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记(选段,散文)

来源 :青年作家·中外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嘉陵江几乎是至今可以认定有两个源头、而唯一以草书方式一泻千里的江河。站在重庆朝天门的码头看去,一脉浩荡从左向右,把最后、最为抒情的一笔作为她最优美的收势,插入长江的腹中。这是一幅人文的漫长书卷,一次精神的长途跋涉,经陕、甘、川、渝三省一市,一路惊涛拍岸,一路风花雪月。而这最后的落笔,却是我生命的记忆,是我的永远。
  我的第一声啼哭就是嘉陵江的涛声。在嘉陵江汇入长江之前一公里处,江水平静、舒缓,偶尔有几处急流险滩,也不能改变她终年修成的婉约和神秘。岸边有一个厂的名字很响亮,它叫长安,一个厂居然可以与唐朝的皇都同名。长安的前身是国民党21兵工厂,新中国更名为国营长安机器厂,现在已经更名为长安集团公司了。在大型国有企业中颇有名气。我的父亲母亲是这里的产业工人,我就降生在这个厂的一个职工宿舍里。这个宿舍坐落在紧挨着嘉陵江的一个斜坡上。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问过我的母亲,我是从哪里来的?母亲顺手往窗外一指,回答我是从嘉陵江里捞出来的。关于这个回答,尽管我长大以后知道了答案,但是我依然觉得母亲给我的回答是正确的。因为是这条江养育了这个厂,是这条江养育了我,我以为我就是这江里的一个生命,一个落笔。
  所以我时常在嘉陵江的结尾处想象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一切,关于起源和变迁、关于生态和繁衍、关于生命和创造。
  
  二
  
  不是所有的江河都只有一个源头。嘉陵江发源于秦岭山地和岷山,东源出于陕西凤县西北大王山南侧东峪沟,西源出于甘肃天水市南平南川,两源流至陕西略阳两河口合二为一。尽管东源、西源在历史上的很多佐证各执己见,以为自己是正源,但是嘉陵江没有说话,而是以她最初的包容接纳了东西二源的水脉。这正是嘉陵江非凡的胸怀和品质,也正是这一条大河给予人类最本色的生命意义。
  “嘉陵江”出自《水经·漾水注》“汉水又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一语,“嘉陵江”之称虽然在南北朝已经出现,但并未得到流行。由于唐《元和郡县图志》中西汉水、嘉陵水多处交叉出现,嘉陵江才渐为人知。直到宋《太平寰宇记》中明确使用“嘉陵江”名,尽管所指依然是源头的西汉水,但后来的文献记述一直往下沿袭至今。
  嘉陵江二源合流以后,经阳平关一路南下,从广元大滩乡进入四川境内,在广元昭化纳白龙江,再向南穿越苍溪、阆中、蓬安、南充、武胜,抵达合川以后,又先后汇纳左岸支流渠江和右岸支流涪江,继续向南,呼啸至重庆汇入长江。嘉陵江干流全长1100公里,全流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成为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水系之一。嘉陵江主干明显,其枝杈清楚,被称之为“典型的枝状水系”。在广元昭化以上为上游河段,穿行于秦岭、米仓山山区,河谷深切,坡陡流急;昭化至合川为中游河段,行切入四川盆地之中,河曲发育,江面开阔;合川以下到朝天门为下游河段,在穿越平行峡谷区处形成新的峡谷,有沥鼻、温塘、观音“小三峡”形成,滩沱相间。
  有了这样一个脉络,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嘉陵江在陕甘交界逶迤茫茫的山岭间,一路携百条涧溪、九曲回肠、百折不挠,从海拔3000米的崇山峻岭飞流直下、劈山斩谷,经秦岭腹地的凤县、徽县、略阳,再进入广元、昭化、苍溪、阆中,后又穿行于南部、蓬安、武胜、合川等丘陵与盆地之间,至重庆汇入长江。雁过留声,水过留痕。嘉陵江一路走来,两岸催红生绿,百态千姿,滋润了绿洲与盆地,养育了名城与民风。
  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亦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从嘉陵江一路盘点下来,真可谓大珠小珠、琳琅满目。
  嘉陵江源头位于秦岭之巅的嘉陵谷,奇峰突兀,森林茂密,水流清澈,景色迷人。七女峰苍翠秀丽,济公石、飞来石惟妙惟肖,飞云瀑、黑龙潭气势雄伟,嘉陵江第一瀑布犹如高天锦缎,华美绝伦。这里,几乎每一处都是神工天成的自然景观,因为水的滋润美不胜收。还有大量的人文古迹保留完整,汉高祖刘邦入关时的煎茶坪、诸葛亮北上伐魏时的点将台以及宋朝吴介兄弟抗击金兵的和尚愿古战场、代王岭等,每一个遗迹你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旧时的恬静与硝烟,让你置身未曾谋面的过往。
