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钢琴这种传统的欧洲名贵乐器涌入了千家万户,进入普通家庭中,钢琴的普及率在不断提升。作为一名钢琴调律师,笔者在客户家维护钢琴时发现很多琴的音是不准的,尤其是平均律更是有较大的偏差,而平均律是整个钢琴调律的核心基础。本篇文章结合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以简单明了的语句把自己总结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调律 十二平均律 拍音
当今我们在调律过程中所使用的十二平均律调律法也叫“上四下五精度调律法”我们的调律音域(即基准音组)设置在钢琴键33F—45F。49A或37A为起始音,其音高为国际标准音高,A=440Hz。通常我们在调律过程中所使用的音叉A=440Hz是指钢琴键49A,但之所以49A与37A都能作为起始音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八度关系,37A二倍音与49A基音为“共同倍音”,37A乘以2=440Hz,所以我们也可以直接用37A作为起始音。
一、传统十二平均律调律方法
第一步,确定37A的高度。37A的音准在整个十二平均调律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决定基本音组的绝对音高,更是决定着整个琴音的绝对音高与调律曲线。现在确定钢琴的标准音高A=440Hz。可以用440Hz音叉或电子音叉调音37A。(可以用音叉取音37A,也可以用音叉取音49A后进行下行八度找到37A,原理上面已经讲述,由于十二平均律起始于37A,一般来讲省时省力,减少误差我们常规操作取音37A,开始调律。)37A正确取音应与音叉保持一致,处于无拍。经过了无数次练习无拍的感觉慢慢找到,在刚开始练习时,为了确认37A是否正确,用33F与音叉产生的拍音对比33F与37A产生的拍音,如果一致说明37A调准,33F与37A产生的拍音快于音叉说明37A高,如果慢于音叉说明37A低。第一步检查37A音高需要多加联系,才能稳定牢固的掌握37A的音高。
第二步,37A上行四度调42D。37A与42D四度宽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是“一秒一拍”,刚开始练习时我们可以用节拍器来听取拍音,在整个平均律调律过程中可以取第一个四度为参照,在听觉效果上达成一致。
第三步,由42D下行五度调35G。42D与35G为五度窄音程,它在听觉效果上是“三秒两拍”,除此之外五度还有一组次拍音是“一秒两拍”,第一个五度调律过程中非常重要,后面的五度在听觉效果上与第一组五度进行对比,为参照。
第四步,35G上行四度调40C。此拍音与第一个四度的拍音基本一致,也是“一秒一拍”,但速度不能超过“一秒一拍”。
第五步,检查40C的固定音高,由于37A—42D与35G—40C都是上四度宽音程,因此拍频基本一致。如果37A—42D与35G—40C拍音快慢相等说明40C音高正确,如果35G—40C拍音过快说明40C过高,过慢则说明40C过低。
第六步,40C下行五度调33F。33F与40C为五度窄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是“三秒两拍”,基本上与上一组五度32G与42D拍音相吻合。两组五度音程可以前后对比。
第七步,检查33F音高。前后两组五度音程33F—40C与32G—42D进行仔细听辨,如果33F—40C的拍音明显快于32G—42D说明40C音高,拍音明显慢,40C音低,拍音基本接近完全一致,说明40C音准。
第八步,检查33F音高以及十二平均律第一阶段检查。我们利用33F—37A大三度音程对33F进行检验,确定第一阶段调律的准确度。33F—37A的拍频为一秒7拍。检查过程中33F—37A拍音多于7拍,说明33F偏低,33F—37A拍音少于7拍,说明33F偏高。如果偏低前面几个音程肯定有音准偏低,如果偏高,前面的音程有个别的音准属于偏高。(我们在四五度开始调律时一定要注意正负拍,这点极为重要,刚开始练习时容易反复出错。)这一步骤,在整个平均律调律中非常重要,有前后衔接的作用,关系到前面几个音是否正确以及后面的调律中能否在正确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确认33F正确后,我们还可以运用大六度音程33F—42D进一步检查,33F—42D音程为一秒8拍,如果多于8拍说明42D音偏高,如果少于8拍说明42D音偏低。我们只有多维度地对第一阶段所有的音程进行检查、对比才能准确地把音调准,在整个第一阶段过程中多有涉及一秒几拍的抽象概念都需要我们平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记忆,后期这种拍音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能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33F—41C#)
第九步,33F上行八度调音45F,它们音程关系是纯八度,此时应该是无拍绝对纯音。
第十步,检验45F的音高,平均律四度向上转位为五度音程,它们的拍频应该是相同的,如果38A#—45F的拍音慢,说明45F偏高,反之则偏低。
第十一步,33F上行四度调音38A#,33F—38A#为四度宽音程,在听觉效果上也是一秒一拍。
第十二步,检验38A#音的高度。38A#—42D大三度进行检验,这个大三度拍音顺序应该是33F—37A小于33F—42D小于38A#—42D。
第十三步,由38A#上行四度调整43D#。38A#—43D#在听觉效果上和之前的四度音程一样,一秒一拍,我们需要与前面的四度音程进行对比达到速度基本一致。
第十四步,检查43D#音高。我们用三度关系检查,拍频速度38A#—42D小于39B—43D#。
第十五步,43D#下行五度调整36G#音高。36G#—43D#為五度窄音程拍音为三秒两拍。
