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改的文言教学法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几乎占整个语文教学的三分之一,因而,文言教学势必成为中学文言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中学语文的难点。
  然而,自我们大谈教学改革以来,时至今日,文言教学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教学方法还是万变不离其宗,换汤不换药。教师拿来一本教参在台上大讲特讲,学生在下面死记呆记。这样,教师成了教参的翻译官、传声筒,学生成了收录机、接收器。教师被动地教,学生盲目地学。教师教得迷惘,学生学得糊涂,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抹杀了,主体意识消失了,最终变成了一台会走路的电脑,只知贮存,不知变通;那么,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理清文言的脉络。
  要想使文言教学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必须弄懂以下几个问题:1、文言的特点;2、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3、文言翻译的钥匙是什么;4、略读课文的目的何在。如果明白了这几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强调,再要求学生读、背、归(归纳)、用,那么,教师会教得更轻松,学生会学得更愉快。
  
  一、文言的特点
  
  文言,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因而,其特点也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现代汉语的特点是双音的词多,而文言的特点是单音节的词多,两相对照学生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利用这一特点逐步完成文白对译。同时,教师还可以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相对固定的步骤,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运用。
  例如: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这一特点将之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划词
  即将文言语句划为最小的词。如:“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句话就可以划为十二个相对独立的词,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逐词解释
  即将所划出的词逐一进行解释。骨:骨头。已:已经。尽:完。矣:语气词,相当于“了”。而:连词,表转接,译为可是。两:两只。狼:狼。之: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必翻译。并:一起。驱:追赶。如:像。故:原来。
  
  3、按现代汉语语法习惯连词成句
  即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因而,前文例句译成现代汉语时就必须减少某些成分。按照这一原则,例句可译为:骨头已经完了,可是,那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紧紧地跟着屠户。显然,译文省去了“之”,增加了“仍然”、“一样”、“紧紧地”、“着”、“屠户”。这样,译文既没有改变原意,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同时,还能描绘出当时情况紧急、屠户紧张的气氛。
  
  二、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有其初发阶段,现代汉语是从何发展而来的呢?不言而喻,它就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虽然古汉语不等于文言,但是,其书面的形式,绝大多数是用语言写成的,所以,可以说,现代汉语是由文言发展而来的。既然如此,那么,文言与现代汉语在实质上就存在着一个“源”与“流”的关系。因而,这两者之间势必就会有着继承、演变和摒弃的关系。然而,单就中学语文文言教学而言,它就是一种继承与演变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向学生阐明了这一点,就可以消除学生“学文言如学外语”的畏惧心理。
  那么,在教学中,就必须先弄清楚,哪些是属于继承的内容,哪些是属于演变的内容。
  简单地说,继承的内容有以下几种:1.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2.绝大部分纯自然事物名(除极个别的如“江”“河”特指长江、黄河外)以上这两类词,都是继承的词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翻译的时候照抄即可。而其余的都是属于演变的词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强调文言与现代汉语二者之间的源与流的关系,不可走入文言与现代汉语无关的误区里去。同时,还要强调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学生只有学好现代汉语,才能学好文言,现代汉语的词语积累得越丰富,语法掌握得越牢固,文言学起来就越得心应手,如果脱离了现代汉语而孤立地去学文言,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如过眼烟云,即学即忘。
  
  三、文言翻译的四把钥匙
  
  由于文言与现代汉语的源流关系,我们在教学将重点放在那些演变的词上。
  何为演变的词呢?即由于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在用法上、意义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的词,从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篇目来看,继承的词多,而演变的词少,因而,让学生掌握了这些演变的词,就等于掌握了文言翻译的金钥匙,文言翻译也就会迎刃而解。
  文言翻译的金钥匙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即文言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
  
  1、古今异义词
  从字面上看,“古今异义词”即词的古义和今义不同,不言而喻,文言中除了少数“古今异义词”外,其它的绝大多数是与现代汉语意义大致相同或相近的词,可以说,掌握了古今异义词就等于掌握了文言翻译的第一把金钥匙。例如:教师在教学《桃花源记》时,如果学生掌握了“鲜美”、“妻子”、“无论”、“绝境”、“不足”、“间隔”等几个古今异义词,可以说,就等于扫除了文言翻译的一半的障碍。其余的部分只须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继承的原则,那么翻译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2、通假字
  通假,即同音替代。它是文言尤其是先秦古籍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要构成通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一对出现;2、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关系;3、在上古音中,二者必须是同音或近音。由于通假字是同音替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如与古音不同时,必须读回本字之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由于通假字在本质上是一种借的关系,“悦”借了“说”的字,“说”借了“悦”的音和义,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用本字“悦”的意义,句子才能通顺。教师在教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一定还要强调学生注重知识的积累的重要性。等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通假字时,也就等于掌握了文言翻译的第二把金钥匙。
  
  3、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某些类型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原来的一般性质和语法功能,而具有新的语法功能的灵活运用,离开了这种语言环境就失去了这种性质和功能。
  我们在文言语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即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词语的意义在表面上看起来好象分别不大,但是一旦译成现代汉语,语句马上就不通了。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置人所罾鱼腹中”的“罾”,“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的“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从表面上看,这些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没有多大区别。“异”可解释为“奇怪”,“罾”可解释为“鱼网”,“水”可解释为“河水”,“箕畚”可解释为“箕畚”。但是,一旦将这样的意义放入句子中间翻译的时候,就会发现句子根本就不通顺,语言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实际上,这些词都是活用了。“异”原为形容词,活动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意为“对……感到奇怪”。“罾”原为名词,现活用为动词,意为“用网捕捞。”“水”原为名词,现活用为动词,意为“游泳”。“箕畚”原为名词,现活用作状语,表所用的工具,意为“用箕畚”。显而易见,如果将这些活用的意义插入句子中,句子马上就通顺了。
  
