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育是关于“人”的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la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教育的主体也是人。针对目前历史教育中诸多忽视“人”、缺失“人”的情况,历史教师应提倡教育中“人”的回归。
  [关键词]历史教育;人;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34007402
  以人为本不仅是我国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更是整个教育界努力的方向。反思课堂,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似乎在实践层面有诸多“人”缺席的现象,让历史课变得无趣、无情、无味、无奈。历史教育如果忽视人,那就失去了历史教育的理想和意义。本文以现行人教版必修二中的《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为例,以“大国梦”为脉络,设计出一个关注“人”的案例。
  一、走近“历史中的人”,解读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每当提起他的名字,教室里总会响起一片笑声,而笑声的起源只有一个——“种玉米”。初中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赫鲁晓夫改革,留给学生的唯一印象竟然就是种玉米,让人唏嘘。我们不排除在过去的教学中,以“种玉米”为一个课堂活跃点,调节一下课堂气氛的可能性,但同时也促使我们反思:如果历史课堂以这样一种近乎低级的趣味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失去了历史教育本身应有的严谨与公正?对历史人物过于简单、低级的评定,会导致学生丧失历史思维的一项重要能力——客观评价。
  高中生因为时间、学业压力、阅读量、阅读深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对教科书中出现的历史人物有深入了解。于是,历史教师的阅读量和阅读深度,历史教师对于史料的转化和介绍,历史教师对于史料的剪裁与把握,就更加重要。为避免教师个人主观色彩对于历史人物先入为主的评价对学生产生影响,提倡教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阅读原始材料,多角度选择材料。对于苏联改革,我先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别是《赫鲁晓夫回忆录》《苏共二十大:“秘密报告”与赫鲁晓夫的谎言》《柏林1961:肯尼迪、赫鲁晓夫和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赫鲁晓夫下台内幕》这四本书。这几本书从不同国家和社会制度、不同政治立场、不同的角度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赫鲁晓夫,其中包括赫鲁晓夫对自己的很多评价。教师有了更高的立足点后,才能以一种高屋建瓴的姿态去指导学生在短短的45分钟内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去了解这场改革、评价得失。本子目教学我设计了三个板块:
  1.阅读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是在什么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上台的?他是不是必须要改革?如果不改革,苏联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2.以学生活动的形式学习“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以“赫鲁晓夫的农业梦”为主题,假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模仿赫鲁晓夫,以即兴演讲的形式谈一谈“自己”的改革措施。
  3.小组合作交流:赫鲁晓夫下台的内幕很复杂,能否以其黯然下台作为评价其改革失败的依据?评价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到底是什么?这一场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和赫鲁晓夫个人的性格等有没有关系?
  问题预设突出了三个重点: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其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即兴演讲、小组交流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多方面了解改革,辩证地思考改革。我尽量选用贴近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点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对赫鲁晓夫这个“历史中的人”的兴趣,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二、调动“课堂中的人”,讨论二战后的苏联改革
  有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教师将问题抛出,似乎给了学生很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学生也在积极配合,看上去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氛围不错。但关于提问,我在思考:1.课堂中,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也是学生的疑问点,而非教师对于教学重难点的重复?2.课堂中,教师对于问题的归纳总结,是否真正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判断学生释疑的标准是什么?3.如果学生对课本教学目标以外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和疑问,教师如何应对?
  我不是反对教师设置问题去引导课堂教学,我是反对以教师的问题全盘代替学生的问题。我不是反对教师对于问题的归纳解决,但我更加关注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接受的主动成分有多少。本课中,学生对于勃列日涅夫的了解很少,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在此教学环节,我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对本小节的疑问,内容和形式不限。以下截取几则学生对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疑问,有些虽然还不够成熟,但确实是经过思考才能提出的问题。
  于谦:是什么样的国际形势,影响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郭嘉惠:赫鲁晓夫的改革思路对勃列日涅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对苏联解体有何深远影响?
  郭辰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导致苏联经济发展缓慢。如果改革的近期目标和国家长远利益发生冲突,改革时究竟应该将重点放在哪里?
