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理念和中国外交理论的价值观

来源 :当代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juan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大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八项基本要求,在内外部分中都包括了“公平正义”理念。“公平正义”理念列入中国外交政策坚持的原则,进一步充实、丰富了中国外交理论。
  “公平正义”理念与科学发展观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仍是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核心立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基本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对外政策与国内政策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在对外政策方面也列入了“公平正义”理念。党的十八大宣告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理念明确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原则立场。党的十八大后的习近平主席在会见联合国大会主席时表示,要“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推动实现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公平正义”。2013年6月1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时再次提到“公平正义”的原则,他呼吁,“联合国要抓住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高举公平正义的旗帜,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一理念,进一步充实、丰富了中国的外交理论。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一贯立场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特点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充实、丰富、发展,秉持公道、伸张正义贯穿于对外关系的全过程。建国初期,中国不畏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制裁,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正义立场,主要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辟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往来的渠道,还主张社会制度相同国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维护国家间的平等关系;顶住苏联大党、大国主义的压力,坚持独立自主的正义立场;从世界人民利益出发,对国际事务秉持公道、仗义执言:反对殖民主义、支持民族解放运动;遵循联合国宪章原则,呼吁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反对一切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侵略战争;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和平相处,反对恃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惧各种外来压力,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对外政策着眼于各国人民,发展民间友好关系,以民促官。在世界友好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恢复了中国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标志中国对外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和肯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科学分析了当今世界的矛盾和力量对比,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判断。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我们党还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并提出“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从消除南方国家人民贫困出发,呼吁“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主张南北对话、南南合作;进入新世纪,中国又提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理念。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实现共同繁荣,目标之一是“使人人享有平等追求全面发展的机会和权利。这就进一步明确,中国外交政策的目的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实现一个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公平正义”理念
  和中国外交理论的价值观
  随着中国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增多,中国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国际舆论不能不承认中国的发展成就,但对中国强大后的走向有种种猜疑,有的还抹黑中国形象,散布“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只顾国家私利、不尽国际责任”。针对新的形势,中国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杨洁勉提出“中国外交理论在价值观方面也要争取有更多的着力点和制高点”。专家阎学通还具体建议,“中国可以提出以公平、文明和道义为原则的新型国际规范”,并提出“向世界推广新的价值观,首先需要在国内自我实践”。
  专家们的建议适应了中国应对国际形势新变化的需要。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实践中已经鲜明体现了中国外交理论的价值观,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在不断充实、丰富。现在中国与外部的关系又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更加复杂的挑战。党的十八大科学分析世情指出,当前世界正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明国家多元力量竞争共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如何趋利避害、妥善应对,考验各国的执政能力。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面临与不同类型国家关系在新的基础上的磨合和调整。中国经济等各领域硬实力快速提高,对世界有越来越大的贡献,同时也需要在软实力方面有所作为,在继续坚持“韬光养晦”的同时,应当在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方面积极有所作为。中国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很有必要,同时在新形势下要发展政治上的汇合点,在继续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共识基础上,为实现和谐世界目标,需要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共同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规范。针对国际社会希望中国加大力度发挥大国作用,党的十八大表示,“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这一主张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中国的外交理论,其中“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理念作为外交政策需坚持的原则更具有新意。把公平正义作为中国外交理论的价值观,需要对这一理念的内涵作出准确阐述。因为对公平正义有不同的判断标准。人类社会当今面临两条道路、两种秩序观、两种文明价值观的长期博弈,影响着世界的走向。两种不同的文明价值观勾画着世界政治地图的变化。一是美国采用双重标准,以维护“人权”、“正义”为名,强行推销西方自由民主的价值观。美国的政治攻势给世界带来的是分裂、对抗和动乱。另一种是中国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及崇尚和平发展的力量,从世界人民的福祉出发,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各种文明兼容并蓄、共同进步的文明价值观,主张尊重世界多样性,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中国对内构建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文明价值观,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开辟了一条崭新道路,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和欢迎。中国的对外关系呈现出一片平等互惠、合作升级的景象。中国主张“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统一整体。“公平正义”理念,要以是否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与合作,是否将和平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人民来判断。   切实具体落实
