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陵丹青

来源 :书与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mafanwok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中秋的花鸟画
  在常州众多的花乌画家中,黄中秋先生是 位充满活力、充满个性的艺术家,是我非常敬佩的一位画家。他的花乌画创作,以其扎实的功力.崭新的立意,不断引起画坛的关注。近读黄中秋的花乌画新作,让我更感觉到,他花鸟画有着独特的品格,这独特的品格无疑是他经历了长期的探索、积累而形成的。
  读黄中秋的花鸟画.首先感受到的是,没有艰辛的探索,就没有成功,他是长期以来砚耕劳作的结晶。他的花鸟画根植于传统民族文化.包孕着强烈的中国艺术精神内涵和特征。他自幼从寓居苏州的常州名家蒋风白先生习画,先双钩线描,写生描摹,再到施墨写意,技法全面尤其对兰竹用力尤深。在名师的指导下,走着一条从传统中来、到传统中出的探求之路。黄中秋先后临摹了宋元花乌和竹石,对常州画派恽南田的作品用功尤勤,工笔、写意都深下了功夫,蒋风白先生也不吝将珍藏提供临摹。黄中秋认定自己目标,不断探求自己的艺术之路。在习画的同时,进人武进工艺美术厂工作.对黄中秋来说,正是如鱼得水。携箧写生、设计广告、花样图案的创作,使他绘画之路不断拓展。但他自己有着坚定信念:不论是广告设计,还是图案设计或宣传工作之类,一切都作为花鸟画探索的补充,始终摆正主与次的位置,使自己的花乌画营养丰富.不断成熟。他在采用传统技法的同时,吸收了其他绘画设计门类的特长,并以此来进行创作,摸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黄中秋习惯观察周围的生活.这种方式.使他成为与大众有共同感情语言的画家。他总是写生本不离手,照相机不离身,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来捕捉自己所需要的物象,寻找创作灵感。这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条件尚艰苦的时候,已体现出他的优势。在黄中秋看来,作为画家,对于生活既要深又要广,但深是主要的.深人以后,才会有特点,才能与所见事物和物象发生真正的感情,真正地表现花草. 一竹一石。所以,每当我看黄中秋作画,总觉有着天机偶发.生意勃然,落笔成趣的享受,这实际上是他长期积累到 触即发的艺术感应。他笔下的竹、笔下的兰、笔下的菊.笔下的梅,常常赋予了那些平凡的形象中以新鲜感和亲切感——这正是黄中秋花乌画的一大特征。
  黄宾虹先生说: “画有初观令人惊叹其技能之精工,谛审之而无天趣者.为下品:初见为佳,久在视也不觉其可厌,是为中品;初观不甚佳,谛视而其佳处为人所不能到,且与人以不易知.此为上品。”这是从艺术欣赏角度、从直觉审美感受上来品评绘画,这种以笔墨内涵气息所构成的艺术效果,无疑是传统中国画审美价值的真正体现。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黄中秋的花乌画入选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江南明珠中国画展》人选中国文联举办的《沃土新花——全國书画家采风成果汇报展》,他的《墨竹》《兰花》荣获《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国际金奖. 《兰》《竹》人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庆世博——中国画百家扇面精品展》等,成为画兰竹的高手,继承了“风白”精神。但他在取得成绩荣誉的同时.始终以黄宾虹的画语鞭策自己,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故而又负笈北上,研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得张道兴,霍舂阳、吕云所等名家的悉心指援,使自己的画艺内蕴不断升华。近年来,他的花乌画运笔用墨.挥洒自如,沉着而劲健:用墨丰润而清厚,并在千变万化的笔墨运转中透射出浑厚之境界,清雅之风韵——这正是黄中秋花鸟画的又一特征。
