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探究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7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为地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承担新任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也存在培养的人才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度不够、科研育人等方面薄弱的问题。为适应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趋势,地方高职院校在办学定位、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养方案方面进行了优化和改革,以期为乡村振兴培养出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方高职;涉农专业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6-0194-0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质上就是现代化农业的振兴,而现代化农业振兴需要实用技术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队伍,所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关键所在,是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内生推力和重要保障。地方高职院校是由地方财政支持而建立起来的高校,不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也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通过培养学生留在本地企业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是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职责所在。
  1 地方高职院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职能定位
  在地理位置上,地方高职院校大量分布于基层,与乡村振兴战略系密切,具有开设乡村振兴战略所需专业,进行涉农服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涉农人才的地域优势。在办学定位上,地方高职院校立足当地“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强化职业教育培养现代“三农”人才的意识,重视“三农”人才培养[1],积极承担起服务地方乡村振兴战略的义务。在区域定位上,地方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培养乡村振兴所需各类人才,不仅可以拥有丰富的实习实训基地,还可以就近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开展[2],也有利于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地方高职院校无论是在其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产教融合方面,还是在地域、专业、人缘结构及国家宏观政策的科学引领方面,都具有独到优势。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的作用,积极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人才。
  2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 培养的人才与乡村振兴需求匹配度低 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初衷就是为企业、行业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3],聚集了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和行业的城市,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关注的重要方向,但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学生扎根乡村建设的意愿不够强烈。另外,随着一些新兴行业的崛起和社会媒介的影响,相较于传统涉农专业,考生更愿意选择一些热门和轻松的专业,这种状况迫使许多涉农专业没了生源保障。没生源保障的涉农专业造成地方高职院校学科发展重心偏离,也会出现专业设置与地方农业产业布局不匹配的状况,进而导致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既懂种植业、养殖业、物联网、农业电商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型的农业人才,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跨专业多元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矛盾较大。
  2.2 乡村振兴文化挖掘不够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需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4]。将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进行挖掘、弘扬和创新,是地方高职涉农专业构建校园文化可以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动力。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中饱含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善用天时地利进行农业生产的智慧,也饱含着中国人民任劳任怨、勤劳质朴的民族品质,这些均是可以融入到涉农专业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可以从农业这个根基中找到渊源,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但是地方高职院校没有从各个方面去挖掘这种农耕文化,没有通过一些课程、校园文化活动去弘扬优秀的农耕文化,造成涉农专业学生没有从思想上理解农业、理解乡村振兴,不能真正的做到懂农业。懂农业不仅是懂农业技术,更要懂得农业发展的未来,深人理解农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思想上提高对现代农业的认知。
  2.3 科研育人未能发挥实效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技的支持,更需要一批能够把先进的农业科研成果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优秀人才,将技术转化到田间、企业、农村等各个方面。虽然地方高职院校涉农科技成果丰硕,但目前高职院校由于职称评审制度等问题,导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主要目的在于评职称或提升个人知名度,科研独立于教学之外,没能发挥“三全”育人的功能,造成毕业生缺乏创新能力和科研推广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把自己的科研过程、结果、体会等传递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多学生不了解当前和未来农业发展的状态及趋势。由于引导和宣传不到位问题,学生很少能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缺少了解最新的科研技术的途径,毕业以后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很好地运用科研成果。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涉农专业人才把更多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科技成果带到乡村,当前多数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
  3 乡村振兴背景下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3.1 明确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的办学定位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涉农人才,为三农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因此,地方高职院校涉农必须明确办学定位,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倡导知农、为农、爱农、强农、兴农教育,着力培养和努力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三农的情感,精心培育人才。地方高职院校既要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输送人才,又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承担起培养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型农村优秀人才的重任。
