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开封市余店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豫中小村。唯一的不普通,可能是其曾多年牢牢占据“后进村”的位置。
环境污染、缺资源、没特色,余店在成千上万个平原村庄中毫无出奇之处,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这样的村子还能有机会吗?
近年來,借着开封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的政策红利,余店村咬紧牙关求转型,拆猪场、降围墙、改门楼……曾经的“后进村”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成为开封乡村“组织振兴示范点”,还成功晋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人们不禁追问,余店是如何做到的?其蝶变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农村发展探索了某种路径,对其他地区有着可供借鉴的经验?
党群层层带动 抓好“环境革命”
村内污水横流,人人掩鼻而行,超百个大小养猪场在村内存在多年。余店人迫切希望找到一个更有活力的支撑产业。
坐拥开封八朝古都区位优势,村党支部多方考察后决定,转型为民俗民宿文化村,与大宏·爱思嘉农旅集团合作开发,并由上级部门下发专项帮扶资金支持。
目标定了,路走起来却格外艰难。
想发展乡村文旅,环境整治是首先需要迈过的门槛。臭气熏天的环境,没人愿意来游玩;整治环境,就要砸大家手里的饭碗。工作到底怎么推,村党支部书记刘朋全心里也没底。
村里老少爷们来劝的也不少,冷言冷语劈头盖脸地直冲村干部来:“拆了猪场,转型失败了大家吃啥?你们这届‘两委’班子能不能干点正事,不瞎折腾?”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不破不立,为了长远发展,余店村必须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刘朋全表示。
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应是村民。多年来,余店村有着通过民主协商统一思想,解决农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等问题的传统和优势。2018年以来,村党支部通过层层发动,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会,围绕拆围墙、清土地、改立面、拆不雅观建筑等工作,一一进行的协商有60余次,让村民“看到远景”“算长远账”,利用民主协商将民意统一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上来。
此外,余店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1+3+5”党群工作法,即1名党员带动3名居民代表,每名居民代表带动5户群众。
“围墙革命”伊始,群众固守多年的“高门楼、高围墙”思想观念很难改变,一时间工程建设陷入停滞。
面对父老乡亲的指责和亲人的不解与质疑,刘朋全横下一条心,先将自家门楼拆掉改造。开封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陈斌给他出点子说,要拆就要“惊天动地”,拆完就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沟通要及时到位,解放思想要找准时机。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在“头雁”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效仿,全村300余户全部主动投入“围墙革命”,敞开院门欢迎游人。干群拧成一股绳,先后拆除105个共计10万平方米的废弃养殖场,完成了“围墙革命”、基础设施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和“双貌”提升等工作。
在不断实践与坚持中,全村上下形成了“自己事情自己干、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共识,养成了“有事要商量、遇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的习惯。
厘清主体职能 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厘清多元参与主体的职能边界很重要。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资本支持,土地集中统一使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很多村民对此顾虑重重,反对声音很大。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看过学过很多,发展农旅产业心里有底气、无私心。”刘朋全说。
村民不理解,那就一家一家去争取。村干部带头入户宣讲政策,分享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经验。针对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疑惑,村党支部提出,由村委会统一和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集体和投资企业签订协议,给村民和企业都吃了“定心丸”。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余店,干部心里都刻着“责任”,血里都淌着“担当”,党的根基在这里愈发牢固。
工作机制捋顺了,余店村顺势对集体原有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有效整合,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并以集体“三资”为主体,通过收储村民土地统一流转经营,腾出30亩集体建设用地用于项目建设,并为园区运营输送200名务工人员。
通过与公司合作,2019年余店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不到两年,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村党支部也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大宏·爱思嘉农旅集团董事长郭大宏表示,利用百姓闲置院落和土地进行包装打造,实现了“民房变民宿、院落变花园、村庄变景区”的美丽蝶变,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同样是鼓励鞭策。