  “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理念
  “公平正义”理念要在对外交往中形成共识,并切实具体落实,真正展示社会主义大国维护世界人民利益、促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良好国际形象。维护国际公平正义,首先要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这是在国内落实公平正义,对外维护国家利益,对国际事务秉持公道、仗义执言的基础。中国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加速发展自己,随着国力不断增强,就能更有力地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国内坚持并落实“公平正义”理念,才能在国际上有公信力。要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在对外交往中体现良好的国际形象。对外经济关系坚持平等互惠原则,既要维护国家利益,也要尊重对方利益,着眼于普通民众的福祉,不能见利忘义。
  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要倡导建立平等互惠、合作共赢的新型国家关系。这是着眼于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同于西方以实力为基础恃强凌弱、利益争夺的国家关系。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依存度不断增强,合作是各国发展所需,对抗损害别国、也有害自己。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顺应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在发展合作的同时,妥善处理彼此分歧,重要的是建立管控争端的机制。要充分认识和全面分析中国同多元力量矛盾的复杂性。中国要维护友好合作的大局,又要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涉及国家利益的争端还牵涉双方的民族感情。因此,要根据国家关系不同情况,制定各个阶段的应对预案。
  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和平与发展,但无序民主、恶性竞争则会导致混乱。联合国现有机制已不能适应需要,国际社会已在议论全球治理、规范国际秩序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要有话语权,提出中国的方案。中国应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变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为“公平正义”国际规则的倡导者。从可行性出发,主动对国际规则提出中国的构想和建议,担当起负责任大国应起的作用。
  对国际热点问题,本着“公平正义”原则尽国际责任,既要坚持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又要从对立各方长远利益出发建设性介入,坚持劝和促谈、争取和平协商公平解决分歧,防止一国内部矛盾进一步激化发展为武装冲突和无休止的内战,出现大规模的人权灾难,并影响地区的安全、稳定。积极的建设性介入需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准确作出判断,同时要量力而行。
  尊重文明多样性,坚持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正是邓小平等领导人吸取其他国家文明发展的经验作出的决策。中国取得快速发展的成就,不能自满,更不能自大。中国的发展坚持开放的发展,要学习不同文明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同时同各国交流治国理政经验,为共同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作者系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魏银萍)
其他文献
2014年7月22日,印尼总统大选结果正式公布,总统候选人佐科·维多多(Joko Widodo)及其搭档获得53.15%的选票,赢得2014年总统选举。佐科将于2014年10月正式入主独立宫,成为印尼独立以来的第七任总统。此次总统选举是印尼自1998年启动民主改革时期以来的第三次全民直选总统,印尼人民选举热情非常高涨,共有约1.9亿选民参与投票。针对此次选举,印尼多数选民关心的是新总统能否发展经济
本文从目前远程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高辍学率问题出发,介绍了国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远程教育辍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希望能
花溪区地处贵阳市南郊,是贵州典型的城郊农业区.本文以花溪区为例,通过分析有机农业在花溪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贵州实行有机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结论表明
水钢1350 m^3高炉炉腹以上部位采用了砖壁合一的薄壁炉衬结构。基于薄壁炉衬高炉的技术特点,合理确定了上下部制度和冷却壁水温差,保持合理的操作炉型;合理选定热制度及造渣
全球经济在艰难中缓慢回升,各主要经济体增速呈多速增长的分化格局。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并具可持续性,日本经济“跳跃式”增长但颇具不确定性,欧元区经济持续萎缩且有再次探底的可能性。美日欧推进FTA战略步伐加快,引领和改造国际贸易格局的用心凸现。中国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恶化,挑战有所增加。  一、美国经济将温和复苏  并具有可持续性  2013年以来美国经济延续2012年走势,继续呈温和复苏势头,首季实际GD
为客观全面地考核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了相应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以贵州科学院为例对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科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落实好“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转型,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至关重要。鉴于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紧密连接,外部的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分析和评估外部环境的特征、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重视的是,国际环境具有综合性的特征,不仅包括经济环境,也包括政治和安全环境, 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和政治安全要素是紧密
金正日2011年年末,金正日逝世的消息成为世界政坛和国际政治领域最令人震惊也最出人意料的事件。人们在瞠目之余,对金正日离世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更加关注。  无论如何,作为世界政坛中的风云人物,金正日的逝世为朝鲜半岛的局势及世界地缘政治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示威者  2011年,突尼斯、埃及、印度、美国、加拿大示威者在全球多个国家以各种名字和面目出现。这次遍及全球各地区的示威浪潮中有许多共同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希望营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周边环境。目前,中国同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建立起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成为许多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同东盟共同建成发展中国家之间最大的自贸区,涵盖中国及周
2010年底以来,中东地区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少阿拉伯国家进入变革与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国家治理与发展方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们在与阿拉伯国家的政党、政要打交道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无论是老党还是新党,无论是左翼政党还是伊斯兰政党,甚至一些无政党的海湾国家,都希望与中国共产党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都希望了解、学习和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同样,我们也一直密切关注中东地区的形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