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anfeng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3月,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选拔赛在南京市江宁区进行。全程参与了高年级段的听课和磨课后,其问两位老师执教的《半截蜡烛》的同教材异构建的课堂细节引发了我的思考。
  
  [案例一:导入细节]
  
  导入1: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战中,德国法西斯分子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波兰、法国等欧洲国家。看图片(背景音乐起):1940年,法国的凯旋门见证了德军铁蹄的入侵。侵略者所到之处,人们流离失所,如果遇到反抗力量,他们或拳打脚踢,或杀戮、活埋,或吊死火烧……其惨状令人触目惊心!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
  导入2:看图片,听音乐,谈感受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老师这里收集了一组图片,让我们静下心来,看一看图片,听一听音乐,用心想一想,待会儿说说你的感受。
  [反思]两种导人方式,使用了同样一组图片,同样的背景音乐。但学生悟得却不一样。在导入1中,学生大多用感叹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听到的是“法西斯太残忍了!”“那些人太可怜了!”等总结性的语句。而在导入2中,学生的表达方式多样,有的同学恰到好处地用上了“流离失所”“惨不忍睹”等词语,表达的情感也比较丰富。这就不由得令我深思:导入1教者运用了精练而煽情的语言,听课的学生平时表达能力也比较强;而导人2教者运用的语言是平淡的。听课学生的表达能力总体上属于中等,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大的反差呢?
  不可否认。导入1中,教者是精心挑选饱含深情的语句的,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公开课常用的开场白,这可以说是教师语言智慧的充分展示。但是在课堂情感的导入阶段,教师过多地用自己成人化的语言占据了学生思维和组织语言的空间,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地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点包括我们评课的老师也时常会出现偏差。
  导入1中教者是将现成的答案捧到学生面前,学生面对教师精心准备的答案,只能说一些空洞的感叹的话语。其实,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过多的言词是多余的,甚至会阻碍学生的感悟。教师的作用正如导人2所表明的,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精心挑选恰当的图片、文字和音乐,巧于“授之以渔”,铺路搭桥。为学生提供充分感悟的空间,创造一个恰当的氛围,让学生自己用心去感悟,进发智慧的灵光,彰显生命的活力。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实践证明,经历由“渔”获“鱼”的心路历程,学生的感受更生动、真切和深刻。
  
  [案例二:析文细节]
  
  学法1: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7自然段。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与德军周旋的?万一蜡烛真的烧到金属管处,后果会怎样呢?
  (引导关注:在如此危急的时候,伯诺德夫人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指导读。指导读人物语言。)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指名读第4节,蜡烛又被重新点燃了。这时候,指名读课文(……默默地坐待着),她的哪些表现让你觉得难能可贵?但是她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引读:万一生命的结束)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危险在一点点挨近,死神也在一步步降临,这钟声分明是打在一家三口的心上。此时此刻,这半截蜡烛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指名2—3人朗读,说感受,齐读)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引读:德军……蜡烛上。)
  大儿子杰克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小女儿杰奎琳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上,出示第6自然段,指名朗读。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如果是你会怎样?但是杰奎琳却镇定地……(引读: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你此时心里是什么感受?
  学法2:
  
  (一)整体感知课文
  这一家三口是怎样一步步与德军周旋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地说一说。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说清楚,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出示)
  当——时,伯诺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
  当 时,杰克 (怎么做) (结果怎样)
  当——时,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
  
  (二)深入研读课文
  1,在这场扣人心弦的斗争中,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一定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是怎样向我们展示母子三人的形象的呢?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可以边读边圈画一些吸引你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在你深有感触的地方做上批注。3,三个人物中。谁给你的感触最大?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在小组内进行交流。4,全班交流。伯诺德夫人:重点从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爱国之情。从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感受人物的镇定和机智;杰克:从人物的神态、动作。感受当时情形的紧张;杰奎琳:从人物的语言感受其机智。
  
