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札手迹:保持升势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p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这一两年的拍卖来看,与近现代的历史及其文化史相关的文献,越来越受到藏界的追捧。近现代名人手迹,在2009及1010年,成为了独立于古籍善本专场之外的一个重要门类。由于近现代名人手迹在货源上的稀缺性,导致了其一旦有好的作品出现市面,则立见大热,出现高潮,如去年嘉德春拍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554.4万元成交,并被国家购买所掀起的热潮。故其行情,与拍品货源的水准密切相关。
  当然,行情似乎总是在涨,即使是同一件作品,数年前之价与今天之价,固已不可同日而语。回首2002年五柳堂旧藏明清尺犊、汪慎生旧藏与名人来往书札亮相嘉德、钱镜塘珍藏明代名人尺犊恢宏面世;2006年“皕宋楼”陆氏藏晚清名人信札现身上海崇源;世纪学人陈寅恪遗稿上拍中国嘉德;2007年罗振玉遗藏“大云烬余”在上海嘉泰百分百成交;乃至2008年秋郑逸梅旧藏书札在嘉德上拍。如果这些藏品复现于今日,当作何价?而最近这两年,像这些吨位的藏品似越卖越少,价却越卖越高矣。近现代的文献能受到如此重视,亦幸事也。
  
  张充和藏品惊艳亮相百分百成交
  
  被誉为“最后的闺秀”的张充和,不仅兼具江南小家碧玉的姿容及大家闺秀的风范,更工诗词、擅书法、会丹青、通音律,尤长昆曲。2010年春在杭州西泠,一批张充和的藏品集体亮相,多是张充和上款的诗笺、条幅、信札等,作者包括张充和的三姐夫沈从文,与张有着共同昆曲爱好的师友俞平伯、许宝驯夫妇及许宝驯之四妹许宝睐;此外还有冰心等,其他如钱穆、蒋复璁、赵景深、程千帆、台静农、沈尹默,皆一时大家。这批藏品全数成交,当中1019号拍品,沈从文草书《崔瑷草书势》为1978年沈从文为四妹张充和所书。自1949年张充和去美,二人阔别近三十年之久,又经历“文革”磨难,在重逢之中秋佳节为书四十年前旧怀,意义可见一斑。旁近数千小字,回忆四十年来抗日期间在西南联大艰难岁月,可感可叹。成交65万元。1027号拍品俞平伯1978年所书之《鹧鸪天词工尺谱》,连带信封一枚,成交14万元。
  台静农和张充和都是沈尹默的学生,此场除了有沈尹默书赠张充和的诗稿信札外,亦有台静农手迹两件,其一是书自作诗一首“寄奉充和大家清正”,诗甚雅,成交18万多元。
  
