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术语的文化性及翻译的局限性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glong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与文化特点上具有较大的差异,中医术语的翻译具有较大的难度。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和一门独特的医学,越来越获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关于中医术语翻译的研究是目前的一大热门,这表明人们加深了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和中医的快速发展。为使中医翻译更加顺利发展,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中医术语的文化性及翻译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中医术语 文化性 局限性
  中医学蕴涵了深奥的秘密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中医术语是我们了解中医学最基本的工具,中医术语涵义广而深,所以它的翻译不容易到位。随着中医的发展和传播,大家对中医术语的翻译各抒己见,未能标准化,要想翻译更到位、更标准,中医术语翻译必须考虑它的文化特点。由于中医术语翻译常碰到词义模糊和文化障碍等现象,使得中医术语的翻译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现将对中医术语的文化性和翻译的局限性进行探讨。
  1.中医术语的文化性
  1.1中医术语的哲学思辨性
  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为基础,以一定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中医是以哲学的思想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的思想里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哲学思辨性。中医思想将天、地和人归为一体,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等都体现了哲学思辨性。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并存在对立关系的某些事物的概括,具有对立统一的含义。在中医医学领域,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为“阳”;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单从字面把“阴”理解为“overcast”或“cloudy”;把“阳”理解为”overt”或“open”,就成了和中医“风牛马不相及”的解释,荒唐可笑。西医中没有与“阴”“阳”同等含义的术语, 英语中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词可以囊括以上含义,让翻译者们颇费周折。
  五行学说中的“木”、“火”、“土”、“金”、“水”, 它们的含义跟英文的wood, fire, soil, gold, water几乎无关联。五行的“木”、“火”、“土”、“金”、“水”指代抽象, 如“木”指“有生长、升发、舒缓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且五行分别指代五脏, 说明了五脏的生理功能和相互关系,其中就孕育了中医哲学的思辩性。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方法如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等, 其中的“水”、“木”、“土”、“金”实指肾kidney、肝liver、脾spleen、肺lung, 如果把它们翻译成water, wood, soil, gold岂不贻笑大方。对于中医术语深邃的哲学思辨性,很多中国人理解都要费上一番工夫,对于不熟悉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讲就更不知所云,中医术语的哲学思辨性加大了翻译的难度,也增强了中医术语的翻译局限性。
  1.2中医术语涵义丰富性
  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在表达中医文化时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义。中医涵盖众多领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烙印,包含很多抽象的概念,拥有丰富的涵义。中医术语内涵深奥,往往一词多义,在翻译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这一特点,并尽可能准确地再现中医术语的内涵。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些概念,如“经络”指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有人把“经络”翻译为channel或者meridian。Channel和meridian虽有“通道”之义, 却主要指海峡通道,与中医里“经络”的真正内涵——行气血通脏腑的经络“通道”大相径庭。《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为中国数千年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被后世医家尊为“医家之宗”,有人把它译为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 , 从中医专业的角度看, 《黄帝内经》中的“内”不表示内、外之分, 指的是今天的上、下卷次, 另外, “黄帝” 是中华民族传说中的人物,用汉语拼音直接译为Huangdi 更能体现文化色彩。《素问》从字面看,“素”可理解为“朴素,平淡”之意,“问”即“问题”的意思,这样看来,《素问》译为Plain Questions 没问题,可从中医角度,《素问》中的“ 素” 是“ 基本的、根本的” 之意。“ 哮喘” 也是一个典型例子,西医一般把“ 哮喘” 翻译为“ asthma ” ,但“asthma ” 这个单词和中医里“ 哮” 与“ 喘” 的含义区别很大。中医内科学把“ 哮症” 与“ 喘症” 区分得很清楚, 哮证指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 而喘证则以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因此, “ 哮喘” 翻译为“ wheezing and panting ” 或者“wheezing and breathlessness ” 能更清楚地区分中医哮喘的概念。