  3.2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满足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需求坚持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按照“立足当地、服务全省、面向全国”的要求,针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对人才的需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及发展特征,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和专业分布,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及时优化乡村振兴服务专业结构。以“农学+(生命科学、物联网、乡村旅游、农业电商、农业经济管理)”融合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优化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设置,重制人才培养目标,使专业设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乡村振兴下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全科医生”式的方法,培养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所要求的人才,这样人才培养目标能契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课程设置能支撑毕业生能力,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其创造能力,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要充分挖掘现有涉农专业的辐射能力,积极创办与特色专业群相适应的新农科专业;在师资配备、经费投入、教学条件保障上,对新专业予以政策倾斜和重点扶持,为新农科专业创造发展空间,培育后发优势,促进专业均衡发展。   3.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按照专业与产业对接、課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农业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要求,实现学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同步,促进学科专业与农业农村产业的融合,强化跨专业融合的专业集群建设。第一,根据学生面向的乡村振兴行业企业初次就业的岗位,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即通晓现代农业生产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第二,根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确定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与课程关系,从通识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等环节,设置与目标、能力契合度高的课程体系。第三,根据课程体系及课程对培养目标的能力支撑,确定授课内容、授课方法。第四,根据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的要求,配置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第五,构建第2课程与第1课堂之间的联系,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在乡村产业链设计、乡村社区管理、有效沟通等方面能力的要求,构建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培养一批“两懂一爱”的涉农专业人才,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乡村一线创新创业,让大学生能够在乡村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为现代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注人新的生机和活力。[6]
  4 结语
  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职院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确立,适应了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新趋势,有助于解决专业设置与地方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吻合度问题,激发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且优质的人才资源。
  参考文南犬
  [1]蔡新职.地方高职院校与基层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 (05): 40-41.
  [2]蔡新职.地方高职院校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素质的优势分析[J],世纪桥,2012(1 ):95-98.
  [3]谢青松.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08):50-56.
  [4]郑会霞.构建乡村社会治理体系的意义、困境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8(12) :87-92.
  [5]吴吴森,柳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改革探析——基于产教融合的视角[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02):134-136,162.
  [6]戴庆敏,吕耀平,徐传保,等.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及实践探索[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02):89-92.
  (责编:王慧晴)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2017NC210011;2019GNC21401);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19LZYK06;2019LZYJ27B;2016LZYR30)。
  作者简介:米振生(1963-),男,山东聊城人,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 收稿日期:2020-02-27
其他文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摘 要:将1年生“早黑宝”葡萄裸根苗定植于控根容器中,通过测定3种不同基质栽培条件下葡萄植株的生物量、根系发育情况、光合作用指标以及叶片矿质元素、营养元素含量,对比3种基质对葡萄容器苗生长特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以筛选葡萄容器栽培的最佳基质。结果表明:复配基质T1、市售基质T2与常规泥炭土基质T3相比,可以显著提高“早黑宝”葡萄的株高、地径、新梢长、新梢粗和地上部分干重等指标,且根系发育优良,叶片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课标课程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尤其是在概念课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理解并掌握知识,同时注重学生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
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现代化前进步伐已经得到了较多人的关注,并且目前人们已经将目光放在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空间上,因此对于化学工业的整体提升和发展来说,需要提出有关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型技术被渐渐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其众多行业中。在石油地质勘探过程中,运行新技术可以获取更为精准的地质信息资料,从而提高石油地质勘探工作
主流的距离度量学习方法都需要求解半正定规划(Semi-definite programming,SDP)问题,而其中每次循环迭代中的矩阵完全特征分解运算使得现有方法计算复杂度很高,实用性不强,难以应用在大规模数据环境。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分组与特征值最优化的距离度量学习方法。引入特征分组算法,根据特征各维数之间相关性对图像底层特征进行分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将求解SDP问题转化为特征值最优化问
本文介绍了水下填石压浆砼在桥梁桩基础加固中的应用,并对压浆工艺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综合考虑土地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环境、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蚌埠市土地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物元可拓分析的方法评价了蚌埠市土地生态的脆弱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