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临床报告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44例,实验组给予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肩关节功能障碍率等方面明显减少,并且优良率明显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优良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微创接骨板技术 四肢骨折 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7-0061-01
  四肢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外科疾病,多由跌落、交通事故、高空坠物、机械咬砸等情况引起[1]。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微创接骨板技术在临床四肢骨折治疗上得以广泛应用。本文对88例四肢骨折患者进行了实验,具体分析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8例最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女42例,男46例;年龄21~78岁,平均为46.1±1.8岁;四肢骨折发生于入院前3~17h;跌落伤48例,车祸伤31例,重物砸伤9例;根据Denis三柱理论,88例患者的四肢均为爆裂骨折,均需手术治疗,其中双节段骨折34例,单节段骨折5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44例,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一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内固定术治疗:以骨折处为中心,采用臂部前外侧长11~12cm纵形切口;将皮肤、皮下组织及深筋膜切开,使骨折处显露,并对创口进行常规消毒并清除淤血及进入骨折端的软组织;骨折两断端用持骨器进行复位,剥离骨折端的少许骨膜,在骨折前外侧置入加压钢板后,用三爪固定器及螺丝钉进行固定处理;伤口清洗、止血、缝合、包扎,将屈肘悬吊于胸前。实验组给予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处理后,行骨折出切的复位,并用钢板进行内固定,之后行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将骨膜及骨膜外深筋膜分离,将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经同一切口逆行插人皮下组织隧道内,用螺钉分别在两小切口处将骨折近、远两端固定,最后用螺丝钉内固定。
  1.3 评价标准
  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分为四类:患者骨折12周愈合,无疼痛,肘关节屈伸活动恢复正常,视为优;患者骨折16周愈合,偶有疼痛,肘关节屈伸活动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在0~110度,视为良;患者骨折愈合延迟,活动时伴有疼痛,肘关节屈伸活动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在90~110度,视为可;患者骨折未愈合,关节持续疼痛,肘关节屈伸活动及肩关节外展活动在90度以内,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17.0数据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经卡方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并采用t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分析
  术后实验组的优良率为93.18%,对照组的优良率为72.73%。在优良率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许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疗效分析
  2.2 手术指标分析
  实验组的各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许意义(P<0.05),见表2。
  表2 手术治疗分析
  2.3 并发症分析
  术后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情况:对照组6例,障碍发生率为13.64%;实验组2例,障碍发生率为4.55%,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障碍发生率明显减低,差异具统计许意义(P<0.05)。
  3 讨论
  骨结构的连续性部分或完全断裂称为骨折[2]。一旦发生骨折,会造成骨骼周围的软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并且出现机体出血,进而出现四肢肿胀现象。由于肌肉痉挛和炎性物质对患者肢体的刺激,会产生巨大的疼痛感,使患者对四肢的活动进行了主动限制,多数骨折经合理治疗都能够有效愈合,如果患者长期制动则会引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直、肌肉萎缩、血栓等骨折并发症,最终造成四肢活动功能丧失[3]。因此,在治疗四肢骨折疾病时,应该注重患者骨折复位、愈合及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两个方面[4]。骨折内固定术的出现有效地避免和减少了骨折合并症的发生,并且促进了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的恢复。但是骨折内固定术中,为了将骨折段精准复位,需要将碎骨块、瘢痕组织以及骨膜进行广泛削离,从而直接破坏了骨的血运,极易引发骨质疏松,给固定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愈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接骨板技术在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上得以广泛应用。微创接骨板技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骨折局部的血运,使骨折内固定的并发症并发率得以明显降低[5]。本文实验研究显示:采用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后的实验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微创接骨板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率低。本文研究结果与刘俊等在相关文献中指出的观点相一致。
  综上所述,在四肢骨折疾病的临床治疗上,微创接骨板技术效果明显,并发生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长青.73例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探讨[J].医学信息,2013,(18):439-439.
  [2]冯仕华,陈转,郑开达等.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50例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34(3):46-47.
  [3]阮世强,邓江,王世强等.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32例临床分析[J].贵州医药,2013,(9):806-808.D
  [4]赵茂盛.浅谈四肢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353-354. [5]刘俊.微创接骨板技术治疗四肢骨折43例报告[J].当代医学,2012,18(16):102-103.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深入的了解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抑郁障碍,为其临床治疗提供详细的资料。方法:对我院160例呼吸内科疾病老年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测试,实验分为抑郁组和抑郁障碍组,其中将抑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都经过常规的基础治疗,实验组用百忧解治疗6周,对照治疗前后SDS评分和相应的肺功能检查。结果:调查研究显示,呼吸内科老年抑郁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2.0%,并且实验组服用百忧解药物后,抑郁评分
【摘 要】 目的:初步评估"通络化浊饮"对痛风的治疗作用。方法:按 250mg∕kg对实验小白鼠腹腔注射烟酸,建立小白鼠痛风模型;通过实验室分别测定实验小白鼠静脉注射"通络化浊饮"水煎液前、3天后、8天后、15天后、25天后的血尿酸浓度,然后分别计算小白鼠的血尿酸浓度下降百分比,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结果:"通络化浊饮"对小白鼠血尿酸浓度有降低的作用,提示"通络化浊饮"对烟酸造成的小鼠高尿酸模型血尿酸
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助推公共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以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从江苏省公共体
【摘 要】 目的:探讨创伤科病人皮肤受损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病人皮肤受损的情况认真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减少了病人皮肤受损情况的再次发生。  【关键词】 创伤科病人 皮肤受损 原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641;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180-01  创伤科的病人,大多是由于工伤事故,交通事故等等导致
【摘 要】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以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40例,以循证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对
随着我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总承包企业走向国际化,承接了大量海外工程项目。它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的处理与国内项目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文章将简要
随着供水公司市场前景发展的越来越好,以往的纸质档案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公司的需求,只有信息化、专业话的档案管理体系才可以更好的促进公司的蓬勃发展。经过讨论研究,供水公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化疗基础上亚砷酸联合维甲酸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38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19例。对研究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亚砷酸联合维甲酸的方法治疗,对参照组的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维甲酸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
通过RT-PCR方法从用植物血凝素(PHA)活化60日龄海兰鸡的脾脏淋巴细胞中扩增出海兰鸡白细胞介素18(IL-18)成熟蛋白基因的cDNA,并将其克隆到pGEM-T Easy Vector载体上,DNA序列测定表
【摘 要】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非特殊癌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997年5月~2005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病理诊断为浸润性非特殊癌、原发肿瘤≤5cm、年龄≥38岁(平均年龄48.8岁)、术前未扣及淋巴结肿大(至少体检,B超未发现)、无远处转移、临床资料完整的109例患者。分析腋淋巴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是否闭经、肿块生长速度、雌激素受体 (estrogenre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