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让小学生真正爱上写作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文练笔是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和传统的专题写作相比,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获得了学生的青睐,成为了进行读写结合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写作和阅读密切相关,想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教师就要给学生布置随文练笔任务,指导学生在阅读后结合自身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理解写作。本文重点对如何巧妙设计随文练笔,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作文指导的创新和改革贡献一份力量。
  一、基于文本精彩处仿写
  仿写是随文练笔的重要形式,也是考查学生基本写作能力的途径。与按照教师布置的主题写作相比,仿写时,学生有参考的文本,难度较小。仿写要求学生剖析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手法,然后将其运用到作文中,并加入自己的感想和思考。这種方法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也能让学生因为爱上随文练笔而逐渐喜欢上写作。在仿写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的经典句式,也可以借鉴文本中高超的写作技巧,通过多元化的仿写方式,能让之后的写作活动更精彩,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比如,仿写《桂林山水》一文时,考虑到这篇文章的句式非常灵活,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对句式进行仿写。在描写漓江时,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手法,把漓江水的静、清和绿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写公园中的花、校园里的树、户外的小溪等。
  二、找准文本空白处扩写
  扩写也是随文练笔的重要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当然它也能反映学生的写作拓展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评估扩写文的质量,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在绘画艺术中,留白是一种典型的表现方法。在文章中同样也存在这样的留白,它能给人回味和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是一种比较含蓄的写作方法。对文章的留白部分有效利用,鼓励学生随文练笔进行补白训练,能够保证写作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发和拓展想象力,在文本空白处进行扩写,既让学生掌握语言应用的方法,又让他们积累写作经验,丰富情感体验。例如,《穷人》这篇文章就存在留白,能够让人在读完后敬佩桑娜和渔夫的善良,不过作者并未设计结局,反而留下了空白,让读者自主想象。教师可抓住这个空白点鼓励学生扩写,想象桑娜一家究竟会过上怎样的生活,收养的学生未来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样的随文练笔很有吸引力,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也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立足文章结尾处续写
  在对小学阶段的文本进行综合分析后,笔者发现,一些文章的故事是不完整的,常常给读者意犹未尽的感受。基于这样的教材特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续写文章结尾,并且不进行内容方面的限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续写结尾的训练方法除了可以拓展随文练笔的形式外,还能增强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让写作训练更加生动有趣。比如,学习《半截蜡烛》后,很多学生对故事结尾非常好奇,因为写到蜡烛熄灭,文章便戛然而止,不知道接下来情节会如何发展。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设计随文练笔任务,让学生续写结尾,培养学生的独创能力和感悟能力。再如,《巨人的花园》一文结尾部分并没有写巨人与孩童的相处情况,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续写故事的任务,续写巨人与孩童在花园中幸福又多彩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在创编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认可,减少对他们的约束和限制,让他们自主写作,建立写作信心。
  四、找到情感喷发处细写
  教材中的文本之所以能成为经典,被学生细细揣摩和认真学习,是因为每篇文章都包含着作者真挚而又深厚的情感,教师要让学生从情感资源中汲取灵感,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在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情感点,并在情感喷发处鼓励学生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在写作中真情流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主动把情感和文字结合起来,在随文练笔中升华情感,不断提高表达能力。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真挚感人,记叙了五位壮士为掩护主力与群众,把敌人引到山顶,最后跳崖牺牲的故事。此文不仅为学生写爱国主义类型的作文提供了素材,也能给学生深刻的启发,让他们懂得感恩,知道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铭记历史,热爱和建设国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中的情感喷发点,鼓励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写读后感,表达感想和感悟。
  随文练笔对于解决当前的语文教学难题,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和恐惧心理有着重要作用。随文练笔的难度比较小,可以考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把在文本阅读中积累的经验与方法应用到写作中,让文思在指尖流淌,是非常实用且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教师应该大力推广并应用,力争运用此法让学生爱上写作,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是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语文教学改革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途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现状,从以读促写,以写定读两个角度实现读写一体化,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读写一体化的原因与现实条件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首先,从学科教学角度来说,实现读写一体化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學效率以
期刊
真题在线  生活自有精彩,感动需要表达。我们为自己的成长进步而感叹,为他人的精神气度而慨叹,为自然的美丽神奇而惊叹,为祖国的伟大辉煌而赞叹……  请以“送给你,我的感叹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不得泄露个人身份信息。  思路点拨  文题“送给你,我的感叹号”的核心词是“感叹号”。感叹号也叫惊叹号、叹号,一般用于感叹句或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的停顿。在这里,“感叹号”
期刊
分层教学是在新教改、新课标背景下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因材施教”。要做好分层施教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实施科学分层、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层考核,形成完整的分层教学体系,改善作文教学现状。  本文围绕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展开分析,从科学分层、分层授课、作业分层以及考核分层等四个方面,阐述分层施教的具体实施策略,力求改善当下作文教学低效低能的问题,提升作文教学效率。  一、深入了解,科学分层
期刊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基础的学习科目,亦是学习、理解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在语文试卷中,作文所占的分值较大。而小学生的写作灵感来自其想象力,所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刚步入校园的小学生,其想象力还没有受到太多应试教育的侵蚀,还很丰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学生有足
期刊
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并称为语文学科的两大基本能力。写作能力主要包括遣词造句的能力和布局谋篇的能力。日常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理论讲解和反复练习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这一过程难免有些枯燥。鉴于很多同学喜欢听歌,笔者认为不妨借助那些词曲兼美的流行歌曲,引导学生探究、揣摩歌词背后的表达技巧和谋篇思路,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如此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一、巧借歌词练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德育教育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他们思想的健康与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非常重要,国家对此也非常重视,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不仅要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立德树人教育,还要进行课外知识的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有利于筑牢他们的思想和认识基础,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其以后走向社会能有更好的
期刊
传统的初中写作教学,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需求,也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相关教育专家研究了情境教学的策略,并在实践中证明是切实可行且有效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情境教学法促进初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课题。  一、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机会非常多,而且此法在不断的实践
期刊
目前,很多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运用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导致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还有的学生甚至对写作产生了抵触和厌烦情绪。情境教学是一种通过创设特定情境开展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在写作时表达真实情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供同仁参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
期刊
牵着小满的衣襟,芒种匆匆赶来,轻轻叩开仲夏的门扉,开始了一年中最忙的时令。  金黄的田埂间,挥舞着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带着独特的韵律,缓缓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接一波的麦浪,如潮汐般涌动,进如金戈铁马,退如风卷残云。手中的镰刀上下飞舞,好似文人书生奋笔疾书;飞扬的麦壳似飞墨横溢,行云流水,淌出一句句佳词妙语。农人顾不得擦拭额头的汗水,任它与沉甸甸的麦穗在空中碰撞,扬扬洒洒,“卷起千堆雪”
期刊
春天姗姗来迟。  看见路旁的枯树时,看见湛蓝的天空时,听见布谷鸟的啼叫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故乡。  我是黄土高原的孩子。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千年的高原用那早已枯瘦的手掌牵着一个个孩子走出大山,来到这花花绿绿的尘世,可是这些孩子看过花红柳绿,吃过美味佳肴,品过玉露琼浆,便忘记了她,背叛了她,甚至憎恶她。我似乎也曾这样。  我是故乡的罪人。独自一人时,望向星空时,听到“桑梓”时,我的身体会不由自主地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