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国家治理体系日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备受重视的当下,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正日渐凸显。因此,以广州市技工院校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广州市技师学院为例进行实践探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技工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视,而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教育,不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育实践活动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地方司法系统对于学校,特别是技工院校的法治教育给予的关注和提供的协助还远远不够。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技工院校加强法治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48-02
一、研究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的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形势下开展法治教育的依据和指引,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技能人才的培養更是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迎来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企业、家长对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要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能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三观”正、觉悟高、技术强、热爱祖国和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法治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和地位正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
二、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的机遇与困境
(一)时代赋予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新的使命和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技工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要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人才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也从根本上对技工院校的法治教育提出了要求,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而且法治教育特殊的形式和功能也正好能弥补思政教育的某些不足。开展法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在完善的教育系统中贯彻落实,使法治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教育类型的对象来开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在教育制度的保障下,法治教育可以常态化进行,使教育对象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能受到相应的法治教育,促进法治教育成为一种终身性教育。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法治教育是技工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引领学生谋求幸福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的现实生活为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年龄介于16~22岁的青少年,他们的信息广、思维新,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也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误导,引发犯罪。多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一直层出不穷,专家、学者们不断发出呼吁: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重视和关注这一现象,给予青少年足够关爱的同时,在合适的年龄阶段为他们进行恰当的法治教育。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长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遇事容易急躁,解决问题简单粗暴;另外,家庭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中的法治教育的不专业,社会氛围的消极误导以及缺乏救济措施,都在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三、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调查结果
(一)学生在校接受法治教育课程的情况
调查显示,广州市技工院校均比较重视对学生群体开展法治教育,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中均会安排或渗透法治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会以教材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同时会补充教材以外的法律知识或案例以丰富课堂教学,45.42%的学生认为法治教育的教材可读性强,16.35%的学生认为可读性一般或较差。学生的法治教育课程主要是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没有独立出来单独编制成一门课程,故学生对法治教育课程的感受并不深刻。
(二)学生对在校接受法治教育课程的评价
学生普遍认可法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法治观念的提升。57.17%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并愿意学习,36.51%的学生表示兴趣不大,可学可不学,更有5%左右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或非常反感,这说明学生虽然认为法治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但因为零散的课程内容以及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震慑力,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老套、考核方式单一等因素,导致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治教育的认识 调查显示,82.4%的学生选择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和宣传,63.78%的学生表示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是媒体和网络,父母和亲人也是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法律求助时,家长是首个求助对象,但有些家长法治知识水平不高,故应该同时多鼓励学生向教师求助,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应该多关注时政新闻,常态化为学生进行普法。同时,大部分学生尚未真正树立起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教师要重视引导。
(四)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现状
数据显示,90.79%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设置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环节,作为法治教育传统课程的补充,学校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和法治讲座比较多,而参观访问、竞赛活动和模拟法庭方面则比较缺乏。此外,家长参与法治教育的比例也不高。
(五)学校设置法治副校长的情况
调查显示,54.63%的学生对学校是否设置法治副校长的情况不清楚,他们对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开展的活动也不清楚。事实上,学校早已设置法治副校长的职位,并已形成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法治副校长一般由辖区派出所的干警担任,他们不仅做法治报告、上法治课和指导学生开展普法活动,还协助学校处理法治纠纷、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内部治安防范和开展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但由于工作繁忙,法治副校长参与学校法治教育的频率和力度均离学校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四、技工院校加强法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高举法治思想旗帜,推进法治教育伟大事业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是技能过硬,更应是文化素养深厚、法律素质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因此,技工院校更要重视法治教育,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二)独立设置法治教育课程,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现行的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法治教育内容主要与时事、政治、经济常识融合在思想政治课一门课程之中,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教育地位没有凸显。
