。”某业内人士认为。然而,面对如此多的新基金,基民也不知如何选择。
招商银行北京分行的一位客户经理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近期有很多投资者都要求将往年购买的老基金更换成当月新发的基金,而更换的理由仅仅是“看基金的名字,感觉应该还不错吧。”
2009年,指数型基金跑赢了主动投资型基金,在红火的市场背景下,形成了年末指数基金发行潮。然而指数快速拉升之后的回落使大批投资者遭到损失。如去年发行规模均超百亿的易方达深证100ETF链接基金和华夏盛世基金,在今年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低净值仅0.8元。
情况类似的还有2007年的QDII出海热潮。当时QDII引发市场狂热追捧,投资者一度需要按资金配售。然而,在市场最低点该类型基金下跌超过60%。虽然已经过去3年,但当时发行的产品目前净值全部在1元以下,当初所有参与申购的投资者,绝大多数到现在仍在亏钱。
而2008年下半年则相反,基金投资受人冷落,基金发行最为艰难,但截至目前,该阶段发行设立的55只基金除一只亏损外,其余全部实现了盈利,部分优质基金的投资回报率在1倍以上。
“基金产品日益丰富,对基金管理者有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少基金公司短时间发行多只新基金,其管理能力遭到投资者质疑。”上述基金业分析师说:“一个令投资者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是,基金素来‘好发不好做、好做不好发’,这就是所谓的基金发行魔咒。”
如今,市场再现超百亿基金,债券型基金也受到热捧,基金发行魔咒会否应验?
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表示,选择新基金主要看两个条件,即新基金产品设计定位和相关基金公司的背景情况,“只有两个条件都不错的新基金才值得关注”。
密集发行或成常态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中心认为,新产品审批的多通道制度是今年新基金发行提速的主要原因。
2009年底,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基金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新基金发行实行分类审核制度,不同类别的基金可以分别排队、等待审核。
通知指出,基金产品审核将按照公募基金和特定资产管理计划、境内基金和QDII基金、创新产品和普通产品、固定收益类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分类方式实行分类审核制度。其中,固定收益类基金包括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和保本基金。
这就意味着基金管理公司在上报一类基金的募集申请时,可同时上报另一类基金的募集申请,两类基金分别排队、分别审核。如此一来,基金公司最多可以同时上报5只产品,这也因此出现不同类型基金可能同时获得审批并发行的情况。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市场总监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证监会分类审核制度实行后,其公司今年共发行了4只基金产品。
按照证监会有关规定,新基金募集申请的审核期限为6个月,但从7月份以来上报并获批的新基金实际审批时间来看,平均只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比规定的审核时间约少了一半。业内人士估计,按照目前的审核进度,年底前预计还将有30只新基金获批。
对此,经济学博士马光远认为:“目前整个股市行情不算很明朗,而且货币政策事实上已经在收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鼓舞市场的信心,免得市场由于流动性的减少而丧失信心,管理层有意识地加速了审批发行的步伐,主要是为了稳定市场。”
虚假繁荣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目前新基金发行时注水严重,从而营造了虚假繁荣的氛围。一些新基金通过首发募得了大量资金,可成立后没多久,基金份额便快速“瘦身”。三季报统计显示,今年新发行基金截至9月30日总规模已经只剩1638亿份,平均每只基金的缩水程度在6亿份左右,最严重的缩水达六成。
“新基金打开赎回后,份额下降20%以内是正常现象。规模缩水比例过高,说明发行时期可能有大比例的赞助资金为新基金充规模。”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所谓的“赞助资金”或“帮忙资金”,往往来自于一些大客户,他们为基金公司高额的激励措施所吸引来认购新基金。
“这些关系资金一般只呆两三个月,通常在基金打开封闭期后就会有很大一笔资金赎回。这不利于基金经理操作管理,基金公司也要承担一些压力。”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透露:“稍早些时候‘帮忙资金’要求的好处费大约是1%,现在有的已开价到了2%。如果以帮忙期限1个月、一次获2%的收益计算,那么‘帮忙资金’的年收益率便高达24%。”
此外,上述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士告诉记者,发行基金时银行会承诺包销一定量的基金来作为谈判条件,但是这些资金在基金打开申赎后只能剩下五六成。”
一位基金经理对记者透露:新基金销售,总有一些大客户或是关系客户帮忙充规模,但条件是“不能亏钱”。因此,新基金在封闭期不建仓或轻仓,成为基金行业“公开的秘密”。只有等这部分资金撤出后,才能进行实质性的操作。
基金公司为充场面发动员工及亲朋好友申购,公司动用自有资金申购也不是新鲜事。今年10月以来已有5家基金宣布自购,自购金额共计超过1.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