  2.中医术语翻译的局限性
  如上所述,中医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特点,它的哲学思辨性、涵义丰富性等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也造成了中医术语翻译的局限性。
  2.1词汇空缺现象严重
  语言之间是相互的,大部分词语在各国语言中都能找到相同含义的词语,这些都是与人们生活相关性较大的,有些词语表达了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思想和理论,这些词在翻译的过程中较难找到相对应的词汇。中医学作为我国特有的学科,也是我国古代的医学,具有独特的文化,其中含有大量的特殊意义的词语。绝大部分的中医术语在英语词汇中没有相对应的词语,这就产生了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空缺现象是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的表现之一。中医理论中特有的一些概念,如“阴证”“阴邪”“痹症”“三焦”“泻白散”等,都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词汇,人们大多采用音译 意译的方式,分别翻译为Yin—syndrome,Yin-evil,Tri-Jiao,Bi—syndrome, Xiebai Powder。 术语“白虎历节”只能意译——acute arthritis(急性关节炎),但这样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中医术语含有的特殊民族文化底蕴。中医里的药物剂型大多属中医特有术语,如汤、饮、丹等,国内外翻译者们均存在较多分歧,国内大多把它们译作decoction ,而国外通常译作deverage。另一个典型例子是中医用语里的“风水“(风邪侵袭导致的水肿病)、湿邪腰痛,如果我们用wind解释“风”,用wetness解释“湿”,就显然违背了中医原意,但如果把这两个术语意译为:edema caused by wind-evil ,lunmbago caused by wetness-evil,虽然在中国文化大背景下达到了统一,但繁琐冗长,失去了其医学术语所应有的专业性。很显然,由于词汇空缺,使得翻译处于尴尬境地,词汇空缺、文化缺省使得翻译无法有效地传播原文信息。我们相信,随着中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词汇空缺现象将会越来越少。   2.2中医术语的多义性
  中医术语具有哲学思辨性、涵义丰富性等特点,其术语所产生的环境和基础也不同。中医一些词语在发展的过程中,用词环境的不同导致词本身的意思不同,进而形成一词多义的现象, 而英语词语的含义较单一和直接简单易懂,远不如汉语丰富的表达。根据许志泉的统计结果:《中医基础》 、《方剂》、 《语词》中的术语存在显著的多义性,多义率高达15.8%。中医术语高比率的多义性进一步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例如“化热”里的“化”指的是热性病变, 译为“heat-transmission”,而“化湿”里的“化”则指的是一种治疗法,应译为“dissolving damp”。又如中医“气”的涵义可解释为“一切无形的,不断运动的物质”, 是构成世界的本原, 运动不息、 变化不止,如精气、阳气、肾气等。英语中的“气”一般是breath或者air,显然和中医的“气”的含义格格不入。“ 气” 常被译为“ energy” , 但是在中医定义的范围, “ energy”可能包括一些中医概念, 如构成人体的最基本元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最基本物质和一些气化作用,等等。再如在中医用语中,“生气”意为“生命力”, 若译为“get angry”岂不荒谬, 可以意译成“vitality”。
  3.结语
  若想中医翻译更到位,必须从中医学的文化特点和翻译的难点入手,在翻译的同时,我们要尽量保留中医术语原本的文化特色,将中医术语的文化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统一并将其发展光大。中医术语的翻译存在诸多的难点和障碍,针对翻译的局限性,我们仍需作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目前,国内外学者正在探讨相对标准的翻译策略,我们相信有很多的翻译策略将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会不断探索并为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成建军.浅谈中医基本术语英译规范化[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4):391-392.
  [2]李俊梅.词汇空缺与中医术语的翻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3):272-273.
  [3]马忠诚,张斌.谈中医术语的英译问题[J].河南中医,2012,32(10):1396-1397.
  [4]汤思敏.中医术语不可译性探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2):173-176.
  [5]向楠,刘刚.中医术语文化因素英译浅议[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05(6):534-536.
