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国内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等方面,而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很少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机更新等方面的研究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开封市书店街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开封书店街发展现状,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有效路径,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旅游开发;开封书店街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5604
1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汇集的地方,它反映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走进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亲身感受一部鲜活的城市发展史,品味城市的民俗与文化,探究城市的灵魂与气质。
最成功的老城区旅游开发大多数都是遵循城市有机更新原则,保留原住民、街巷肌理、老商业,同时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按照有机更新的方式去接纳新型的业态、新的居民,上海的田子坊、北京的什刹海、南锣鼓巷、五道营无不如此。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是维持老城区历史连续性、空间记忆延续性的最佳方式。因此,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有机更新理论,利用有机更新理论指导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相关理论综述
2.1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
历史街区,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融合一定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1985年5月,国务院采纳了建设部城市规划司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的建议,在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因此,历史文化街区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与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延续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功能与结构,它可以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所组成。
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以下2个特点:(1)丰富的历史遗存。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物质实体,如历史性的建筑群等,它们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传统风貌的因素。(2)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即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场所,是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
2.2有机更新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开始对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在我国,“城市更新”长期被简单理解成单一的对物质环境的“改造”,而“城市保护”则被解读为“什么都不许动”,成了改造的对立面。
20世纪80年代,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成为了旧城更新实践的成功案例,有机更新理论在国内得到发展。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书中总结道:“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清华大学博士方可认为有机更新从概念上至少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和城市组织(街区)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针对不同现状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有三种模式。一是拆旧建新模式,二是复古模式,三是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
传统的城市更新方法仅是物质形态空间;而现代城市有机更新方法包括形态空间与地域社会空间、环境空间。城市有机更新是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发展着的城市生活地区作出有计划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物质形态空间的更新以及区域业态构成、区域社会关系、空间环境、市场等方面的更新,以推陈出新之法维护生态平衡,综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3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有机更新理论为理论基点,借鉴城市游憩商业区规划、城市意象法、中间胡同策略等研究成果,结合实证研究和实地调查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形成了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的思路;并对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具体研究,借助spss15.0统计软件,在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方面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封市书店街休闲与旅游开发策略。