  读黄中秋的花乌画.还让我感受到他的笔墨的多方位性。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线条或枯涩老辣.或刚劲苍雄,或飘逸空灵,或心性流淌,其笔墨力度.造型。意韵都能诨然一体。他的笔墨表现是根据自然物象的不同变化而灵活多变地成为自己的笔墨 ,写竹写心,写兰写惰,在这灵活生动的笔墨中透射出自己的情感。与黄中秋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受到他的热情、豪放而朴实.一见总能成为朋友,故而他的画实际上正是他这种性格的折射——奔放的笔致、活力的画面、深邃的意境,成为他的画之所以能撼人心扉的原委。他的花鸟画,尤其是兰竹所具有的正是他的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境界——这成为他绘画的再一特征。
  可以说,黄中秋是 位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之情,对时代有着使命感的画家,进入花甲,他取“竹翁”为自号,以翼象竹一样虚怀若谷,不断精进,以使自己的精神家园更加充实,进人既有传统创新意义,又有时代风貌特征的境地,黄中秋正在这方面奋力耕耘着! (叶鹏飞)
  李东波:画如其人
  孔子说: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应该是“据德,依仁”之余事. “士先器识而后文艺”。画者先贵人品,有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气概。否则画虽可观.却有一种不正之气隐跃毫端,所谓“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泰”,就是沉稳如山。就是厚道。艺术具有与宗教同样的功能,让人心归于澄明和至善。所以人品非常重要,人品就是画品。
  东波先生为人虚心静气.沉稳宽厚.对书法绘画神专志一。他的画能于嶙岣中见得壮美。平淡中辨得隽永,虽布衣素妆亦难掩其清气;他的出笔沉稳凝练.笔端似有金刚杵,这与他的书法出自干《好大王碑》有很大关系,所以他的画一如他的涵养气质,自有其神采存焉。中国画是人格的文化.中国画的气韵格调一从人格审美人,二从书法八,若无相关之修养,纵终日笔不辍手,亦难悟真谛,终不免为匠人之作。看东波先生的画,可以让心归于澄明.它不表现暴躁,也不表现焦虑。它至静至远,调和天人。
  我曾填过一阙《虞美人》来描述东波先生的为人与绘事.旬日:
  参天无忘来时路,风雨尤堪驻。凌虚唱彻水云寒,曾记故园春茂与赦残。
  酒边画稿生清逸,髡树消尘迹。笔床茶灶似从容,漏浅灯深新月上帘栊。
  东波先生的画。我想我无须从他绘画新取得的艺术成就方面谈论,作为江苏省画院特聘画师、人选各类全国展已经很好地证明了。是的,我喜爱东波先生的画,但我更钦慕的是东波先生的为人。
  借用龚自珍的话来作为此文结尾。其曰:其为人也,淳古之至.故朴拙之至:朴拙之至,故退让之至;退让之至.故思虑之至;思虑之至,故完密之至;完密之至.故无所苟之至:无所苟之至,故精微之。 (吴霜剑)   何钰:朦胧幽香解语花
  2014年的荷香之月, “新常州画派花乌画展”在海天一色的经济和文化重镇宁波市展出。我应邀赴宁波美术馆参加开幕式并观赏画作。当我浏览于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花鸟画作品之中时,何钰的作品把我带进了一个宁静幽远、飘逸空灵的境界:那简洁的构图,纤巧的线条、细腻的描写,淡雅的色彩.能让人感受到自然天籁的清幽与澄澈.亦自然而然地想到苏东坡的“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诗句,何钰的工笔写生带意之画,颇有几分恽南田“以极似求神似”之遗韵。我循名找到他,在其画作前谈得十分投机。因为知道他是著名花鸟画家、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常州市花鸟画研究会会长、我的发小之友戴德培先生的私淑弟子,便也多了几分亲近感。
  赏何钰的画,你会发现,其有很好的中国花乌画传统修养.他的画可谓是一手伸向远古.一手又仲向当今.并试图将传统笔墨韵味与现代审美观念融合于一体,巧妙撷取古今精华.古韵新意,淡古浓今。因而他的画.能如此典雅清秀.如此温馨醇厚。这与他温和的性格。平静的心态,细腻的感情是一致的。在当今为商品和名利忙得团团转的社会中 何钰能有这样静化的心境,是难得的。