陈斌将余店这几年的工作总结为“七改七化”,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线、改习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他表示,余店村坚持靠创新思维、市场手段,创新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最终发挥好了政府引领作用、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主观能动性,以及市场的参与积极性。
统筹“五个振兴” 培育村庄活力
随着一栋栋民宿建成,余店村离建设民宿文化村的目标越来越近。建筑是冰冷的,如何能让村子“活”起来,成了余店村思考的问题。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余店村党员干部到开封博物馆、朱仙镇年画馆等处学习,引进诸多文艺元素进驻余店,开设余味宿集、农夫市集、食坊街以及汴梁草原等互动区域,通过“逛农夫市集,品乡土美食,看民俗演艺,赏非遗展示,观田园花海,住乡居民宿”等创意活动,为广大游客打造丰盛乡村文旅大餐。
乡村的活力离不开村民。余店村还引入乡建专家孙君“一宅两户”理念,一层原居民住,二层给游客住,既保护了农民宅基地,又适合城市人旅居养老。
“余店村是开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内,首个尝试发展民宿经济的村庄,以推动开封全域旅游迈入‘村’时代作为民宿产业发展目标,主要有建设精品民宿、美好住家户和美丽庭院三种模式。”陈斌表示,最终目的是打通城乡资产流动,盘活乡村闲置资产,保护绿水青山,让游客“悠然见南山”。
为了给文旅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余店村组织成立评选小组,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评选,对先进家庭进行奖励和公示。村民纷纷行动起来,建成了余店艺术馆,组织开展了书法展、非遗展、民俗文化节等,组建了盘鼓队、腰鼓队,大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田变花海、田园变公园,余店村打造艺术民宿群落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余店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性和劳务性收入;另一方面,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做强村社内置金融,将农村可经营性房屋的使用权“租”给村内民宿、餐饮等项目。返乡创业民宿负责人李国强为记者估算,一个三代五口之家,每年至少增收两万元。
今年“五一”期间,余店民俗民宿文化艺术节开幕,同时国家AAA级景区获批。漫天礼花和喧天锣鼓声中,游客熙熙攘攘,余店人不禁流下激动的泪水。暗下苦功多年,终于迎来收获。
开封市鼓楼区委书记耿国庆表示,余店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余店模式”,一定能让产业兴旺起来、更多农民富裕起来、农村美丽起来。
走在余店的街道巷陌,可以感受到这里每天都在变化,如同春日里正在消融的冰河,噼噼啪啪、由点及面,不断暴发出令人震颤的脉动力量。
“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组织振兴,是凝心聚力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开封市委副书记秦保强表示,乡村振兴的“余店模式”充分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发挥村党支部坚强领导和统筹作用,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大目标。
环境污染、缺资源、没特色,余店在成千上万个平原村庄中毫无出奇之处,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潮中,这样的村子还能有机会吗?
近年來,借着开封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1+6”示范带建设的政策红利,余店村咬紧牙关求转型,拆猪场、降围墙、改门楼……曾经的“后进村”发展日新月异,不仅成为开封乡村“组织振兴示范点”,还成功晋级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人们不禁追问,余店是如何做到的?其蝶变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农村发展探索了某种路径,对其他地区有着可供借鉴的经验?
党群层层带动 抓好“环境革命”
村内污水横流,人人掩鼻而行,超百个大小养猪场在村内存在多年。余店人迫切希望找到一个更有活力的支撑产业。
坐拥开封八朝古都区位优势,村党支部多方考察后决定,转型为民俗民宿文化村,与大宏·爱思嘉农旅集团合作开发,并由上级部门下发专项帮扶资金支持。
目标定了,路走起来却格外艰难。
想发展乡村文旅,环境整治是首先需要迈过的门槛。臭气熏天的环境,没人愿意来游玩;整治环境,就要砸大家手里的饭碗。工作到底怎么推,村党支部书记刘朋全心里也没底。
村里老少爷们来劝的也不少,冷言冷语劈头盖脸地直冲村干部来:“拆了猪场,转型失败了大家吃啥?你们这届‘两委’班子能不能干点正事,不瞎折腾?”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不破不立,为了长远发展,余店村必须要有刮骨疗伤的决心。”刘朋全表示。
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应是村民。多年来,余店村有着通过民主协商统一思想,解决农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等问题的传统和优势。2018年以来,村党支部通过层层发动,召开党支部会、村民会,围绕拆围墙、清土地、改立面、拆不雅观建筑等工作,一一进行的协商有60余次,让村民“看到远景”“算长远账”,利用民主协商将民意统一到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上来。
此外,余店村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新“1+3+5”党群工作法,即1名党员带动3名居民代表,每名居民代表带动5户群众。
“围墙革命”伊始,群众固守多年的“高门楼、高围墙”思想观念很难改变,一时间工程建设陷入停滞。