第十六步,校对36G#的音,36G#—43D#与35G—42D应该基本一致,听拍音进行对比。
第十七步,检验36G#高度,36G#—40C大三度音程进行检查,拍频速度应该36G#—40C小于38A#—42D。 第十八步,36G#上行四度调音41C#音。在听觉效果上应该是一秒一拍。
第十九步,校对41C#的音高,36G#—41C#的拍频与37A—42D的应该基本一致。
第二十步,检查41C#的音高。利用平均律大三度音程速度进行对比,36G#—40C小于37A—41C#小于38A#—42D三个大三度音程应该是匀速加快。
第三阶段(41C#—44E)
第二十一步,由41C#下行五度调音34F#音高。在听觉效果上是三秒两拍。
第二十二步,校对34F#音高度,34F#—41C与35G—42D同为三秒两拍,听觉上基本一致。
第二十三步,检验34F#音高度,用大三度34F#—38A#对比33F—37A拍频速度稍快。
第二十四步,34F#上行四度调音39B。34F#—39B为宽音程听觉上是一秒一拍。
第二十五步,校对39B音高。34F#—39B对比35G—40C的拍频,两个相邻四度音程拍频速度基本一致。
第二十六步,检验39B音高。用连续三个大三度拍频的速度进行听辨,应该是33F—37A小于34F#—38A#小于35G—39B。
第二十七步,39B上行四度调音44E。39B—44E为四度关系,拍频速度为一秒一拍。
第二十八步,校对44E音。39B—44E音程的拍频与38A#—43D拍頻速度基本一致。
第二十九步,检验44E音高。用连续三个大三度音程拍频速度进行比较,38A#—42D小于39B—43D#小于40C—44E。
第三十步,校对37A—44E音程。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为三秒二拍,与第一个五度35G--42D速度基本一致。
二、十二平均律调律新方法
第一步,37A直接音叉取音,进行第一个五度调音,37A—44E,这是五度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拍频是三秒二拍。
第二步,44E—39B,这是一个四度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拍频是一秒一拍。刚开始我们就从37A直接调到了最后一个音,因为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基本没有误差,我们就能准确无误地锁定平均律整个一个基准音组的范围,中间出现了一些误差我们从中通过不断的检查,来回调整,这样就直接避免了每个音出现误差,不断堆积后面就没办法补救。
第三步,37A调音42D,37A—42D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
第四步,42D调音35G,42D—35G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二拍。
第五步,检查35G音,35G—39B的拍频等于35G—44E拍频。
第六步,35G调音40C,35G—40C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
第七步,40C调音33F,40C—33F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二拍。
第八步,检查33F音高,33F—37A的拍频等于33F—42D。
第九步,33F调音38A#音高,33F—38A#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8A#—42D。
第十步,38A#调音43D#音高,38A#—43D#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9B—43D#。
第十一步,43D#调音36G#音高,43D#—36G#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二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6G#—40C。
第十二步,36G#调音41C#音高,36G#—41C#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7A—41C#。
第十三步,41C#调音34F#音高,41C#—34F#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两拍。
第十四步,检查34F#—39B四度音程拍频应该是一秒一拍,应该刚开始我们就确定了39B的音高,当确定34F#音高后直接检查,如果出现偏差我们在平均律之前的每个阶段进行检查与微调。
三、结语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十二平均律调律法更方便,如果三度检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可以马上调整,不像之前的方法那么烦琐,费时费力,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这种新的方法确实在调律过程中更容易掌握,调律曲线也更加精确,希望大家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这种方法多练习、多实践,就会发现其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陈重生,杨良钢.双钢琴调律实践初论[J].乐器,2017(09):17-19.
[2]黄晶.谈钢琴调律的有效练习[J].黄河之声,2016(08):25.
[3]吴敏.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研究[J].神州,2017(34):278.