本文设计调查问卷一份。针对开封市书店街市场分析与空间环境分析设计《开封市书店街市场分析与空间环境调查问卷》,之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分析了开封市书店街目前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笔者于2012年3月至4月间,以开封市书店街游客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工作日和周末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本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3计分析,利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书店街客源结构、游客行为等问题。
4开封市书店街演变与发展现状分析
开封市书店街是与日本东京神田书街齐名的世界两大古街之一,是我国唯一一条以“书店”命名的街道。它位于开封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全长620米,宽19米,南起鼓楼广场,北至东西大街,是保留开封古城历史风貌的典型街道,也是唯一一条没有进行大拆大建的历史老街。 4.1开封市书店街的历史演变
书店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叫“高头街”与大宋皇宫毗邻。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高头街一带是东京城里最繁华的街市,“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交易的商品主要有衣物、书籍、字画、古玩及中药等。据《如梦录》记载,明代这里名为“大店街”。到了清朝乾隆曾名“书店街”,光绪年间把书店街分为两段,称南、北书店街,南北两段是以徐府街东口与河道街西口东西一条线为界的,因街内多位书籍、文具店而得名。由此可见,“书店街”沿袭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清代开封为河南省城,中原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极为兴盛,书店街以经营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而闻名,一直是开封市商业经济活动中心区。
近三十多年来,市政府曾三次出资对这条街道进行了保护性改造。第一次是1987年4月,针对书店街沿街一些店铺年久失修的状况,对书店街实施改建工程。改建工程把旧房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基本保持书店街原有特色,将门面房恢复至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两层阁楼式建筑,成为全市第一条传统商业文化街。2004年,市政府第二次对书店街进行改建,凡临街店铺破旧者整治如旧,保持原貌,所有沥青路面全部换成防滑石板路面,街道上各种管线一律移至地下,街面上看不到一根管线。第三次于2011年7月至10月对书店街进行了街景整治,开封市委、市政府将书店街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列为2011年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
4.2开封市书店街发展现状分析
此部分运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书店街目前的业态结构、市场结构、空间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发放采取随机拦截的方式,共发放100份,最终有效问卷为93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3%。
4.2.1开封市书店街街区定位—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型游憩商业区
开封市依据《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和《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总体要求,把书店街总体定位为:以大宋文化、古都历史和人文底蕴为背景,以书籍文化、书画文化、书房文化为主题,以书店街及相邻、相连街巷为载体,以旅游、休闲、购物、展示为业态,以明清建筑为风格,将文化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把书店街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该定位将文化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突出文化内涵,彰显主题特色,同时将旅游与休闲列入书店街建设目标,将书店街打造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型游憩商业区。
4.2.2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结构分析
商业网点是城市游憩街区的主要单元,它反映经营项目配置的主要载体,其业态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游憩街区的市场地位以及发展成败。
从游憩空间的属性、功能和游憩者的活动分异方面看,书店街的游憩空间是为游憩者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活动场所,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属于社区游憩空间和城市游憩空间的范畴。根据笔者调研发现书店街目前有餐饮空间、购物空间、文化资讯空间和其他空间等类型;游憩场所主要有餐馆、茶馆、奶茶店、化妆品店、美容院、书店、摄影店、音像店等;游憩活动及产品主要有美食、茶饮、品酒、休闲食品精品、特色商品、购书、修学等。
资料来源:个人调研数据整理而成。
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在书店街的233家网点内,文化类与餐饮类店面比例相差无几,购物类比例最高为49.8%。在餐饮购物类中,跟旅游密切相关的纪念品、特产店、特色风味小吃店仅有7家,占餐饮购物类店铺的9.6%,远远无法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与购物需求。
4.2.3书店街市场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主要包括客源结构分析和客源行为分析,对其深入分析能够起到检验街区主题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游憩街区的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数据资料整理所得。
有效问卷表明(见表2):
(1)开封书店街的游客类型单一,以开封市民及省内游客为主要客源(91.4%),国内其他地区的游客较少,这与书店街的业态构成有关,
书店街主营文化用品与餐饮购物,因此其客源主要是市内及省内居民。
