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错误资源 绽放课堂精彩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b16591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资源。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领悟到:面对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错误,若能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学机制,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错误的价值,把学生犯错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让学生的学习错误成为教学的巨大财富,将会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错误”资源,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利用学生学习上的错误,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和创造问题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地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故意制造一些美丽的错误并主动呈现错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凭借自己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找错、识错和改错,让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比较、判断、思考、甚至引发争议。让他们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探究,从而了解并改正。那么课堂就会展示出它的真实、精彩的魅力,学生也因此兴趣盎然。
  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这一特征时,我抛出这样一道判断题:“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不变。”这道题学生以前也练过,但很多同学根本没理解,因此全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是对的,只有少数同学未置可否。我请出认为是对的一名同学说说他的理由,该生说:“因为这个长方形是由平行四边形拉成的,虽然形状变了,但仍然是这四条边,当然它的周长和面积也未变呀!”认为他这种理所当然的同学都在点头。可有几个同学不干了,一名同学高举小手说:“不对,既然形状发生了改变,虽然还是这四条边,也只能说周长没变,但面积肯定改变了。”这时,我接着追问:“为什么你这么肯定?能说出理由吗?”认为不对的这位同学自豪地说:“因为原来的邻边只是相交,而当它拉长成长方形以后,邻边已经是相互垂直了,也就是说底边未变,但高变了。”“那你认为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我穷追不舍,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由它拉成的长方形,那学生盯着图形在认真思索,其他的同学屏声静气。片刻过后,他说变大了。我再次在两个图形的旁边分别用字母标出它们的边,让学生自己讨论、探索,课堂上的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待他们讨论到差不多的时候,我示意他们安静下来,并再次请一名同学说出他的结论:“周长没变,但面积变了。老师,你还应该给平行四边形的底边作出一条高来。”师:为什么?“老师,您忘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呀!”师:说得太好了。好,此时,我很顺从地在平行四边形内再作出一条高来。“原来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ah,而當它拉成一个长方形以后,它的面积变成了ab,也就是说,底边没变,但一条边变成了高,而这条边,大于原来的高,所以说面积变大了。”哗,掌声热烈地响了起来。嗯,说得太好了!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们有什么收获?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同样长的线段围成不同的图形,周长未变,但面积变了。”“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当然要看这个图形底边上的高在原来的基础上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
  利用一道错误的判断题,引发同学们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结论。这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二、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创设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本来就应该是在不断的探究中进行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方法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是正常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巧妙地处理错误资源。我平时会选取学生中典型的错例,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智力因素,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在纠错的过程中勇敢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如,在教学了“商不变的性质”后,我出示这样一道填空题:当“67÷15”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商是( )余数是( )时,绝大多数的学生把余数填成“7”。针对这一点,我把它作为一道判断题引发学生探究,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让学生探究验证的方法。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很快地找到了方法。有的学生通过计算6700÷1500发现余数应是700,也有学生通过验算1500×4+7≠6700,说明余数为“7”是错误的。之后,我又带着学生进行分析,由于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虽然商不变,但余数是被除数扩大100倍计算后余下的,所以余数也应扩大100倍。课堂上,同学们主动、积极思考,他们思维活跃,热情空前高涨。
  三、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能力
  反思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方法,加强对自身学习方法和内容的反思,能够更好地找出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学习方法,提高自身综合学习能力。
  如,教学“分数工程应用题”时,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5天完成,乙单独做12天完成,两人合作,几天完成?”有同学列出如下算式:1÷(15+12)= (天)。我组织同学们思考,分析此种列法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如何改错,并且让同学们积极讨论。最后,有同学说:“两人合做才用 天,不足一天,不合常理呀!”有的同学说:“求合修的时间,应该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呀!”也有的说:“上面这种列式错在用工作总量÷工作时间之和。”“那该怎样列式呢?”最后,集体将算式订正为:1÷( + )=6 (天)。