  在解决问题环节,我继续通过活动“勃列日涅夫的工业梦”,以材料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给学生自我解答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学定教”,“以疑定教”,又通过学生自我解惑,教师点拨,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三、回归“生活中的人”,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6年戈尔巴乔夫再次由于苏联解体的问题被起诉。”
  当我在课件上展示这一则新闻时,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戈尔巴乔夫居然还活着!学生对于很多历史人物的印象就是停留在课本中,他们忽视了,一个历史人物无论在与不在,他们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多角度评议历史人物,我还引用了这样一则旧日新闻:
  “戈尔巴乔夫为LV拍摄广告宣传片。”
  对于戈尔巴乔夫的退休后生活,我作了简单的介绍:俄罗斯民众对他的淡忘、他拮据的经济状况、他因为LV承诺为其慈善环保机构“国际绿十字”捐款而答应拍摄广告,背景选择了拥有浓厚政治意味的柏林墙……其实部分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一种冷漠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人物和自己的距离十分遥远,时间跨度可能数千年,空间跨度可能数万里,因此有種油然而生的陌生感和事不关己的心态。但是当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到一位历史人物的现实生活后,无形中拉近了二者之间的一点距离。对于戈尔巴乔夫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还有大量的新闻可以借用,而更多的历史人物给我们的印象是很模糊的,这就需要教师借用多种手段,如相关的文字、视频、电影电视,都可以成为我们与历史人物沟通的途径,这就是将历史人物“回归生活中的人”。每一个历史人物,无论在世与否,他都是或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和普通的大众有着同属于人类的一样的情感历程,有爱恨纠缠、是非曲直。让学生从心理上走近历史人物,对历史人物及其事件产生兴趣,有意愿去学习、去探究、去深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更加丰富。
  聂幼犁教授说过:“史学的博大精深,并非仅指其研究对象的包罗万象,而是其能够海纳百川——允许不同的声音,欲求一定的证据;接受多元理解,欲求符合史实;容纳相悖评论,欲求自圆其说。”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的质疑和不同见解,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任重道远。
  (责任编辑 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化现象,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热点之一。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重“教”而不重“导”,学生的学习被动,其学与思不能有效结合,其学习的自主性与探究性严重不足。因此,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入手,探索低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对策尤为必要。  [关键词]初中历史 低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
[摘要]为改变目前高中古诗词教学的尴尬局面,切实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将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整合起来,通过化整为零、对接生活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古诗词教学;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3[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开展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在进行经典美文的教学时加以落实,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获得文章思想精粹,得到审美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丑小鸭》的教学,可以朗读为主,以读促思,以思促悟。具体可从三个环节展开:默读,感知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理解形象及意义;精句品读,欣赏课文语言。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苍白;丑小鸭  [中图分类号]G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很大程度体现在个体的记忆能力的差异上,词汇记忆难是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尤为突出的问题。记忆与遗忘的矛盾、短时记忆和长效记忆的矛盾,以及词汇量大却零散无联系的问题,成为学生学习全过程需要克服的重重障碍。  因而,帮助学生解决词汇记忆困扰是教师词汇教学中亟待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记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各种方法的有效程度亦因人而异。机械记忆快捷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
[摘要]教材中的课文是经得起推敲琢磨和考验的美文。以本为本,细读课文,既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赏析的能力,更可以让学生从文中学习到基本的写作技巧,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关键词]作文教学;写作指导;课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1901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有的教师在所谓的优秀作文选中苦苦寻找写作的范本,还在摇头叹
[摘要]在注重“互联网 ”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化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新型课件制作软件的应用正是实现地理信息化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Focusky软件是由广州万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动画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其作为地理课件制作软件具有简洁性、直观性、便捷性和形象性的功能特点。  [关键词]Focusky软件;初中地理;教学;长江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
[摘要]新课程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科思维的互相渗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历史思维的渗透有助于为地理探究性学习创设“真实”的情境,强化细节的体验,赋予地理探究性学习实践的价值。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历史思维;思维渗透,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9402  新课程使得探究性学习成为一门显学,可付诸实践,则又不乏质疑之声,
[摘要]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恰当运用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地理学习动机,深化学生的认知理解,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前展开联想,学习之中展开头脑风暴,学习之后扩散思维,从而构建思维导图。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5008802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
[摘要]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的桥梁和纽带。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教学语言的重要性,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语音语法上,要求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思想情感上,要求声情并茂,以声传情;语言技巧上,要求亦庄亦谐,机智幽默。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2001402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是交流
[摘 要]《故乡》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可从理清线索、把握情节、掌握手法、分析人物、鉴赏环境、概括作用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师创新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好地走进经典,使教学回归人文。  [关键词]探究性阅读;教学;策略;《故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碼]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31-0022-02  《故乡》是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中的经典课文之一。《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