  “清肌莹骨能香玉,艳质英姿解语花。”这是宋人赵彦端《鹧鸪天》词中之名句。其所描写的是一种“花之胜者贵生香.花之美者在解语”的审美意境。解语者,知美通情者也。是能和画家与观众相思相恋无语传情之花鸟也。中国的花鸟画主张通过描绘自然生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追求,是精神的寄托,是作者心性的伸展。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在观察客观形象的基础上,以寓兴,寄情为目的的创作传统。天地之姜,造化有情它在造就万物之中特意造就了花鸟,亦造就了绘画艺术,使我们这个忙碌于竞争的社会多了一种幽静、一种慰藉、一种情趣、一种风流。何钰所绘之花鸟,当属那种能够为我们带来幽静、慰藉,情趣与风流的解语之花鸟。
  说何钰绘画,当属“解语”之花鸟.揆其画理,大致有二: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何钰之花鸟,多似是与人相拥相亲的“近花邻鸟”。其有意识地将”绘画镜头”由远推近.用特写的手法接近花丛,相会雀乌,与花耳鬓厮磨.和鸟窃窃私语。正如明末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所云: “人看花,花看人。人看花,人到花里去;花看人,花到人里来。”金圣叹之语。可以给我们这样一种启示:客观存在的事物只要被人发现了它的美之所在.同时也就意味着它与人已经互为交流.互为渗透。这就是中国人“物我交融”的审美观。何钰的画,通过近镜特写的手法.块面大刀阔斧,线条流畅细致,大小相配,偏正对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可见其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等经营位置上的用心良苦。故而,使画面的表现与装饰的艺术张力得到了妥善解决。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人独处,燕双飞” “花不语,笑人痴“的审美情趣。
  在何钰的画里,色彩之“彩“与水墨之“墨”交融在一起,那色彩显然比水墨丰富,但又不那么强烈刺眼。如其所绘《暗香》《荷塘双禽>《盼春图》《芙蓉彩蝶》等,都是能巧妙地将墨色浸润于色彩之中,既降低了色彩的强度和明度,又增加了色彩的醇度与雅度;既可见笔墨的力度,又可见其自然晕渗的微妙肌理,真正获得了融合中的“墨不碍色.色不碍墨”。既透明又浑厚,既本色又丰富的艺术效果.使画面若流若止,若浑若透。他的花,就意境而言,是在追求“解语“花;从审美效果而言,他的花色彩斑斓,画面朦胧,肌理丰富,是雾里花、月下花,水中花。如隔帘花影,虽近亦远,具有 种虚拟的抽象美和距离美,给人以美人隔帘的朦胧之美感.同时也获得了具有何钰个性标记的独特风格。
  何钰自威花鸟画家以来。其作品曾人选首届全国“徐悲鸿奖”中国画展、庆祝建党90闰年江苏省美术作品展,江苏省工笔画大展等展览,也被许多私人藏家所收藏.足见其工笔写生带意这一风格的作品.有着广泛的受众。当然,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何钰的艺术探索路途还很长,发展的空间还很广。笔行此时,想起了明代大画家徐渭的书斋兼画室有题联作: “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这联中不只画意浓浓,尤见诗意盎然。徐渭的题联.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绘画不仅要有构图之美,更要有画之意境。所谓“画之意境”,即是画家的情感和思想。情感的丰富与思想的充实,得益于画家学养的积累与生活的历练,即所谓的画外功夫。如果何钰在今后的创作道路上能够在具象与抽象,工笔与写意的结合上再下功夫,其画作必定会更趋成熟,更具意境。
  赠何钰小诗一首,以共勉:当叹秋来好画图,菊黄芦白落雁沽。花丛莺鸟相私语,纸上寻春满眼愉。 (张平生)
  朱建新:绘画创作与教学
  程舍予先生是常州书画界的耆宿,久享盛名于艺坛.尤其是他严谨的治艺,真诚的待人和诲人不倦的精神,有口皆碑,德艺双馨倍受人们的尊重.常州受其泽被的书画家众多,皆有所建树,朱建新即是其高足之一。
