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角度的随意化

来源 :上海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诗所展示的始终只是一种纯粹的生命意识。这种意识寓于我们周围外观上显得杂乱无章的生活或语言现象之中,而且是在它们之间建立审美秩序的唯一依据。现象越零乱,这种意识的纯粹就越容易为人们所察觉。基于这一点,诗的笔触应该呈现出一种无所不在的随意化倾向,以更快的跳跃变换审美角度,以期获得陌生化效果。从另一方面讲,审美角度也就是在这种纯粹意识的制约下趋向 Perhaps the poem shows is always just a pure sense of life. This awareness lies in the cluttered appearance or linguistic appearance of our surroundings and is the sole basis for establishing an aesthetic order between them. The more clutter of the phenomenon, the more purely this awareness is perceived by people. Based on this, the poetic strokes should show a ubiquitous casual tendency to change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with a faster jump in order to obtain unfamiliar effec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also tends to be restricted by this pure consciousness
其他文献
我的家乡夏季的时候很美。站在田边,放眼望去,眼前全是深深浅浅的绿:田野里身材修长的玉米、亭亭玉立的水稻、羞羞怯怯的豆苗;路边那长青不败的针叶松、枝繁叶茂的白杨树;就
印度流传着一个关于农夫阿利·哈费特的故事。一天,一位老者拜访阿利·哈费特,老者说:“你若得到拇指大的钻石,就能买下附近全部的土地;倘若能发现钻石矿,还能够让你的儿子坐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上,发表了陈述、赵守运同志的《再探“价值”与“真理”的关系——兼与李德顺等同志商榷》(以下简称《再》文),承蒙赐教,不胜荣幸。我仔细
作为人,尤其是当代人,总是渴望理解、交流,追求人生历程中心理体验的丰富性,好奇、探险、寻求变化,崇尚创造精神,表现出当代人特有的“多动症”,这就是近年来人们重新认识自
本文在总结前人关于《墨辩》逻辑和亚里士多德逻辑以及因明相贯通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从《墨辩》是否对三物论式作了理论形态的说明以及公理化思想和思想来源三个方面,探讨了《墨辩》的"故"、"理"、"类"逻辑三范畴原理不是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因明的三支相同的具体论式,指出《墨辩》的"效"、"援"、"譬"、"推"等论式属于演绎类比。作者认为,演绎类比是《墨辩》逻辑乃至以《墨辩》逻辑为代表的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主要特点,也是《墨辩》逻辑对世界逻辑史的独特贡献所在。作者还从《墨辩》逻辑与中国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不符,与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美育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教育影响力,美的三大领域,即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对个人的心灵、品格乃至于对整个社会的心理和精神风貌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其中,尤以
‘掣,-一l譬.}。 瞥叮二‘.__二、二’.一.一一{爆一人五38有趣的书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 - a l analogy.}. Glance bite II ’.__ two, two’.
期刊
我国七十年代末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曾经有力地冲击了思想意识领域中的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论。表现在文艺创作方面,文艺家的主观能动性和文艺创作的特殊规律开始受到了人们
也许“疲惫”是一个表语吧,又或许是一个状语。又有什么关系呢?是个主语也说不定呢!——题记一、疲惫=赌气?好小好小的时候,经常犯错,但又不接受批评,时常赌气,一副固执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