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态生成演绎别样精彩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中等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1983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预设固然重要,但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动态生成,以动态的观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巧设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意外,及时捕捉意外资源,随机应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引领”, 从而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充满精彩与生命活力.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动态生成;路径;策略;探究
  有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是动态而开放的,而并非对预设的照搬与复制. 但放眼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因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常常是严格按照预设路线,不懂变通,错失了生成性资源,淹没了学生的创造性想法,导致课堂僵化、呆板,失去了生命与活力. 若要克服上述问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课堂的动态生成,以动态的观点来优化课堂教学,巧设教学情境,关注课堂意外,及时捕捉意外资源,随机应变,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引领”,以动态生成演绎出别样精彩,让数学课堂焕发活力.
  [?] 设置问题情境,推进生成
  学生的学习需要依赖有关情境,同时学生也并非是空着脑袋融入情境的. 因为通过多样学习与日常生活,学生积累了有关学习经验,储备了较为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对事物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观点. 即便是一些陌生的事物或问题,不能借鉴直接现成经验,学生还是会以原有经验与认知能力为基础,进行猜测与假设,促进知识与智慧的生成.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生活经验,围绕教学内容,巧设教学情境,尤其是能够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形成新的问题,更迫切地想要克服障碍,解决问题,促进情感、思维、经验的全面参与,使其更自觉地融入数学课堂,与教师一起“生成”知识,生成智慧.
  如教学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对数函数》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自主绘制两组函数图象:①y=log2x,y=2x;②y=logx,y=
  ,再观察函数图象,说说它们有何关系?如果教学条件允许,还可以请几位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操作,以flash动画将y=
  与y=2x的图象沿着直线y=x动手翻折而获得y=logx与y=log2x的图象. 这样,学生会更直观地发现各图象之间的关联,了解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联系. 而后再继续引导学生根据多媒体呈现的函数图象或自绘函数图象,类比联想先前学的指数函数的性质,探讨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变化规律,将研究结果与图象加以“整合”,使之变成知识图表. 于是,在观察分析与类比讨论中,原先模糊不清,甚至相互矛盾的看法也会变得更明朗化,学生也会达成共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对数函数的图象特点与性质,而是设置有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独立观察、积极思考、讨论与操作中自主感悟,自动生成“类比联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在师生交流互动中,生成知识.
  [?] 捕捉课堂意外,灵动生成
  我们知道,课堂是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往往和“意外”相伴. 一方面,教学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体,会有出其不意的想法或超出预设之外的质疑,给教学带来诸多“意外”. 如果教师不置可否或置之不理,仍旧遵循固定“线路”,也就失去了生成性资源,错失灵动生成的机会,课堂只是机械呆板的. 另一方面,课堂会遭遇其他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扰乱正常秩序,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学习情绪. 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若要打造动态生成式课堂,教师需要正确对待课堂意外,以生成的态度来看待教学,善于发现“意外”背后的生成性资源,能够灵活对预设内容加以适当调整或合理改变,巧妙重组多样的“意外”信息,使之转变成学生思维的启发点、动态生成的生长点,更好地满足学生学的需求,使数学课堂绽放创造与智慧的火花,充满生成的精彩力,让每堂数学课均变成无法复制的、独一无二的灵动生命历程,焕发出勃勃生机.
  例如,教学“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当学生把握有关定义之后,提出思考问题:要怎样才能判定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呢?有的学生会想到定义法,但这一判断方法比较复杂,要看一条直线是否垂直于平面中的所有直线. 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想想是否可将“所有”直线变为“有限”数量. 思索后,学生明白如果直线垂直于平面中的一条直线,无法说明直线垂直于该平面. 接着,对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两条平行直线的情形进行演示,结果表明还是不可以证明. 再引导学生猜测倘若两条直线没有平行呢?又是否可证明呢?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再让他们利用事先准备的三角形纸片进行实验验证:①过△ABC的顶点A将纸片翻折,则形成折痕AD,再把翻折后的纸片竖直放于桌面上,其中DC,BD接触桌面. 思考:折痕是否垂直于桌面?折痕怎样才垂直于桌面?多数学生意见一致:折痕是BC的高线时会垂直于桌面. 这样,学生的思维跟着预设方向前进. 突然,有几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①我没有用三角形纸片,但也可以使折痕垂直于桌面. 那么随意的形状是否均可以呢?②我翻折的时候,折痕并非BC的高线,但也能够垂直于桌面. 这些“意外”反映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与想法,也是出于预设的具有价值的生成性资源. 为了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也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教师放弃了让学生归纳判定定理的计划,顺学而导,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意外”探究中:①请想想折痕是BC的高线与不是BC的高线时与桌面垂直的两种情况,存在怎样的共性?②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中,不变的有哪些?③纸片的形状是否可以任意?倘若不是,又该具备哪些条件呢?等等. 这样,教师抓住了意外资源,能够及时运用问题串的方式,巧妙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让学生在智慧碰撞中生成精彩,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发掘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别样的惊喜.
  [?] 巧妙运用错误,智慧生成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发现,教师在引领学生建构知识时,学生会迁移原有经验与知识,对新的问题提出这样或那样的假设与猜想.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不会总是成功的,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认知偏差或理解错误,这是无可厚非的. 若利用得当,还能让学生获得真理,发掘新的知识.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失败是有教导性的. 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到的一样多.” 另外,从教学资源开发角度看,“错误”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如若教师善于捕捉,灵活筛选,则能将“错误”变成学生自主探索与深入思考的新生长点、课堂教学的新着手点、鲜活而精彩的转折点,成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动态生成,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反之,教师总是一味地回避“错误”,就会错失别样精彩.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出现错误之时,教师不能忽视那些错误资源,而是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善于发现资源,能够灵活运用错误,以错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与智慧的生成,让数学课堂更高效.
