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体育课程是幼儿教育的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发展情况的深入调查,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并从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视角出发,以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作为幼儿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提出有针对性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策略。旨在通过对幼儿体育课程设置的探讨,力求对幼教工作者有所助益和启迪,在幼儿体育领域建构更有效、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设置成功的课程模式,从而为幼儿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审美感知力合作能力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
前言:
幼儿期(又称学龄前期),处于人的3-7岁,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正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体育运动是该时期幼儿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平衡的有效途径。幼儿体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是促进幼儿机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幼儿园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进行幼儿教育的机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幼儿园越来越需要丰富性和适应性极强的幼儿课程资源的支撑。因此,对作为幼儿教育重要分支的幼儿体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促进幼儿体育工作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深入了解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以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作为幼儿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提出引入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和合作能力的团体操课程资源的发展策略。旨在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合理化,形成幼儿园特色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全面提高。丰富我国幼儿园课程相关理论、促进学前课程研究实践化,为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与理论参考。
一、幼儿园体育课程概述
幼儿园体育课程是幼儿园总课程中的一个子课程,是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和特点,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它是各种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作为实现幼儿体育教育目标的手段,反映了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及展开过程;是把幼儿园体育教育中若干要素按照幼儿体育教育的规律与原理,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并转化为各种类型的体育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不能仅仅再停留在“促进儿童体格正常发育,锻炼幼儿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也要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健全人格。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所以在深入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素质教育重要精神基础上, 构建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符合幼儿特点的幼儿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体系,提炼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设计现代幼儿体育课程基本框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终身爱好,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现代体育课程,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现状
幼儿园体育课程应该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多种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目标,以基本动作的练习、体育游戏、体育器械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我国幼儿园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现象,这
㈠ “重智力,轻体育”现象仍为杜绝
虽然近些年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家长存在“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过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培養,削减体育教育的份量, 不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用英语、乐器、绘画等兴趣班占据了幼儿游戏的大部分时间,。这种“重智力,轻体育”的现象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仍为杜绝,严重忽视了游戏乃幼儿教育的根本,使得幼儿体育教育在整体发展上处于不利地位。
㈡ 有形无神的体育游戏还是比较突出。
幼儿体育教学比较倡导的形式就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包含的趣味性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其被广泛的运用于幼儿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结合,摆脱了单调的体育运动,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向幼儿展现,这样能够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只具有娱乐功能,而缺乏体育游戏所特有的健身价值。导致出现“形”在而“神”不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游戏内容没有融合体育的成份,偏离了体育游戏的本质属性。
㈢ 偏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体育活动缺乏科学化
目前,有些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设置过于竞技成人化,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体育活动负荷强度与密度过大,导致幼儿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体育课程与幼儿身心发育特点难以同步是影响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的主要障碍。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 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创造有利条件,防止不利因素,促使幼儿正常生长发育。遵循幼儿开展体育活动负荷、密度适宜性的各项原则,结合体育课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进行科学调节,以达到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 ㈣ 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探求的能力。
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从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以“吸引”的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幼儿体育中。要么教师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帮助幼儿选择位置和角色,不给幼儿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由成人完全控制了幼儿的游戏,将游戏变成了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要么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这样教育质量上大打折扣,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自主能力得不到提高。
㈤ 教学内容单一,目标不明确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刚要》中所指出的基本动作包括基本的投、跳、跑、走等,指人类最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教学体操类教学内容仍占很大比例,教学内容单一,球类教材相对来说开发的较少。
因此,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应全面多元化,应广泛涉及适合幼儿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游戏、跑、跳、投、小球类、体操、户外运动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⑹专业幼儿教师体系匮乏,急需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工作,它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主导思想、课程设置原则、课程结构,还包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均扮演着举