  我與朱建新是在十多年前举办的程舍予先生师生书画展上相识的。他文质彬彬,温让谦恭+有先生之风。多年来,他程门立雪 凭着对书画艺术的热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执着于艺海的不断探求和进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朱建新以花鸟画见长,他的画始终蕴含着对传统的热爱;始终贯穿着程老师“传统是自然搏动的文脉,只有在这生生不息的文脉上发展与创造.才能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来”的观念,作品中无不渗透着传统真味,又无不透射出笔墨新意。长期以来朱建新在程教师的指导下.深研笔墨.临摹、写生、创作从未间断;荷叶的扫刷、紫藤的环绕、兰竹的风韵、松梅的奇岖、小鸟的飞栖……他都谙熟于心。所以.他在创作之时,挥洒自如,笔简画繁,内涵丰富,一笔而出,虚实飞折,枯湿浓淡,自然变化,显示出他笔墨的精妙。读他的作品。会感觉到他是一位关于思考,力求研新的画家,他利用色彩,透视的总体效果和局部的微妙变化。进行特定的组合与重叠.将自己的审美观念化人其中。产生出近实远虚的效果.给人以诗化的场景.表现出千姿百态,境由心造的画面,从他的画中可感受到他对事物的敏锐观察和表现力度。可以说.朱建新的花鸟画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开辟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也是他坚强意志的折射。   《文苑英华》云: “览于心乃止水之常净.烛于物靡传薪之无绝。”程老师勤耕砚田.诲人不倦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朱建新,他在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又辛苦地培植新苗,传承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由于他前年突遏车祸,死里逃生,更加感觉到培育学生的责任重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教育的日益重视,更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朱建新受聘于多所学校兼课,他将业余时间全都花在了创作和教育上。他为了探研最适合学生的切八点,总结出了一套有类型性、趣味性,观察性,条理性的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陶冶,去寻找自己所喜爱的东西,开拓自己的眼界。尤其是他以培养兴趣八门,教学与写生相结合,既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寻找快乐,又让学生观摩名家作品,细心地体味其用笔、用墨、用色的技法讲解画中的诗意和诗境。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几年中,他的学生有多人在市.省以及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了多种奖项.为人教师.他深得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尊敬。
  自古至今,书画家的成功之路.都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勤奋执着,二是品格清高。朱建新即这样,他始终以先生为榜样坚持”以德养画”。面对世风渐劣的书画市场,他总是淡然一笑;面对众所瞩目的教育市场.他总感责任重大。他首先注重自己品质的锤炼.坚持对传统文化的研习,认为绘画既是其艺、其才的展示,更是人格力量的展示。因而他教学认真,对学生关心,深得学生爱戴,从而有更多的学生从其学艺,但他从不马虎,总是一丝不苟的施教,更可贵的是,他不仅教会了学生绘画,更教会了学生做人,教导学生始终要有高尚的品德、情操,要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才能画出有品位的作品。辛勤的汗水,使他有可喜的收获,在他的学生中出类拔萃者众多.尤其李靓、阔文祺、王斛婷、宗依洁、黄苑皓.