  [6]许志泉.中医术语的多义性及其标准化[J].山东中医学院报,1994,18(5):329-333.
其他文献
摘 要: 词义演变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词汇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义演变都有各自独到的见解。本文分别利用这两种理论,在《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的帮助下,对“笨”的词义演化过程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词义演变 范畴化原型 家族相似性  1.引言  “笨”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一般是指理解能力差,不聪明,是个明显的贬义词,没有人希望被别人说“笨”。但“笨”字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
摘 要: 方玄绰、潘先生作为文学作品中经典的知识分子形象,历来受人诟病,争议的焦点即他们在职业上同处于知识分子阶层,但在精神品质上却未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特征。本文从知识分子真伪性角度切入,主要从知识储备、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比较这两个人物形象。从本质上看,他们都不算真正的知识分子,相比较而言,方玄绰不敢反抗,潘先生则不懂反抗,一为软弱一为愚昧,而这是由当时社会背景及作者创作心态决
摘 要: 毕飞宇的小说围绕“疼痛”母题从多个层面写出了人们在禁锢与突围冲突中受到的压抑与伤害。这涉及到生存空间方面,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文化方面。正是在对突破重围的疼痛书写中,体现了作者的深层思考。  关键词: 毕飞宇 文化 囚禁  江苏作家毕飞宇一直以执著的现实关怀及对人性的深入剖析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他的小说围绕“疼痛”母题从多个层面写出了人们在禁锢与突围冲突中受到的压抑与伤害,写出了处
摘 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完善不断,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出现了大学毕业生离校未就业的现象,对于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解读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群体特征,分析造成这部分群体未就业的原因,指出目前高校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的相关建议,以
摘 要: 高职院校升格、合并为本科院校后,本科生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通过对苏州大学阳澄湖校区师资队伍结构、素质进行SWOT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升本转型后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  关键词: 升本转型 师资队伍建设 SWOT分析 对策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近几年全国掀起了大、中专学校升格、合并的热潮。一方面,并校是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
摘 要: 特长生是普通高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内心充满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梦想,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的背后,其实是一颗火热的心灵。班主任如果能根据他们的长处规划教学、因材施教,同样能飞翔蓝天、一展宏图。本文就特长生的培养和转化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 特长生 培养 转化 尊重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要善于观察,不难
摘 要: 蔡元培对中国艺术教育特别是美术教育作出过大量开拓性的贡献。本文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的创办为例,对蔡元培与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之关系作专门的考察。通过对中等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所国立代表性学校——北京美术学校进行考察、研究,以其中等部为侧重点,力图揭示蔡元培领导下中国近代中等美术教育的概貌。  关键词: 蔡元培 中等美术教育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一、历史背景研究  近代美术师范教育发端于南京的“
摘 要: 在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扩招的背景下,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状况较为严峻,表现为就业率偏低,就业结构单一,就业质量不高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观存在偏差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安徽大学历史系为例,在对三届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的基础上,从就业观入手,探究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旨在加强对人文学科硕士研究生就业观的教育引导,以更好地促进其就业。  关键词: 人文
摘 要: 如何通过有效途径帮助学困生走出英语学习的阴影,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语言综合能力,实现“标本兼治”,是摆在广大一线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以“电子学档”为评价工具,通过自主开发设计的“六合一”式小学英语电子学档,实现“学 教 评”的有效整合。文章通过对其中一个学困生个案数据的分析,表明基于电子学档这一评价工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促进学困生英语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英
摘 要: 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极致地展现了曹七巧在黄金欲望和情欲的驱使下,人性逐渐扭曲与异化的过程,这是小说的显在情节结构,其潜在意义则是对人生空虚与幻灭的抒写。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在解读小说显在情节并分析文本意象的基础上,认为小说中人性的异化实则映射出现代人的精神焦虑和生存困境,月亮、镜子、鸦片烟等意象更是投射出真假难辨的人生映象,表达了对人生的虚空和幻灭的关照。  关键词: 《金锁记》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