(2)从性别与年龄看:书店街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多(44.1%vs55.9%),且主要以15—44岁的中青年人为主要群体,这说明书店街的客户群主要为年轻人,能满足年轻人的游憩需要。
(3)从客源职业结构看,数据表明书店街对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这就决定了游客的平均收入水平不高,反映出这里的游客消费水平不高。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书店街的商业业态。
(4)根据统计分析,在书店街的被调查者中,大多数(70%)人选择和朋友、同事或家人来游玩,这说明书店街的功能布局、环境氛围适合时尚小资等群体,但群体较单一,旅游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综上:开封书店街是一个难得的尽现开封商业风韵并成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却没有一家旅行社将此列入旅游行程。书店街的客源市场仍然以开封市本地居民为主,旅游者主要在开封市内景区与夜市逗留,虽然书店街与鼓楼夜市紧邻,但街内及其周边业态构成致使旅游者无法在满足休闲旅游购物体验的需要。
4.2.4书店街空间环境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数据资料整理所得。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书店街的街区风格、建筑原貌满意度最高,对道路绿化与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较低。这与书店街目前的街区环境状况是相对应的。
(1)公共服务设施。
书店街缺乏休息座椅、公共厕所、导购图等基础设施,垃圾箱、电话亭等配套设施形象缺少地域特色,有待更新。
(2)书店街道路交通状况。
书店街位于开封市商业中心区,南接鼓楼广场,北接东西大街,向西由徐府街沟通中山路,向东由河道街连通解放路;整条书店街的南段与北段由黑墨胡同、徐府坑街连通;可谓四通八达,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的枢纽地位既是书店街的优势也是其进行旅游开发的瓶颈,开发中需重点考虑交通不畅通带来的旅游负效应。 4.2.5书店街物质形态分析
书店街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修复和改建的明清建筑样式,另一类则是中西合璧的民国时期建筑样式。前者多为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上居下店,花格门窗,二层挑出阳台,由黑色或红褐色木柱支撑,额枋和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工精美,以民式小样建筑为主,色彩丰富,手法灵活多样。后者多为砖木结构,三开间,青砖白线,有坡顶和平顶之分,山墙高耸,中式雕刻艺术与西式装饰线脚相结合。虽曾经多次整修,仍大体保持着古旧风貌至今。
5结合“有机更新理论”的开封市书店街休闲与旅游开发探析
笔者利用机更新理论,结合城市意象方法,融入“中间胡同”的概念以渐进的、小循环的方式利用重要节点的保护性改造带动区域业态互补融合。
5.1街区功能业态更新
调整街区功能性质,引入多元化产业功能。在承担传统经济、商业功能外,还可增加文化功能、休闲游憩与娱乐功能、遗产保护和环境保护功能等附加功能。
5.1.1更新文化类商铺类型
书店街的文化内涵是此特色街区的灵魂,扩大文化类商铺的比重,增加休闲功能是书店街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发展,网络购物以及电子书的冲击,传统小型实体书店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书店街的发展不可能顽固不化地坚持曾经的商业模式,需要引入新的商业业态,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从情感角度出发,人们是渴望书店的,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地方,获得心灵的慰藉,用文化伪装自己,为虚荣披上一层外衣,因此,书店街可以以“书吧”替代传统小型书店。“书吧”是近些年在一些城市流行起来的一种读书场所,集图书馆、书店、茶馆或咖啡馆的特点于一身,人们可以在喝茶、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翻翻时尚杂志、流行小说,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是集文化、休闲、时尚于一体的新型书店。以“书吧”代替书店可以顺应人口老龄化、生活闲适化、家庭核心化的时代发展,也可以保持书店街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
5.1.2从传统观光购物功能向休闲游憩功能转化
一般历史街区开始都是作为观光游览功能,观光游览功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历史街区的休闲游憩功能就逐渐突出,现在上海大多数的历史街区都己经融入了休闲游憩功能更好的为游客而服务。城市风貌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具有的风貌和个性是城市其他部分不可比拟的,而且每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其他城市相互区分,这就成为历史街区主体功能发展的目的和动力。从书店街目前的业态结构看,街区业态以餐饮购物为主,但是书店街发展需要引入休闲时尚元素和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特色产品商店,以人流的进入和流动,客观上带动周边地区进入休闲旅游型生存状态,形成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和经营形态。
5.1.3扶持老字号、增加特色商品店铺
书店街若想更新客源结构,将旅游者“引入”书店街内,需要控制书店街的商业网点类型,增加与旅游相关的特色产品、老字号的商铺。近代开封老字号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也是古城开封的一大人文景观,书店街历史悠久且一直位于开封市商业中心,因此街区内保留不少老字号,但是随着解放后公私合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利,许多老字号徒留建筑及牌匾而早已不见当年的风采。如书店街中“包耀记”、“晋阳豫”,两家店建筑装潢独特、风格迥异,也是开封著名的老字号,以经营南货、糕点著名。但是目前两家店的匾还在,可经营的早已不是南货、糕点,其中一家已经经营起了书店。
5.2街区市场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促使市场的多元化,形成本地市场、周边市场和远距离市场的多重格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调节旅游热点和冷点、淡季和旺季的不均衡,使历史文化街区能够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并且应在抓重点市场的同时促进新兴市场的开发,稳定老客户的同时发展新客户。
5.2.1大力发展旅游,促进市场结构多元化