建议法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入教学体系,至少开设1个学年,每学期至少40个学时,旨在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便能接受系统的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应涵括法律常识、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种类别的法律知识以及维权的相关知识等,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且能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法学专业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建议由法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同时,技工院校应组织专业队伍大力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建设,形成适合技工学生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备的课程资源,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或教辅读本,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扭转传统课堂的说教局面,形成独具风格的法治课程特色,从而让法治教育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科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拓展法治教育横向空间,打造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除了站稳课程教育的主战场,还需要多途径拓展法治教育的横向空间,努力把法治教育和风细雨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这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长和学校等多方形成合力,开设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制度上给予保障,让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如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戒毒所干警、律师、司法局工作人员等能腾出时间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或是共同组织法治实践活动,多方合力,真正让法治教育落地见效。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法治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的法治教育主题展览;二是策划法治主题晚会,让学生在案例的演绎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三是组织学生观看法律宣传纪录片或小视频,提升法治观念;四是其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法律知识问答比赛、法治演讲比赛、法律题材的社会调查或法院旁听、模拟法庭等,通过在法律知识里面亲自“做”,从而达到“学”的目的,不再浅尝辄止,比一般视听学习的效果要明显。
(四)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与学生零距离交流
学院专门设置了法治副校长的角色,不能“锁在深闺无人识”,而应组织更多的活动或参与更多的法治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了解这个角色的作用。法治副校长应作为常规法治教育课程的补充,定期向学生作法治报告、走进“法律大讲堂”和指导学生开展普法活动、协助学校处理法治纠纷、开展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等,充分发挥这个角色的作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世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寻。人民循法而行,国家依法而治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法治教育,希望技工院校的法治教育乘上东风,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玉霞.论技工院校学生法治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德育,2019(2).
[2]裴红娟.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J].教育探索,2015(6).
[3]华世平.依法治国的文化认同[J].人民论坛,2014(31).
[4]任海涛.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模式范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编辑 张 慧
①本文系2019年度广州市技工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號:GZHRK2019B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姜兴莹,女,贵州安顺人,教育硕士,政治讲师,广州市技师学院基础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通讯作者:姜兴莹。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6-0048-02
一、研究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的重要意义
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形势下开展法治教育的依据和指引,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党中央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度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技能人才的培養更是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也迎来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企业、家长对职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技工院校要培养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不能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更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努力培养“三观”正、觉悟高、技术强、热爱祖国和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法治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和地位正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
二、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的机遇与困境
(一)时代赋予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与法治教育新的使命和历史机遇
当前,我国技工教育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范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是要培养符合国家、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全员、全程、全方位培养人才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也从根本上对技工院校的法治教育提出了要求,法治教育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而且法治教育特殊的形式和功能也正好能弥补思政教育的某些不足。开展法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在完善的教育系统中贯彻落实,使法治教育可以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教育层次、不同教育类型的对象来开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在教育制度的保障下,法治教育可以常态化进行,使教育对象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能受到相应的法治教育,促进法治教育成为一种终身性教育。在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法治教育是技工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引领学生谋求幸福的必然要求。
(二)多元的现实生活为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和法治教育带来新的难题和挑战
技工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年龄介于16~22岁的青少年,他们的信息广、思维新,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也很容易被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误导,引发犯罪。多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一直层出不穷,专家、学者们不断发出呼吁: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必须重视和关注这一现象,给予青少年足够关爱的同时,在合适的年龄阶段为他们进行恰当的法治教育。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成长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遇事容易急躁,解决问题简单粗暴;另外,家庭教育中法治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中的法治教育的不专业,社会氛围的消极误导以及缺乏救济措施,都在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三、技工院校法治教育现状调查结果