足轻重的角色,是课程教育资源中最积极、主观意识最强的一个主体。因此,在幼儿体育课程设置中,探讨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培养、教育体系问题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现阶段,幼儿教师总体水平不高与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部分幼儿体育教师只会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而不了解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以及有关体育知识,导致
体育教学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专业幼儿教师体系匮乏,幼儿教师素质较低下。因此,幼儿园体育课程要求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练习方法要精练,教学语言要正确、规范;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项目;要通过情境教学“寓教于乐”,培养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要合理利用幼儿园周边自然景观和场地,开发活泼有趣,富有新意的户外活动。这样,通过进一步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原则,及时培训和调整教师技能,从而完善幼儿教师体系,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
三、基于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
㈠ 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需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纲要》规定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幼儿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多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幼儿团体操正是锻练幼儿身体,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形式简单、易于普及、效果很好的体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此项活动是贯彻《纲要》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纲要》的有效形式。
㈡ 突破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采用的教学内容比较固定,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利用、创造开发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开发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等诸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体育活动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因此,拓展幼儿园体育课程新资源、引入团体操新项目,构建幼儿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适宜模式,可以突破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瓶颈,丰富幼儿园体育课程内容,完善其功能,对实现幼儿体育课程科学化、合理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㈢ 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全面和谐发展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它包括对美的事物外在形式(色、声、形等)及其内在的情感表现、象征意义等的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幼儿审美感知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初始性、直感性、差异性。合作能力是指两个或兩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能力。幼儿团体操是幼儿体操的一个分支,有其突出的健身、健美、健心和娱乐价值。幼儿团体操是以基本体操为主体,融体育、舞蹈、音乐、美术为一体的具有综合艺术功能的幼儿体育表演项目。其活动规模可大可小,形式变化多样。无论在广场、体育场、体育馆、幼儿园或小操场,幼儿团体操的表演均可以通过动作、队形的变化、服装、道具等艺术装饰来进行,音乐则以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热烈气氛。幼儿团体操充分反映了幼儿天真、活泼,容易兴奋,生气勃勃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团体操的练习和表演,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培养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掌握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可发展幼儿空间方位感和知觉,增强节奏感以及肌肉控制能力,对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形象记忆力、模仿能力都大有益处。更为重要的是,对形成幼儿主动、乐观、勇敢进取的意志品质、积极合作的态度和协作精神效果明显。因此,开发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童森森,唐迅,任伟. 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111~113.
[2]王海,林致诚 .关于提高幼儿体育课程质量的理性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3,(3)26~30
【关键词】审美感知力合作能力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
前言:
幼儿期(又称学龄前期),处于人的3-7岁,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正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体育运动是该时期幼儿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平衡的有效途径。幼儿体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发展幼儿体力、增强幼儿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是促进幼儿机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幼儿体能、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幼儿园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进行幼儿教育的机构,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幼儿园越来越需要丰富性和适应性极强的幼儿课程资源的支撑。因此,对作为幼儿教育重要分支的幼儿体育课程资源课程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对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促进幼儿体育工作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深入了解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以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作为幼儿体育课程改革创新的突破口,提出引入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和合作能力的团体操课程资源的发展策略。旨在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课程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实现幼儿体育课程设置合理化,形成幼儿园特色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全面提高。丰富我国幼儿园课程相关理论、促进学前课程研究实践化,为学前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提供实践依据与理论参考。
一、幼儿园体育课程概述
幼儿园体育课程是幼儿园总课程中的一个子课程,是以《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依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各地区的区域优势和特点,关于幼儿体育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它是各种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实践的桥梁,是作为实现幼儿体育教育目标的手段,反映了教育目标、教学计划及展开过程;是把幼儿园体育教育中若干要素按照幼儿体育教育的规律与原理,以及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加以科学合理的组织,并转化为各种类型的体育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获得有意义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的建设不能仅仅再停留在“促进儿童体格正常发育,锻炼幼儿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同时也要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健全人格。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所以在深入领会《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素质教育重要精神基础上, 构建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符合幼儿特点的幼儿现代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体系,提炼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设计现代幼儿体育课程基本框架,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及终身爱好,提供适合幼儿特点的现代体育课程,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现状