游憩街区的经营成功与否,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重要的城市吸引物,因此将国内外游客与本地市民列入观光者,尤其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需要构成一个合适的比例。目前,书店街的客户群以开封市及其周边的居民为主,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促使市场的多元化,形成本地市场、周边市场和远距离市场的多重格局。书店街的功能集中在服务本地居民购物与餐饮;在书店街的发展中应逐步更新市场,发展旅游产业,从传统法商业购物街逐渐转变为集休闲游憩与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时尚街区”;抓住本地市场的同时开发旅游市场,将旅游大巴“开进”书店街,向书店街源源不断的输送客源。
5.2.2突出市场差异打造旅游产品体系
城市游憩供给市场主要是指游憩经营者为满足游憩者活动中的各种需要所提供的一系列游憩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书店街的发展应对普通观光型产品要增加休闲度假功能,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特色,实现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以前瞻性理念与创新性思维打造休闲产业聚集区:品牌夜市与特色街区相结合,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培育休闲产业龙头。
5.3街区空间环境更新
5.3.1修缮与构建重要节点景观
节点就是一些要点,是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或是日常来往必经之点。某些集中节点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其影响由此向外辐射.它们因此成为区域的象征,被称为核心。在书店街的外部空间中,节点空间往往是人们聚集较多的地方。在对书店街的更新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书店街的地形特点和路径形态特征,适当组织一些休闲广场,进行节点设计,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人性化的交流休息场所,增加书店街空间的情趣和舒适感,又可以通过在节点空间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物,增强书店街的可识别性,强化节点特征。
5.3.2丰富边缘形式
边缘是指空间或领域的边沿、界限,对空间形成包围或者对不同空间或领域进行分隔。只要空间领域有了表象或意义上的差别,边缘就会存在,因此,边缘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书店街空间中,最主要的边缘形式是路缘。路缘在支持自发性活动的同时,更把居民的生活引出店外,与书店街空间融为一体,成为人们与书店街外部空间交流的中介。 (1)建立主题广场或文化小品。在书店街空间中填充主题广场或文化小品,利用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产生不同功能的边缘,既可以丰富书店街文化内涵,又给游客营造可体验的休闲与旅游方式。
(2)构建公共服务设施。还可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公共休息场所、街头导览设施、公共卫生间等,既可以增强书店街的地域特色,还可以成为游客驻足歇息的场所,延长游客游览时间。
5.3.3调整胡同肌理,营造中间胡同
将民居院落分等级改造,调整胡同街区肌理,将品质较差文化价值较低的棚户区拆除改建,补充一些建筑空间与保留下来的有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新的建筑格局的改建;保留品质较好的民居院落,将传统的以南北为轴改为以东西为轴,将南北方向打通,营造“中间胡同”,形成可以迂回的连续空间。以点带动,以面促进,成片激活,在片区内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引导人们穿行在点之间的线上,有交流的广度、深度,形成完整的循环体。
开封市书店街中有两条重要胡同,其中一条名为黑墨胡同,此胡同连接着徐府街,目前为居民自己开的民居旅馆,但是民居旅馆的设施较为简陋,与书店街古朴的形象极不相符。通过对书店街周边胡同进行修复改造,调整胡同肌理,使书店街与徐府街、河道街形成有机整体。对其民居进行修复改造,使这些古老破旧的民居焕发新的活力,既可以使社区居民获利,也可以使书店街更具特色,发展其休闲与旅游的功能。
历史文化街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风貌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实现其保护与休闲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是延续城市文脉、维护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历史文化品位的关键。以有机更新的理念指导开封书店街等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对于充分激发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功能,促进区域成为城市中发展活力强劲的特色区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学锋.老城区改造要遵循城市有机更新原则[N].中国旅游报,2012222(2).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关于历史地段保护的几点建议[J].城市规划,1991,(2):8.
[3]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2532.
[4]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326.
[5]周尚意,孔翔,朱坑.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6.
[6]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Z].19861208.
[7]张晓婧.有机更新理论及其思考[J].现代园林,2007,(11):2931.
[8]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76105.
[9]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6):193199.
[10]田继忠.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J].经济论坛,(11):134135.
[1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24630.htm.
[12]河南新闻网http://www.ha.chinanews.com/lanmu/news/532/20101021/news532106987.shtml.