  行至广元昭化,嘉陵江汇流了从青藏高原边际奔流而下的白龙江,成为一江浩荡大河。这里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神韵、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白龙江、嘉陵江在此交汇,形成了一个直径约5公里、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自然山水太极图,古城则位于山水太极阳极鱼眼之处。难怪有人留言昭化:欣赏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体验天人合一之精妙。今年盛夏,我有机会造访昭化,看到一个客栈两侧的对联忍俊不禁,上联是“日过很多老陕”,下联是“夜宿不少秦人”。这里与陕西接壤,四川、陕西两省的人在这里近得如走亲戚串门。这就是嘉陵江,这副对联里暗藏的“水流沙坝”之戏居然不会让人心生敌意,即使陕西人过来看了,也只是会心一笑,称赞一句:“写得好”。尤其因为嘉陵江的滋养,位于古城城西北方的翼山,山形北陡南缓、山势独特优美,为古城龙脉所在。登翼山之上,既可总览古城风水之格局、感悟古城风水之灵气,还能搜寻三国古战场猎猎狼烟,体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之悲壮。
  嘉陵江进入苍溪几乎是悄无声息的,江面貌似平静,而底下却暗流湍急。这是一路奔流不事张扬的嘉陵江的另一面。唐时的杜甫送客至此,写了《送客至苍溪放船归阆》,留下“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的名句。南宋的陆游也在怀旧诗中记录了“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深情。只可惜两位大诗人都没有领略到那一段嘉陵江平静下面的嚣张。1935年3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却在这里创造了战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红四方面军根据中央的指示,放弃苦心经营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组织全部力量,包括8万多人的正规部队,加上根据地党政机关人员,总计10万之众西渡嘉陵江。此刻的嘉陵江汹涌澎湃,红四方面军像秋风扫落叶一般,连克九座县城后,继续西进,最后占据北川、汶川、松潘、懋功等地,将中央红军北上路线的右翼、正面完全屏蔽,成功策应了中央红军的北上。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作为红军长征十大战役之一,名垂千古。流经苍溪县城的嘉陵江岸边的“红军渡”整夜聆听这里的涛声,它把所有的景仰置放在无边无际的静穆中……嘉陵江从县城擦身而过,两三公里后,迎面撞上试图阻挡的西武当山,便右转九十度,流过塔子山脚,变成一漫喧哗的浅滩,然后毫不迟疑地向20公里外的阆中奔腾而去。
  一头扎进阆中的嘉陵江几乎是围绕这座千年古城转了一圈,这一圈让阆中三面有了水的滋润和营养。所以蜀汉谯周在《巴记》里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后来北宋乐史根据四面环山的城池进一步作了补充:“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这三面环水、四面环山的閬中鬼斧神工般地形成一个典型的风水福地。流经阆中的嘉陵江,宛若一条巨龙缠绕、守护着这个城市,古城正好端坐在龙背上。登高望去,整个阆中城廓暗合了“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传统风水的神秘。而且,这又是嘉陵江继上游昭化之后的一幅太极山水图,难怪阆中被誉为“嘉陵江第一江山”。水是有灵性的,这嘉陵江的灵性首先显现在阆中古城的入口,那里有一座状元牌坊,因为这小小的地方竟然出了四名状元、一百一十六名进士。这里还完好地保存有我国仅存的两座贡院之一的川北道贡院。院内古意盎然,连廊通达、亭园规整,堪与另一座贡院南京的夫子庙齐名。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清朝“顺治”年间还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时过境迁,但是可以想象,没有比把嘉陵江的涛声当作读书声更为美妙的事情了。如果说这是嘉陵江的文脉显灵,那么阆中人曾经从嘉陵江打捞起一块石碑——上有“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蒙,立马勒铭”——就是嘉陵江的武功面世。据说那是张飞的书法真迹,尤其是他能用丈八蛇矛书写出当时十分流行的“汉八分”隶书。虽然我没有亲眼目睹,但我愿意相信只有这张哥哥才有这样的气概。一时兴起,居然在此修正了前些日子“快女”过后流行很广的网络语言:“哥就是哥,哥不是传说。”往事已远,古城阆中从今年的夏夜开始,嘉陵江上每晚都有密麻麻的点燃油灯的小船,逐渐向江中汇聚,构成一幅江风渔火的景观。岸上水中情景交融,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岸边观看、参与这里的情歌对唱,也可以坐上游船和那些情歌王子、公主们一起走进某些心旷神怡的细节里。万家灯火、水上风情,这一幕幕撩人心境的“江风渔火对情歌”的缠绵在这江面上长久地萦绕、慢慢地舒展开去。
