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历史课堂教学 实施创新教育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是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历史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创新人格的培养贯穿历史课教学的始终。
  
  一、坚信学生中蕴藏着创新能力,及时助燃创新火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者和认知者。教师应以教材为媒介,设计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想方设法搭建舞台,为学生展现创新精神的表演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师要全神贯注地仔细观察,调动全身感官去搜索、捕捉学生创新精神的火花,并不失时机地吹风助燃。讲“唐朝农业的发展”(人教版)时,请一名学生按图叙述筒车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该生提到筒车上面斜绑着许多竹筒。可课本上没有“斜”字。他说:“我感觉只有‘斜’绑着的竹筒,才能正常地取水、兜水、倒水,课本叙述不够准确”。后来,我查阅了资料,在刘献庭的《广阳杂记》上找到了答案,说明该学生是对的。我对学生们说:“李同学超越了课本,向课本挑战成功,其他同学也一定能行!”“拨这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历史课被一朵朵创新的火花点缀着,大放光彩。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生疑
  
  尊重学生的个性,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办成开放式的课堂,可以解放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并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生疑好问是学生的天性。爱因斯坦、牛顿、瓦特等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从思考一个个小疑问开始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及时质疑,激发其求知欲,及时说出其奇思妙想。在学习南北朝文化中的《木兰诗》“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诗句时,突然一女生站起来问:“老师,这句诗有误,过去女人从小裹脚,怎能认不出木兰是女郎?”我当时愣了,后来找资料知道女人裹脚是从南唐开始的,于是及时表扬了那位学生。
  
  三、引“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深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与思考”。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着丰富的感情,教师的任务就是将他们的情感激发出来。每一课教学中都需要情感的激流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冲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撞出其创新的火花。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与渔,不如授之与欲”。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创造性智力,也需要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水平,培养其学习兴趣,乐在其教,乐在其学。
  
  四、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不止一种,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教学中,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是对传统求同思维的挑战。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求异思维。在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求同思维训练的同时,应加强求异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依据现有知识敢于大胆想象,敢于标新立异。求异主要源于思维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而思维求异往往是创新的开始。伽利略由于对“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世界”这一修道院老师的求异,才有了天文望远镜的诞生;李四光由于对“中国贫油论”的求异,才有了大庆油田的开发。
  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更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挖掘和培养。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的任务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而是要让他们从历史中学会思考,并进一步学会创新。
  
  参考文献
  [1]浅谈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教学,2004(8).
  [2]香港历史教学思维训练的特点.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1-2).
  [3]“为创造而教”——浅说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问题.中学历史教学,2004(4-5).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本文初步探讨了北缘蔗区甘蔗秋植的播种时间和越冬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助膜夹蔗叶或稻草的方法覆盖蔗苗,可以有效地避免冻害,秋植播种适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秋植蔗与春植蔗比较,总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预示着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在社会生产力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必不可少,但有了知识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做到学有所用,学了能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小学初中的数学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比如买铅笔,分苹果等,但在高中由于知识的逐步加深、抽象,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的任务,很少联系生活,而学生更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化,新一轮课改正积极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要求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打破知识中心,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打破教师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倡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高中地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以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要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出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学生。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学习,发现案例教学是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师生全方位交往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只是教与学的关系,他们还在课堂生命中涌动和成长.如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凸现关爱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笔者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中,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努力构筑有效的课堂互动平台,实践教与学方式的优化.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创设有效的课堂互动场景呢?笔者结合课改实践中的经验,浅谈个人的体会和认识.  
《科学》课程突出了科学探究的重要地位,科学探究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方法与过程的理解。而收集相关信息,将已有的科学知识和问题相联系,提出合理的猜想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尤为关键。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可以说,没有猜想就没有科学的进步。  一、培养学生猜想能力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学生验证自
提出了一种采用脑电放大器实现BSPM的方案。方案采用两台64导联脑电放大器采集体表电位信号,通过零相位数字滤波器滤除干扰,最后结合导联布置位置和处理后的信号重构出BSPM。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五个要素中的第一要素,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过程中,认识到化学学科的价值,进而
0引言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常用阿托品散瞳,以减少滤过过强,促进前房尽快形成;也可加用去氧肾上腺素以增强扩大瞳孔的作用.在临床应用时一定要警惕上述药物的副作用,尤其对高龄男
介绍一种用于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的动作特性自动测试系统设计,通过下位机的微控制器精确采集断路器在漏电流条件下的切断时间,并将数据传输至所设计的上位机进行记录。详细分析
地理教材分析主要是对教材结构进行分析,对地理教材的正确分析与合理运用是有效地理教学的起点,也是正确定位教学目标的前提。笔者尝试利用ISM分析法对高中地理教材的部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