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启蒙?歌声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han_r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中国歌曲教育史上看,学堂乐歌作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一种特殊体裁的歌曲,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文情并茂、清新俊逸的乐歌至今还为人们所传唱。从三个个方面谈了学堂乐歌的发展状况和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认识学堂乐歌,了解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 时代 启蒙 意义
  曾经有一位伟人说过:“当一个民族开始关注音乐的时候,就说明这个民族即将开始走向新的文明。”这个新文明的进程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到来的呢?我们中国的学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开设音乐课的呢?不错,就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一批进步人士正开始挣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制度。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学堂章程,在学校设立了音乐课,在当时称“乐歌课”,从此中国开始步履沉重地走向新时代。学堂成了开启明智,传播现代文明的最重要的据点……
  一、什么是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指的是清末明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的内因,还有着鲜明的外力作用。它是新的文化变迁的开端,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它代表着中国音乐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古代阶段的结束和新的历史阶段的开始。
  二、学堂乐歌的产生和特点
  1.“拿来”主义的产生途径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料》中摘录了康有为1898年上书清廷《请开学校折》中的两段话:
  “进者日本胜我,亦非其将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吾国任举一政一艺,无人通之”;“今国之学,莫精于德,国民之义,亦倡于德;日本同文比邻,亦可采择。请远法德国,近采日本,以定学制。乞下明诏,遍令省俯县乡兴学。”
  从这段史料中可看出,当时的维新派已经看到日本强于我国是因为学科全面,有艺术类的科目,还提出学制应仿效日本。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当时维新派的提倡和出于对振兴救国的探求,才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开始了东渡日本学习音乐的“浪潮”。而学成归来时,他们带来了留洋“拿来”的曲调,填上文白兼用的歌词,便成了学堂乐歌。
  2.“时代”烙印鲜明的特点
  在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这些早期的音乐先驱们大多都有留学背景,虽然最初并非音乐专业,但出于对音乐的爱好和对祖国教育事业的责任,他们纷纷投身于“学堂乐歌”创作和传播之中,为中国早期音乐教育的创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中,最为重要的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从他们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学堂乐歌鲜明的时代特色:
  (1)学堂乐歌——“励智”之作用
  《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是沈心工的重要作品,也是历史上第一首学堂乐歌。歌中唱到:“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哥哥弟弟手相招,来做兵队操。兵官拿着指挥刀,小兵放枪炮。龙旗一面飘飘,铜鼓咚咚咚敲。一操再操日日操,操到身体好。将来打仗立功劳,男儿志气高。”
  歌曲旋律简单,节奏鲜明,朗朗上口,多以简谱记谱。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乐歌具有极大的励志作用。同时,在歌中找寻到了早期学堂乐歌的源头——日本。也让我们看到了早期学堂乐歌的歌创作特点:采用的“拿来主义”曲调多来自于外国,直接填上文白兼用的歌词。
  这首学堂乐歌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传唱,极其简单的曲调(5 5 6 6︱5 5 3)却蕴含着人们追寻新文化的渴望。李叔同在当时我国第一本音乐杂志所刊登的《昨非小录》中谈到:“学唱歌者,音阶半通,即高唱《男儿第一志气高》,学风琴者,手法未谙,即挥手5 5 6 6︱5 5 3之曲”,可见当时学堂乐歌的影响力。
  (2)学堂乐歌——“图强”之精神
  接受着西方文明的新一代,坐在崭新的阶梯教室里,学着化学、物理、英文、音乐,新知识让他们欣喜。然而古老的中国接触到现代文明的过程,也伴随着外来列强的坚船利炮,运输来租借、不清等条约、巨额贸易逆差和屈辱。这时的学堂乐歌也记录了国人“抵御外侮”“誓不战胜终不还”,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和学习现代文明的紧迫感。1904年冬天,日本和俄国为了争夺在中国的殖民地,在大连、旅顺引发日俄战争,懦弱的清政府竟然宣布保持中立。在日本留学的湖南诗人杨度感怀国家积弱已久,备受欺凌,写下诗作《黄河》。沈心工为《黄河》谱写了曲子,这是第一首由中国人自己谱曲的学堂乐歌。歌中唱到:“黄河黄河,出自昆侖山,远从蒙古地,流入长城关。古来圣贤,生此河干。独立堤上,心思旷然。长城外,河套边,黄沙白草无人烟。思得十万兵,长驱西北边,饮酒乌梁海,策马乌拉山,誓不战胜终不还。君作铙吹,观我凯旋。”
  歌曲沉重的基调,让我们聆听到了国人当时的心声:积弱以久的中国,新文明的步履沉重,炎黄子孙要让中华文明的血脉不断延续,国人必须自醒、自强、自立!音乐创作上的特点让也体现着学堂乐歌的发展变化:丰富的音乐变化表现歌曲丰富情感层次。
  (3)学堂乐歌——“自由”思想之乐土
  江浙一带是最早接触西方文明的土壤,也是自由思想的乐土,音乐的天空也格外灿烂。李叔同——一位对这个时期学堂乐歌有着深远影响的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一百年来,这些旋律成了许多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烙印。
  《春游》是中国第一首多声部合唱歌曲,作者李叔同当时正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他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最辉煌的阶段。这首乐歌开创了中国多声部合唱创作先河,大大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层次。歌中有如诗的歌词:“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荠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音乐用美丽的如诗的语言诠释音乐,提升音乐美,而不只停留在简单旋律的表面,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学堂乐歌影响着当时新一代的成长,也影响着中国新文明的步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贡献了一批早期的优秀声乐作品,开创了“新音乐”创作的先河;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歌唱形式深入人心,为后来的群众歌咏运动打下了基础;通过乐歌的传唱和学校音乐教育,西方基本音乐理论和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中国传播;培养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传播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人才,为后来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结语
  吕骥曾说:时代音调既不是同时代某些作曲家所创作的曲调总和,也不是对音乐某个作曲家的几首歌曲的音调的赞誉,而是一个时代的主要精神在音乐上的准确概括,并且要接受广大群众的检验。学堂乐歌,这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歌声,至今仍然飘荡在我们的记忆里,并成为永恒的历史!