  4、特殊的文言句式
  掌握了以上的三把钥匙外,还要懂得几种特殊的文言句式。
  掌握的特殊句式有:1、倒装句,2、省略句,3、判断句,4、被动句。教师在教学中对这类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如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和强调,并经常归纳总结,那么,文言翻译对学生来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四、略读课文的目的和作用
  
  很显然,略读,即让学生自己来读,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完成对文章的翻译和理解。这对学生而言,既是对已学过知识的一次考核和运用,又是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因而对于略读文章,教师千万不能为了省事而象对讲读课文一样大包大揽,一讲到底。这样,教师不仅增加了自己的负担,而且还剥夺了学生考证自己能力的一次大好机会。更严重的是,让学生养成了一种懒惰依赖的坏习惯,使本可以让学生养成自学习惯进而提高自学能力的机会白白地丧失。因此,在遇到文言略读篇目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来解决,教师只能在学生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才能加以点拔。如:我在教《卖油翁》一文时,首先向学生阐明了教材安排略读文章的目的和作用,学生明白了这一道理后,自学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都想检验一下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然后我将原文抄在黑板上,学生们自动上来解释翻译,改译,这样,不到二十分钟,一篇文章就在学生指指点点译译改改的轻松气氛中变得文从字顺了。因此,学生们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兴趣得到了激发,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了。在此基础上,我只是稍加点拔,学生对于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文章中寓含的“熟能生巧”这一深刻的道理很快就心领神会了。
  综上所述,教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弄懂文言的特点,学生会文言翻译的三个步骤,明白文言与现代汉语的关系,掌握文言翻译的四把钥匙,懂得略读文章安排的目的和作用,理清脉络,把住关键,再加以读、背、归、用。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定会大大提高。
  (作者单位:636400四川省平昌县泥龙乡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中考即将来临,作为初中重要学科的语文,自然在中考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中考成绩对学生继续升学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语文复习至关重要。如何能在短期内收到极佳的复习效果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该问题。    一、走出语文复习误区    若干年来,语文老师们的复习计划及其复习方式年年都在不断改进,但是从考试结果来看,不管复习计划如何地周密,也不论复习方式怎么改进,复习效果总
期刊
小学低年级是人生的启蒙时期,如何把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懂礼貌,会创造的有用之才,是每个小学教师都应该关注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学龄特点,国家教育委员会对低年级教材作了大量的修订,现行新教材大大体现了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的特点,也充分反应了学生善于思维、敢于创新的素质特征,同时,也给我们每个小学低年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
期刊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国内外专家都有不少论述。如南斯拉夫教学专家弗·鲍良克在他的《教学论》中指出: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阅读与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既有统一的面,又有区别的面。阅读是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的前提,但围绕阅读材料进行活动并不等于阅读本身。只有当阅读材料进行尽量广泛的多种活动时,这种活动才是有效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书面语
期刊
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形式。学生要写好作文,少不了老师的训练。作文训练是以学生学习和掌握书面语言为表达形式,以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就只是布置一道作文题目叫学生自己写,可是怎样去写好这篇作文,老师不做分析和讲解,学生东拼西凑,结果是文不对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怎样训练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呢?本人结合
期刊
【摘要】王小波运用独特的文学语言对虚伪的社会现实进行反讽,反对无趣,崇尚科学,追求思想起独立的精神。幽默作为王小波小说中一种重要的叙事手段,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个高度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自由主义、个人化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起着准绳和指导作用。本文力求对王小波小说中的幽默作出一个整体观照和较为全面评价。  作为一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英知识分子与甘当浪漫骑士的民间自由撰稿人,王小波一直怀着深切
期刊
语文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从内容到形式真是无所不有。但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其实大家都很明白。基本的听、说、读、写是一直保留的,再怎么谈素质教育,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不会改变的!  中学语文应该教什么?我想无非是从这四个方面着眼!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也在于此。语文是个工具性学科,是我们学好其他学科的工具,可以说语文对于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提高作用。比如学生在做一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了15个方面的要求,与“识字与写字”、“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相比,它都占了大头,足见其在语文教学各项训练中的作用。先前使用的教学大纲,亦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规定了对学生的训练,然而,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往往让人觉得后怕,阅读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方塘““活水”不见    我们学校是秦巴山区十分落后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2006年
期刊
所谓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有独创性和鲜明的个性思维,不墨守成规,善于从已有的旧知中发现新知,敢于在一定的程度上打破框框,显示出创新精神。长期以来,我们大多数学生作文时处于被动状态,写作素材平淡无奇,所选材料都是些老掉牙的东西,更有甚者,有的学生将别人的作文改头换面,写成千人一面,叙事千篇一律,议论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没有个性,缺乏创新。  在作文素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写文章自古就强调文和道的统一。凡作文便要载道,凡教文便要解道。受此观念的影响,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要求学生写出个所以然来,老师评出个所以然来。学生为了完成写作任务就不得不硬着头皮去闭门造车,东拉西扯,七拼八凑,结果写出的东西是假、大、空,虚不堪读。我深深地记得1998年的高考作文《战胜脆弱》,要求学生写关于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内容,而当年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感人效应,瞎编自己受到的挫折:或亲人谢世,或父母离
期刊
“悟性”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多年语文教学的难点。古往今来,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悟性”,重视“悟性”的培养。孔子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思”即含有“悟”的内涵。清代教育家陆世仪在《思辩录》中十分强调“学必求悟”。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多次谈到“悟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对教师职能的界定,以及顽固的传统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