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件事别吵成100件

来源 :好日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老师家吃饭,做饭时,老师跟她老公吵了起来。
  老师做蒜泥黄瓜,她把蒜放菜板上用菜刀摁扁了剥皮,她老公看到,说:“你别摁,拍多痛快啊。”老师说:“蒜嫩,会拍碎。”
  然后,两人唇枪舌战,就“蒜应该摁还是拍”展开了辩论。最后的结论是:通常情况下,确实“拍”更便捷,但蒜很嫩、菜板空间有限时,“摁”是更好的选择。所以,这次摁,以后尽量拍。
  两人意见达成一致后,很快又融洽地聊起别的事。
  我目睹全程,刷新了对夫妻吵架这件事的认识——原来吵架也能吵得这么赏心悦目。
  同样的架,换成平常夫妻,会怎样吵呢?
  多半是老婆说摁,老公说拍,然后老婆说:“你什么都不做,还管这么宽?”老公回嘴:“你这人就是固执,油盐不进,从来不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老婆回敬:“你自以为是,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老公气恼:“我强加你什么了?你哪次听我的了?”……
  于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最后演变成一场大战。你指责,我泄愤;你大力挞伐,我人身攻击。不但事情没解决,还牵扯出一大堆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两人白白生了一场气,伤了一回感情。
  吵架是件极有技术含量的事,会吵和不会吵,结果大不相同。
  不会吵架的夫妻,多半都有个共同点:做不到就事论事。明明面对的是“怎么剥蒜皮更合理”的问题,却非要上升到人格层面,东扯葫芦西扯瓢,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拼命翻,使问题升级。
  好好一场架,吵得面目全非。
  很多夫妻,年轻时情比金坚,到晚年却变成了怨偶,想必就是因为一路走来,有太多问题没能及时合理解决,一桩桩一件件积压在心里,腐蚀了感情。
  其实吵架并不可怕,如果能就事论事,吵一次解决一个问题,这争吵就有价值。怕的是一方或双方脑子里一团浆糊,胡说八道,胡搅蛮缠,不讲是非,毫无逻辑。
  你说他:“你妈做的菜太咸。”他回:“嫌我妈做的菜不好吃,你自己做啊!”
  你说他:“今天要很晚才回来?”他回:“我又不是去花天酒地,你怎么老是不体谅我?”
  他说你:“别给孩子吃太多零食。”你回:“我还不知道怎样养孩子?”
  他说你:“这件衣服这么贵?”你回:“不给我买就算了!别一副穷酸样!”
  回避根本問题,能吵出什么结果呢?肯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都憋一肚子气,事情不了了之。而积压下来的问题,就成了双方心里的疙瘩,越系越大。
  怎么才算正确地吵架呢?
  第一,对事不对人。只针对争吵的事来争论,不针对做这件事的人。因为事情往往简单,而人是复杂的。一旦焦点转移到人身上,双方就会变得不客观,就会铆着劲儿想要吵赢,这样既容易伤感情,又不能有效解决问题。
  第二,要有逻辑,讲道理。不能胡搅蛮缠,也不能Ta说东你说西,或者自己上一句说东,下一句说西,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到最后把自己都吵蒙了。
  第三,不要上纲上线,不发诛心之论。剥蒜皮就是剥蒜皮,不要上升到人品的高度,不能推理到你蠢、你固执、你就是要跟我对着干。这既会把问题扩大化,又容易激怒对方。
  总之,最关键的就是四个字:就事论事。
其他文献
这对年轻夫妻的工作室兼住处为我们示范无墙的开放式空间能有多迷人。长形的空间约有40平米,其中有将近一半的空间是作为他们的摄影棚,因此对于多数工作室只需要—张桌子的人來说,其实可以参考他们其余的空间安排,思考如伺创造出自家小空间的独特美学。
期刊
我带朋友四岁半的女儿去游泳,小姑娘自己脱衣服自己换泳衣,游泳的时候,一边玩—边唱歌,她的歌声感染了整个泳池的人;游完泳自己洗澡洗头,搓干净泳衣,自己换上干净衣服,自己收拾好小包背起来,笑眯眯在门口等我。我跟朋友说:这样的娃娃可以多养几个。  朋友这个孩子是老二,还有一个同样养得顺风顺水的读高中的儿子。“我们全家都喜欢养小孩,都觉得养小孩很上瘾”,朋友笑着说,“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养小孩那么辛苦,但
期刊
