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l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型人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则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和疑点;能够多侧面、多角度探究问题;热衷于科研和创作,处理问题时常可以另辟蹊径。主要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好奇心,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健全人格。
  一、激发自主学习,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练习。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可见,实施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代替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解放思想、激活思维、发挥潜能、创新学习。要获得如此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得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索创新的学习情景,形成一种互动发展的学习形式。
  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我常采用分组学习的模式,采取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讲评的步骤。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学习和与他人交流、讨论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于小组之间,了解情况,适当指导。通过集体交流,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形成共识、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课堂教学就形成了良性循环,学生会产生一种内驱力,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鼓励求异,发展创新思维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既然“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的启迪引导,激励鼓舞。学生对课文中涉及到的确人、事、景、物,往往有自己独到的感受体会,超越于习惯性的思维,不同于教师的标准答案,这就是创新的表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不愿循规蹈矩,乐于别出心裁的创新欲望。也要善于诱发他们的求异心理,摒弃从来就是如此的固定看法,逐步养成乐于创新的心理习惯。例如在教授一些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的时候,要敢于反其义而思之,破旧立新:“东施效颦”的东施丑不自弃变亦为美;“狐假虎威”的狐狸“善假于物”是为智;“班门弄斧”的弄斧者敢于挑战权威更是令人钦佩;“人言可畏”的“人言”不可畏,只要勇敢地去面对“人言”,不断完善自己就有可能取胜。学生的“求异”在认识上可能是肤浅、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也许他们的结论看似违反常理,或是标新立异的“歪理邪说”,但他们的观点相对于其它同学来说是独到、新颖、别致的,就应及时肯定,热情鼓励并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对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的求知欲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应充分肯定,加倍爱护。当然,教师也要告诉学生不能为求异而求异,为发散而发散,要合乎情理,力求创新但不可脱离实际。如果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置之不理,甚至冷嘲热讽,那必然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语文积极性。
  三、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在造句训练时,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句子成份。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小学生讲述句子万分,但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不同的位置上,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实际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了不同成份。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作主语: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作谓语: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作定语: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句子内容。例如教学《养花》一文,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三是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从感性色彩方面考虑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例如;用“骄傲”造句就可造出不同感性色彩,不同结构的句子。
  总之,我们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其他文献
在深入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课堂发生惊人的变化。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呢?  一、充满情感  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无不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无不蕴藏着巨大的审美价值。情感是审美感知的动力,只有当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怀着一种强烈的期待情感时,才会产生审美感知。  1、入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使学习“变苦为乐”呢?我觉得必须让学生“
期刊
【摘要】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重读写  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阅读教学是学生心灵的对话,重在以情激情,情动而辞发。实践
期刊
为了让学生学好语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边教边改的方法,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采用情趣教学,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有兴趣,学到知识,学到做人的道理。学生的思想素质、知识素质大幅度提高,这种方法得到学生的认可和赞许。现在就谈谈开展语文情趣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纯洁的特点与情趣的引导   大家知道,纯洁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最可贵的特点,同时又是他们的一大弱点,为什么呢?因为小学生思想单纯,对
期刊
【摘要】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极好的辅助手段。学习汉语拼音,对于识字教学和推广普通话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以来,由于不恰当地将汉语拼音学习放在汉字学习的前面,结果造成了学生别字过多的现状。  【关键词】 小学;语文;拼音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极好的辅助手段。学习汉语拼
期刊
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一、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与研究意义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学校和教师不懈地追求。有效教学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的价值取向是:首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
期刊
【摘要】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
期刊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师应注重创设满足学生需要的个性化阅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特别是学生个体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实践操作、创设情境、语言训练、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实现个性化的阅读。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领悟语文  心理学认为,学生积极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之上的。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中基本理念的首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能力改为“语文素养”,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语文教育更广泛的功能,重视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底蕴、提高修养的功夫。下面就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谈几点看法。  一、拓展阅读视野,让学生的心灵沐浴书香  正如王元骧所言:“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
期刊
新课程标准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 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始终习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认知体”,把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信息解构能力作为基本目标。不难发现,我们没有把“人”放在教学的核心上。因此,我认为一堂优秀的语文课应当注重培植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
期刊
在语文课堂上以学生为教育对象,教会他们认知和体验中华民族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历程,学会关注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承接古人人文精髓,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实现具有民族特征的人文教育,是我们今天语文课教学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一、树立人文素质教育观念  语文教育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就要树立人文主义的教学理念,首先,牢记“学生是人”“把学生当人”的原则。学生作为活生生和有着自己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