  (三)再次朗读课文
  刚才大家从字里行间认真品味感受了当时情景的紧张。也充分认识了人物与敌人斗争中的机智和镇定。现在请三位同学分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三个部分的课文,让我们再感受一下这场斗争的惊心动魄。
  [反思]学法1中,教师带着学生又一次从整体上感受了故事的情节,就整堂课而言,学生学完之后除了有情感体验之外,其他的语文素养并没有提高的机会。课堂中学生好像是在被老师牵引着走向目标,没有任何自主选择的权利。在这种“牵羊式”的课堂教学中,重结论、轻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地学,久而久之,学生接受成了习惯,主动探索的能力逐渐萎缩,课堂上只有“等待”的无奈了。实践证明,唯有“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生主动探究,思维活跃,才能走近文本。“人乎其内”又“出乎其外”,才能发展创新。反之,学生不积极思维,被动应付,就难以融入文本,切己体察,领略情味。
  学法2中,教师精心设计的探究性问题犹如给了学生一根指南针,让学生搜寻着思维的方向;也犹如给了学生一块垫脚石,让孩子们踏上一个思维的高度。在课堂上学生们学会自己组织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想这样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潜心阅读,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才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语文这一理念。第二步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感悟语言文字,领略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当时的紧张情景。实践证明,在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之后,几十名学生对教材的研究有了超越教师预设之外的新的生成,他们用自己的话进行了诠释,比如从伯诺德夫人取油灯,学生还感受到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情报工作者。我们发现:授学生以“渔”,他们会获得更多属于自己的“鱼”,大大超过老师直接给的“鱼”。
  整体看来,学法1的教者像一个激情澎湃的指挥,指导乐手们从头至尾将一场惊心动魄的乐章演奏了一遍,我们暂且称之为情感演绎派。学法2的教者则像一位冷静理智的学者。带领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解读文章中的奥秘,揣度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暂且称之为理智解读派。本来这两种教学方法都是现今常用的两种阅读教学法,各有优势。但是,就本篇文章的教学而言,还是学法2更合适。原因有二:
  其一,《课标》虽然要求我们注重课堂上学生的情感体验,但是我们的课堂需要的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在学习语言、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的过程中,“人其境,通其心”,“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涌动着生命的灵性,而不是装腔作势的情感泛滥,否则,这只会让学生学会虚伪。紧张的情节和气氛是需要去体验,但不是教师带着学生将情节梳理一遍就算完事了,这让学生学得浮光掠影,根本没有从心灵里发出真正的震撼。
  其二,阅读课的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固然重要,但是教给学生恰当的读书方法更重要。在学法2中,教师按照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研读品味”。再到“朗读体验情感”,最终“点题升华”,完成了一次阅读过程。教师不仅“授人以鱼”,更巧妙地“授人以渔”,这样的理智解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更乐于用第二种方法去学习课文。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文本、分析人物,课堂真实,学生的情感也自然流露,全然没有表演的痕迹,切切实实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于问题开头启发思考,决不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施教之功,贵在引导,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精心地引导,帮助学生开启一扇语文学习的大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其他文献
副词是词汇中最难使用教具或表演等方法来进行直观教学的,传统的副词教学过多地强调模仿、过度死记硬背或机械操练,影响了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引领下,我在《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4 An Englishfriend Part B
总是一次次地被感动着,总是一次次地流泪——汶川“5.12”。  大地震震动着13亿中国人的心。  2008年5月14日7时30分,这是令北川县第一中学教师刘宁永远悲恸的时刻:念初三的女儿终于从水泥断块下被“掏”出来,但却永远离开了他。这个外表粗犷的坚强汉子,在目睹女儿遗体的一刹那,突然情绪失控,放声大哭。悲怆之情,令包括记者在内的周围人潸然泪下。这个在“5.12”大地震中失去女儿的教师,却在地震发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每当听到这首台湾校园歌曲,我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塔集——高邮湖畔一个让我终生眷恋的水乡小镇。在我的记忆深处,那儿的水,那儿的人,那儿的田野,那儿的村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那样的淡泊,那样的质朴,那样的亲切,跟谢灵运笔下的山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诗似的,让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  其实,我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心境,鬼使神差一脚踏上这片桃花源般诗意的土地的。1984
作为为数不多的剧本先行的好莱坞电影,《心灵捕手》如同一片晶莹的多棱镜,观赏者投射角度各异,其折射出的色彩也是不同的。这个融合了情感追求、既往回忆、乃至于反抗主流价值观的故事,无疑给予了观众多层面的启发,笔者在这里仅从教育维度对此片加以观照。以此尝试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全新解读。    交流——一个隐含的教学模式    如果我们想去否认威尔是个天才,那么我们必将陷入嫉贤妒能的自我责备,因为这个在一小时
《推敲》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九册的一篇课文。叙述了唐朝诗人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后,反复斟酌“推”、“敲”二字,冲撞了韩愈的仪仗队的故事,“推敲”一词因此而生,用来形容写文章或诗歌时斟酌文字。故事内容清晰简单,五年级学生基本上一读就懂。但是,课文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审美的内涵以及“推敲”所展现的不同意蕴是学生不可能完全意识和体会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去发掘和强化。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悟。因此,通过情
清晨,伴着古黄河吹来的徐徐微风,走进宿迁市实验小学的校门,迎接你的除了初升的太阳,琅琅的书声。还有校园里那一个个运动的身影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欢乐的笑声,健康的体魄,让你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和蓬勃的活力。该校长期以来坚持以跳绳活动为抓手,丰富课间活动,营造快乐童年,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路,使素质教育之花在校园竞相绽放。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缔造幸福童年    宿迁市实验小学提出“以人为本,为缔造幸
南通有个“名师导师团”。这是南通市教育局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名师培养力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一项重大工程。从2006年2月成立以来,名师导师团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工作,其计划之周密,执行计划之严格,对成员之善待,在我的视野里,是很难见到的。正因为此,第一梯队的名师培养对象已崭露头角,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二梯队的名师培养对象也按计划进行。  的确,这是培养名师的一项工程,各地都有类似的举措。
学校之间的对口帮扶,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对口帮扶这一工作“软件”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带来麻烦。  例如,一位支教名师在受援学校上展示课,课上得非常出彩。学生显得异常兴奋,就像昏暗的夜晚出现一盏明亮的电灯,照亮了他们的心田。然而,当支教名师走后,原课任教师再来上课时,就出现了异样的场面:学生明显带有一种鄙视的眼光看着自己原来熟悉的老师。而原课任老师也自感远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外来人口对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当今杜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可是家庭经济收入的差异,却使处在城市边缘的弱势群体的孩子虽然与城里的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却分隔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过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长期所承受的各种各样的无形压力,久而久之会严重挫伤这些边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从而冲击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努力引导、教育这部分孩子。  [关键词]城市边缘生
策划人语    我们目前的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按单元编排,每个单元都由若干板块构成,这些板块虽然形式各异,却都围绕着单元的主题展开,有的突出了对话:有的侧重于词汇、句型等;还有的则以语音训练、小对话、小故事、歌谣、调查、游戏等活动形式,综合各单元相关新知的复习与巩固,我们常称这些板块为“综合板块”。  放眼我们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A板块对话教学的“整体式”感知,BCD词句板块教学的“体验式”操练,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