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经济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其趋势不可逆转。中国企业必须顺应潮流,对自身的发展战略进行积极调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从宏观经济的专业视角出发,从三个层面解析了2015中国经济新常态及发展变化的原因。
姚景源指出,中国的经济当前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因此中国的企业当务之急是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那什么是新常态?需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从经济增长速度层面,中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需稳中求进
中国的经济的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要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为什么经济要换挡?姚景源从“投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和排浪式消费锐减”等方面作了论述。
姚景源说,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中国经济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其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过去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速度问题,因为改革开放之初,要解决温饱问题,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要求有一个高的经济速度才能解决问题;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主要的矛盾。
他举例说,好比吃饭,30多年前主要矛盾是吃饱,是数量问题,但是到了今天,中国人吃饭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饱,而是吃好,吃健康,是食品安全。
因此,现在增长速度换挡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也为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空间。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也让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日益显现,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口红利消失。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姚景源指出,人口红利消失主要表现在,一、我国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减少。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前年减少244万,去年减少340万,这个反映到经济上就是各位企业家的用工成本急于下降。表现二、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在去年达到2863元,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涨,可创造的效益却未增加。
中国当前出口受阻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一季度的增长是-6%。和其他劳动力生产国相比,我们在失去原有的优势。而东南亚一些国家,他们利用自身廉价劳动力和三来一补生产产品等,在走中国过去曾经走过的路。
种种现象表明,廉价劳动力生产这条道路在中国已走不通。取而代之的是,以创新的模式代替大资本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
姚景源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去是粗放增长,高能耗、高物耗,有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TP的能耗是美国4倍,日本5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国石油60%靠进口,吃的豆油,有七成是进口。资源的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癌症高发率,这些都要求经济转型。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是好事,是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设备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内在的主要的矛盾和问题的变化,我们再不要像过去那样只注重数量,要把经增长的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但他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换代的一个前提是,稳中求进是总基调,虽然不盲目地追求数量,但是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数量。
二、从经济结构层面,中国的产业结构需根据自身特点完成转型升级
中国的产业结构还需调整和优化,从当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来看,中国的农业极其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总书记讲过一句话,13亿人吃饭问题最大,所以,我们13亿人吃饭的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的手里。这不是一个小事,据悉,去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1200亿吨,而进口粮食超过了70000万吨,中国现在国际市场上一年的进口量从3800万吨到18000万吨,其次中国人均耕地面积2.8亩地,意味着80%以上的农户都是失地农民。此外,中国农村当前有4000万留守妇女,5000万留守儿童,所以当前中国的农业不容乐观。
中国的工业确实成就斐然,据联合国研究统计,在44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81中联合制造产品占世界第一。汽车业,去年占世界总产量25%的市场,机床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8%,造船占40%,发电上面占60%......但问题是,中国的工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力量,中华名族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制造业,因此制造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实现产业升级是必然的。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面临的问题是,比重太低,行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金融,文化产业,包括物流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成熟,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问题。
第三个层面就是经济新常态下,增长动力要转换
