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知青艺术团:知青的人间晚晴

来源 :杰出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lian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意气风发的青春,沉埋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在香港,有一批曾经活跃在中国改革开放前端的知识青年,而今依然散发着当年的青春活力,纵然鬓髪斑白,却依旧笑看人生,携手共乐。
  
  携手共乐 再续精彩
  知青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称谓,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文化大革命”中,当局以“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名义,动员和输送2000多万中学生“上山下乡”,史称这批人为“知青”。当年各地知青现居香港的为数不少,有人把他们统称为“香港知青”,其中就有骆少伟先生,并且有了香港知青艺术团。
  香港知青艺术团由居港老三届、知青及其友好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以“携手共乐”为宗旨,是居港中国知青一代及其友好通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交流进行联谊,并直接以“知青”的名义面向及影响居地社会的平台。下设合唱团,舞蹈队,乐队,行政(公关宣传、福利、后勤)组,有固定活动场地,由资深专业老师指导,每星期举行活动。他们活跃于香港小区,多次策划组织和参加大型演出、比赛,获得好评和奖项。记者走访了香港知青艺术团的团长骆少伟先生。骆先生向记者介绍起知青艺术团的时候,言辞之中,难掩喜悦和骄傲,淳朴而真挚。
  “香港知青有十万人之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1968年知青下乡,2008年整整四十年,为了纪念自己这段特殊经历,2007年我们香港知青成立艺术团。”骆少伟先生说,时过境迁,他虽语气平缓,但仍能感受一种蓬勃的精神力量。
  也许是为了纪念,时代亦给了他们机会,骆少伟先生表示,之前知青是不被人注意和重视的,甚至被香港影视作品标签为“大圈仔”,等同于“打砸抢的红卫兵”,不少知青朋友直到现在连自己具有的知青身份也不肯承认,皆因近年国家领导人中也出现了知青的身影,香港社会才开始重新留意到这个群体的存在。
  香港知青艺术团红红火火的办起来了,他们欢聚一堂,举办健康的文体活动,分享和反思自己走过的历史,弘扬中国文化,携手共乐!
  
  知青特色 时代回眸
  香港知青艺术团浓缩着一段历史,一种精神。当年在社会的最底层,知青们锻炼出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在香港这样一个激烈竞争才能生存的社会里,令知青们如鱼得水,但是知青们所受的文化教育,甚至他们所喜欢唱、喜欢听的歌,又与香港社会的流行文化有很大的不同。骆少伟先生说,“我们组织起来,也联合了一些喜欢传统文化艺术的朋友一起玩,我们不主张专业,快乐就好。”香港知青艺术团已经走过了四年的历程,骆少伟先生眼见它的成长是欢喜而欣慰的。“艺术团在香港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有特色,也别有意义,不会唱歌跳舞的朋友就参加旅游、行山、参观、义工等由艺术团组织的活动……”骆少伟先生笑着说。也许他们的身材不够曼妙,也许他们的歌声不够专业,但他们热情难挡,充满生命的诚意与热忱,这便足以令人感动和敬重。
  香港知青艺术团虽只有短短四年的历史,但在香港已颇具知名度,这得益于他们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表演。他们虽非专业艺术科班出身,但他们有百折不挠的知青精神,满腔的热情,加上专业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几年中进步神速。从创立之初到今天,艺术团收获了一张出人意料的成绩单:2008年参与策划组织于香港尖沙咀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的大型专题音乐会“青春之歌——老三届歌曲演唱会”一票难求、轰动海内外;2008年策划组织的有三十多个演艺团体参加的尖沙咀码头汶川大地震赈灾义演,首创把钢琴搬上街头演奏令港人和海内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2009年策划组织于香港沙田大会堂举办的“知青与祖国”专题文艺晚会和“国庆六十周年文艺晚会”;2010年远赴旅顺夺得国际合唱节合唱比赛金奖;以及最近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与新中国•纪念音乐会”等,还有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作为中央财政部、民政部及广东省财政厅、民政厅春节联合慰问团慰问香港抗日老战士活动之文艺节目主演艺团……
  这些只是这四年中的一二,其中参加文化部于香港举办的全国“夕阳秀”艺术合唱节夺得“牡丹花金奖”、参加“国际紫荆花大赛”获7项金奖、参加“金紫荆世界民族文化才艺表演大赛”三个节目夺得1金2银、参加“第三届中国民歌比赛”夺公开组冠军,此外他们还两次参演香港无线电视台“文化广场”电视节目并接受采访……不少慈善义演、赈灾音乐会、小区嘉年华等,都可以见到香港知青艺术团的身影。骆少伟先生笑着说:“我们中国老三届这一代人原是凑在一块唱唱伴随着我们这一辈成长的‘老歌’,自娱自乐,没想到唱出一个空间来。”
  7月17日香港知青艺术团组织了一场名为“我们走在大路上——歌曲与新中国•纪念音乐会”的专题文艺演唱会。骆少伟先生说:“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至今,产生了大量赞颂劳动建设,歌唱爱情家乡新生活新面貌,歌唱保卫祖国英雄人物等讴歌人性光明面的歌曲,其中部分被数以亿计人口传唱60多年历久不衰。我们选取精华以多元化形式使其再现香江舞台,以庆祝国庆62周年和纪念香港回归14周年。”
  但在香港一国两制的情况下,即使是组织这样一场“讴歌人性光明面”的演唱会,也是不容易的;令人欣慰的是,当他们在不同场合唱起一些已经唱了几十年的中国歌曲,诸如《我的祖国》、《敖包相会》、《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等,很容易就在观众中引起共鸣,常常出现台上台下一起唱的感人场面,显然这些歌曲在香港人中也有非常强的认同感、凝聚力。
  更强烈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来自知青群体:2010年九月,香港知青艺术团和大连爱乐女子合唱团合作,在辽宁省合唱邀请赛中演唱名曲《东方之珠》,当地电视台除了作出新闻报导外,还全程转播演出实况。之后在旅顺、大连、渖阳等地,只要是香港知青艺术团所到之处,总有知青朋友围上来“报家门,认亲戚”,认为香港知青为已逐渐没入历史的中国知青一代,“长了脸”……
  
