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具体山地火扑救案例分析,对扑救山地火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山地火;森林资源;地形;扑救技术;组织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98-1
山地火灾是我国北方地区防火高峰期最容易发生的火灾,具有突发性强、撲救难度大、地形复杂、人员机械难以展开等特点,进行山地条件下扑救技术研究对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保护景区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效益。
1 事件回顾和形势分析
2011年3月7日下午14:30左右,龙门景区管理处瞭望塔呼叫,东山二广高速以西,草店荒山发生火情,火势较大,正在向景区蔓延,需要支援扑救。
火情就是命令,管理处立即组织机关防火队伍携带工具赶赴现场,同时要求东西山中队积极准备做好救援准备,最靠近火情现场的东山乾元山班做好防范及扑救工作。
10分钟后,救援队伍来到火情现场,当时火情现场形势非常危急。当时的形势是:一是地形复杂。火情现场是一片很陡峭的荒山,其中有当时修路的碎石料渣,人员难以攀登;二是草情严峻。时值3月份,连续近一个月未下雨,枯草已经完全干枯,非常容易燃烧。当时虽然火情现场面积已经近20余亩,但是烟不是很大,可见杂草的干枯成度已经达到最高级别:即有火不见烟。同时杂草较高,且有柏树密植其中,含油性较高,如果不及时扑救,很有可能出现火上树的情景。三是扑救时间紧迫。草店荒山地形非常复杂,东接二广高速,西邻龙门景区,与景区之间只有一条约50米的沟底麦田相隔。当时火头有三股:一股是紧挨二广高速向北延伸,顺着高速公路向北50米左右是一个面积较大且与景区紧挨的荒草区,如果不能在50米有效范围内截住火头,火势有可能向北再向西进入景区,那时形势会更加危急;第二股火头向坡下延伸,但该地坡度较大,且碎石较多,人员很难在坡上立脚,救援难以开展,只有等火头延伸到山脚下或者地势较为平坦区域或者是石草交接处,方可进行扑救,并且必须在火头到达山脚下麦田之前将其歼灭,方能保障火头不进入景区范围;第三股火头向南延伸,那块地形坡度不大,且草势也不是很多,可以进行扑救,但是路途较远,需要时间较长一些。四是机械难以到达。着火地域两山对峙,沟底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供农民耕作,水车及机动车辆难以到达,以此无法有效提供水源,使用高效灭火工具。只能使用二号扑火工具,部分使用灭火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山地地表火扑火案例。
2 山地火扑救技术应用及实施
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处做出了以下扑救措施:一是分清主次:第一股火头是重点,第二股火头是难点,第三股火头是要点。对于第一股火头,需要派出两名有经验的扑救人员在杂草较弱处开辟隔离带,截住火头,在火势较小时及时在后面用二号工具进行扑救;对于第二股、第三股火头,需要赶时间把人员和灭火设备及时运到最近扑救区域,兵分两路,一路主要人员在沟底对第二股火头进行堵截,一路少量人员带二号工具扑灭第三股火头。二是在人员安排上,特别是对于第二股、第三股扑救上,要做到梯次跟进,就是不要一下子把人员全部撒上去,要根据火情现场烟熏火烤,人员难以长时间工作的特点,把人员分成两批或数批,第一批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撤到安全区域,第二批人员再进行扑救,这样可以保存体力和人员安全,不会因为烟熏等情况出现人员安全事故,且可以提高效率;三是在工具使用和分布上,组成扑救小组,工具合理安排,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灭火机,一把拖把、一把扫帚、一把铁锨,这样工具可以各尽其力。同时要注意配合,如果区域较为宽阔,则灭火机可以集中使用,要注意配合,灵活使用;四是注意不留余火,不留隐患。在各股火头镇压下去后,要留部分机动人员看守现场,防止因为风力或者灰烬未尽而发生复燃现象,这是扑救的最后一点却也是容易忽视的一点,且不可因抱麻痹心理和轻敌思想而抱憾。 五是火情现场必须指挥得当。在火情现场必须成立有主要领导参加的现场指挥和一线指挥。在扑救现场及各扑救小组必须有负责人进行指挥,各参加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指挥人员要根据风力风向及地形条件、火场烟度条件、工作条件进行合理指挥,要确保扑救得力,人员安全。现场指挥必须保障一线需要人员可调来,同时防范工作不松懈。
由于措施得力,扑救及时,3·7草店火情得到了及时扑救,未对景区资源造成损失,使火灾损失降到了最小,人员安全得到了保障。
3 要点回顾及结论
“3·7”火情扑救的圆满结束,从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1.及时发现是扑救顺利的前提因素,正是我东山303高地瞭望塔人员的及时发现和准确报告,为扑救及时赢得了有利时间;2.尽量短时的到达指定地点是扑救胜利的先决因素。山地火着火原因复杂,地形变换多样,只有平时尽量多的熟悉地形,在遇急条件下要尽可能使用机械,这样可以缩短近火时间,还可以有效保存扑救人员体力,为扑救胜利取得有利保障;3.抓住扑救时机是关键要素。山地火一般是山高坡陡,人员难以展开条件下进行,因此要考虑风向、火势、坡度等多种综合因素,寻找“敌方”薄弱点。组织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4.梯次作业是要点。山地火扑救难度大,火场高温炽热,人员难以长时间坚持作业,因此有计划保持扑救人员体力是取得扑救顺利的要点和巧点。
作者简介:高文霞(1968-),女,河南新安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白园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区资源保护和生物防火植物应用;张路伟(1966-),男,河南洛阳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白园工程师,研究方向:景区资源保护及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樊治国(1967-),男,河南孟津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景区资源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李英武(1970-),男,山西平陆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及利用。