  这种缠绵舒展至南充开始升腾,升腾为漫天的雾,而这雾与雾的纠缠又渐渐地在这里幻化成迷离的丝绸。千里嘉陵江以她最好的身段、最富活力的舞蹈,紧紧相拥了南充。流经南充七个县(市)、区的嘉陵江,境内干流长达298公里。可以说,这是嘉陵江上一条最华美的丝绸飘带,每一个漩涡都是一个结,串联起这一片土地上无数散落的珍珠。
  拥有2200年建城历史的南充,自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都、州、府、路、道、署的治所。这里有“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的得天独厚,就像流经这里的嘉陵江,横看竖看,都是满目的妖娆和温润。南充蓬安利溪镇两河塘,今南充市东北,是大辞赋家司马相如的诞生地。司马相如拜中郎将出使“西南夷”回京被诬告后,携妻子卓文君回到两河塘居住多年。后因汉武帝复召司马相如为“郎”而再度离乡。嘉陵江畔的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抚琴咏赋的琴台、司马长卿祠、洗墨池等遗迹至今在江水的滋养下散发着扑鼻的墨香。或许应该让嘉陵江出来作证:一部影响中国的《三国志》,因是西晋时期的南充人、著名史学家陈寿所著,使其故土南充成为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以“一本书(《三国志》)、一个人(陈寿)、一座楼(万卷楼——陈寿的读书楼)”为核心的三国文化,作为南充三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当然应该成为所有三国迷的寻根地。我看过媒体的一个报道,说去年电影《赤壁》在成都的首映式上,一位记者问导演吴宇森是否知道南充与陈寿,吴导的回应只是尴尬的微笑。或许我们不应该对吴宇森的茫然过于萦怀,但由此却能看到南充这张三国文化名片似乎应该散得更远更广阔。我相信这里的三国文化不是最热闹的,但我更相信有可能成为热闹背后最珍贵的。比古人陈寿幸运的是同样在这块土地上出来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以及毛泽东同志在其著名文章《为人民服务》中写到的那个农民出身的解放军战士张思德,他们的影响已经远远地超过了陈寿。
  青梅煮酒已成定论,丝绸织锦难下尺寸。起源于远古的南充蚕丝,现在已经成为闪烁在嘉陵江上一颗耀眼的珠宝。远在夏周时期已经发展日盛的南充丝绸,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已成奉献周天子的贡品。秦汉时期,蚕丝业已为南充社会经济的支柱。延至南北朝及隋朝,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给二十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五十,蚕丝之月,女皆事蚕。唐宋的六百五十多年中是鼎盛时期。各县以百户为里,设里正以课植农桑,一时形成了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的景象。唐开元中,南充已有绸、绫、棉、绢、丝等十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南充蚕丝在古代的几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发源于远古,兴起于秦汉,徘徊于晋隋,鼎盛于唐宋,停滞于元,欣荣于明清的曲折过程。清末西充县令高培谷的《蚕事备要》,既是集几千年蚕丝生產之大成,也是南充蚕丝生产技术发展水平的刻线。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南充当地很流行的一个民谣:“四面都是嘉陵江,绕山绕城绕故乡。千曲百折回头望,还是那条嘉陵江。”就艺术而言,这个民谣写得不是很好,但毫无疑问,它唱出了终究是这条江孕育了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千年绸都。实不相瞒,我现在的床上就用的是南充生产的天然蚕丝棉被,这是南充一个朋友专程送过来的,而且告诉我这是好东西,一定要自己享用。我正在美美地享用,甚至觉得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盖上这样的被子,就能很清晰地听到嘉陵江的涛声,而且那种松软、细腻的质地依附在你的身上,你的每一个梦都会是香甜的。
其他文献
