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英语写作中“词类汉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英语写作中“词类汉化”的原因有知识缺乏、文化差异、教学弱化等。要减少高中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词类汉化”,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词汇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词汇的正确运用,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词类汉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3701
  笔者在文章《高中英语写作中“词类汉化”归类分析》中将高中英语写作中学生经常出现的“词类汉化”现象归纳为词性误用、词义误用和搭配不当等三种基本类型。本文将对高中英语写作中“词类汉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高中英语写作中“词类汉化”的原因
  1.知识缺乏。英语词汇知识应包括词义、词性、习惯用法、词类转换以及构词法等。英汉词汇在语法功能、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容易乱用、乱套词汇,如把“吃药”译成“eat medicine”等。英语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主要有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和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不能随意更改。学生在写作时受母语的干扰,甚至就完全按照汉语习惯表述英语,从而造成词类汉化现象的出现。
  2.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主要包括:其一,地域文化的差异。比如在汉文化中,龙被视为“神物”,中华民族也称自己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而在英语中,dragon被看作“邪恶、恐怖”的象征。其二,习俗文化的差异。主要有:姓名的差异、称呼用语的差异、隐私关注程度的差异、颜色内涵的差异等。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往往对上述文化性差异因素没有足够了解,对英汉文化和语言差异形成的词义冲突现象没有明确掌握,在英语写作中按照汉文化特点表述,甚至会造成用词不符合英语国家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或宗教信仰习惯等严重错误。
  3.教学弱化。其一,教师在词汇教学中缺乏对“词类汉化”的相关知识点、语法规则等进行强化练习,造成学生对汉化问题未能充分认识与理解,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根本无法意识到哪些是属于汉化错误。其二,教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词类汉化现象重视不够,习作、试卷的讲评没有针对汉化现象做出专题性的辨析、讲解,对学生习作中的汉化错误缺乏针对性的纠正,强化其认识、理解,致使学生在写作时不严格遵循英文表达方式,错误层出不穷。其三,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以及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比较,学生在不掌握英语特有的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词类汉化问题。
  二、减少“词类汉化”现象的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高中阶段的师生未能摆脱应试观念的影响,以“考分”为价值追求的高中英语教学缺乏对英语汉化现象的关注,致使學生没有把英语真正作为一门语言来学,因而学到的英语完全失去地道的英文味。因此,转变英语教学观念是减少“词类汉化”现象的关键。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英语教师必须把传授规范、地道的英语作为英语教学的第一要务,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正确流利的英文交流并写出“正统”的英文。
  2.采取多种词汇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词汇的正确运用。其一,采用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英语中有许多词形或词义相近的单词,如“divide, separate; tell, say, speak, talk; join, take part in”等,必须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其二,采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构词法有转化、派生等,可帮助学生了解构词法,从而掌握单词及其正确用法。其中转化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用功能,如map, head, dirty,warm,cool等名词、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其三,采用阅读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要能够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将词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之中,能使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词汇用法。
  3.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胡文仲认为:“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词汇、语法、语用、语篇教学等环节中的英语文化因素,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真正了解和熟悉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加强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用英语灵活、有效、恰当地表达思想。
  总之,减少“词类汉化”现象能让学生掌握地道、规范的英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教育的主体也是人。针对目前历史教育中诸多忽视“人”、缺失“人”的情况,历史教师应提倡教育中“人”的回归。  [关键词]历史教育;人;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7402  以人为本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更是整个教育界努力的方向。反思课堂,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似乎在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如何去引导指点学生,使他们养成这种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项目。”因此我深思: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将批改方式做一些调整,还主动权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师生的“双赢”。  一、由教师疲惫地“单改”变师生轻松地“双改”  语文作业中最难批阅的就是作文,几十个学生写出的作文各式各样,参差不齐。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
[摘要]教学中引导生生互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学习效率。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及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互动的形式开展学习。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生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2101  分析高中地理教学重点可以发现,其主要培养与考查的是学生“提取、解读地理信
[摘要]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它们有各自的个性,但其共性是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学模式过多地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三导四步”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实际,依据学科特点,有机整合先进教学模式的优点,并将其有效地融合进我们的课堂中,尤其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以“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分解为指导、诱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使用高效教学的方法,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本文以《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课为例,从几个问题出发,对高中历史的高效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历史多极化趋势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30103  以史为鉴,可
[摘 要]乡土案例是学生所熟悉的,容易被学生接受,有助于师生共同建构地理知识,发展地理能力,培养地理学科所特有的乡土情感和价值观。利用乡土地理案例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學的有效性。  [关键词]乡土案例 地理课堂 区域农业发展 过程与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127  一、案例实录  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教学,
[摘要]教学语言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重要载体。加强历史教学语言的文学性,可从标题语言、导入语言、评价语言三方面着手,以切实推动历史教学从机械地传授知识向注重理性和情感蜕变,从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生动性。  [关键词]历史教学语言;文学性;历史理解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700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理解)提出:“
[摘要]课堂观察是教师改进和调整教学的重要依据。要考查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改进教学,教师可设计科学的观察量表,选择合适的观察点,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通过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和解读,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对策。  [关键词]课堂观察;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9302  自2016年以来,学
[摘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可运用微课来巧妙导入、凸显重点、化解难点、归纳总结等,以实现微课使用的有效性。使用微课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沉闷的政治理论变得鲜活,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高中政治;微课;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07401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结合自身
[摘 要]高三历史教学以应试为主,但要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学生长远发展,仍需要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从整体知识框架、例题、判断纠错、课堂环节衔接、历史理论等维度来创设教学情境,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能激发高三学生在复习课上的活力,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三;历史;复习课;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