[13]开封市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开封市地名词典编辑部.开封市地名词条选编(6)[M].开封:开封市地名词典编辑部,199003:91.
[14]岳蔚敏.书店街的两次改造[N].开封日报,20010609(05).
[15]大河网http://news.dahe.cn/2011/1123/100957022.html
[16]齐帅杰.开封书店街综合整治前后的街景调查研究[J].山西建筑,2008,(08):24.
[17]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3942.
[18]安领弟.“中间胡同”历史街区改造与保护的探索[J].中华民居,2009,(05).
[19]张零昆.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利用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20.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目前国内对于历史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等方面,而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很少涉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有机更新等方面的研究给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开封市书店街为例,通过调查分析开封书店街发展现状,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有效路径,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旅游开发;开封书店街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2005604
1引言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记忆汇集的地方,它反映着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延续,显示一定历史阶段的传统风貌、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及地方特色。走进城市中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亲身感受一部鲜活的城市发展史,品味城市的民俗与文化,探究城市的灵魂与气质。
最成功的老城区旅游开发大多数都是遵循城市有机更新原则,保留原住民、街巷肌理、老商业,同时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按照有机更新的方式去接纳新型的业态、新的居民,上海的田子坊、北京的什刹海、南锣鼓巷、五道营无不如此。如何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是维持老城区历史连续性、空间记忆延续性的最佳方式。因此,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立足有机更新理论,利用有机更新理论指导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双赢”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2相关理论综述
2.1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
历史街区,是保存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历史遗存、具有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融合一定的城市功能和生活内容的城市地段。1985年5月,国务院采纳了建设部城市规划司设立“历史性传统街区”的建议,在1986年公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正式提出了保护历史街区的概念:“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落等也应予以保护,可根据它们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核定公布为地方各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街区)”。因此,历史文化街区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历史遗存与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延续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功能与结构,它可以由一条街或几条街所组成。
一般来说,历史文化街区具有以下2个特点:(1)丰富的历史遗存。历史文化街区内保存有一定数量和比例的物质实体,如历史性的建筑群等,它们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方式、传统风貌的因素。(2)比较典型和相对完整的历史风貌。即历史文化街区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场所,是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
2.2有机更新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西方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开始对以大规模改造为主要形式的“城市更新”运动进行反思。在我国,“城市更新”长期被简单理解成单一的对物质环境的“改造”,而“城市保护”则被解读为“什么都不许动”,成了改造的对立面。
20世纪80年代,吴良镛教授主持的菊儿胡同住宅改造成为了旧城更新实践的成功案例,有机更新理论在国内得到发展。吴良镛教授在其《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书中总结道:“所谓‘有机更新’即采用适当规模、合适尺度,依据改造的内容与要求,妥善处理目前与将来的关系—不断提高规划设计质量,使每一片的发展达到相对的完整性,这样集无数相对完整性之和,即能促进北京旧城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有机更新的目的”。
清华大学博士方可认为有机更新从概念上至少包含三个含义,即“城市整体的有机性”、“城市细胞(居住院落)和城市组织(街区)更新的有机性”、“更新过程的有机性”。针对不同现状的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有三种模式。一是拆旧建新模式,二是复古模式,三是小规模渐进式改造模式。
