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南选煤厂煤泥截粗回收工艺优化研究

来源 :选煤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水介旋流器存在底流夹细、溢流跑粗的问题,亭南选煤厂基于水介旋流器底流和溢流粒度分布特点,在对水介旋流器和弧形筛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设备工况条件,挖掘设备潜能,发挥设备各自优势,优化煤泥截粗工艺,最终实现了有效回收煤泥的目的.结果表明:将弧形筛与水介旋流器的优化组合用于煤泥截粗,彻底解决了底流夹细和溢流跑粗的问题,达到降低煤泥产量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为保证输水隧洞与石油管线交叉段施工对石油管线不造成任何影响,进行爆破施工试验,不断改进优化爆破参数,并严格按设计的爆破参数施工,加强爆破振动监测,监控量测,收敛监测,沉降监测,并实时调整参数,确保了管线安全.
为了解决矸石山自燃的问题,选用碱性粉煤灰作为主要注浆原料配置浆液对矸石山进行注浆灭火,根据矸石山勘察钻孔划分火区范围,确定注浆孔的布置方案.经过现场测温勘察,注浆后注浆钻孔内温度均下降至80℃,矸石山表面植被生长状态良好.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以废治废的治理效果,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纳林河二号选煤厂的煤质特征、产品结构和用途,结合目标用户要求,制定了合理的选煤工艺,并对设备选型、工艺布置、设计特点等进行了介绍.生产实践表明:该选煤厂选煤工艺可靠,设备选型先进,工艺布置灵活,取得了良好运行效果,块煤系统吨原煤介耗稳定在0.6kg,末煤系统吨原煤介耗稳定在1.05 kg左右,产品煤硫分降低到了 1.5%以下,矸石灰分在75%以上,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该厂可对鄂尔多斯周边动力煤选煤厂工艺设计及实践提供借鉴.
智能粗煤泥分选机(TCS)是新型干扰床分选机,是一种在传统干扰床分选机(TBS)基础上增加了新型尾矿排料装置以实现连续排料,并设置智能干扰器强化颗粒干扰沉降,减少粒级错配,提高了分选精度.针对叠层高频振动细筛对粗煤泥回收效果差的问题,鲍店选煤厂在对比分析多种粗煤泥分选设备性能的基础上,最终采用智能粗煤泥分选机对粗煤泥回收系统进行了改造,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智能粗煤泥分选机的最佳分选条件:顶水量为98m3/h,干扰器频率为16 Hz,分选密度为1.165 g/cm3.在最佳分选条件下,TCS处理灰分为19
生态兴是民族兴的基础与保障.“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中华民族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更是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灵魂所在.中国畜牧业正面临稳产保供的艰巨任务、资源环境趋紧的严峻约束,构建低碳发展长效机制将是协调动物蛋白供给目标和资源环境保护需要的关键.
期刊
针对精煤磁选尾矿分级脱泥系统效果不佳,设备故障率高,导致粗精煤泥灰分高的问题,彭庄选煤厂在对精煤磁选尾矿分选回收工艺和设备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采用DZSN3028三质体高频筛对精煤磁尾分级脱泥降灰系统进行改造.改造结果表明:DZSN3028三质体高频筛的应用使粗精煤泥灰分由10.92%降至8.18%,解决了重介精煤“背灰”的问题,提高了精煤产率.
为实现滨湖选煤厂煤泥废弃化的目标,对煤泥分级设备的入料与产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导致煤泥灰分偏低、发热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精煤泥分级旋流器、高频筛以及中矸煤泥分级旋流器分级效率低,错配严重.通过对高频筛改造和改变中煤磁选机尾矿的处理流程,该厂煤泥的灰分达到75%以上,可以达到废弃的标准,同时提高了综合精煤产率,增加选煤厂的综合效益,促进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在地下洞室开挖施工中,选择合适的开挖施工工法极为重要.文章以东牙溪水库改造工程为例,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输水隧洞进口段单侧壁导坑法和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开挖施工工法进行对比选择.根据计算结果,推荐采用单侧壁导坑法进行施工,不仅可以为背景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指导和帮助,也可以为相关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支持和借鉴.
无损检测作为保证混凝土结构安全的关键技术,越来越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文章以水工衬砌混凝土为例,通过对探地雷达无损检测技术特点及其工作原理的分析,应用探地雷达法测试和标识衬砌混凝土内部缺陷、内置钢筋分布、混凝土厚度,并将检测结果与钻芯法对比分析,以识别探地雷达法检测的偏差程度和精确度.研究表明:探地雷达法能够满足工程质量控制要求,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可信度,对工程检测具有较强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新媒体时代,为充分满足学生的思政培养需求,需要坚持以现实思政课堂教学为基础载体,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教育资源的补充优势,通过以线上线下一体融合模式为基础,积极塑造新的智慧化思政课堂教学机制.本文将结合《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一书,分析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思政课堂互补互融教学模式的构建价值与构建策略,以期为适应新媒体时代环境,全面提升思政课程教育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