  文化名人手迹频现拍场鲁迅签名毛边本成交38万元
  
  王国维《宋代之金石学》手稿现身于西泠春拍,仅六页的手迹录得123万元的成交。此为王国维于1926年11月下旬在北京大学历史学会所作讲演手稿,多次出版著录于王国维相关的文集与年谱。该件所属的西泠“近现代名人手迹专场”,录得百分百的成交,当中除了王国维作品外,其他拍品亦多有可喜者。如1043号拍品蔡元培的七言联“四大皆空明则著,三生有幸思无邪”。书法有自然挺秀、蕴藉清新的气息,内容也好,成交76万之巨,是历年拍卖蔡元培书法成交价的第三名。袁世凯二公子袁克文的行书《五言联》:诗酒情能寄,烟波梦所迟。大气淋漓,成交13.4万。
  此场又有胡兰成、周作人、黄节、黄秋岳等人的诗笺诗轴数件,皆得高价。
  4月初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众多近现代名人手迹同样以高价落槌。0711号胡适《自题小照》: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作品最早见端于其送给友人陈光甫的照片背面。本拍品则是录此诗句赠人。就胡适个人的志趣而言,他宁愿从事单纯的学术研究工作,但为国为民计,他只得暂离学术。胡适此时的心境他自己曾经有过流露。从1937年9月至1942年8月,胡适就是以这种“过河卒子”的心态,在美国度过了5年外交生涯。在武汉失守后,胡适迅速拉到了美国给中国的第一笔2500万美元的贷款。此件估价5万至7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22万港元。而该场的林语堂的行书《浮生半日闲》也从估价的4万—6万拍至30万港元。
  本次春拍,最令人关注的单件手札类拍品,是嘉德古籍专场的8237号《李大钊致胡适书札周作人致李大钊书札》(三通十三页),成交价280万。内收李大钊致胡适书札一通十页,国立北京大学笺纸。由信中可知,此时《新青年》分裂办刊已不可阻,陈独秀欲赴广东,胡适坚守北京,二人抢争“新青年”之名互不相让,李大钊、鲁迅、周作人等《新青年》同仁从中调停,此信即为史佐。考其时间,当在1921年初。又周作人致李大钊书札二通三页,书于1921年2月25日、27日,新村北京支部笺纸。信中可知鲁迅、周作人兄弟亦不赞成陈独秀、胡适二人争抢“新青年”之名。周很清楚“如仲甫将来专用《新青年》去做宣传机关,那时我们的文章他也用不着”,但仍建议胡适不必用“新青年”之名。
  此场又有黄侃撰书《量守庐诗稿及信札》一册,内收黄侃先生己巳(1929)等年之诗稿、及与念容(女)书信等,计二十一开,三十六页。此件均经潘重规夫妇整理,签注时间等。成交价逾百万。
  北京歌德2010年春拍推出了“影像与名人手迹”专场,当中有欧阳中石手稿《书法与中国文化》,这是当代写本,978页之厚。成交6万元。而歌德春拍古籍文献专场则有一批民国政要、名人致易培基书扎,全数成交。中有一通三页的汪精卫致易培基书札成交4.5万,信中落笔是民国十三年(1924年),该年易培基任北京政变后黄郛摄政内阁的教育总长。11月,他代表汪精卫参加故宫善后委员会工作,从此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创建人之一,也成为故宫博物院走向鼎盛的最重要的功臣。提及“承惠赐精拓两种”、“开导学术门径”及汪精卫自己研习书法之感悟。可见二人往来交谊。冯玉祥、柯劭忞、黄郛、赵尔巽、于右任等致易培基书札一同上拍。该场又有陈独秀致挚友汪孟邹信札一通,成交价23万元。又有鲁迅签名毛边本《小说旧文钞》成交38万元者,可见民国文化名人之手迹受追捧程度。鲁迅一生著作颇丰,然传世签名本则极罕见,向来为收藏家珍若拱璧。所题“误闻为文”,盖扉误印。书名中“闻”为“文”字,可谓“错版”之书。此书集名作、名版、著者签名及钤印于一本,故尤难得。
  