传统的城市更新方法仅是物质形态空间;而现代城市有机更新方法包括形态空间与地域社会空间、环境空间。城市有机更新是对城市中已经不适应发展着的城市生活地区作出有计划改建,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等物质形态空间的更新以及区域业态构成、区域社会关系、空间环境、市场等方面的更新,以推陈出新之法维护生态平衡,综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3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以有机更新理论为理论基点,借鉴城市游憩商业区规划、城市意象法、中间胡同策略等研究成果,结合实证研究和实地调查对所获得资料进行分析,形成了基于有机更新理论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研究的思路;并对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具体研究,借助spss15.0统计软件,在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开封市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旅游方面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封市书店街休闲与旅游开发策略。
本文设计调查问卷一份。针对开封市书店街市场分析与空间环境分析设计《开封市书店街市场分析与空间环境调查问卷》,之后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分析了开封市书店街目前发展状况与存在问题。笔者于2012年3月至4月间,以开封市书店街游客为调查对象,分别在工作日和周末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99份,回收率为99%。其中,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本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3计分析,利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了开封市书店街客源结构、游客行为等问题。
4开封市书店街演变与发展现状分析
开封市书店街是与日本东京神田书街齐名的世界两大古街之一,是我国唯一一条以“书店”命名的街道。它位于开封市中心繁华的商业区,全长620米,宽19米,南起鼓楼广场,北至东西大街,是保留开封古城历史风貌的典型街道,也是唯一一条没有进行大拆大建的历史老街。 4.1开封市书店街的历史演变
书店街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当时叫“高头街”与大宋皇宫毗邻。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高头街一带是东京城里最繁华的街市,“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交易的商品主要有衣物、书籍、字画、古玩及中药等。据《如梦录》记载,明代这里名为“大店街”。到了清朝乾隆曾名“书店街”,光绪年间把书店街分为两段,称南、北书店街,南北两段是以徐府街东口与河道街西口东西一条线为界的,因街内多位书籍、文具店而得名。由此可见,“书店街”沿袭至今,有近300年的历史。清代开封为河南省城,中原文化中心,文化产业极为兴盛,书店街以经营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而闻名,一直是开封市商业经济活动中心区。
近三十多年来,市政府曾三次出资对这条街道进行了保护性改造。第一次是1987年4月,针对书店街沿街一些店铺年久失修的状况,对书店街实施改建工程。改建工程把旧房维修与改造结合起来,基本保持书店街原有特色,将门面房恢复至明、清时期砖木结构的两层阁楼式建筑,成为全市第一条传统商业文化街。2004年,市政府第二次对书店街进行改建,凡临街店铺破旧者整治如旧,保持原貌,所有沥青路面全部换成防滑石板路面,街道上各种管线一律移至地下,街面上看不到一根管线。第三次于2011年7月至10月对书店街进行了街景整治,开封市委、市政府将书店街街景综合整治工程列为2011年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项目。
4.2开封市书店街发展现状分析
此部分运用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书店街目前的业态结构、市场结构、空间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调查。问卷发放采取随机拦截的方式,共发放100份,最终有效问卷为93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3%。
4.2.1开封市书店街街区定位—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型游憩商业区
开封市依据《开封宋都古城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和《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规划》的总体要求,把书店街总体定位为:以大宋文化、古都历史和人文底蕴为背景,以书籍文化、书画文化、书房文化为主题,以书店街及相邻、相连街巷为载体,以旅游、休闲、购物、展示为业态,以明清建筑为风格,将文化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把书店街打造成高标准、高水平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该定位将文化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景区建设相结合,突出文化内涵,彰显主题特色,同时将旅游与休闲列入书店街建设目标,将书店街打造为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型游憩商业区。
4.2.2书店街历史文化街区业态结构分析
商业网点是城市游憩街区的主要单元,它反映经营项目配置的主要载体,其业态结构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决定游憩街区的市场地位以及发展成败。
从游憩空间的属性、功能和游憩者的活动分异方面看,书店街的游憩空间是为游憩者提供购物、餐饮、娱乐等活动场所,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书店街属于社区游憩空间和城市游憩空间的范畴。根据笔者调研发现书店街目前有餐饮空间、购物空间、文化资讯空间和其他空间等类型;游憩场所主要有餐馆、茶馆、奶茶店、化妆品店、美容院、书店、摄影店、音像店等;游憩活动及产品主要有美食、茶饮、品酒、休闲食品精品、特色商品、购书、修学等。
资料来源:个人调研数据整理而成。
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在书店街的233家网点内,文化类与餐饮类店面比例相差无几,购物类比例最高为49.8%。在餐饮购物类中,跟旅游密切相关的纪念品、特产店、特色风味小吃店仅有7家,占餐饮购物类店铺的9.6%,远远无法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与购物需求。
4.2.3书店街市场分析
