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创新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教学一直不忘“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教学模式,老师讲,学生听;班级授课,行动一致;以教材为本,教师完成教的任务,学生完成学的任务;背课本,做题目,考试得高分,皆大欢喜。从孔子到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这种刻板的模式下调教出来的。我国以前有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而现代这“四大发明”项目的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本土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还未出现,难道中国人不聪明吗?不是,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课堂要以创新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不要继承,而是要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的观念和模式,把学生的创新素质的培养放在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位置。创新离不开继承,但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所以教学要以继承为基础,继承以创新为方向。只有摆正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才哪摆正接受性和创新性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创新为目的,不是不要知识,而是要改变传统的知识观,确立新的知识观。传统的知识观是吧知识堪称是认识的结果和经验的系统,而新的知识观是把知识看成是认识的过程和认知的方法,学习《蚂蚁和蝈蝈》时,让学生说说如果你就是悠闲自得的蝈蝈,你会怎样嘲笑蚂蚁,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我会笑它们是笨蛋。”有的说:“我会说傻瓜快到大树下乘凉吧。”等等。这些是学生内心的话,对老师来说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即使是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这样,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學习的快乐。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在探索中所出现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正确的探索结论要鼓励,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婉转地向该生提出他的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其他的错因,这些错误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由参与交流的其他同学提出,从而引起该生本人的深入思考。只有在教学中不断重视对学生认知的过程和认知的方法进行教育,才是真正做到了创新教育。所以,掌握知识是为了更新知识,掌握规则是为了突破规则,这样就吧知识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到的知识更好的能为创新能力的培养作出贡献。
  创新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具体体现在课堂上那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获得主体的地位,而是成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求知路上的垫脚石,而转化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成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独立性、创新性被彻底的压抑了。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应该用一颗童心对待学生。教育是针对人的,而且是初为人的人。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也只有这样,师生才会成为朋友,学校才会成为乐园。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结论,如果讲得有道理,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即便是与教材中的叙述有所出入,教师也不应该硬将教材中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因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真实的坦诚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认真思维基础上的答案,这样,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这样,才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创新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应该服从于学,他不是不要教,而是要把立足点转移到学上,教学过程就是不断转化为学的过程。学要摆脱教的束缚,不断走向自主,走向创新。
  课堂上我们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活规律,教室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不该有的条条框框,多了应该有的自由与宽容,多了促进自主学习应该有的自信和勇气,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中,在这样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学生的手指灵活了,思维的闸门开启了,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教师的劳动也涌现出了创造的光辉和任性的魅力。
  课后我一直在思考,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较浅,我们很感动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却是可笑之至,看来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是相当重要的。让我们课堂上补充的知识点、小故事不成为形式。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重视问题,不光要做到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贯穿整个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有问题意识。课堂教学的结果不应该是用知识去消灭问题,而应当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不仅要让教育活动无止境的进行下去,而且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把我们的学生引向创新之路,而成为创新者。
  (作者单位:辽阳市灯塔市沈旦镇沟子沿小学 辽宁灯塔)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以其精炼含蓄的语言,变化无穷的押韵,给我们营造了一幅幅生动的情景,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刻画了一缕缕缠绵的情感,千百年来在文学史上岿然不倒。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古诗教学的方法,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在以前的古诗教学时,我多半是采用释题目、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即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生活。所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生活问题数学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发生着重大的变革。这么多年来,通过听课,看到我们辽阳的广大教师对课程改革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新课程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也扩大了所有教师的视野,让我们在当好一个老师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今日的课堂在“新理念”春风的吹拂下,呈现出“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繁荣景象,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异彩纷呈。但是,审视
期刊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究和发现,从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的材料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
期刊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也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对于一个人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说明语文学习的特点,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要构建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
期刊
生活处处有真情,真情是一轮暖阳,温暖你那颗潮湿的心;真情是一股清泉,洗去你心头的不悦;真情是黑暗中的一把火,照亮你人生的道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反映了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课文里没有一句
期刊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变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这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
期刊
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数学有兴趣  首先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不是唱独脚戏,离开了学生的“学”,就无所谓“教”,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教学时,讲述不是教学,讲座也不是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害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聪明学生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轻松地吸收和理解所传授的数
期刊
如今,在一些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规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大都是灌输,而缺少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生学习英语极为不利。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英语学习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特长,获得成功的机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创新人才。因此,在
期刊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我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长期发展规划,目的是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出发, 对工程教育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工程教育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大力发展工程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