面对父老乡亲的指责和亲人的不解与质疑,刘朋全横下一条心,先将自家门楼拆掉改造。开封市农业农村局二级调研员陈斌给他出点子说,要拆就要“惊天动地”,拆完就开党员和群众代表会,沟通要及时到位,解放思想要找准时机。
干部不领,水牛掉井。在“头雁”带领下,村民们纷纷效仿,全村300余户全部主动投入“围墙革命”,敞开院门欢迎游人。干群拧成一股绳,先后拆除105个共计10万平方米的废弃养殖场,完成了“围墙革命”、基础设施工程、环境综合整治、美丽庭院创建和“双貌”提升等工作。
在不断实践与坚持中,全村上下形成了“自己事情自己干、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共识,养成了“有事要商量、遇事好商量、做事多商量”的习惯。
厘清主体职能 壮大集体经济
乡村振兴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战役,厘清多元参与主体的职能边界很重要。
乡村振兴离不开社会资本支持,土地集中统一使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但很多村民对此顾虑重重,反对声音很大。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看过学过很多,发展农旅产业心里有底气、无私心。”刘朋全说。
村民不理解,那就一家一家去争取。村干部带头入户宣讲政策,分享各地发展乡村旅游成功经验。针对村民对土地流转的疑惑,村党支部提出,由村委会统一和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协议,村集体和投资企业签订协议,给村民和企业都吃了“定心丸”。
事非经过不知难。在余店,干部心里都刻着“责任”,血里都淌着“担当”,党的根基在这里愈发牢固。
工作机制捋顺了,余店村顺势对集体原有资产、资源、资金进行全面清产核资,有效整合,扩展产业发展空间,并以集体“三资”为主体,通过收储村民土地统一流转经营,腾出30亩集体建设用地用于项目建设,并为园区运营输送200名务工人员。
通过与公司合作,2019年余店新增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近60万元。不到两年,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村党支部也更有凝聚力,村庄更有精气神,村民更有归属感。
大宏·爱思嘉农旅集团董事长郭大宏表示,利用百姓闲置院落和土地进行包装打造,实现了“民房变民宿、院落变花园、村庄变景区”的美丽蝶变,对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同样是鼓励鞭策。
陈斌将余店这几年的工作总结为“七改七化”,即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线、改习惯;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保洁员专职化。他表示,余店村坚持靠创新思维、市场手段,创新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最终发挥好了政府引领作用、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主观能动性,以及市场的参与积极性。
统筹“五个振兴” 培育村庄活力
随着一栋栋民宿建成,余店村离建设民宿文化村的目标越来越近。建筑是冰冷的,如何能让村子“活”起来,成了余店村思考的问题。
作为八朝古都,开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余店村党员干部到开封博物馆、朱仙镇年画馆等处学习,引进诸多文艺元素进驻余店,开设余味宿集、农夫市集、食坊街以及汴梁草原等互动区域,通过“逛农夫市集,品乡土美食,看民俗演艺,赏非遗展示,观田园花海,住乡居民宿”等创意活动,为广大游客打造丰盛乡村文旅大餐。
乡村的活力离不开村民。余店村还引入乡建专家孙君“一宅两户”理念,一层原居民住,二层给游客住,既保护了农民宅基地,又适合城市人旅居养老。
“余店村是开封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内,首个尝试发展民宿经济的村庄,以推动开封全域旅游迈入‘村’时代作为民宿产业发展目标,主要有建设精品民宿、美好住家户和美丽庭院三种模式。”陈斌表示,最终目的是打通城乡资产流动,盘活乡村闲置资产,保护绿水青山,让游客“悠然见南山”。
为了给文旅产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余店村组织成立评选小组,定期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评选,对先进家庭进行奖励和公示。村民纷纷行动起来,建成了余店艺术馆,组织开展了书法展、非遗展、民俗文化节等,组建了盘鼓队、腰鼓队,大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变景区、农房变民宿、农田变花海、田园变公园,余店村打造艺术民宿群落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乡村振兴最核心的任务是增加农民收入。一方面,余店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性和劳务性收入;另一方面,鼓励农民流转土地,做强村社内置金融,将农村可经营性房屋的使用权“租”给村内民宿、餐饮等项目。返乡创业民宿负责人李国强为记者估算,一个三代五口之家,每年至少增收两万元。
今年“五一”期间,余店民俗民宿文化艺术节开幕,同时国家AAA级景区获批。漫天礼花和喧天锣鼓声中,游客熙熙攘攘,余店人不禁流下激动的泪水。暗下苦功多年,终于迎来收获。
开封市鼓楼区委书记耿国庆表示,余店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推动文旅、农旅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成功探索出“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乡村振兴“余店模式”,一定能让产业兴旺起来、更多农民富裕起来、农村美丽起来。
走在余店的街道巷陌,可以感受到这里每天都在变化,如同春日里正在消融的冰河,噼噼啪啪、由点及面,不断暴发出令人震颤的脉动力量。
“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组织振兴,是凝心聚力应对各种困难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保障。”开封市委副书记秦保强表示,乡村振兴的“余店模式”充分说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发挥村党支部坚强领导和统筹作用,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