给予 ≠ 物质  从小,妈妈就教我要懂得“给予”。我一直照做,保持着礼数和周到。先生是荷兰人,婚后,我发现他受到的“给予”教育与我不同。他父母这样跟他解释“给予”:“给予的前提,是要自己去发现他人的需求。就算空着手,也不能空着心。给予,并不局限于物质的东西,分享美感,表达体谅,也是‘给予’。”  我先生儿时,除了用零花钱给人买礼物,还有很多奇思妙想的给予:路边采摘的一束野花,他背诵的一首诗词,他表
期刊
黎阳是个很即兴又投入的人,十分具有感染力,跟他在一起特别有趣,他能很快把气氛点燃。我曾以为他是天生性格使然,后来相处多了,才知道这种freestyle需要的智慧、积极、博学,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停努力累积的。  黎阳不是外表很出众的男人,但一直很受女生欢迎,他讨好别人的方式不一样,除了鲜花、礼物外,他总有不一样的惊喜与愉悦。投入一种情境,不仅仅让自己获得一种快乐,也能让周围的人放松。  大学毕
期刊
跟着父亲玩收藏  蔡国庆说自己的收藏情结来源于父亲的熏陶。他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小就被父亲带着逛琉璃厂、古玩市场……早早地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蔡国庆说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更没有过那种奢侈的生活,而是将其投资在了古董拍卖收藏中。  在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方兴未艾的时候,蔡国庆就成为了其中的常客。起先他经常带着自己的父亲一起参加,一来可以让父亲帮自己掌掌眼,二来也给自己增加点底气。  
期刊
我刚毕业的时候,在一家小公司实习,公司有一项业务是外包出去的,业务中有一个小环节由我来负责,于是常常需要和外包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小高对接。除了工作,我和小高没有过多的交流和接触,因此对于他的为人,我并不了解。后来,小高离职了,外包公司换了一个人和我对接。  起初,工作照旧,进行得还算顺利。直到有一天,这项业务中有一个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向外包公司确认,而恰好相关资料都是由小高经手,只有她最了解问题的来龙
期刊
在公益和摄影中感受爱  如果不是媒体的报道,或许人们还不知道这个低调又善良的姑娘已经在广西义务支教了8年。在广西巴马那个小山村里,她不是明星,也不是演员,她只是孩子们口中的“小江老师”和“小江妈妈”,对于这两个称呼,江一燕说这是自己此生最值得珍惜的两个称呼,它代表了大山里的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和依戀。  她和山里孩子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06年的冬天,当年才23岁的江一燕去巴马山区拍摄一部文艺片,取景地
期刊
几年前,我和客户褚姐逛街,她花高价买了一只粗犷的煨茶大罐,说她在广西外婆家长大,外婆每年春天用这种罐子制作煨茶,老人家去世后再没喝过正宗的煨茶了,买只罐子留作纪念。不久后的3月,我跟老公去武陵山区看望姨外婆,没想到在她家墙角看到了一模一样的煨茶罐子。当时茶树正好发芽,我想,何不要姨外婆教我做一罐煨茶送给褚姐呢?褚姐收到煨茶很感动,说这茶叶就是当年的味道。原本关系一般的我们就此成为好友,工作上合作越
期刊
元旦,同事青青和老公孩子一起飞澳大利亚度假了,我们不少人却还在为去婆家还是娘家过节跟爱人耍嘴皮子,忍不住问青青:“你们不陪爸妈过节啊?”青青说:“他们才不要我们陪呢,他们有‘好友团’,元旦组织了丰富的活动,说我们在那反而礙事。”我们忍不住羡慕,不得不承认,青青当初鼓励父母“抱团养老”的决策很有远见。  青青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几乎不愿女儿离开自己的视线。青青和来自荷兰的Liam谈恋爱,遭到
期刊
一  小型房车,我的好友周枫已经租过两年。她可能是一拿到驾照就赶鸭子上架开房车的人,原因说起来辛酸——两年前,周枫嫁了路平,那是她的初嫁,但面对的,是路平带来的已经十岁的女儿。这个女孩名叫路敏,在父母的离婚大战中,她是要保住这个三口之家的守护神。她人小鬼大地做过很多撮合工作,却失败了。所以,她一开始面对周枫的时候,就眼睛里全是玻璃碴子。  虽然,周枫与路平相识时,路平早已离婚,但小姑娘俨然把后妈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