过去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是靠投资的要素投入,靠大量的资本投入,而按照目前的态势,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不是短时期的,或者用简单的招法就能遏制住的,所以要研究怎么样在下行的状态下,能够让创新替代过去旧的生产方式 ,用创新来替代过去那种大量的依赖于要素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姚景源说,千万不要小看创新,比如说电视机,今天有液晶电视机,对谁是一个毁灭性产业?显象管生产产业,这个产业被摧毁了;再比如数码相机,对胶卷行业就是一个灭顶之灾。因此我们领会创新,发现现在的创新都是颠覆性创新,革命性、毁灭性的,我觉得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又一个新词是“中等收入陷阱”危险。什么意思?比如拉美一些国家,50年前就达到了中国现在人均GDP水平,但是由于他们创新乏力,50年来还在原地踏步。因此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根本的一点就是创新,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就是靠创新创业,创新会有颠覆性、革命性、毁灭性,但是创新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姚景源指出,中国的经济当前面临十分复杂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中国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因此中国的企业当务之急是适应新常态,进而引领新常态。那什么是新常态?需从三个层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从经济增长速度层面,中国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需稳中求进
中国的经济的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要由过去的高速增长转到中高速增长。为什么经济要换挡?姚景源从“投资的边际效益在递减,和排浪式消费锐减”等方面作了论述。
姚景源说,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这是一个客观规律,中国经济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其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过去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是速度问题,因为改革开放之初,要解决温饱问题,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要求有一个高的经济速度才能解决问题;但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是主要的矛盾。
他举例说,好比吃饭,30多年前主要矛盾是吃饱,是数量问题,但是到了今天,中国人吃饭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饱,而是吃好,吃健康,是食品安全。
因此,现在增长速度换挡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也为改革创造了一个良好空间。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也让诸多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日益显现,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口红利消失。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姚景源指出,人口红利消失主要表现在,一、我国老龄化严重,劳动人口减少。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劳动力前年减少244万,去年减少340万,这个反映到经济上就是各位企业家的用工成本急于下降。表现二、全国农民工的平均工资在去年达到2863元,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这就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但企业面临的困境是:一方面产能过剩,需求不足,另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涨,可创造的效益却未增加。
中国当前出口受阻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一季度的增长是-6%。和其他劳动力生产国相比,我们在失去原有的优势。而东南亚一些国家,他们利用自身廉价劳动力和三来一补生产产品等,在走中国过去曾经走过的路。
种种现象表明,廉价劳动力生产这条道路在中国已走不通。取而代之的是,以创新的模式代替大资本高能耗的经济增长方式。
姚景源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过去是粗放增长,高能耗、高物耗,有数据显示,我国单位GTP的能耗是美国4倍,日本5倍,全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我国石油60%靠进口,吃的豆油,有七成是进口。资源的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癌症高发率,这些都要求经济转型。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是好事,是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和设备环境,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内在的主要的矛盾和问题的变化,我们再不要像过去那样只注重数量,要把经增长的着力点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
但他强调,经济增长速度换代的一个前提是,稳中求进是总基调,虽然不盲目地追求数量,但是还是要保持一定的数量。
二、从经济结构层面,中国的产业结构需根据自身特点完成转型升级
中国的产业结构还需调整和优化,从当前的产业结构特点来看,中国的农业极其薄弱,机械化程度不高。总书记讲过一句话,13亿人吃饭问题最大,所以,我们13亿人吃饭的饭碗必须要端在自己的手里。这不是一个小事,据悉,去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1200亿吨,而进口粮食超过了70000万吨,中国现在国际市场上一年的进口量从3800万吨到18000万吨,其次中国人均耕地面积2.8亩地,意味着80%以上的农户都是失地农民。此外,中国农村当前有4000万留守妇女,5000万留守儿童,所以当前中国的农业不容乐观。
中国的工业确实成就斐然,据联合国研究统计,在440种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81中联合制造产品占世界第一。汽车业,去年占世界总产量25%的市场,机床产量占世界产量的38%,造船占40%,发电上面占60%......但问题是,中国的工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品牌力量,中华名族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制造业,因此制造业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实现产业升级是必然的。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面临的问题是,比重太低,行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金融,文化产业,包括物流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成熟,因此经济新常态下就是要解决产业结构问题。
第三个层面就是经济新常态下,增长动力要转换
过去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是靠投资的要素投入,靠大量的资本投入,而按照目前的态势,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增速下行不是短时期的,或者用简单的招法就能遏制住的,所以要研究怎么样在下行的状态下,能够让创新替代过去旧的生产方式 ,用创新来替代过去那种大量的依赖于要素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
姚景源说,千万不要小看创新,比如说电视机,今天有液晶电视机,对谁是一个毁灭性产业?显象管生产产业,这个产业被摧毁了;再比如数码相机,对胶卷行业就是一个灭顶之灾。因此我们领会创新,发现现在的创新都是颠覆性创新,革命性、毁灭性的,我觉得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又一个新词是“中等收入陷阱”危险。什么意思?比如拉美一些国家,50年前就达到了中国现在人均GDP水平,但是由于他们创新乏力,50年来还在原地踏步。因此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走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根本的一点就是创新,所以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就是靠创新创业,创新会有颠覆性、革命性、毁灭性,但是创新能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