(作者简介:马一鸣,男,硕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调律师,助理实验员,研究方向:乐器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调律 十二平均律 拍音
当今我们在调律过程中所使用的十二平均律调律法也叫“上四下五精度调律法”我们的调律音域(即基准音组)设置在钢琴键33F—45F。49A或37A为起始音,其音高为国际标准音高,A=440Hz。通常我们在调律过程中所使用的音叉A=440Hz是指钢琴键49A,但之所以49A与37A都能作为起始音是因为它们之间是八度关系,37A二倍音与49A基音为“共同倍音”,37A乘以2=440Hz,所以我们也可以直接用37A作为起始音。
一、传统十二平均律调律方法
第一步,确定37A的高度。37A的音准在整个十二平均调律过程中至关重要,它决定基本音组的绝对音高,更是决定着整个琴音的绝对音高与调律曲线。现在确定钢琴的标准音高A=440Hz。可以用440Hz音叉或电子音叉调音37A。(可以用音叉取音37A,也可以用音叉取音49A后进行下行八度找到37A,原理上面已经讲述,由于十二平均律起始于37A,一般来讲省时省力,减少误差我们常规操作取音37A,开始调律。)37A正确取音应与音叉保持一致,处于无拍。经过了无数次练习无拍的感觉慢慢找到,在刚开始练习时,为了确认37A是否正确,用33F与音叉产生的拍音对比33F与37A产生的拍音,如果一致说明37A调准,33F与37A产生的拍音快于音叉说明37A高,如果慢于音叉说明37A低。第一步检查37A音高需要多加联系,才能稳定牢固的掌握37A的音高。
第二步,37A上行四度调42D。37A与42D四度宽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是“一秒一拍”,刚开始练习时我们可以用节拍器来听取拍音,在整个平均律调律过程中可以取第一个四度为参照,在听觉效果上达成一致。
第三步,由42D下行五度调35G。42D与35G为五度窄音程,它在听觉效果上是“三秒两拍”,除此之外五度还有一组次拍音是“一秒两拍”,第一个五度调律过程中非常重要,后面的五度在听觉效果上与第一组五度进行对比,为参照。
第四步,35G上行四度调40C。此拍音与第一个四度的拍音基本一致,也是“一秒一拍”,但速度不能超过“一秒一拍”。
第五步,检查40C的固定音高,由于37A—42D与35G—40C都是上四度宽音程,因此拍频基本一致。如果37A—42D与35G—40C拍音快慢相等说明40C音高正确,如果35G—40C拍音过快说明40C过高,过慢则说明40C过低。
第六步,40C下行五度调33F。33F与40C为五度窄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是“三秒两拍”,基本上与上一组五度32G与42D拍音相吻合。两组五度音程可以前后对比。
第七步,检查33F音高。前后两组五度音程33F—40C与32G—42D进行仔细听辨,如果33F—40C的拍音明显快于32G—42D说明40C音高,拍音明显慢,40C音低,拍音基本接近完全一致,说明40C音准。
第八步,检查33F音高以及十二平均律第一阶段检查。我们利用33F—37A大三度音程对33F进行检验,确定第一阶段调律的准确度。33F—37A的拍频为一秒7拍。检查过程中33F—37A拍音多于7拍,说明33F偏低,33F—37A拍音少于7拍,说明33F偏高。如果偏低前面几个音程肯定有音准偏低,如果偏高,前面的音程有个别的音准属于偏高。(我们在四五度开始调律时一定要注意正负拍,这点极为重要,刚开始练习时容易反复出错。)这一步骤,在整个平均律调律中非常重要,有前后衔接的作用,关系到前面几个音是否正确以及后面的调律中能否在正确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确认33F正确后,我们还可以运用大六度音程33F—42D进一步检查,33F—42D音程为一秒8拍,如果多于8拍说明42D音偏高,如果少于8拍说明42D音偏低。我们只有多维度地对第一阶段所有的音程进行检查、对比才能准确地把音调准,在整个第一阶段过程中多有涉及一秒几拍的抽象概念都需要我们平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强化记忆,后期这种拍音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能熟练掌握。
第二阶段(33F—41C#)
第九步,33F上行八度调音45F,它们音程关系是纯八度,此时应该是无拍绝对纯音。
第十步,检验45F的音高,平均律四度向上转位为五度音程,它们的拍频应该是相同的,如果38A#—45F的拍音慢,说明45F偏高,反之则偏低。
第十一步,33F上行四度调音38A#,33F—38A#为四度宽音程,在听觉效果上也是一秒一拍。
第十二步,检验38A#音的高度。38A#—42D大三度进行检验,这个大三度拍音顺序应该是33F—37A小于33F—42D小于38A#—42D。
第十三步,由38A#上行四度调整43D#。38A#—43D#在听觉效果上和之前的四度音程一样,一秒一拍,我们需要与前面的四度音程进行对比达到速度基本一致。
第十四步,检查43D#音高。我们用三度关系检查,拍频速度38A#—42D小于39B—43D#。
第十五步,43D#下行五度调整36G#音高。36G#—43D#為五度窄音程拍音为三秒两拍。
第十六步,校对36G#的音,36G#—43D#与35G—42D应该基本一致,听拍音进行对比。
第十七步,检验36G#高度,36G#—40C大三度音程进行检查,拍频速度应该36G#—40C小于38A#—42D。 第十八步,36G#上行四度调音41C#音。在听觉效果上应该是一秒一拍。