  参考文献:
  \[1\]高中音乐鉴赏教材、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张静蔚.中国近代音乐史料.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教育出版社,华乐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怎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做到爱说乐说英语,这是目前一直困惑我们一线英语老师的问题。很多孩子学了十几年的英语,所学的英语都成了“哑巴英语”,甚至有些在学校里考试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往往也羞于开口,不敢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因为学生缺乏自信,自己不相信自己能把英
本文从组织机构、工作程序、管理系统、专项经费和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情况。望各兄弟院校相互交流指正,从而不断改进中职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服务。  2007年秋季以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实行了以国家助学金为主的资助政策体系。我校从一开始就把“学生资助”摆在突出位置,认真做好各项资助工作,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连续荣获了2009、2010和2011
就语文课程而言,其是具有人文性质、美育性质等方面的一门基础课程,其对于学生的发展、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般在语文的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来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会主动探究、主动创造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情境美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一、引言  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正处在一個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特殊时期,其在各个方面都是具有很强的可
自1995年我国实行“双休日”以来,小学生每年处于休闲状态的时间总共有170天之多,接近全年的二分之一。然而,小学生的休闲教育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很少被提及。学校关注的只是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期、按质、按量完成假期作业。许多学生由于不会安排自己的休闲活动,在大量的休闲时间里无所事事,或是被家长“捆绑”进各种补习班,或是没完没了地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机,或是漫无目的地闲逛,或是出入于不适合未成
《中国教师报》的《课堂问道》栏目曾旗帜鲜明地展现出“创学观”一说,其精髓旨在彰显学生的人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提升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创造性的学习。通过我们广大教师坚持不懈地引领,让学生在心驰神往中投入学习,不断闪烁出问题意识、研究态度、创新精神等人类智慧的灵光。  背景教学片段回放。  师:前几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了三角形的许多知识。今天我们将继续探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形成互动的和谐关系,通过互动激发学生兴趣,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倡导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创新,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成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多基于学习活动并伴随着一定的问题而进行。同时,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也是不可或缺
在阅读教学中尝试用示范性,彰显性两方面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进行实践研究,希望寻求一个有效的、适合的能让孩子们彻底克服“唱读”的阅读指导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克服“唱读”学生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强调以读为主,读中感悟。但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小学生,他们毕竟受教育知识及生活阅历的局限,使教师在指导朗读教学时缺乏实效性和可行性。为了使低段学生不再去“唱读”,笔者在阅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学习之初,学生会感觉相对吃力些,但一旦进入到数学的美妙世界中,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爱上它,自己的思维会越来越灵活,解决数学问题也会得心应手。小学数学是学生接受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而小学数学知识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在教学中,老师可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数学殿堂。  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生活兴趣在小学阶段
一堂好课,总会有一些精彩的片断让我们回味无穷。《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说: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因此,关注细节,敲打细节,开发细节,可以使课堂处处闪烁智慧的光芒。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细节一、细节的开发,体现在对字词的重锤敲打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文字如同活跃的因子,使文本洋溢着灵动的生机与韵味。教学时,锁定一些关键字词,生发开来,就能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有不可侵犯的自尊,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给足孩子面子,挽救一个孩子,拯救了一家人。文中的这则教育叙事,就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问题。  孩子心灵责任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万物万事,给我感触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变”。谈到与“变”有关的《变色龙》一课,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不知是高兴,还是对现在孩子的一种担心?《变色龙》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