关键词:山地火;森林资源;地形;扑救技术;组织
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298-1
山地火灾是我国北方地区防火高峰期最容易发生的火灾,具有突发性强、撲救难度大、地形复杂、人员机械难以展开等特点,进行山地条件下扑救技术研究对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保护景区资源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效益。
1 事件回顾和形势分析
2011年3月7日下午14:30左右,龙门景区管理处瞭望塔呼叫,东山二广高速以西,草店荒山发生火情,火势较大,正在向景区蔓延,需要支援扑救。
火情就是命令,管理处立即组织机关防火队伍携带工具赶赴现场,同时要求东西山中队积极准备做好救援准备,最靠近火情现场的东山乾元山班做好防范及扑救工作。
10分钟后,救援队伍来到火情现场,当时火情现场形势非常危急。当时的形势是:一是地形复杂。火情现场是一片很陡峭的荒山,其中有当时修路的碎石料渣,人员难以攀登;二是草情严峻。时值3月份,连续近一个月未下雨,枯草已经完全干枯,非常容易燃烧。当时虽然火情现场面积已经近20余亩,但是烟不是很大,可见杂草的干枯成度已经达到最高级别:即有火不见烟。同时杂草较高,且有柏树密植其中,含油性较高,如果不及时扑救,很有可能出现火上树的情景。三是扑救时间紧迫。草店荒山地形非常复杂,东接二广高速,西邻龙门景区,与景区之间只有一条约50米的沟底麦田相隔。当时火头有三股:一股是紧挨二广高速向北延伸,顺着高速公路向北50米左右是一个面积较大且与景区紧挨的荒草区,如果不能在50米有效范围内截住火头,火势有可能向北再向西进入景区,那时形势会更加危急;第二股火头向坡下延伸,但该地坡度较大,且碎石较多,人员很难在坡上立脚,救援难以开展,只有等火头延伸到山脚下或者地势较为平坦区域或者是石草交接处,方可进行扑救,并且必须在火头到达山脚下麦田之前将其歼灭,方能保障火头不进入景区范围;第三股火头向南延伸,那块地形坡度不大,且草势也不是很多,可以进行扑救,但是路途较远,需要时间较长一些。四是机械难以到达。着火地域两山对峙,沟底有一条狭窄的小路供农民耕作,水车及机动车辆难以到达,以此无法有效提供水源,使用高效灭火工具。只能使用二号扑火工具,部分使用灭火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山地地表火扑火案例。
2 山地火扑救技术应用及实施
针对这种情况,管理处做出了以下扑救措施:一是分清主次:第一股火头是重点,第二股火头是难点,第三股火头是要点。对于第一股火头,需要派出两名有经验的扑救人员在杂草较弱处开辟隔离带,截住火头,在火势较小时及时在后面用二号工具进行扑救;对于第二股、第三股火头,需要赶时间把人员和灭火设备及时运到最近扑救区域,兵分两路,一路主要人员在沟底对第二股火头进行堵截,一路少量人员带二号工具扑灭第三股火头。二是在人员安排上,特别是对于第二股、第三股扑救上,要做到梯次跟进,就是不要一下子把人员全部撒上去,要根据火情现场烟熏火烤,人员难以长时间工作的特点,把人员分成两批或数批,第一批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撤到安全区域,第二批人员再进行扑救,这样可以保存体力和人员安全,不会因为烟熏等情况出现人员安全事故,且可以提高效率;三是在工具使用和分布上,组成扑救小组,工具合理安排,每个小组安排一个灭火机,一把拖把、一把扫帚、一把铁锨,这样工具可以各尽其力。同时要注意配合,如果区域较为宽阔,则灭火机可以集中使用,要注意配合,灵活使用;四是注意不留余火,不留隐患。在各股火头镇压下去后,要留部分机动人员看守现场,防止因为风力或者灰烬未尽而发生复燃现象,这是扑救的最后一点却也是容易忽视的一点,且不可因抱麻痹心理和轻敌思想而抱憾。 五是火情现场必须指挥得当。在火情现场必须成立有主要领导参加的现场指挥和一线指挥。在扑救现场及各扑救小组必须有负责人进行指挥,各参加人员必须听从指挥,指挥人员要根据风力风向及地形条件、火场烟度条件、工作条件进行合理指挥,要确保扑救得力,人员安全。现场指挥必须保障一线需要人员可调来,同时防范工作不松懈。
由于措施得力,扑救及时,3·7草店火情得到了及时扑救,未对景区资源造成损失,使火灾损失降到了最小,人员安全得到了保障。
3 要点回顾及结论
“3·7”火情扑救的圆满结束,从中我们得到的结论是:1.及时发现是扑救顺利的前提因素,正是我东山303高地瞭望塔人员的及时发现和准确报告,为扑救及时赢得了有利时间;2.尽量短时的到达指定地点是扑救胜利的先决因素。山地火着火原因复杂,地形变换多样,只有平时尽量多的熟悉地形,在遇急条件下要尽可能使用机械,这样可以缩短近火时间,还可以有效保存扑救人员体力,为扑救胜利取得有利保障;3.抓住扑救时机是关键要素。山地火一般是山高坡陡,人员难以展开条件下进行,因此要考虑风向、火势、坡度等多种综合因素,寻找“敌方”薄弱点。组织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是取得成功的关键;4.梯次作业是要点。山地火扑救难度大,火场高温炽热,人员难以长时间坚持作业,因此有计划保持扑救人员体力是取得扑救顺利的要点和巧点。
作者简介:高文霞(1968-),女,河南新安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白园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景区资源保护和生物防火植物应用;张路伟(1966-),男,河南洛阳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白园工程师,研究方向:景区资源保护及风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樊治国(1967-),男,河南孟津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工程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景区资源保护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李英武(1970-),男,山西平陆人,龙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及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