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晋升的错位与回归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ey2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官,是一个让我困惑且充满魅力的词汇……但当提起笔想探究一下中国法官的真正含义却备感困难。”一位获得审判资格已6年多的法官,在追寻自己所属群体的身份意识时产生了困惑。
  在哈姆雷特似的“留下还是离开”的自我追问中,他用相对隐晦的方式表达了选择留下的人将要面对的挑战—“要接受科层制下的晋升体制,要靠结交和利用体制内的朋友获得稀缺的上升空间。”
  他对法官身份意识的困惑与追问背后,是中国法官每年大量流失的现实,众多法官离开法院,要么走入社会,要么调到党政机关。
  自1999年起,最高院每5年公布一个司法改革纲要。前3个改革纲要都提及法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但诸多良好的改革愿望并未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方案,为接下来的司法改革给出了大胆而具有突破性的指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便是司法机关要进行“符合职业特点”的人事制度改革。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有消息称,最新的中央层级的司法改革方案将很快出台。有的省份还提出愿意就法官单独序列管理进行试点。
  在当前法院人事晋升制度下,法官是如何偏离了“职业特点”,又陷入了怎样的身份迷局?

错位的晋升


  “法官等级是大家最不在乎的,既和钱没多大关系,和权也没多大关系。”曾在某副省级城市基层法院工作了十多年的康律师这样告诉《南风窗》记者。
  他说的法官等级是指中央组织人事部门和最高院为法官“量身定做”的4级12等体系,从最低的5级法官到高级法官,再到大法官和首席大法官,中国的法官被划分成12等。
  除法官等级外,中国的法官还可能在行政职位、行政级别、审判资格,以及党内职务等向度上获得晋升。然而,吊诡的是,与法官身份最为密切的法官等级晋升轨道,却最不为法官们所看好,对法官们的身份定位所起的作用也最小。
  辽宁法官兴成鹏的观察是:“被虚化和边缘化的法官等级制度几乎没有发挥出建立法官单独序列所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反而助长了法官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法官等级并不是根据个体法官办案能力和资质来评定,而是与法官的行政职位、法院的层级“捆绑”在一起,想要获得高的法官层级,首先得获得相应的行政职位或者进入层级更高的法院。
  贵州盘县法官董均康发现,根据中国的《法官法》,“法官等级的确定,以法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审判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但是由于法官等级依附于其他晋升通道,在实践中便失去了选拔优秀法官的功能,而这一点甚至也被文件和各级法院的实务操作制度化了。法官等级的评定仅与工龄、行政级别有关系,这分割了法官等级与审判能力挂钩的原则。
  兴成鹏还观察到,一个基层法官专门从事审判工作而不担任院、庭长等职务的话,在理论上工作22年才有可能晋升到4级高级法官,而事实上绝对多数基层法官终其一生也不过能升到3级。3级法官在法官等级中位处倒数第三。“法官的基本工资也与法官等级无关而主要是按行政职级发放的,这样法官等级就更成了摆设的花瓶,既不能给法官荣誉感又不能带来实惠。”
目前的法官晋升体制下,最符合法官定位的人,受奖励后,反而脱离了法官岗位,这是一种严重的错位。

  据《南风窗》记者查询,中国法官等级中最高的首席大法官,与最低的5级法官,法官津贴分别为340元和180元,相差仅160元。台州法院某法官告诉《南风窗》记者,法官的政治和经济待遇都主要取决于行政级别,最明显的是,他晋升为副科级法官后,工资也随之涨了四五百。

不得已的“错位任命”


  法官等级依附行政级别地位的结果是,众多优秀法官追求的是行政职务与行政级别,哪怕放弃审判岗位。康律师说,在公正选拔的情况下,一般专业技能最获认可的法官会被提拔到庭长等行政岗位上,而大多情况下庭长就不直接审案了,只审批案件。但是这样的岗位毕竟有限,因此次优秀的法官不惜往后勤、办公室、监察等不办具体业务的部门调,虽然基本待遇没有改变,但工作比较轻松。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法院副院长赵耀彤向《南风窗》记者分析道,法院内部不同部门的“受欢迎程度”不一样,有些部门工作比较轻松,而民庭和派出法庭,则“工作太累,压力大,时不时挨骂”,因此“调个好岗位不亚于提拔”。
  职数不够的,想进步的“年轻法官”则越来越多,一些地方还“发明”了种种措施,拓宽法官的晋升空间。
  有报道称,2012年初,进行试点改革前,深圳盐田法院30多个科级职位里,有近20人的职务和岗位不符,“比如一位办公室副主任,其本人实际上可能是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该院院长解释称,法官的待遇与行政级别挂钩,为了激励优秀法官,“错位任命”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耀彤告诉《南风窗》记者,为了给年轻法官挤出行政职位,一些地方法院曾让年满52岁的庭长、副庭长等干部提前离岗。有报道称,一些地方为了安抚提前离岗者,给予晋升一级的待遇。据知情人士透露,有高层领导在面向全国政法干部的内部讲话中曾批评这种做法为“人才浪费”,2010年中央曾专门下文要求遏制这种现象。
  但是在行政级别这根指挥棒的作用下,众多法官在法院内部解决不了职级问题,便纷纷选择下海或是调往其他单位。据多地数据显示,近年来流失的法官,相当一部分调往其他党政机关。
  康律师认为,目前的法官晋升体制下,最符合法官定位的人,受奖励后,反而脱离了法官岗位,这是一种严重的错位。