我到过许多地方,也结识了各方面的朋友。兴许是水土和气候的关系,南方人和北方人有很大的差别。  南方人的情感细腻;说话委婉;不急不火的温性子。特别是江南一带的吴侬软语就最具代表性。就如吴越之战后的“卧薪尝胆”和西施的“美人计”就很能说明问题。  北方人的性情豪放;说话干脆;直言不讳的快性子。像张学良和杨虎城这样敢于闯虎口,用生命去捍卫真理的人还真不少。  南方人以屈求直,你从他们的表情上看不出心里的
期刊
花儿说开就开了  像儿女们的笑脸  父亲说老就老了  像秋后的瓜藤    日子贼一样来去  不声不响  又充满复杂的暗示    我伸出手  想握一把花香  摊开手  却满掌蜜糖    “你所給的不是  我想要的”  一句话还没说完  天就黑了     敦煌    是谁  把这片天空  清扫得如此干净  是谁  在这片天空  持久的攀登    尘埃之上  是不朽的尘埃    不朽的尘埃  被巨大的虔
期刊
拉长的手臂伸向馬路  任凭车轮碾压    一股风变幻着颜色  从橙色到橙色  橙色眼睛  一只眼睛回荡着音乐    蚂蚁走过平面  留下墨香  红颜浸透铠甲  绽放    指甲也在消逝  游走在谷底山尖  漏斗的另一面  曾存在或虚无  聚合或分解    金属撞击世界  液化成石头  闹钟的发条淬着月光  响在另一个枝头     六月    飞虫相互碰撞往下掉落  世界纷繁复杂  直到把它无意撕碎
期刊
2009年结束了,新年到来!   ——题记    开始,我说爱;感知  像挑灯的夜景,只看见眼前  而远处的桃花,还在冬眠  所有羞红,藏得很深很深    开始,我说恨;命运  在直线上转弯,在弯道上直行  冰置入水中,看不见融化  所有真情,大地上流淌    与你擦肩而过,才想到似曾相识  看见你嘴角浮现的花朵  在人来人往的春风中格外晶莹  不敢碰,一碰就碎成满地的伤痛  这个时候,回忆是属于
期刊
摘要:彝族诗人阿库乌雾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诗歌创作特色和审美追求。其诗歌语言不求工而自工,富有张力而似神来之笔,意境似美而伤又荡气回肠,意象层出不穷而腾起跌宕。诗作对“火”的意象的捕捉妙不可言。可以说“火”在其诗歌里,远远超越了作为诗歌意象的文学意义层面,成为其诗歌的精神内核。对其诗歌进行剖析,可以结合彝民族历史文化背景,阐释阿库乌雾诗歌中“火”的文化内涵,进而阐明其诗歌的精神品格和诗人  的生命姿
期刊
是一苗  破土而出的希望  雪藏的记忆  初阳里升华    灿灿的黄  流动的绿    梦里涌动的桃花红  风里翻飞的梨花白    漸行听山林疾进  飞流穿云雾有声    舒展画卷  清风徐来  岁月葱笼  走过万水千山     藏起    藏起秘不示人的心事  藏起清纯的月光  夜色中的楠竹  以海拔一千三百米的高度  节节向上    藏起葱郁的思想  藏起骚动不安的灵魂  企盼满天星星  指引
期刊
全中国都会围坐在你的膝盖下  像个孩子   他们流离失所亲人在天堂过年  他们像货物般的挤上火车  奔向你  你要把一年的糖果都发给他们  你要重新粘连起被撕碎的一切  今夜你就是上帝  让那些苦命的人被幸福青睐的人  让疲惫的生者被废墟埋葬的人  都回到你的火炉旁  喝酒包饺子放鞭炮  让外婆大舅舅爷爷伯娘姑婆  在炊烟上面露出笑脸  让门神放进河流般的欢乐  打湿他们的鞋子    今夜你要对着
期刊
摘要:新闻是电视节目的重要形式,新闻类栏目历来被视为电视传播领域竞争最为激烈的战场,晚间新闻更是成为了决定新闻栏目成功与否的重要篇章。本文通过对比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60分》与国内的《新闻调查》,旨在为资讯爆炸的当今生活挖好具有足够深度的新闻评论“战壕”。    关键词:《60分》;《新闻调查》;晚間新闻;主持人;视听语言    世界各国的电视台历来都视新闻为电视节目的重要形式,新闻类栏目也因
期刊
西岭雪,原名刘恺帖,成长于大连,现居西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之摩羯座女子。职业:做着一本时尚杂志的主编,但专喜欢研究古代的人事与物件。生平三大嗜好:读书、写字、写字换钱。已出版长篇小说“都市情感标签系列”、“人鬼情系列”、“绝色伤痕系列”、“时尚美文系列”,以及个人散文集多部。    很久以前,我听说过一句话,说如果一个人太爱另一个人,是种苦难。但是,我相信的是另一句话,就是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能
期刊
高原风    透骨的寒彻是你的风骨么?  浩浩荡荡是你的风骨么?  迷迷茫茫是你的风骨么?  清清爽爽是你的风骨么?  高原风,咆哮时,万马奔腾、翻江倒海,是喜马拉雅的磅礴峻伟;浩浩荡荡、迷迷茫茫,有雪域的壮阔,有雪峰坍塌、石流飞泻的险恶暴戾,天摇地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川养一方风。要是细若游丝,哪有极地的风采?哪有那般的魅力,吸引络绎不绝的人走访朝拜,莅临高原。  生活需要壮丽与辽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