历史文化街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主要包括客源结构分析和客源行为分析,对其深入分析能够起到检验街区主题的作用,从而有助于游憩街区的发展。
资料来源:根据数据资料整理所得。
有效问卷表明(见表2):
(1)开封书店街的游客类型单一,以开封市民及省内游客为主要客源(91.4%),国内其他地区的游客较少,这与书店街的业态构成有关,
书店街主营文化用品与餐饮购物,因此其客源主要是市内及省内居民。
(2)从性别与年龄看:书店街的男女比例相差不多(44.1%vs55.9%),且主要以15—44岁的中青年人为主要群体,这说明书店街的客户群主要为年轻人,能满足年轻人的游憩需要。
(3)从客源职业结构看,数据表明书店街对学生具有较强吸引力,这就决定了游客的平均收入水平不高,反映出这里的游客消费水平不高。这就需要进一步优化书店街的商业业态。
(4)根据统计分析,在书店街的被调查者中,大多数(70%)人选择和朋友、同事或家人来游玩,这说明书店街的功能布局、环境氛围适合时尚小资等群体,但群体较单一,旅游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综上:开封书店街是一个难得的尽现开封商业风韵并成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极具发展潜力,目前却没有一家旅行社将此列入旅游行程。书店街的客源市场仍然以开封市本地居民为主,旅游者主要在开封市内景区与夜市逗留,虽然书店街与鼓楼夜市紧邻,但街内及其周边业态构成致使旅游者无法在满足休闲旅游购物体验的需要。
4.2.4书店街空间环境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数据资料整理所得。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对书店街的街区风格、建筑原貌满意度最高,对道路绿化与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较低。这与书店街目前的街区环境状况是相对应的。
(1)公共服务设施。
书店街缺乏休息座椅、公共厕所、导购图等基础设施,垃圾箱、电话亭等配套设施形象缺少地域特色,有待更新。
(2)书店街道路交通状况。
书店街位于开封市商业中心区,南接鼓楼广场,北接东西大街,向西由徐府街沟通中山路,向东由河道街连通解放路;整条书店街的南段与北段由黑墨胡同、徐府坑街连通;可谓四通八达,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的枢纽地位既是书店街的优势也是其进行旅游开发的瓶颈,开发中需重点考虑交通不畅通带来的旅游负效应。 4.2.5书店街物质形态分析
书店街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过修复和改建的明清建筑样式,另一类则是中西合璧的民国时期建筑样式。前者多为木结构阁楼式建筑,上居下店,花格门窗,二层挑出阳台,由黑色或红褐色木柱支撑,额枋和雀替等建筑构件雕工精美,以民式小样建筑为主,色彩丰富,手法灵活多样。后者多为砖木结构,三开间,青砖白线,有坡顶和平顶之分,山墙高耸,中式雕刻艺术与西式装饰线脚相结合。虽曾经多次整修,仍大体保持着古旧风貌至今。
5结合“有机更新理论”的开封市书店街休闲与旅游开发探析
笔者利用机更新理论,结合城市意象方法,融入“中间胡同”的概念以渐进的、小循环的方式利用重要节点的保护性改造带动区域业态互补融合。
5.1街区功能业态更新
调整街区功能性质,引入多元化产业功能。在承担传统经济、商业功能外,还可增加文化功能、休闲游憩与娱乐功能、遗产保护和环境保护功能等附加功能。
5.1.1更新文化类商铺类型
书店街的文化内涵是此特色街区的灵魂,扩大文化类商铺的比重,增加休闲功能是书店街发展的关键。由于历史的发展,网络购物以及电子书的冲击,传统小型实体书店已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书店街的发展不可能顽固不化地坚持曾经的商业模式,需要引入新的商业业态,发现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从情感角度出发,人们是渴望书店的,希望有一个温暖的地方,获得心灵的慰藉,用文化伪装自己,为虚荣披上一层外衣,因此,书店街可以以“书吧”替代传统小型书店。“书吧”是近些年在一些城市流行起来的一种读书场所,集图书馆、书店、茶馆或咖啡馆的特点于一身,人们可以在喝茶、喝咖啡、聊天的时候翻翻时尚杂志、流行小说,在舒缓的音乐中放松身心,是集文化、休闲、时尚于一体的新型书店。以“书吧”代替书店可以顺应人口老龄化、生活闲适化、家庭核心化的时代发展,也可以保持书店街历久弥新的文化内涵。
5.1.2从传统观光购物功能向休闲游憩功能转化
一般历史街区开始都是作为观光游览功能,观光游览功能发展到一定程度,历史街区的休闲游憩功能就逐渐突出,现在上海大多数的历史街区都己经融入了休闲游憩功能更好的为游客而服务。城市风貌最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具有的风貌和个性是城市其他部分不可比拟的,而且每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色与其他城市相互区分,这就成为历史街区主体功能发展的目的和动力。从书店街目前的业态结构看,街区业态以餐饮购物为主,但是书店街发展需要引入休闲时尚元素和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特色产品商店,以人流的进入和流动,客观上带动周边地区进入休闲旅游型生存状态,形成休闲旅游服务产业和经营形态。
5.1.3扶持老字号、增加特色商品店铺
书店街若想更新客源结构,将旅游者“引入”书店街内,需要控制书店街的商业网点类型,增加与旅游相关的特色产品、老字号的商铺。近代开封老字号具有浓重的文化色彩,也是古城开封的一大人文景观,书店街历史悠久且一直位于开封市商业中心,因此街区内保留不少老字号,但是随着解放后公私合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利,许多老字号徒留建筑及牌匾而早已不见当年的风采。如书店街中“包耀记”、“晋阳豫”,两家店建筑装潢独特、风格迥异,也是开封著名的老字号,以经营南货、糕点著名。但是目前两家店的匾还在,可经营的早已不是南货、糕点,其中一家已经经营起了书店。
5.2街区市场更新
历史文化街区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促使市场的多元化,形成本地市场、周边市场和远距离市场的多重格局。充分利用各类资源,调节旅游热点和冷点、淡季和旺季的不均衡,使历史文化街区能够得到比较稳定的发展。并且应在抓重点市场的同时促进新兴市场的开发,稳定老客户的同时发展新客户。
5.2.1大力发展旅游,促进市场结构多元化
游憩街区的经营成功与否,最终是由消费者决定的。由于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重要的城市吸引物,因此将国内外游客与本地市民列入观光者,尤其是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需要构成一个合适的比例。目前,书店街的客户群以开封市及其周边的居民为主,市场结构的优化主要是促使市场的多元化,形成本地市场、周边市场和远距离市场的多重格局。书店街的功能集中在服务本地居民购物与餐饮;在书店街的发展中应逐步更新市场,发展旅游产业,从传统法商业购物街逐渐转变为集休闲游憩与娱乐功能为一体的“时尚街区”;抓住本地市场的同时开发旅游市场,将旅游大巴“开进”书店街,向书店街源源不断的输送客源。
5.2.2突出市场差异打造旅游产品体系