第十九步,校对41C#的音高,36G#—41C#的拍频与37A—42D的应该基本一致。
第二十步,检查41C#的音高。利用平均律大三度音程速度进行对比,36G#—40C小于37A—41C#小于38A#—42D三个大三度音程应该是匀速加快。
第三阶段(41C#—44E)
第二十一步,由41C#下行五度调音34F#音高。在听觉效果上是三秒两拍。
第二十二步,校对34F#音高度,34F#—41C与35G—42D同为三秒两拍,听觉上基本一致。
第二十三步,检验34F#音高度,用大三度34F#—38A#对比33F—37A拍频速度稍快。
第二十四步,34F#上行四度调音39B。34F#—39B为宽音程听觉上是一秒一拍。
第二十五步,校对39B音高。34F#—39B对比35G—40C的拍频,两个相邻四度音程拍频速度基本一致。
第二十六步,检验39B音高。用连续三个大三度拍频的速度进行听辨,应该是33F—37A小于34F#—38A#小于35G—39B。
第二十七步,39B上行四度调音44E。39B—44E为四度关系,拍频速度为一秒一拍。
第二十八步,校对44E音。39B—44E音程的拍频与38A#—43D拍頻速度基本一致。
第二十九步,检验44E音高。用连续三个大三度音程拍频速度进行比较,38A#—42D小于39B—43D#小于40C—44E。
第三十步,校对37A—44E音程。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为三秒二拍,与第一个五度35G--42D速度基本一致。
二、十二平均律调律新方法
第一步,37A直接音叉取音,进行第一个五度调音,37A—44E,这是五度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拍频是三秒二拍。
第二步,44E—39B,这是一个四度音程,在听觉效果上拍频是一秒一拍。刚开始我们就从37A直接调到了最后一个音,因为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基本没有误差,我们就能准确无误地锁定平均律整个一个基准音组的范围,中间出现了一些误差我们从中通过不断的检查,来回调整,这样就直接避免了每个音出现误差,不断堆积后面就没办法补救。
第三步,37A调音42D,37A—42D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
第四步,42D调音35G,42D—35G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二拍。
第五步,检查35G音,35G—39B的拍频等于35G—44E拍频。
第六步,35G调音40C,35G—40C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
第七步,40C调音33F,40C—33F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二拍。
第八步,检查33F音高,33F—37A的拍频等于33F—42D。
第九步,33F调音38A#音高,33F—38A#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8A#—42D。
第十步,38A#调音43D#音高,38A#—43D#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9B—43D#。
第十一步,43D#调音36G#音高,43D#—36G#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二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6G#—40C。
第十二步,36G#调音41C#音高,36G#—41C#为四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一秒一拍,检查三度音程拍频37A—41C#。
第十三步,41C#调音34F#音高,41C#—34F#为五度音程,听觉效果上三秒两拍。
第十四步,检查34F#—39B四度音程拍频应该是一秒一拍,应该刚开始我们就确定了39B的音高,当确定34F#音高后直接检查,如果出现偏差我们在平均律之前的每个阶段进行检查与微调。
三、结语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新十二平均律调律法更方便,如果三度检查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地方可以马上调整,不像之前的方法那么烦琐,费时费力,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新这种新的方法确实在调律过程中更容易掌握,调律曲线也更加精确,希望大家在练习过程中根据这种方法多练习、多实践,就会发现其中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陈重生,杨良钢.双钢琴调律实践初论[J].乐器,2017(09):17-19.
[2]黄晶.谈钢琴调律的有效练习[J].黄河之声,2016(08):25.
[3]吴敏.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研究[J].神州,2017(34):278.
(作者简介:马一鸣,男,硕士研究生,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调律师,助理实验员,研究方向:乐器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