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办学思路更好为农民服务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杭州市农广校自1981年成立至今,随着形势的变化,办学思路几经改革,招生工作也随之而变。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农广校与三农的关系更加密切,办学工作越来越得到农业部门和县乡政府的支持,农广校的知名度在农民中越来越高,农广校的办学路子越走越宽。
  
  一、农广校办学思路的转变轨迹
  
  1.最初为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推广人员服务
  1981年杭州农广校成立,最初农广校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立志农村改革、有中等文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干部和农村科技人才。也就是说,农广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基层农业推广人员。首期招生时农广校还没有能解决学历问题,只有一个农学专业。浙江省杭州市首期招生1564名。这个招生数无论在当年还是今天,都是令人震惊的(现在好的年份杭州市招生数量只有600~700人)。在那个对知识极度饥渴的年代,多年来没有机会学习,面对农广校如此好的农业知识学习资源,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踊跃报名参加学习。
  1999年,农广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开始举办相当于大专学历水平的中专后继续教育,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农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广校中专毕业生的学力水平。杭州农广校通过市农业局向市人事局提出申请,农广校中专后继续教育的学力在技术职称的评定上按大专同等学历对待,杭州市人事局予以批复同意,此举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农广校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方面再一次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适应新形势,办学思路转移到直接为“三农”服务上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对农广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提出“农广校要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己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体系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更好地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农业部要求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5年底,浙江省农广校部署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相配套的远程教育站点计算机管理员培养计划,在农民中招收乡村远教点的电脑管理员参加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临安市分校于2006年春,自筹资金,在於潜镇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员55名,成为杭州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个教学班。这标志着杭州农广校开始较大规模地从农民中直接招生,是农广校办学思路转变的一次重要实践。
  2008年,经过长期努力,农广校种养专业作为振兴职业教育六项行动内容之一,得到浙江省财政全额资助,农广校对农民进行大规模中等职业教育,从此杭州职业农民的培养有了固定经费渠道。
  进入21世纪以来,农广校开始重视非学历教育,积极争取各种培训项目,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深入乡镇村,重点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出了贡献,成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一支主要力量。
  
  二、转变办学思路带来的变化
  
  回顾杭州农广校的办学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农广校的办学思路经历了从开始的为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推广人员服务,到现在的直接为培养职业农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重大转变过程。办学思路的转变,为杭州农广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招生数量上也得到证明,从2000年的112人,增加到2009年的736人,可以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明确了发展方向,增添了发展动力
  农广校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农民的培养为职责,使农广校的工作与农业适用技术的传播、农民收入提高休戚相关;切入了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主题,成为涉农部门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因此,农广校的工作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基层部门的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受到农民的真诚欢迎。
  由于农广校的工作受到重视,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农业教育资源得以重组,充实了农广校的办学力量。杭州市农广校在市农业局的重视下,率先得到强化,一改原先挂靠在市农业局科教处的三无(无场地、无编制、无经费)状态,与杭州市农机化技术学校合并,成为拥有30名编制,6000平方米校舍,200万固定资产,200万左右的农民教育专项资金的综合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学校。下属各县(市、区)分校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和加强。
  2.丰富了服务手段和服务层次
  为了适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需要,杭州市农广校不再只是举办中专学历教育,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农业高等远程教育,培养高层次农业适用人才;重点开展了非学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成为培养职业农民的主要力量。
  学历教育直接办学到田头和农户家里(远程教育),深入乡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学习系统科技知识和提高生产技能服务。
  非学历教育、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开展,日益成为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致富的好助手。
  3.推动农广校体系建设和平衡发展
  以前单纯的学历教育,没有直接为农民服务,办学的路子越走越窄,杭州市8所农广校发展不平衡,能够正常招生、维持正常教学的学校只有2~3所,更多的学校只能断断续续办学,有的甚至长期不招生,处于停止办学的状态。2008年开始,所有的分校均正常办学,在校学生人数和接受短期培训的农民人次屡创新高。
  