(一)学生在校接受法治教育课程的情况
调查显示,广州市技工院校均比较重视对学生群体开展法治教育,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课程中均会安排或渗透法治教育内容,思政课教师会以教材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同时会补充教材以外的法律知识或案例以丰富课堂教学,45.42%的学生认为法治教育的教材可读性强,16.35%的学生认为可读性一般或较差。学生的法治教育课程主要是融入思政教育课程,没有独立出来单独编制成一门课程,故学生对法治教育课程的感受并不深刻。
(二)学生对在校接受法治教育课程的评价
学生普遍认可法治教育课程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法治观念的提升。57.17%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并愿意学习,36.51%的学生表示兴趣不大,可学可不学,更有5%左右的学生表示没有兴趣或非常反感,这说明学生虽然认为法治教育是比较重要的,但因为零散的课程内容以及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和震慑力,加之部分教师教学方法老套、考核方式单一等因素,导致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学生对法律知识和法治教育的认识 调查显示,82.4%的学生选择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的教育和宣传,63.78%的学生表示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是媒体和网络,父母和亲人也是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要法律求助时,家长是首个求助对象,但有些家长法治知识水平不高,故应该同时多鼓励学生向教师求助,班主任、任课老师等应该多关注时政新闻,常态化为学生进行普法。同时,大部分学生尚未真正树立起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教师要重视引导。
(四)学生参与法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现状
数据显示,90.79%的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设置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环节,作为法治教育传统课程的补充,学校组织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和法治讲座比较多,而参观访问、竞赛活动和模拟法庭方面则比较缺乏。此外,家长参与法治教育的比例也不高。
(五)学校设置法治副校长的情况
调查显示,54.63%的学生对学校是否设置法治副校长的情况不清楚,他们对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开展的活动也不清楚。事实上,学校早已设置法治副校长的职位,并已形成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长效机制。法治副校长一般由辖区派出所的干警担任,他们不仅做法治报告、上法治课和指导学生开展普法活动,还协助学校处理法治纠纷、指导协助学校加强内部治安防范和开展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但由于工作繁忙,法治副校长参与学校法治教育的频率和力度均离学校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
四、技工院校加强法治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高举法治思想旗帜,推进法治教育伟大事业
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实现美好法治愿景提供根本遵循,注入不竭动力,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更大发展。作为培养社会主义高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要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该只是技能过硬,更应是文化素养深厚、法律素质合格的新时代公民。因此,技工院校更要重视法治教育,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二)独立设置法治教育课程,加大课程建设力度
现行的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法治教育内容主要与时事、政治、经济常识融合在思想政治课一门课程之中,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教育地位没有凸显。
建议法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编入教学体系,至少开设1个学年,每学期至少40个学时,旨在让学生从入学开始便能接受系统的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应涵括法律常识、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种类别的法律知识以及维权的相关知识等,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且能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从事法治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法学专业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建议由法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担任,同时,技工院校应组织专业队伍大力进行法治教育的课程建设,形成适合技工学生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备的课程资源,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或教辅读本,采用灵活、科学的教学方式,扭转传统课堂的说教局面,形成独具风格的法治课程特色,从而让法治教育课程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科目,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拓展法治教育横向空间,打造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
除了站稳课程教育的主战场,还需要多途径拓展法治教育的横向空间,努力把法治教育和风细雨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做到“润物细无声”,这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家长和学校等多方形成合力,开设丰富多样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首先,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制度上给予保障,让司法系统的工作人员,如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戒毒所干警、律师、司法局工作人员等能腾出时间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或是共同组织法治实践活动,多方合力,真正让法治教育落地见效。其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法治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学生参观社区、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的法治教育主题展览;二是策划法治主题晚会,让学生在案例的演绎中加深对法律的理解;三是组织学生观看法律宣传纪录片或小视频,提升法治观念;四是其他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如法律知识问答比赛、法治演讲比赛、法律题材的社会调查或法院旁听、模拟法庭等,通过在法律知识里面亲自“做”,从而达到“学”的目的,不再浅尝辄止,比一般视听学习的效果要明显。
(四)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与学生零距离交流
学院专门设置了法治副校长的角色,不能“锁在深闺无人识”,而应组织更多的活动或参与更多的法治教育,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了解这个角色的作用。法治副校长应作为常规法治教育课程的补充,定期向学生作法治报告、走进“法律大讲堂”和指导学生开展普法活动、协助学校处理法治纠纷、开展特殊学生的帮教工作等,充分发挥这个角色的作用,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服务。
天下大治,是古往今来治国者孜孜以求的理想,也是世代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追寻。人民循法而行,国家依法而治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良好的法治教育,希望技工院校的法治教育乘上东风,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张玉霞.论技工院校学生法治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J].现代德育,2019(2).
[2]裴红娟.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路径[J].教育探索,2015(6).
[3]华世平.依法治国的文化认同[J].人民论坛,2014(31).
[4]任海涛.中小学法治教育实践模式范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编辑 张 慧
①本文系2019年度广州市技工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课题编號:GZHRK2019B04)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姜兴莹,女,贵州安顺人,教育硕士,政治讲师,广州市技师学院基础系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通讯作者:姜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