幼儿园体育课程应该是遵循幼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结合多种因素和安全、卫生等措施,以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为目标,以基本动作的练习、体育游戏、体育器械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我国幼儿园体育教育中存在着很多不良现象,这
㈠ “重智力,轻体育”现象仍为杜绝
虽然近些年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家长存在“重文轻武”的传统思想,过分重视对幼儿智力的培養,削减体育教育的份量, 不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幼儿园的体育活动,用英语、乐器、绘画等兴趣班占据了幼儿游戏的大部分时间,。这种“重智力,轻体育”的现象在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仍为杜绝,严重忽视了游戏乃幼儿教育的根本,使得幼儿体育教育在整体发展上处于不利地位。
㈡ 有形无神的体育游戏还是比较突出。
幼儿体育教学比较倡导的形式就是体育游戏,体育游戏包含的趣味性深受幼儿的喜爱,所以,其被广泛的运用于幼儿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将体育与游戏结合,摆脱了单调的体育运动,而采用游戏的方式向幼儿展现,这样能够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幼儿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游戏只具有娱乐功能,而缺乏体育游戏所特有的健身价值。导致出现“形”在而“神”不在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游戏内容没有融合体育的成份,偏离了体育游戏的本质属性。
㈢ 偏离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体育活动缺乏科学化
目前,有些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设置过于竞技成人化,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体育活动负荷强度与密度过大,导致幼儿对体育课程缺乏兴趣,体育课程与幼儿身心发育特点难以同步是影响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的主要障碍。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 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创造有利条件,防止不利因素,促使幼儿正常生长发育。遵循幼儿开展体育活动负荷、密度适宜性的各项原则,结合体育课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进行科学调节,以达到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目标 ㈣ 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幼儿主动探求的能力。
幼儿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所以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体育活动,从而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以“吸引”的方式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幼儿体育中。要么教师在规定的体育活动场景中帮助幼儿选择位置和角色,不给幼儿提供主动参与的机会,由成人完全控制了幼儿的游戏,将游戏变成了教师导演下的“一台戏;要么成为外部强加的活动,成为变相的作业或上课。这样教育质量上大打折扣,违背了幼儿教育的原则,幼儿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自主能力得不到提高。
㈤ 教学内容单一,目标不明确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刚要》中所指出的基本动作包括基本的投、跳、跑、走等,指人类最基本的身体运动能力。由此可见,幼儿体育教学体操类教学内容仍占很大比例,教学内容单一,球类教材相对来说开发的较少。
因此,幼儿园体育课程设置应全面多元化,应广泛涉及适合幼儿开展的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游戏、跑、跳、投、小球类、体操、户外运动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⑹专业幼儿教师体系匮乏,急需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课程设置是一项复杂和庞大的工作,它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主导思想、课程设置原则、课程结构,还包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均扮演着举
足轻重的角色,是课程教育资源中最积极、主观意识最强的一个主体。因此,在幼儿体育课程设置中,探讨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培养、教育体系问题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现阶段,幼儿教师总体水平不高与社会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部分幼儿体育教师只会传授体育运动技能,而不了解幼儿体育教学应遵循的特殊规律以及有关体育知识,导致
体育教学存在盲目性和不科学性,专业幼儿教师体系匮乏,幼儿教师素质较低下。因此,幼儿园体育课程要求老师讲解动作要领、练习方法要精练,教学语言要正确、规范;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项目;要通过情境教学“寓教于乐”,培养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兴趣;要合理利用幼儿园周边自然景观和场地,开发活泼有趣,富有新意的户外活动。这样,通过进一步明确幼儿教师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原则,及时培训和调整教师技能,从而完善幼儿教师体系,全面提高幼儿教育整体水平。
三、基于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培养的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开发
㈠ 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需要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纲要》规定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因此,幼儿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多种体育课程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幼儿团体操正是锻练幼儿身体,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形式简单、易于普及、效果很好的体育活动。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的开发,全面开展此项活动是贯彻《纲要》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纲要》的有效形式。
㈡ 突破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瓶颈
目前,我国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采用的教学内容比较固定,缺乏多维度、多层次综合利用、创造开发新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开发结构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环境等诸因素的整体资源优势;体育活动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因此,拓展幼儿园体育课程新资源、引入团体操新项目,构建幼儿体育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评价等适宜模式,可以突破幼儿园体育课程资源发展瓶颈,丰富幼儿园体育课程内容,完善其功能,对实现幼儿体育课程科学化、合理化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㈢ 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力与合作能力全面和谐发展
审美感知力,是指经由感觉器官进达心理活动而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的能力。它包括对美的事物外在形式(色、声、形等)及其内在的情感表现、象征意义等的感知能力两个方面。审美感知力具有整体性、非功利性和表情性。幼儿审美感知力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初始性、直感性、差异性。合作能力是指两个或兩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而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能力。幼儿团体操是幼儿体操的一个分支,有其突出的健身、健美、健心和娱乐价值。幼儿团体操是以基本体操为主体,融体育、舞蹈、音乐、美术为一体的具有综合艺术功能的幼儿体育表演项目。其活动规模可大可小,形式变化多样。无论在广场、体育场、体育馆、幼儿园或小操场,幼儿团体操的表演均可以通过动作、队形的变化、服装、道具等艺术装饰来进行,音乐则以明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来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热烈气氛。幼儿团体操充分反映了幼儿天真、活泼,容易兴奋,生气勃勃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团体操的练习和表演,可以培养幼儿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幼儿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培养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掌握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可发展幼儿空间方位感和知觉,增强节奏感以及肌肉控制能力,对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形象记忆力、模仿能力都大有益处。更为重要的是,对形成幼儿主动、乐观、勇敢进取的意志品质、积极合作的态度和协作精神效果明显。因此,开发幼儿团体操课程资源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童森森,唐迅,任伟. 幼儿体育课程合理化设置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5):111~113.
[2]王海,林致诚 .关于提高幼儿体育课程质量的理性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3,(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