  三、如何更好地为农服务
  
  1.将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直接送到农户家门口
  杭州农广校在近几年农民科技培训实践中,办过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感到对农民的培训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明确培训主题(单项技术),缩短培训周期(半天为宜),直接办到村里(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结合农时又不误农时,农民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益,因而深受农民的欢迎。2009年临安市农广校直接深入到山村,举办田园管理机应用技术培训班,农民亲眼看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机器,能在地里完成耕地、除草、植保等多种功能,又能享受国家农机补贴,使用保养方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活质量。培训班一结束,立即掀起购机热潮,一下子购机几十台,普及推广农机实用新技术的效果十分明显。为此,杭州农广校决定市县两级农广校,今后要强化进村入户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由市农广校拨出专项资金,联合县(市、区)分校一起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提高培训效果,将实用科技直接送到农户,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在农业职业教育中,杭州农广校在实践中总结了办学的好形式,即在村级或专业合作组织中招生,在乡镇范围内甚至村里组织教学班,送教上门,结合生产实际组织教学。临安市分校2008年针对潜川畜牧大镇实际,在乡镇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专门就地招收畜牧兽医专业中专班43人,就地上课,就地实践,既提高了农村畜牧养殖大户的学历水平,又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为中专学历教育向全市农村普遍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9年用同样的办法针对太阳镇养殖大户集中的特点,在太阳镇招收畜牧兽医学员38人,针对横路乡是个树木、山核桃产出大乡,在横路乡招林业专业中专班45人。
  实践证明,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农民,把农民集中到城里进行教育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是把教学班办在村里,办在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半农半读。这种办学方式已经成为杭州市市县两级农广校的主要形式。
  2.长短结合,系统学习,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均十分重视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仅杭州市政府每年投资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的资金就有上千万元,各类培训班层出不穷,使农民受到程度不同的教育培训,农民职业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低水平重复培训的现象还是存在,既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又降低了培训绩效。杭州农广校在开展农民培训中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将短期培训与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新思路。具体地说,利用农广校的教育资源,选择一些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连续性的培训,有意识地与相关专业的中专课程相结合,与当前主推使用新技术相结合,使一批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农民,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在培训的同时,接受较为完整的农业职业教育或涉农职业教育,使他们达到中专文化程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3.突出技能,跟踪培训,培训农业特有工种的职业农民
  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双向选择部分农民,与农业特有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进行跟踪培训,经过2次左右的培训完成农业特有工种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时数,考试合格者,将获得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农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2009年杭州农广校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建德市和桐庐县进行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分两段进行,先按照农机修理工大纲进行理论培训,然后休学一段时间再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最后进行职业鉴定考试。这样,两个县市利用农民培训项目进行跟踪培训,培养了一批农机修理工,既为农民就地转移提供了可能,也为两县市实施农机修理工准入制度提供了条件,还使得培训的实施难度降低。在现有培训资源的基础上,不增加新的投入,提高了职业农民的培养效果。
  浙江省农广校临安市分校
  郑花兰
其他文献
张京顺始终带着这样的信念奋斗在农广战线上,他说:“作为一名农广校教师,要珍重人格,珍爱声誉,加强个人修养;作为一名农广人,对待名利要处之淡然,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一个平凡但不平庸之人。”  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农学系的张京顺于1994年调到莒南县农广校担任副校长,从事教学管理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他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培训技能,脚踏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无论多忙多累总
为了将田间试验与农民难题、技术成果转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使过去的无效推广或低效推广转为高效推广,发挥科技指导生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平谷区农广校于2008年开始筹建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学校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田间技术培训模式,在农作物不同生长期设不同的教学课程对农业种植户进行指导,避免农民生产走弯路,引
古语曰:“治安之本,惟在用人。”人才是治国兴邦的关键,尤其对于当前相对薄弱的农业农村经济来说,发展潜力巨大,发展要求迫切,更加需要一支专业、高效的人才队伍。  我国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情况怎么样?是否适应当前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下一步国家将有哪些措施来扶持农业农村人才发展和激励他们发挥作用?近日,农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农业部人事劳动司司长曾一春。  问: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命题,人才在农业现代化
莒南县农广校校长孙运欣,自1986年大学毕业来到县农广校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  二十多年来,孙运欣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她历任教师、办公室主任、副校长、校长职位,为全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事业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表现了一位农民教育工作者对工作的执著追求与无限热爱,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教学之路坎坷多 孜孜不倦收获丰  孙运欣刚走上农广校教师岗位时,学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加速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天津市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不断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由2005年的8.1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18.3万人,总量翻了一番,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品种选择    各地应根据本地区气候条件,确定优质、高产安全成熟的抗病品种;在品种性状上选择散穗、着粒密度稀、分蘖力强、抗病、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大穗品种。  近几年绿优米栽培的主要品种:                  二、种子处理     必须选用发芽率在90%以上,无病,纯度高的优良种子;必须用1∶24的盐水选种,将浮起来的不饱满种子去除;必须用一浸灵、新型901等药剂浸种。    三、培
当前,在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中,一种深受农民欢迎的农资连锁经营形式,在各地悄然兴起,它不仅关系到农民购物是否便捷,更关系到农民能否买到放心满意的农资商品。据笔者调查,农民倾向于在农村中的连锁超市中消费。“连锁”这一诚信平台的建设,不仅让农民购买农资省时、省工,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保证农资质量安全,使农民免遭价格欺诈。那么,作为农资连锁经营店,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占鳌头,永葆
当下,一些用人单位为节省劳动力成本,以实习、试用等名义大量招收“实习工”,不但克扣其工资报酬,还以实习生不受劳动法调整为理由拒绝其依法享有的劳动权益。下面案例告诉我们,实习生应有的尊严与权益同样受法律保护,绝不容侵犯!法律鞭长可及!  签订实习协议,不能认定劳动关系?  [案例]何某从某机电学校(中专)毕业时,与某机电安装有限公司(甲方)、机电学校(乙方)共同签订《实习协议书》,约定:实习期为5个
德国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小,约1%。但德国农业却非常发达,农业用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50%左右,而且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在欧盟中是仅次于法国和意大利的第三大农产品生产国。这一方面得益于德国高度发达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更得益于德国政府在农民职业培训、农业产业链升级和农业用地规划上的长期投入。  重视培训“农业工人”  之所以将农民称之为“农业工人”,是因为在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已经不
在日本,普及农业科技被称作“合作农业普及事业”,国内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特别是当前日本农业老龄化日趋严重,粮食自给率下降到39%,日本官方更加希望通过普及农业科技来扭转不利局面。最近,日本政府提出“六次产业化”推动农工商联合,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兴农的作用。  “合作农业普及事业”的基本机制是,都道府县为普及指导中心、试验研究机构、农业研修教育机构配置普及指导员,把研究机构开发的技术做成手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