王雪皎、阂宇斐、程晓楠、刘宇轩、李诗琦…….都在艺术类院校和义务制学习中显示出出色的成绩,他把程老师的精神又传薪于学生。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书,如也.职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书如此,画也如此。朱建新,他既不为名,也不为利,而是出于对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执着爱好.出于对自身价值的体现,在绘画的天地里,做一位传薪者,让中国传统艺术之火,越来越旺。 (叶鹏飞)
  诸建清: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花鸟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最早的中国画形式之一。从唐代的薛稷.边銮,到腾昌祜、殷仲容等等一批以花鸟见长的画家作品中。无处不见当时的花乌画已较为成熟.续之五代。又出现了西蜀黄荃,南唐的徐熙等花鸟画大师,继而至明代大写意花鸟画家徐文长,清初的八大山人的个性花鸟画,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清新自然的花乌作品,可谓风格各异。这些中国绘画史上的花乌画大师们创造的佳作,既是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的源泉.同时也是我们在花鸟画创作中要有所突破的难点。
  诸建清即是一位有较好传统功底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具有灵性和现代审美意识的画家,他在传统画花鸟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作品构图新颖,用色雅韵,意境深邃,生活气息浓厚,去绚丽而现清幽.退繁芜而现简洁。作品以笔为骨,墨为辅,讲究笔墨的整合与映衬,形成了独特的笔墨情韵。他喜欢作荷塘鱼鸟题材,菩画荷花,洁白高雅的荷花.在他的笔下时而含羞,时而优雅又婷立,意境颇为传神,在他的作品前观者即可寻回宁静的那方土地。当下浮躁成风,而他的心境平和而淡泊,不争名利,他十分注意心灵的感受。用心灵作画是他遵循的原则。他的作品更处处渗透着和谐而静穆的灵气。南齐谢赫绘画六法,其中之一是“随类赋彩”,是比较偏重“类”即事物的客体、色彩的话,那么他的作品更注重“随意赋彩”,偏重于主观抒情。他将花朵用淡色調加以描绘.给人以清冷的审美感受从而和传统花卉之鲜艳富贵的表现方法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背景用大块色刷.更衬托了花朵的姿色、形态。而独特的色彩风貌与表现技法使他的花乌画富有强烈的生命力。在同代画家中,他在色彩表现上是走在前列的,色彩有个性特征,吸取借鉴众家色彩之所长,注重了传统与现代结合,从而形成了另一种宁静而又流动,清冷而又柔和的个性色彩风貌。造型与写意,抽象与表现.集体于统一画面,富有表现力和创作性,可以说,他的作品是当代花鸟画创作中积极的新成果。他的作品是用现代人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厦审美眼光,从浑然生化中精心创作完成.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位较有思想和艺术个性的画家.他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技法和艺术的语言,相信他的路会越来越宽。
  艺术需要提炼,需要每个优秀画家去发现和挖掘.相信他在以后的艺术道路上会越走越好。把中国画的水墨精神发扬光大。 (贾广健)
其他文献
纸自从发明以来,就与书写息息相关.然而相关的研究中往往忽略纸张在书写过程中的影响力。在无法充分认识纸张的物质文化以前,对于书法作品的解读很容易产生偏差。综观书法史,宋代文人对纸张的兴趣不仅止于文字或实用上,很多都亲自参与加工过程,形成独特的宋纸文化。此次“宋代花笺特展”除展出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花笺作品20件.也试图重新检视这些高级书写用纸的特性.加工与审美等.将砑花笺纸放回原先的使用生产脉络中.