  开放改革 义无反顾
  香港知青艺术团演唱的不少是中国的“老歌”,是老一辈作曲家的心血结晶和历史沉淀的经典,他们的传唱可以令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产生共鸣,亦能够填补不熟悉这段历史的人的认识真空。“然而在香港社会,传媒很容易就将这些‘老歌’标签成歌唱阶级斗争和歌功颂德的歌曲。其实不然,建国60多年,艺术家们创造了很多很好的歌曲,如电影《上甘岭》、《祖国的花朵》、《刘三姐》、《阿诗玛》、《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等的插曲,这些歌数亿人口传唱六十多年经久不衰,充满艺术张力。”骆少伟先生侃侃而谈,“我相信,这些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将以其不可抗御的魅力继续流传下去,香港知青艺术团7月17日成功、圆满举办的国庆音乐会,就是最好的例证。”据悉,这场集合香港、广州、北京三地200多位歌者的大型音乐会,票房一早爆满,入座率达95%以上,是香港传统艺术表演史上少见的;台上台下,气氛热烈,互动共鸣,高潮迭起……“这两天我接恭贺演出成功的电话、电邮、短讯都接到手软……”骆先生掩饰不住心中的欣喜。
  回顾历史,当时的知青身居社会底层,所看到的社会和教科书上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中国的希望只有改革,所以当邓小平同志设计出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时,正值年富力强的几千万知青,顿时集合在改革开放的大旗下,成为改革的中流砥柱,义无反顾。骆少伟先生和香港知青艺术团中的知青们,亲历整个历史事件,酸甜苦辣,对记者娓娓道来,意切情真。
  “我们不是什么杰出人物,只是在历史舞台中扮演了我们应该扮演的角色,唱好我们应该唱的每一个音符……”香港知青艺术团的团长骆少伟先生如是说。
  
  【人物简介】
  香港知青艺术团成立于2007年,由居港老三届、知青及其友好中的文艺爱好者组成,以“携手共乐”为宗旨,是居港中国知青一代及其友好通过文化艺术的学习和交流进行联谊,并直接以“知青”的名义面向及影响居地社会的平台,并将爱国和奉献之歌传唱,弘扬中国文化,传扬人性的光辉。
  