“自己领导顶不住”


  当前的法官晋升机制除了会使法官的专业技能和岗位产生错配之外,还会在更大的制度层面上产生扭曲效应。
  理论上,上下级法院并无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上级法院却“把控”着下级法院诸多方面的事务。据赵耀彤观察,“上级法院给下级法院下达的大量调研、报表、统计、信息、宣传等等任务,几乎占据了下级法院1/3左右的工作量,对此下面也只有叫苦的份儿。下级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该说是尽最大努力与上级法院保持一致,不管是非正式的审判工作会议纪要还是上级法院已经判决的案例,都会指引下级法院的法官对法律如何做出理解。‘残酷’的考核模式已经快要压迫得下级法院放弃自己的独立判断。”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议提出,要“明确各级法院职能定位,规范上下级法院审级监督关系”。现实中,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人事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下级法院的制度定位。
  尽管法院领导职务一般由不同层级和不同部门之间,经过复杂的程序最终确定,但人事安排的结果显示,上级法院在决定下层法院领导人选中,有很大的话语权。康律师告诉《南风窗》记者,他任职法官时,他所在副省级城市的十几个基层法院中,只有两个院长不是中院派下来的。有的基层法院,甚至整个领导班子都来自中院。
  这种情况并不限于中院和基层法院之间,据赵耀彤了解,最高院向省高院下派领导,省高院向中院下派领导的情况也非常普遍,“地方法院百十号人中最关键的一位—也就是他们的院长—的提名甚至决定权力却相当大程度上掌握在上级法院手中”。
上下级法院之间的人事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上下级法院的制度定位。

