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课程中开展死亡教育初探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死亡教育是向人们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培养与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置能力,同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的特殊教育,是医学生共情教育中难度最大的部分。由于东方传统“重生忌死”的文化制约,我国死亡教育至今仍停留在起步探索阶段,有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模式等的研究均相对滞后。在医学生《医学导论》课程中开展死亡教育对培养医学生共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医学生在步入医学殿堂的起始阶段能够对生命、健康、死亡等有整体、宏观和科学的认知,对医学生规划健康的医学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医学导论 死亡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老龄化日趋严重,慢性病人群数量庞大,人民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情感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医疗行为中对于死亡的共同认识是影响医患矛盾的一个关键点。由于受到我国“重生忌死”的传统文化制约,国内死亡教育至今仍停留在起步探索阶段,有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及模式等的研究均十分滞后,多数高校往往以生命教育代替死亡教育来开展。本文通过阐述《医学导论》课程中开展的死亡教育,为促进地方医學院校开展死亡教育作参考。
  一、死亡教育现状
  死亡教育是指导人们认识和处理死亡相关问题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旨在教会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他人的生死及相关问题。科学的开展死亡教育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
  目前,欧美、日韩的死亡教育开展广泛、系统化,美国是开展死亡教育最早的国家,从小学到大学均有相应的教育课程或培训;日本的死亡教育在临终关怀、老年照护中开展了广泛而有效的实践,并收到很好的实效;韩国开展了体验式的死亡教育,并建立了完善的课程和体系,其做法和效果得到世界多国的认可和效仿。
  我国的死亡教育起步相对较晚,20世纪80年代随着部分学者将国外的关于死亡教育的文献翻译后在国内发表,国内学术界逐渐开始关注死亡教育的教育与实践。然而,国内群众大多都有“重生忌死”的传统观念,死亡教育在社会上并未引起广泛宣传,在部分高校也仅仅是“点到为止”,系统性的课程或教学研究也鲜有报到。
  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医院内各种因为病患逝去造成的一些恶性伤医事件频频被媒体报到,也暴露出了医务工作者和群众对死亡的认识不够科学和系统,因此在医学生课程中明确开展死亡教育,值得尝试。
  二、《医学导论》课程中死亡教育的开展
  《医学导论》是一门以医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也是医学各专业的入门教育课程。目前,使用较多的《医学导论》教材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史、医学教育、医学学习、卫生人员、病人角色、健康与疾病、诊断与治疗、疾病预防与保健、医院及卫生机构、卫生政策与医改等。该课程目前在多数医学院校均单独设课,是医学生初次系统认识医学的课程。根据多年的教学尝试,课程组将死亡教育开设于《医学导论》课程中的《健康与疾病》章节,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课程安排:2学时,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5~6组,每组6~7人),分别做专题交流和汇报,每组10分钟,各专题分别为:《死亡的定义》《中国殡葬文化》《中国传统死亡观》《临终关怀》《遗体护理》《殡仪馆概况》《器官捐献》《遗嘱概况》等。
  三、死亡教育前后学生调研
  通过在《医学导论》课程中开展死亡教育,课程组对学生进行了开课前后的死亡态度描绘修订量表调研,结果见表1,所有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目前新入校医学生受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比较忌讳探讨死亡,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汇报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后,基本上都干预讨论死亡的话题;对死亡的恐惧指标也显著改善;大部分同学进行死亡教育后能够客观地认识死亡是生命的自然进程。
  在医学生《医学导论》课程中开展死亡教育,并通过小组讨论分别汇报的形式对医学生死亡态度认知有较好的改善,有利于医学生在步入医学殿堂的起始阶段能够对生命、健康、死亡等有整体、宏观和科学的认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有效促进了医学生关注死亡教育的积极性,更便于学生心理上接收授课内容,并对中国目前关于死亡的相关文化、制度、传统等内容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有利于医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和医学人文教育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慧兰,王丹,罗羽.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护理学报,2015,(11) :29.
  [2]井秀萍,贾静,刘云凤.开展死亡教育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中的意义[J].河北医药,2017,(6) :947.
  [3]罗羽,张慧兰.国内外死亡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与展望[J].护理管理杂志,2018,(3).
其他文献
对多年稻秸覆盖下有机茶园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表明,稻秸覆盖能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稻秸覆盖处理0~40cm土层中,有机质、全N、全P和速效性N、P、K的平均含量均比对照相应土层高,分
改革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效益和教学质量,还需认真解决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深层问题,科学处理教改的“质”与“量”,教改理论研究与教改实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喀什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存在现状、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供了样本。
试验研究培肥方式对松嫩平原黑土生态系统中与N素转化有关的土壤微生物(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氨化细菌、亚硝酸盐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施入农肥可提高土壤好
本文结合最大峰度准则和非线性优化理论中的梯度法,设计了一种因果AR系统的盲辨识算法,并证明了它的全局收敛性,给出了它在平衡点附近的收敛速度,算法通过构造逆滤波器的方法来进行
法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的法学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法学本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注重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还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成长。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必须要认清当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改进对策,从而进一步凸显学校的教育教学特色,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使教书和育人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  新课改教学管理问题对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学校教
清末民初,著名实业家周学熙积极倡导实业救国,在教育、实业、财政方面均有建树,过去人们一般认为他的发展是袁世凯及北洋集团大力扶持的结果。文章试图通过对清末民初周学熙创办
在对我国先秦秦汉时期老人问题的研究中,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人口因素始终制约着老人问题的凸显,基于此,文章力图在考察社会结构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以来人口数
中国台湾地区农村信用社在对台湾农业向专业化、多元化、外向化方向发展进程中贡献巨大,文章旨在通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分析台湾农村信用社制度改革历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