  首先,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同错误时,教师不能总是直接纠正他们的错误,可以灵活地设置有关情境,以问题等形式巧妙地抛给学生,启发与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实践操作、比较分析等方式进行自主领悟,能够自主发现错误,找出错误原因,并探索有关解决策略. 其次,教师需要通过故意示错、设置“陷阱”、辩论等多样方法,诱导学生们暴露思维与认知错误,并在思维碰撞中意识到自己出现的错误,在集思广益中找出有效的解决对策,让学习变成主动探索过程,促进动态生成,也强化学生自主感悟与自我反思的能力.
  如学习苏教版高中数学选修1第二章《双曲线》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布置了如下习题:P是双曲线-=1上的点,它与双曲线左准线的距离等于4.5,请算出点P与右焦点之间的距离. 在习题讲评时,数学教师可利用投影仪来呈现学生的错解:根据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则有=,所以PF1=7.5. 根据双曲线第一定义,则有PF1-PF2=6,所以PF2=1.5或13.5.对于上述结果,有些学生产生了疑惑:PF2=1.5﹤2a=6. 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解释说明,而是引导学生一起讨论与交流,在思维碰撞与交锋中,学生们会有所发现与觉悟:如果点P位于双曲线右支上,那么PF2≥a+c=8>7.5,这不符合题设,可见点P应位于双曲线左支上,所以点P与右焦点的距离等于13.5. 这样,通过灵活运用错误资源,诱导学生自主发现错误,使其更积极主动地探寻正确结果,让知识在智慧中生成与建构.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意识到预设固然重要,但动态生成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为课堂教学不是封闭静态的系统,不能局限于预设计划,还需要考虑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够纳入弹性空间,并随时关注课堂变化,善于及时捕捉课堂意外,机智而巧妙地应对,从而让课堂走向动态生成,充满精彩与生命活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对有效性教学的定位是通过教学既能使学生获得发展,又能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本文拟通过笔者近期的一堂区级高三数学复习示范课的教学过程和反思,探求如何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数学课堂”.  关键词:教学过程;反思;有效性教学;发展;复习课  [?] 问题的提出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为基础知识的串联复习阶段,本轮复习的总体目标是“梳理知识,理清概念,提高效率;夯实三基,归纳方法,提高能力;
期刊
摘 要:本文拟通过对2013年福建省高三质检理科数学第19题的命制思路的“寻根溯源”,尝试对试题进行“类比、推理、联想”,形成命题的方向,并借助这样的反思,加深对圆锥曲线定值问题解决方法的本质理解,加深对教学过程中从发散到回归的教学理念的升华,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活水长流”的效果.  关键词:寻根溯源;类比联想;设而不求  罗增儒老师在《数学解题学引论》一书中曾对数学的解题方法
期刊
摘 要:两曲线的交点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组的公共解问题,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解,同时,也可以数形结合思想为指导,动态地考察两曲线的位置关系.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本文以一道典型试题为例,对此做了一番探讨.  关键词:曲线交点;圆;椭圆;求解策略  通常,我们把两曲线的交点问题转化为求方程组的公共解问题,进而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求解;这种方法符合我们解题的思维习惯,可是由于上面的第二个转化极易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程的理念在指导广大一线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普遍的不良倾向,本文试对这些不良倾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情境应用;问题设计;思维培养;合作交流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变革,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在教师. 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大教师在理念上已形成共识.教师们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实施新课程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教育要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建构水平、创新精神为导向,将学生从大量重复、无效的解题训练中解放出来,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出色探索能力、综合素养的人才. 本文将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创新.  关键词:课堂;创新;新课程;解题;互动  创新是教育的难点,但却是教育的希望.传统课程在培养学生扎实基本功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因
期刊
摘 要:对学生来说,教师的概念教学核心任务是引导学生认知新知、运用新知,并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开拓思维,注重新知的理解和思维的开拓便成为首选. 本文谈谈如何对学生启发新知和开拓思维,并产生一些思考.  关键词:新知;思维;课例;直线;圆;位置关系  近日,笔者参与了一次课例研究,选择的是《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 本课着重体现了解析几何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数形是一家,解题不分离”的意
期刊
摘 要:高考中解析几何解答题学生经常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局面,究其原因是:(1)选择参数随意;(2)建立等式随意;(3)消参数随意;(4)等式变形随意.  关键词:交点;等式;变形;参数;原因;随意  [?] 题目呈现  (浙江高考2009年文科第22题第2问)已知抛物线C:x2=y上一点P的横坐标为t(t>0),过P的直线交C于另一点Q,交x轴于点M,过点Q作PQ的垂线交C于另一点N.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不等式acosθ+bsinθ≤(a,b,θ∈R,ab≠0)(或其等价形式)的结构出发,联想代数或几何模型,得到了该不等式的六种证法.  关键词:不等式;模型;证明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不等式的结构特征,可以联想不同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一题多证.本文以不等式acosθ+bsinθ≤(a,b,θ∈R,ab≠0)的证明为例,供参考.  
期刊
摘 要: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效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省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下一次教学的强烈渴望. 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堂小结的设计原则和有效进行课堂小结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课堂小结;有效;设计原则;方式  [?] 问题的提出  课堂小结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在一堂课临近结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探究学习,从中挖掘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提炼出一些重要的数学结论,使学习更有效,知识掌握更牢固.  关键词:基本不等式;探究学习;拓展应用  基本不等式:  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号).  如果a,b∈R,那么≥(当且仅当a=b时取“=”号).  教学时,不能到此为止. 否则,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