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均衡教育的路上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oj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班班主任张老师抽到的是F榜,F榜的孩子们,你们是一(2)班的学生了!”一名家长志愿者大声宣布道。话音刚落,操场东边的家长方阵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操场南边,一年级300余名新生按随机编排的6张名单榜,排成了六个整齐的方阵,等待着抽签分班。
  上面这一幕,是江西南昌市珠市小学一年级新生分班的场景。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从2008年起,学校就开始实行均衡分班,目前全校这样的均衡班级已达二十余个,占全校班级比近一半。
  不夸张地说,这就是一场“起跑线上的改革”。 从师资的均衡搭配,到班级的均衡分布,不再是行政的一言堂,老师、家长代表全程参与,大家都纷纷表示:“这样的分班,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保障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珠小人认识到这绝不是削峰填谷的消极均衡,而是建峰填谷、提升内涵、点亮特色的积极均衡。珠小人更深知这均衡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牢牢坚守教育的本原——教师和学生,运用中医疗法,通经络,调虚实,让均衡由内到外,由自觉到自然。
  一、舒“经”: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存在
  一所学校均衡发展之“经”,在于师资的均衡。珠市小学以“富脑”、“研修共同体”两大工程为力点,舒“经”理气,孵化优质师资,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存在,成为学生最富营养的文化栖息地。
  1.“富脑”工程
  国学书社、“教育行者”读书交流会、微格训练大本营等,一个个小活动,成了珠小人日程表里的一部分,更成了“富脑”工程的基石,为每位教师的发展搭石架桥。
  国学课,是珠小特色校本课程。虽然隔周一次的国学课教研给老师们提供了一起探讨的课例,但仍有不少老师表示,自己对传统经典大多一知半解,上起国学课,心里有些发怵。
  于是,国学书社活动应运而生。每次活动都贯穿了“热身游戏”、“日进有恒”、“厚积薄发”、“四季擂台”四个板块,亦趣亦赛的形式既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又无形地敦促老师们在每次活动前围绕专题做好功课。哲学、历史、地理、民俗……那些曾经不爱看的书渐渐成为了教师办公桌上的常客。也正是有了这些“生长基”,老师们在书社活动中才能挥洒自如,在国学课堂上才能胸有成竹。有老师笑道:“这国学书社真是个加油站啊!”是啊,一次次书社活动不仅让老师们增长了国学知识,而且让大家明白,国学教育不是简单地背背《三字经》、《弟子规》,而是在“静水流深”的教育中,让孩子体验国学之美。
  2.“研修共同体”工程
  均衡发展的根本任务是提高质量,而教师便是执行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只有教师实现了专业化发展,才能加快学校均衡前进的脚步。
  近几年,二十余位新教师陆续来到珠小。刚走进学校,年轻人多少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为让这些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构建了“333螺旋递增”校本培训模式,助推“研修共同体”工程,提升教师内涵。第一个“3”指建立纵向“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三级联动和横向“教研、科研、师训”三部整合的培训机制。第二个“3”指整体规划形成“新锐教师—先锋教师—首席教师”三个梯队,重视不同层次教师的差异发展。第三个“3”指分“理论研修、实践探究、反思提高”三个阶段实施校本培训。
  全校所有的课堂都是开放的,听课聊课已成为老师们工作中的重头戏,以前是个人备课,而今变成了全组人的共同解读,相互切磋。
  两大工程产生了“孵化”、带动、辐射效应,团队中的个体既是“共欣赏”,也是“相与析”。数十名教师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崭露头角,频传佳音。
  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考核制度,做到“另起一行,多一个第一”,努力将“少数人的胜利”变为“所有努力者的胜利”,创造 出一种“大家都赢”的氛围。开展“十佳师德标兵”、“金牌师徒”、“珠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还特别为45周岁以上的教师设置了“红烛奖”的评比。这些活动赋予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生命价值感,使他们展其力,成其功,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充满信心和期盼,达到“让棋子自己走,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的理想境界。
  二、活“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
  一所学校均衡发展之“络”,在于学生的发展。珠小人以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发展为教育使命,面向全体学生,面对学生全面,承故鼎新,启动“礼育工程”,以礼文化为原点,辐射“正己、待人、处世”三个方面,“节日活动”与“社团活动”同步推进,融合共生,和而相长,让不同潜质的学生获得共同的发展和成功。
  1.节日活动一体两翼,内外兼修
  珠小的孩子们常说:“我们的学校节日多。”学校大队部以节日为载体,将礼仪教育与经典诵读、体艺科技快乐叠加,为孩子们开设了“春风传诵礼仪语 学子乐读经典书”校园读书节;“夏日盛开礼仪花 七彩童心艺韵扬”校园艺术节;“秋风吟咏礼仪诗 阳光少年乐成长”校园体育节;“冬雪纷飞礼仪情 七巧科技梦飞翔”校园科技节。学生们乐在节中,学在节中。
  镜头一:“春风传诵礼仪语 学子乐读经典书”校园读书节
  通过学用礼仪语言、“淘书乐”好书推介讲演比赛、班级礼仪风貌集锦、校园新童谣征集等活动,让学生广泛参与礼仪学习,争做儒雅学生。
  镜头二:“夏日盛开礼仪花 七彩童心艺韵扬”校园艺术节
  开展礼仪训练营活动,从学生仪表、学生礼貌、课堂礼仪、就餐礼仪等11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规范的礼仪训练,强化礼仪意识,宣传礼仪文化。并结合世博会的召开,举办了“打开世博大门,喜迎四海宾朋”世博礼仪文化与城市生态知识竞赛,学生们在富有趣味的竞赛中,检验了礼仪训练营的训练成果。
  镜头三:“秋风吟咏礼仪诗 阳光少年乐成长”校园体育节
  体育节上,各年级学生将古诗吟唱与韵律舞蹈灵动交融,呈现出国学学习的多元化,展示出珠小校园的多彩节日文化。
  镜头四:“冬雪纷飞礼仪情 七巧科技梦飞翔”校园科技节
  一份制作、一点心意、一片温情,科技节中孩子们亲手制作了一件件科技小作品。有为了给老师减轻负担的“长形黑板檫”,有为了给父母放松压力的“按摩球”等。孩子们在实践中悄然进行着自助式的“爱心培植”。
  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四节敦品,经典励行,礼育文化养其内,行诸外。为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位创造了新的生长点。
  2.社团活动一举双得,点面相生
  周一、三、四下午三点半后,校园内总是格外热闹:跑道上,身着运动服的孩子们正在进行田径项目的训练;篮球场上,个子高挑的篮球迷们上篮、扣篮,挥汗如雨;操场上,跆拳道社团的团员们有模有样地挥拳踢腿;教室里,棋迷们专心致志地切磋棋艺,小书法家们挥毫疾书;科技馆里,一双双巧手正做着一项项实验……这是学校“灵动三点半”学生社团活动的真实情景,孩子们在社团活动中浸润性情,植养气韵。
  镜头一:校编操社团——艺术和锻炼的双重盛宴
  校编操就是学校自行编制的具有珠小特色的体操。京剧操、韵律操、健美操、跆拳操、皮筋操等校编操,形式多样,新颖活泼,不仅给学生的课余生活输入新鲜的血液,而且能够调整学生健康的身心,塑造健美的体态,深受学生喜爱。
  镜头二:“小小科学院”社团——科学和生态的完美融合
