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养成难题:在视角转换中求解(下)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拷问“是什么”固然重要,但还需要追问“在哪里”。只有弄清楚了“是什么”和“在哪里”,才知道“怎么办”。
  人总是栖身于一定的意义世界。这里既是价值产生的凭借,也是价值呈现的载体。在这个世界中,人不是中心,世界也不是人的对象和客体,双方是一种平等交融的“你-我”关系。“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家对物我关系的智慧解读,颇具开悟启迪意义。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著名论断强调了人的社会属性。其实,人栖身的意义世界,并不只是人类社会,还包括三维物理空间——自然环境乃至浩瀚太空,由时间叠加而形成的四维空间——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世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因此,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进行视角的转换——只有以整体融合的视角来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才能真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需要观念的超越。基于内生态、类生态、自然生态三重圆融互摄的生态系统,站立于跨学科、超学科的高度、我们的眼前豁然涌现:“健康美德生发于完整和谐的生态环境与生活体验当中,而健康美德反过来又能有效涵泳生态行为习惯”(刘钟芬、刘惊铎、卢峰)。所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保证儿童“拥有健康的身心、广泛而专注的兴趣爱好、丰富有益的生活经验、多元开放的智慧、自主而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李顺玉、王志英)。
  我们需要关系的转换。在由人和意义世界所构成的“你-我”关系中,在学校教育意义上,师生关系尤为重要。要让教育入脑入心,就必须坚持“一条铁律,即站回学生的立场,理解其错误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杨静平)。同辈群体对学生道德成长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学校教育应“尽量缩小与同辈群体之间的文化距离”“减少学校教育的强制成分” “借鉴同辈群体的交往机制”(张瑞瑞)。如此,角色的转换、情感的交融改变了原来主客体二元对立的哲学观及师生关系,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恍然步入“有源头活水来”的人格陶养之境。
  我们还需要方法的融合。在由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四维时空中,信息的交流无处不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同样需要借鉴其它领域的有效方法。比如,我们可以引入企业管理、政府户籍管理中的积分制,在把握“量与质的取舍”和“价值取向的融合”(李政)原则下,有效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可以开发校园影视资源,通过“形、声、色与知、情、意相交融”,“助力好习惯养成”(屠烈波)。
  本期专题所刊出的五篇文章,无法也不可能涵盖行为习惯养成的所有话题,但我们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积极探索与思考。
其他文献
1.恰到好处地设计主题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的具体规划者和执行者。对于需要家长配合的活动,教师应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标和过程,使他们认识到活动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从而逐步形成一个意识: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注。    2.恰到好处地安排时间  有的活动如果确实需要家长配合,可定期安排,如每周或两周一次,以便家长灵活安排。    3.给家长布置恰到好处的任务  教师应掌握家长的工作性质、家庭资
摘 要:道德底线是近年来使用得比较频繁的一个词汇,其逻辑前提是道德层次论和道德行为化。然而,道德层次论不符合道德的基本定义,是对道德动机、道德结果和道德人格多样性的误读,是对道德教育阶段性的误解;道德行为化的思路破坏了道德内容规定的完整性,违背了道德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在技术上隐含着根本的缺陷。此外,道德底线的过度使用将导致道德标准的丧失和社会道德秩序的混乱,这必须引起道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警
今年8月中旬,全国第二次实施《纲要》经验交流会在北京举行。自去年8月召开第一次经验交流会以来,这一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举办的全国经验交流会业已成为幼教界的盛会。在今年的经验交流会上,许多非实验区、实验园也充分展示了他们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为帮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会议情况,我们特编发本期“特别报道”一组文章。让我们“唱响主流旋律,坚守核心价值,体现先进理念,展示科学实践”“
摘 要  在开展以公益服务任务为中心的班级惩戒过程中,既要起到“劳力”,即“身体力行”的效用,又要起到“劳心”,即“思想觉醒”的效果。针对班级学生不同类型的违纪行为,通过开展以“我是监管者”“我是设计者”“我是組织者”为主题的“班级公益服务任务”进行教育惩戒,收到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关 键 词  公益服务任务;教育惩戒;劳力;劳心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
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2.了解指纹的类型及指纹的用途,提高观察能力及探索能力。    准备:    1.布置“指纹画展”。  2.《黑猫警长》录像片断。  3.放大镜,印泥,白纸,实物投影仪,硬卡纸等。    过程:    一、参观“指纹画展”,萌发探索兴趣  1.今天我们要去看一个特殊的画展,请你们仔细看。  2.幼儿观看“指纹画展”,教师提
孙正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第一中学校长。全国优秀校长,首期齐鲁名校长,首届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首届山东省十佳创新校长。教育部第二期名校长领航班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实践导师,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齐鲁师范学院基地导师,山东理工大学特聘教授。曾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中国教育报》等各级教育报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的角度会
万老师带班记⑦  万博,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东省中小学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万老师带领的工作室团队承(协)办过各级班主任能力大赛和市、区级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培训,并开设有市、区级继续教育课程;首创工作室小组自为发展、师带徒成长共同体、雷霆反馈防拖延症等培训模式。  万老师热爱教书,钟情育人,善以特色文化构建卓越班级。她用细腻而巧妙的爱心和智慧,成为一届又一届孩子生命
摘 要着眼大多数普通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提炼其成长的关键词,针对班主任的成长问题设计培训主题;根据年段、成长阶段等情况创设多元研讨形式,促进每一个班主任深度“浸入”培训过程;以多元评价、关注评价后续跟进等措施,延伸培训效果 ,从而促进区域整体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  关 键 词班主任队伍建设;培训方式;塔基工程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8-0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立足课堂主渠道,以多彩的学习生活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以生动的德育活动,让师生在生动的文化体验中生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从而以学习成果见证和彰显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文化;活动体验;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9)07-00-03  “少成若
摘 要 作为品德课堂常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师往往注重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却忽视了小组学习过程本身和评价的德育价值。观照儿童立场的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注重“学习过程”本身,将每一个环节都视为儿童品德成长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自己和同伴之间进行比较和反思,从而在主体评价和反思中实现道德成长。  关 键 词 品德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儿童立场;主体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