  一道错误的算式,引发了同学们积极参与找错、论错、改错,在这样的反思中,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巧妙利用、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探讨、尝试中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不但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如,教学“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时,我出示这样一道题:“某学校篮球场长28 m,宽15 m,用1∶500的比例尺画在图纸上,求出它的图上面积。”多数同学都是先求篮球场图上的长和宽,再求出操场的图上面积,但有位同学列出了这样的算式:(28×100)×(15×100)× =8400(平方厘米)。我请这位同学说出这样列式的理由。他说:“先将球场的长和宽的长度化为厘米,求出操场的实际面积,再将实际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就得到了操场的图上面积。”我让同学们将自己的算法和这位同学的算法做对比,找出差异在哪里。有同学说:“这个比例尺是将实际距离缩小到原来的 ,而不是将实际面积缩小到原来的 !”“对,它不止面积缩小了!而且长和宽都缩小了,面积相应地缩小!”我请刚才那位同学重新列式,他很快列出了:(28×100)×(15×100)× =16.8(平方厘米)。这位同学敢于突破常规,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虽然开始做错了,但通过大家的讨论、启发,最终列出了正确的算式。
  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各种资源,是探究性课堂互动生成的先决条件。然而很多时候那些“美丽”的错误犹如一些催化剂一样,能更好地切入课堂。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突发性错误,化弊为利,将错就错,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更为重要的是,让全体学生感悟“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怕,更不可耻,将学生从对错误的恐惧中解放出来,化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使学生“敢”出错,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的目标。
  总之,课堂上的错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教育的失误,但是这些错误如果能被教师灵活机智地加以捕捉和运用,因势利导地融入课堂教学中,那么,错误将会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发挥它独特的教育价值,让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生成精彩。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科普性的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本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
期刊
“小猪”因为姓朱,从小爸爸妈妈就喜欢叫他“小猪”,是一种爱称。“小猪”四年级开学初从一所比较有名的市级直属小学转学到我们班。当时办公室好几个老师对此表示疑问,放弃人人挤破头都想进去的市级公立名校读书,居然会来一所新的民办小学!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关注起“小猪”同学了。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猪”的名声便在年级中传开了:上课“嘻嘻哈哈”爱插话,三天两头被上课老师点名批评;坐姿东倒西歪,经常把脚伸
期刊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记录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将探究式教学方式落实于课堂的基本保证,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具体指导及真实记录,实验记录实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节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小学生在科学课探究过程中做实验记录,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加深对科学现象及本质的理解,并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但是在科学课实际教学中,学生实验记录低效是一个普遍现象,因而提高
期刊
看到杭州市公益中学潘志平校长(人称“阿潘校长”)讲座标题《乐当校长的“道”与“术”》时,内心充满了疑虑:当校长也能“乐”?学校非禅院,校长非住持,学校管理与“道”“术”何干?  阿潘校长的课简易平实,没有高深难懂的理论。不,他把高深的理论融进了他的生命,揉碎在平实的讲解中,匠心独运却不着痕迹。阿潘当校长的“乐”是有例证的,即便没能亲入公益中学考察,但我仍然坚信他“乐”得真实可感。翻看阿潘校长讲座课
期刊
“写人记事”是小学生习作最常见的一类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在第二、三学段共安排了十次“写人记事”类的专题写作,其中第二学段安排了4单元,第三学段略有增加,安排了6单元。在学生进入第三学段学习后,教材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在“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的基础上增加了“选材”等要求,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教材第一次明确提出“选材”的要求:根据口语交际中同学们
期刊
教材简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本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题目为编者所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这三个人物形象,而在每一个片段中,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
期刊
一说到祖国的花朵,总会想起那粉粉嫩嫩的蔷薇花。每个孩子,都是那含苞欲放的蓓蕾。孩子一声声“老师老师”,表达的是对老师的信任,道出的是老师在孩子们心中的全知全能:  “老师老师,我的头发散了。”  “老师老师,我的作业本找不到了。”  “老师老师,我的牙掉了。”  “老师老师,某某打我了。”  “老师老师,我的水杯拧不开了。”  ……  为人师者,谁会辜负孩子不设防的信任与期待?于是乎,老师能变成大
期刊
前段时间,一篇山西吕梁四年级学生记录内心独白的文章《老师我想对您说》在网络平台传播。阅读完全文,作为教育工作者,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到了这样的境地,是谁之过?教育处处都是害怕,是谁之责?《老师我想对您说》中有一段这样说:  “我拼命地想做您心目中的好孩子,可事与愿违,我总是那个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挨打挨骂的孩子……就这样您没有给我背(课文)下去的机会,被您打了20下,中午回去我
期刊
2017年10月,河南南阳某中学在操场举行了一场“手机销毁大会”,几十部从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手机有的被扔进水桶,有的被锤子砸烂。学校工作人员称,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交给老师,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家长都很配合,一切都是为学生好。”有人认为此举过于粗暴、极端;也有律师表示,此举涉嫌损害私人财产,并不可取……据媒体报道,事后,南阳市教育局已经给该校下发了整改通知,督促其妥善处理相关事宜。  说到校园创新,
期刊
在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阅读相关材料、听取经验交流时,经常会听到学校教研管理者这样介绍:在这个项目的研究中,我们召开了几次几次研讨会,上了几节几节研究课,收到了几篇几篇研究论文,完成了多少多少个教学设计,制作了多少个多少个课件……总之是教研工作做得很扎实、很艰辛、也很有成效,但一旦问及这个研究项目到底解决了哪些问题、如何推广应用时,则常常张口结舌、不知所云。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推广应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