城市游憩供给市场主要是指游憩经营者为满足游憩者活动中的各种需要所提供的一系列游憩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书店街的发展应对普通观光型产品要增加休闲度假功能,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突出产品特色,实现由观光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层次、多样化的产品体系转变。以前瞻性理念与创新性思维打造休闲产业聚集区:品牌夜市与特色街区相结合,强化城市休闲旅游功能,培育休闲产业龙头。
5.3街区空间环境更新
5.3.1修缮与构建重要节点景观
节点就是一些要点,是在城市中观察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或是日常来往必经之点。某些集中节点成为一个区域的中心和缩影,其影响由此向外辐射.它们因此成为区域的象征,被称为核心。在书店街的外部空间中,节点空间往往是人们聚集较多的地方。在对书店街的更新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书店街的地形特点和路径形态特征,适当组织一些休闲广场,进行节点设计,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人性化的交流休息场所,增加书店街空间的情趣和舒适感,又可以通过在节点空间设置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物,增强书店街的可识别性,强化节点特征。
5.3.2丰富边缘形式
边缘是指空间或领域的边沿、界限,对空间形成包围或者对不同空间或领域进行分隔。只要空间领域有了表象或意义上的差别,边缘就会存在,因此,边缘的形式多种多样。在书店街空间中,最主要的边缘形式是路缘。路缘在支持自发性活动的同时,更把居民的生活引出店外,与书店街空间融为一体,成为人们与书店街外部空间交流的中介。 (1)建立主题广场或文化小品。在书店街空间中填充主题广场或文化小品,利用不同功能的公共建筑,产生不同功能的边缘,既可以丰富书店街文化内涵,又给游客营造可体验的休闲与旅游方式。
(2)构建公共服务设施。还可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公共休息场所、街头导览设施、公共卫生间等,既可以增强书店街的地域特色,还可以成为游客驻足歇息的场所,延长游客游览时间。
5.3.3调整胡同肌理,营造中间胡同
将民居院落分等级改造,调整胡同街区肌理,将品质较差文化价值较低的棚户区拆除改建,补充一些建筑空间与保留下来的有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新的建筑格局的改建;保留品质较好的民居院落,将传统的以南北为轴改为以东西为轴,将南北方向打通,营造“中间胡同”,形成可以迂回的连续空间。以点带动,以面促进,成片激活,在片区内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内容,引导人们穿行在点之间的线上,有交流的广度、深度,形成完整的循环体。
开封市书店街中有两条重要胡同,其中一条名为黑墨胡同,此胡同连接着徐府街,目前为居民自己开的民居旅馆,但是民居旅馆的设施较为简陋,与书店街古朴的形象极不相符。通过对书店街周边胡同进行修复改造,调整胡同肌理,使书店街与徐府街、河道街形成有机整体。对其民居进行修复改造,使这些古老破旧的民居焕发新的活力,既可以使社区居民获利,也可以使书店街更具特色,发展其休闲与旅游的功能。
历史文化街区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景观,是展示城市的生命与性格、历史与记忆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风貌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街区是都市旅游的重要资源。实现其保护与休闲旅游开发的良性互动是延续城市文脉、维护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历史文化品位的关键。以有机更新的理念指导开封书店街等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对于充分激发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功能,促进区域成为城市中发展活力强劲的特色区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戴学锋.老城区改造要遵循城市有机更新原则[N].中国旅游报,2012222(2).
[2]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关于历史地段保护的几点建议[J].城市规划,1991,(2):8.
[3]阮仪三,孙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10):2532.
[4]王恩涌等.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326.
[5]周尚意,孔翔,朱坑.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66.
[6]国务院.国务院批转建设部、文化部关于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Z].19861208.
[7]张晓婧.有机更新理论及其思考[J].现代园林,2007,(11):2931.
[8]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76105.
[9]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06):193199.
[10]田继忠.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及有机更新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南锣鼓巷地区为例[J].经济论坛,(11):134135.
[1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624630.htm.
[12]河南新闻网http://www.ha.chinanews.com/lanmu/news/532/20101021/news532106987.shtml.
[13]开封市人民政府地名办公室,开封市地名词典编辑部.开封市地名词条选编(6)[M].开封:开封市地名词典编辑部,199003:91.
[14]岳蔚敏.书店街的两次改造[N].开封日报,20010609(05).
[15]大河网http://news.dahe.cn/2011/1123/100957022.html
[16]齐帅杰.开封书店街综合整治前后的街景调查研究[J].山西建筑,2008,(08):24.
[17]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4:3942.
[18]安领弟.“中间胡同”历史街区改造与保护的探索[J].中华民居,2009,(05).
[19]张零昆.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利用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