  大力开展“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主题研究,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协助与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小小科学院”社团让孩子们心中有了“春天”,成了孩子们童年科学探究之路的“助跑器”。
  镜头三:艺术社团——才艺和创造的魅力并绽
  艺术社团包括书法、绘画、合唱、舞蹈等,以美的力量引领人,塑造人,并结合六一儿童节展演活动,充分展示社团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学生多才多艺、富有创造性的天性。
  社团活动一举两得,点面相生,使学生在这“快乐的天地,自由的王国”中,实现了兴趣与个性特长的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有人说,生活在珠市小学的师生是幸福的,因为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共同成长的活力弥漫在每一个角落,融入于每一个细节,滋养着每一个心灵。因为这里,舒“经”活“络”,发展内涵,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有价值的存在,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充分、优质的教育。这也正是珠小人行走在均衡教育路上共同追求的教育理想。
其他文献
【案例】  《船长》一课的教学:  师:“诺曼底”号被“玛丽”号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境。  (学生有的默读,有的朗读,有的分角色练读。当其他同学读完后,有一个学生还在激情朗读,其他学生哄然大笑,读书声戛然而止,这个学生满脸通红。结果教师精心创设的课堂情境完全被破坏了。)  【思考
儿童诗语言通俗、形式自由、充满童真童趣,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对儿童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并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把儿童诗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把诗歌引进课堂,让孩子读诗赏诗,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因美而真,因美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没有语文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语文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因为,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校内与学校外,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仍然高墙阻隔,相互分离。闭门读书的现象还是十分严重。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切实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书面表达能力仍然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写作教学能够有效地弥补学生在书面表达上的不足,帮助学生把口头语言转换为更加正式、简练、精湛的书面语言,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环节。然而,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写作教学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写作任务相对繁重、难度大,导致写作课上学生积极性不高,写作教学成效不显著。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从教经验,基于写作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独占鳌头,不可替代。但静思细想,“读”占鳌头的朗读是否有效呢?不难发现,很多课上一遍又一遍地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并没有实质的提高,原因就在于老师的指导缺失,或指导不得要领,学生们只是有口无心地“和尚念经”。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结合具体案例谈谈课堂中的有效朗读指导。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可供学生阅读和学习的内容实在是多之又多。据有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全世界每年出版的书籍超过50万种,这就意味着每一分钟就有一本新书出版。我们究竟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学生来读呢?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所以,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书籍多么泛滥,我们读书都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是
《鞋匠的儿子》这篇文章出自台湾作家林清玄之手。作家用生动精准的笔墨再现了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面对参议员无礼羞辱时的不卑不亢,用机智感人的演讲打动了大家,征服了全体参议员的场景。这篇文章在苏教版和人教版教材中都被选为第三学段使用,可见这篇文章有着极高的价值。一篇文章一旦进入了课本,它就不再是单纯的文学作品,其中必然要更多地凸显出应用于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教学价值。那么,在面对这篇充满激情同时又文辞精巧的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切听从老师、依赖老师的“顺民”,教师也不再被赋予至高无上的权力。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要想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权力。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应该有哪些权力?  一、主动权  不少教师常常感叹:“这些学生怎么了,做了一遍又一遍的题目为什么到现在还是会错。”其实,不是
音乐是小学教育中陶冶学生情操的一门重要的课,其作用是教给学生如何正确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以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心理特征,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创作潜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如节奏游戏、即兴哼唱等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教学半径,把音乐
课程改革后的教材中计算教学仍占有很大的比重,这是因为运算能力是反映人的智慧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数学乃至物理、化学等学科学习的基础。新教材在安排计算教学的内容时,大多是先提供一幅情境图,再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列出需要学习的算式,从而引入对计算方法的探究。教材这样安排是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那就是密切联系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把数学学习置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这种理念与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