  近现代一手史料弥足珍贵
  
  上海嘉泰2010春拍74号拍品是日本佚名抄录的杨守敬《惺吾谈屑》不分卷,二册一函,皮纸。杨守敬1880年赴日,在日四年,大量购买中国已经亡佚或稀见的珍贵古籍,对中国学术影响极大。因语言不同,杨氏与日人交往多用笔谈,这些笔谈,部分得以保存,成为研究杨氏和中日学术交流史的重要资料。
  本次拍品《惺吾谈屑》(以下简称《谈屑》)为杨守敬1880、1881年左右与日人的笔谈记录,其内容除数叶见于已出版的《八棱研斋随录》外,百年来从未披露,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该本为日本抄本,因笔谈原稿已佚,故此抄本具有抄稿本性质,弥足珍贵。《谈屑》共两册,凡288个筒子叶(576页),五万余字,为今知杨氏笔谈数量最大者。内容广泛,举凡杨氏名号之由来,公使馆的人事纠纷,对中国赴日名人如王韬、魏铸生的臧否、书法碑帖包括日人书法的优劣、刊刻《古逸丛书》等内容,均有所涉及,极为丰富,堪称研究杨守敬在日时期的第一手资料,为了解相关情况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细节。成交价17万元。
  再如北京德宝2010年春拍古籍专场的98号拍品《孙毓修日记》,孙毓修(1871—1922),江苏无锡人,室名小绿天,别署小绿天主人,光绪末年从缪荃孙学版本目录学,1906年前后入商务印书馆任高级编译,并为涵芬楼鉴别版本,著有《中国雕版源流考》等并出版了童话《无猫国》,被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此日记写于梁溪孙氏文房专用黑格稿纸上,始于宣统三年正月六日,以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旦,记民国元年及民国七年,八年事,由于正值辛亥革命时期,孙氏对一些革命事件亦有记述。其中还记载了他买书藏书以及编辑四部丛刊的事,为珍贵的近代史资料和出版史料。钤印
其他文献
古代希腊以降,表现人体美在西方艺术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近百年间,由于商业浪潮的猛烈冲击,一部分广告、影视,突出裸体的肉感、性感,以色情(erotie)的诱惑刺激观者的情欲。遂使“反传统”的现代派艺术家们,或鄙弃女性的人体美,或使之扭曲变形成为狞厉怪异的形象。一如毕加索或美国的德·库宁(De kooning)等。  洪世杰先生的油画,塑造了一种纯净秀雅艺术形象,表现了女性裸体中的青春朝气,予人以
期刊
只是为了一个收藏,为了一个艺术的愿望,真正可以把自己的房产卖掉,把自己银行的钱取出来去追求的这种人非常少,所谓真正的收藏家,他是不在乎少吃一点,少住一点,或者少用一点,但他希望能有一个好的艺术品收藏在他家中。我相信将来的发展肯定是这样,现在只不过是大浪淘沙。  ——王义强    1999年,纽约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拍卖的现场,有华人收藏家魁首之称的王季迁端坐其间,在场准备参与竞投的台湾富商也紧紧盯着
期刊
任伯年《华祝三多图》又称《华封三祝图》,作为任氏艺术生涯中的经典之作其艺术价值已毋庸赘言。作者在此主要关注的问题是,此图所采用的“华封三祝”这一人物祝寿画题材是否一开始便为民间所用,与民间所风行的多寿、多福、多子构成的“三多”图案——到底存在何种差异?其中是否带有晚清即十九世纪以来某种观念变革?带着以上问题,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幅作品,希望能有新的发现。    首先尚待知悉的是此图为谁而画。任氏款题云
期刊
2010年6月25日,吴冠中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1岁。其一生淡泊名利,致力于探索融合东西方绘画两种不同艺术语言的美学观念,尽管画作价值千万,但吴冠中先生多次向世界各地公立美术馆、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捐赠作品,多达360余幅。吴冠中曾说:“我的画不是个人遗产,……要送给公共机构,让历史来检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不忘将自己心爱的作品让儿子吴可雨带到香港,捐赠给香港艺术馆,这也导致吴可雨最终因此痛失
期刊
松风琴名之由来    历史上,相传嵇康作《风入松》曲。唐代皎然有《风入松歌》:“西岭松声落日秋,千枝万叶风飕飚。美人援琴弄成曲。写得松间声断续……”明显可知是松间抚琴之咏。而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诗:“盘白石兮坐素月,琴松风兮寂万壑”皎然月色之下独坐磐石,“松风”或为曲名,或为琴名,亦或是松涛相伴中抚琴之境。在历代诗词中“松风”便常常成为一种听琴、抚琴的意象。
期刊
此端所刊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致李辛白书札各一,不佞收藏之前均未见著录,所谈所涉皆为《每周评论》。  《每周评论》由陈独秀、李大钊创办,陈独秀主编,1918年12月22日于北京创刊。  1918年11月27日,陈独秀召集《每周评论》创刊会议,参加者有李大钊、高一涵、高承元、张申府、周作人等人。会议公推陈独秀为书记及编辑,其他人皆为撰述,发行所位于北京宣武门外骡马市大街米市胡同79号,编辑所
期刊
始于189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到今年是第54届,虽然外界对这种展览机制的争议不断,众说不一,但一个多世纪以来它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并称艺术世界三大展,是众多艺术家、策展人追逐的展示平台。威尼斯双年展的现行机制成立于1999年。绿园城堡中固定的国家馆有28个,与遍布军械库和威尼斯水城各处的其他受邀国家馆共同组成了双年展规模最大、分量最重的部分,今年参展国家多达89个
期刊
2010年吞拍,中国艺术品市场再次成为焦点。  在充裕资本的推动下,2010春拍拍品的价格空间被拉升:“亿元级”拍品陆续涌现;各拍行单季总成交额屡创新高,国内拍卖市场首次单季总成交额跨越20亿元大关。  书画板块依然力压群雄。今春拍场多个过亿及过千万的高价拍品纪录是在书画板块产生:张大千晚年巨幅绢画泼彩作品《爱痕湖》以1.00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首次突破中国近现代书画亿元大关;黄庭坚的《砥柱铭》则以
期刊
2011年5月22日晚,一件齐白石的作品随着一声槌响,成为了后来各大媒体和藏家竞相报道的焦点,这件以4.225亿(含佣金)成交的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8800万起拍后,直接由藏家加价至1亿元人民币,随后场内及电话委托买家轮番竞价,最终,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最终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新纪录。而后新华网的一篇文章将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推向了风头浪尖,对艺术品行业的质疑使得中拍协于6
期刊
书写的历史,在历史中的书写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在古代,中国使用的是毛笔。古希腊、古罗马曾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曾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从中世纪开始,在欧美,则是使用芦苇笔或鹅毛笔。到了现代,钢笔和签字笔以其方便陕捷的特点而“称雄”,发展成为最普遍的书写工具。笔,不在于它贵不贵,在于它是否得心应手,在于你的心里喜欢程度,在于你对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