其他文献
叶绍文先生是澳门工商界、文化界一位活跃的人士。他领导的宏基行有限公司三十五年来享誉中外;他发起创办了澳门出版产业商会,立志将澳门的出版产业做出成绩。他白手起家,始终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点滴的付出,换来了满仓收获;他做事睿智果断,短短一年的时间便由一个公司项目的参与者成为了公司项目的策划者和决策者,带领公司攻破了一个个难题;他待人诚恳、讲究信誉,凭借着踏实的作风与良好的道德吸引了一大批忠诚的合作伙伴
期刊
澳门,一个最能见证数百年来中、西方文化交融并汇,和谐共存的地方,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一个最重要的桥头堡。  几百年来,各种文化在澳门这块土地上互相碰撞、对话,形成了今天澳门独特的文化氛围;大量保留下来丰富的欧陆文明在此繁衍生息的历史建筑、宗教、文化、风俗、美食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证明了中国文化永不衰败的生命力及其开放性和包容性,以及中西方两种相异文化和平共存的可能性。  2005年7月15
期刊
努力钻研,不断挑战  血液肿瘤的疾病,已是引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人们对肿瘤的恐惧并没有因时代、医疗的发展而减少。诚然,肿瘤的发病机理仍未清晰明了,而它所牵涉的身体各系统却众多,全身所有器官都可受影响。基于肿瘤复杂,不明了的病因,以致它的治疗更是千变万化,中西医生仍努力钻研,务求找出一条可行的治疗道路。陈乃志医生自1995年成为血液肿瘤科专科医生以来,在此崎岖的医学的道路上,努力钻研,不断接受挑战
期刊
陈树标先生的一生是一步一个脚印切切实实走过来的人生。小时候因生活艰苦所遭受的锻炼以及在中银集团的基层奋斗,铸就了他一生扎实做事的精神,在实践磨砺中,一步步向前,一步步向上,克己奉公,爱国爱港,为社群及公益事业积极奉献。四十年如一日,累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社会关系,他始终以一个勤勉者来为自己定位,在踏实的作风中,赢得肯定。  四十年风雨同舟,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的中银生活如线,足以贯穿他的一生。他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8月7日,在经过北京大学、深圳大学以及广州大学城三站高校传递后,深圳大运会火炬城市传递相约在美丽的深圳湾海韵公园,211棒、267名火炬手手持七彩“虹”,他们以火炬为柬,沿着“创意快乐海滨线”,点燃了城市激情,他们在14公里的路程上向世界讲述深圳传奇。深圳向世界各国青年朋友发出诚挚邀请,从这里开始,将青春梦想传递,共创“不一样的精彩”。    传递路线 开启深圳改革开放的记忆   
期刊
为了华人的尊严,为了归侨的家园,身为缅甸归侨的黄琼成先生,勤力战胜心中的千万次叹息,历经事业的迂回辗转,终获得事业上的欢欣喜悦;费尽大半生的上下求索,终取得会务上的功德圆满。  他以一腔赤子情怀,演绎着内心深处的一个梦,以一腔热情和心血,在奋斗的路途上写下载入史册的事迹:他是澳门缅华互助会几十年来的忠实维护者、执行者,是开启澳门——仰光直航航线的推动者、实践者,更是每两年一届的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
期刊
他是一位真正的创业者,18岁背井离乡,凭着自己的勇气、意志和智慧,奋力拼搏,勤力而为,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是一位久负盛名的侨界骨干,积极投入社团的各项活动,为两岸四地的交流合作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他更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秉承爱国爱澳爱家的高尚情怀,在奉献中享受着快乐。他,就是黄晓南先生。    天道酬勤创业维艰  创业艰辛,同时也令人兴奋,大凡取得成功的人都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想
期刊
中新社旧金山7月26日电,美国加州州长布朗26日提名华裔法学教授刘弘威担任州最高法院法官。  40岁的刘弘威是美国知名的宪法学、教育政策、民权和高等法院专家。他在乔治亚州出生,父母来自中国台湾。刘弘威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生物系,在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耶鲁大学获得法律博士。他曾在首都华盛顿担任上诉律师,也曾是联邦法院大法官金斯伯格的助手和联邦教育部副部长的特别助理,2003年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法学
期刊
吴联盟先生  主要职务:  澳门社区服务谘询委员会  (北区)副召集人  福建省晋江市政协常委  福建省南平市政协常委  澳门福建同乡总会秘书长  澳门晋江同乡会秘书长  福建省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山东省海外联谊会理事  中华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陕西省西安市政协委员    名言警句:  关于社会服务,我总结要有“三心”。第一,要有奉献的心,生命只有付出,才完美;二是,要有感恩的心,我经常向我
期刊
爱国,是华侨永恒的情结  许焕炳先生是缅甸华侨,虽从小生活在异国他乡,对祖国的感情却从来没有褪色,因为他从小到大一直深受爱国思想的熏陶。许焕炳先生说:“早年离开祖国的华侨文化程度一般来说不是很高,但是对于祖国的感情却异常坚定,很多华侨不让自己的小孩学习当地的文化,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被同化,成为外国人,他们要求孩子从小学习中文,以这样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们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爱国的程度从来不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