  “一些基层院长就是下来兜一圈,然后又回中院当副院长去了,你说他能不听中院的意见?”康律师说。除了直接就个案进行“沟通”,上级法院还会下发业务指导、考核指标等等措施来影响下级法院。
  除了下派领导,上级法院还会从下选拔法官。上述台州法官数年前从基层法院选调到中院,一两年后就晋升为副科级。他告诉《南风窗》记者,如果还留在基层,他现在“不可能”是副科。层级越高的法院,晋升机会越大,因此上调也成了上级法院“奖励”下级法官的一种手段。康律师告诉《南风窗》记者,一般不会跨级选拔,例如高院不会直接从基层法院选拔,而是从中院选拔。
  面对人事这根指挥棒,在一定程度上,上下级法院之间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对于这种现状,康律师坦承,在一定程度上,上级法院的视野比较广,毕竟管辖范围比较大,涉及案件的重要性和广泛度也比较大,因此不论是下派领导还是业务指导,在目前阶段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学界普遍存在担忧,认为若上下级法院超越单纯的审级监督关系,异化为从属关系,则可能会突破现有的二审制,变成实质上的一审制,无法体现两审制这一司法程序制度的制衡作用。
  人事晋升制度的影响除了体现在上下级法院之间,还体现在法院内部。
  王法官在某基层派出法庭工作,他一度向院领导明确申明,“我一不求升官,二不求发财”,而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在审判中来自领导的干预。他告诉《南风窗》记者,法官办案的压力实际上不像外界想的那样,“外面的压力不管多大,想顶怎么也顶得住,但是自己的领导压下来就顶不住了”。
  顶不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法院领导在相当程度上掌握着法官晋升的决定权,“会来事,敢于给领导担责的法官就升得快。”王法官说。
  “法官之上还有更有权的法官。”兴成鹏这样概括法院内部的层级化问题,“普通法官办案要听命于庭长,庭长要听命于院长,造成法官审判思维的官僚化、行政化。人民法院的独立审判原则变成了普通行政机关的首长负责制。”
  上述台州法官向《南风窗》记者坦承道,“不想当领导的话,在法院比其他地方要好”,但面对错位的晋升机制,诸多法官在职业理想与现实待遇之间越发迷离。使法官身份符合“职业特点”,使司法活动回归审判规律,这是过去3个五年改革纲要都无法实现的目标,改革的艰难无疑呈现了现实的复杂性。
  新一轮司法改革会带来改变吗?
其他文献
对于整个大庆来说,对油田的依赖不仅是这座城市的生产方式,也是居于其中的人们短期内很难改变的生活方式。  正午时分,大庆一天中最高温酷热的时候,一名油田作業队的工人套上沾满油污的防水服准备干活。他要和队友把井下的油管一根一根拉出来检修油泵。吊机每拉出一根油管,随之喷涌而出的混合着原油的地下水都会从他全身浇灌而下。  在大庆,遍布整座城市的采油机被当地人俗称为“磕头机”,昼夜不停的有节奏升降是这个石油
贫穷的背后只要有社会不平等的刺激,富贵的背后只要有特权在支撑,都容易扭曲人性。  它们的区别只是背后的社会心理机制不同—贫穷的人遭受到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剥夺,心理畸变,人性被破坏;有钱、有权的人,在既定的制度环境下,则往往要先压抑自我,付出人性的代价才能获得权力、金钱这些稀缺资源。  人性被破坏后,其后果就是人们会倾向于 “报复”,在心理上、行为上都对自己、他人、制度、社会具有破坏性。穷人因
自奧巴马上台以来,围绕中国的海上冲突有次第起落、总体趋于激化的态势。从2009年的无暇号事件到2012年的黄岩岛风波、钓鱼岛“国有化”博弈,再到今年初的菲律宾告状和当前的巴士海峡悲剧,说明围绕岛礁主权、海洋划界、历史性水域权利和专属经济区属性的争议,已经到了一个需要综合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等方式加以解决的阶段。  对中国而言,维护和提升海权只是“兴海强国”大计的一方面,如何开发、利用、保护好现有
违建被视为城市肌体上的毒瘤。在深圳东进战略中,龙岗区委区政府不折不扣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违建治理“1 2”文件精神,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和面向历史的担当管控违建。龙岗区委书记高自民强调,龙岗各级干部必须以对龙岗当前和长远发展负责的态度,坚决整治违法建筑这一城市发展“毒瘤”,用坚决果断的行动来保障深圳东部中心的加快建设,用违建整治的效果来检验全区的干部队伍。  龙岗规划土地监察局借势而为,攻坚克难,开创
“白宫在装修改造,我在新泽西努力工作。下周去纽约,有很多会议要开。”8月7日凌晨4点多,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更新了推特内容。此时的他已经以白宫西厢装修为由,移驾其位于新泽西的私人高尔夫俱乐部,开启了长达17天的暑期休假。而这则颇为“勤政”的推文,看似是对执政200天的意犹未尽,实则是想掩盖自己在医改、税改和外交方面的“政绩亏空”。  第二天上午,特朗普又追加了一条推特,言辞激烈地表示,“罕有美国
《炸裂志》  阎连科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如果说阎连科前两部小说里,《坚硬如水》是解构历史,《受活》是揶揄“政治挂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新作《炸裂志》则戏谑为权力、资本裹挟的城镇化。虽为戏谑,却因史之名。名曰 “炸裂志”,实为小说家言。  孔、朱是《炸裂志》的两条叙事主线。孔家以孔明亮为叙事轴心,揭橥改革初期的权力话语;朱家以朱颖为核心,昭示资本逻辑。孔、朱联姻体现的是权力
“颜值”、“经营情感”都属于这一类,明明是市场上的语言,非要来说人的容貌,人的情感,这是轻微犯规。  有些网络语言够时尚,够好玩,也够狠。但它可能是有毒的。一切都玄机重重。  我们就拎“颜值”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来分析—它在现在没有过时,好像还找不到一个新鲜的来代替它。  所谓的“颜值高”、“颜值低”,转换成传统的说法,无非就是一个人帅(美)或丑的程度。说一个人帅、美或丑,只是一种审美,还是把此人
朋友,如果提到成都,你会想到什么?  我想,哪怕对一个没有去过成都的人来说,至少也会有两种印象:一种是成都是一座千年古都,一种是它是一个西部内陆城市。  第一种印象来自这座古都悠久的历史,其魅力只需要看一看天府文化的影响力就可略知一二。这种印象大致是准确的。但第二种印象,如果“内陆”这个词只局限于地理概念,问题还不大;如果是指成都在国家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则早就与事实相去甚远了。  远的就不说了,就
2017年的国际热点很多,公投应该算一个。关于2016年6月英国的脱欧公投会否酿成悲剧的争论,一年半后还在持续。2017年9月的伊拉克库尔德地区独立公投和10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的独立公投,确定无疑地成了闹剧—主导这两场公投的政治领导人,前一个丢掉石油城基尔库克、黯然辞职,后一个背负通缉令、潜逃他国。2017年4月土耳其的修宪公投(赋予总统实权)更像“正剧”,它很契合当今土耳其的政治生态,符合埃尔多
《战狼2》在暑期档中国电影里票房异军突起,引来一片叫好之声。影片以“中资企业在非洲遇险”为背景,热映之余也引来人们对“在非洲投资,真实风险有多高”、“碰上安全威胁怎么办”等的讨论。  首先必须指出,《战狼2》是一部商业娱乐电影,电影中的“非洲”说到底是衬托主角个人英雄主义的平台,而不是真正的非洲。正因如此,片中的“风险”和现实中的风险也有很大反差。  “冷锋式撤侨”从未发生  非洲虽是个战乱频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