期刊
“四僧”之一的弘仁,在明清交替之际的画坛,因极富个性笔墨表现和张扬的反“法”与重“道”美学追求,表现出与正统身份的“四王”风格迥异的绘画特征。他善画山水,其作品以淡远清简的格调,浑厚伟峻的意境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成为明末清初一道独特的景观。纵观弘仁的山水画作品,无不充溢着清初许多遗民画家所特有的感伤故国不在、理想无着的遗民心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山水作品之外,弘仁还常常以竹、梅、松等为题,借物抒
期刊
编者按:顾飞(1907-2008),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20世纪30、40年代蜚声沪上的女画家和诗人。原名慕飞,号默飞,生于江苏南汇(令属上海)。1928年拜国画大师黄宾虹为师,专习山水画,抗战时期师从江南硕儒,爱国诗人钱名山。1934年,她和陈小翠、冯文凤等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56年在筹备上海国画院时。是湖帆根据国画成就标准,将顾飞提名为甲子画家,后任上海工艺美术学校教
期刊
花鸟画以鸟兽虫鱼为描绘对象,以笔墨宣纸为工具,以抒情寓意为旨趣,堪称最具民族特色、民族趣味和中国气派的绘画艺术。其历史源远流长,经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成就辉煌,无论创作实践还是理论探索,都积累了极为丰厚的遗产。这丰厚的遗产,给当代花鸟画的创作提供了无比优裕的学习、继承条件,也形成了厚重的壁垒和沉重的压力,使得花鸟画的创新、突破更加困难,即使有所成就也不容易被发现和认可。因为人们
期刊
中国花鸟画发展到明代,进入了重要转折期。而推动明代后期花乌画革故鼎新的关键人物,非徐渭莫属。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才,在文学艺术领域内拥有卓越才华,而他对绘画的最大贡献在于吸取了宋以来徐熙、林良、沈周、陈淳等花乌画之长,但不被束缚,敢于别开蹊径,将写意花卉推向新的高峰,开创了大写意新画风,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巨匠。  历史上,不少杰出画家命运多舛,饱尝艰辛,徐渭尤为突出。徐渭(1521—1593
期刊
清中期,随着十三行海外贸易的迅猛发展,行商积累下巨额财富,为文物艺术品收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很快,广东收藏家如异军突起,其书画收藏,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跃居国内领先地位,令世人刮目。当时,广东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有潘有为,吴荣光、叶梦龙、韩荣光、伍崇曜、伍元蕙、孔广陶等,潘正炜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潘正炜(1791-1850),字榆庭,号季彤,又号听帆楼主人。祖父潘振承非常重视教育,曾联合其他行商集
期刊
杨旦.1956年生,江苏常州人。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常州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州画院特聘画师,刘海粟美术馆特聘研究员。  心清格雅 意象丰美  常州花鸟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其发轫于东晋、南朝,而兴于宋元,更盛于清代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流传至今,画家辈出,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刘海粟、谢稚柳诸大师,房虎卿、戴元俊诸名家,以及当今常州的花鸟画家无
期刊
编者按:《中国艺术史九讲》是方闻先生近年来系列演讲的精编文本,包括独立成篇又文脉相连的九篇文稿。方闻,一位成功地使中国艺术史在美国一流大学扎根并使之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的权威教授,他对中国艺术、中国艺术史做出了深入独到的总结分析,向西方艺术界传达了关于中国艺术传统价值的“中国声音”。在书中他从探索中国艺术特殊的视觉语言及艺术风格入手,致力于挖掘中国艺术的独特价值,进而构建出在当代国际语境下的中国艺术史
期刊
2008年我在麻省研读硕士,投入白谦慎门下。白师赴美数十年,治学、谋职、建业均已遵循西方严谨逻辑的专业态度,凡事一丝不苟。入学首日,先生特别训示,美国学院所有规则制度你必须严格遵循,来不得半点含糊或蒙混。我虽已在范师门下修习艺术史略有时日,但最是顽皮放任,英文也坏到无可救药,白师的忧虑也是情理之中。开始的半学期,白人同学激扬文字指点历史的时候,我通常在发呆梦游:他们闲坐一隅抿着咖啡优雅完成课外阅读
期刊
在北京西郊二十公里处的翠微山南麓,毗邻驼铃古道驿站模式口大街,坐落着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的名刹法海寺。据现立于寺中天王殿前的《敕赐法海禅寺碑记》《法海禅寺记》两碑所记可知,此寺是明“御用监太监”李童集资倡建、明宫廷工部营缮所参与建成的大型寺院,两碑碑文分别为明代礼部尚书胡濙,明代吏部尚书王直撰写,寺院历时四年建成。竣工时。明英宗敕额曰“法海禅寺”,之后又颁赐《大藏经》一部由该寺收藏。敕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