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分析P2P通信方案的特点,提出综合型的NAT穿透机制,引入服务器集群设计思路,在保证通信机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基础上,能够最大程度避免NAT设备的误判并提高NAT设备的穿透概率,经过大量的实际测试,该机制的优点能够在低网速的校园网络环境下得到充分体现,实际测试与理论分析基本吻合。
【关键词】P2P 服务器集群 NAT设备 TCP
一、P2P通信分析
P2P通信主要依赖于NAT设备的机制,传统的实现方法有以下几种:1、通信双方利用一台具备公网合法IP的服务器作为中介,各自登陆,然后利用服务器转发信息。该方法效率低2、通信双方利用一台公网合法IP服务器,但服务器只参与向双方提供穿透NAT设备的数据信息,不进行真正传输的数据转发。信息可靠性不高,且NAT设备类型会影响其可靠性。3、通信双方仍利用一台合法公网IP服务器,在提供端口映射关系等信息给节点时,依次判断每个节点的NAT状态,并提供端口猜测机制。该方法提出了猜测端口的思想,但命中几率很低,并且通过NAT设备运行状态来提高猜中几率是相当困难的。
二、通信方案设计
(一)群组服务器模型设计。服务器集群即将多台服务器集中到一起工作,每台服务器将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汇总以便得出最准确的计算结果。因此需要多台服务器在不同校园网络环境下进行分析。当有节点接入服务器后,服务器立即验证登陆,并将该节点的内部端口和外部端口的映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后将计算结果存入数据库UI表中,当某节点发出通信申请后,服务器会根据发起方所请求的目的IP,取出相应的映射关系表信息并进行判断,此过程服务器会确定最佳的通信线路并一直跟踪该映射关系对应的NAT设备,最后选定通信方案并将本次通信备录到数据库。
(二)节点类型判断方法。判断NAT设备类型方法是利用服务器返回的状态来确定,第一步:节点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返回客户端的外部IP和PORT,如果二者一致,则说明节点无需做NAT穿透,如果不一致,则进行第二步。第二步:节点向服务器1发出请求,服务器1将获取的节点外部IP和PORT告诉服务器2,服务器2向节点发出请求,如果能收到请求,则判定节点NAT设备为A型,如果不能则进行第三步。第三步:客户端同时利用相同内部IP和PORT向服务器1和2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两组外部IP和PORT,对比看是否相同,不同则说明是D型,相同则进行第四步。第四步:节点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用相同的IP但不同的PORT向节点返回信息,如果节点收不到信息则说明是C型,如果收的到则说明是B型。
三、测试结果分析
(一)T1和穿透概率关系。我们先讨论T1、T2取值对穿透NAT成功概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横坐标为T1取值,纵坐标为概率。其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在网速0K-5K、5K-20K的环境下测试的,从图上可以看出T1值只是在低校园网速下对穿透概率有影响,当校园网速较好时,T1值取2s即可满足B型设备穿透要求。
图1 T1与穿透概率关系图
(二)T2和穿透概率关系。如图2所从左至右分别为:在0K-10K、10K-50K的环境下测试的,横坐标为T2取值,纵坐标为概率。从图上可以看出T2也是在低网速下才会对穿透概率有影响,校园网速较好时取4S即可满足C型设备穿透要求。同时可以看出,T2值>T1值,这是因为C型设备在做NAT穿透时,多了更多的限制条件,因此需要更多的延时来保证穿透的可靠性,数据结论与理论基本一致。
图2 T2与穿透概率关系图
四、结束语
本文在传统P2P通信方法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服务器集群模型的高效P2P在校园网中的通信机制,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对该机制中的T1、T2、N1、N2等重要参数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该机制在校园网速较快的环境下,与普通P2P通信差别不大,但是在低校园网速的环境下,能够很好的保证NAT穿透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韬.从P2P技术发展历程浅析P2P识别技术[J].出国与就业,2011,11(32):164.
[2]孙卫喜,席少龙.对等网联下NAT穿越问题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3,39(5):132-134.
[3]余以胜.P2P网络的NAT穿越技术研究[J]. 研究与设计,2012,28(1):28-30.
作者简介:
兰青青.(1982 -),男,汉族,工作单位(中英文)是四川城市职业学院,Sich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领域是分布式系统.
【关键词】P2P 服务器集群 NAT设备 TCP
一、P2P通信分析
P2P通信主要依赖于NAT设备的机制,传统的实现方法有以下几种:1、通信双方利用一台具备公网合法IP的服务器作为中介,各自登陆,然后利用服务器转发信息。该方法效率低2、通信双方利用一台公网合法IP服务器,但服务器只参与向双方提供穿透NAT设备的数据信息,不进行真正传输的数据转发。信息可靠性不高,且NAT设备类型会影响其可靠性。3、通信双方仍利用一台合法公网IP服务器,在提供端口映射关系等信息给节点时,依次判断每个节点的NAT状态,并提供端口猜测机制。该方法提出了猜测端口的思想,但命中几率很低,并且通过NAT设备运行状态来提高猜中几率是相当困难的。
二、通信方案设计
(一)群组服务器模型设计。服务器集群即将多台服务器集中到一起工作,每台服务器将计算出的结果进行汇总以便得出最准确的计算结果。因此需要多台服务器在不同校园网络环境下进行分析。当有节点接入服务器后,服务器立即验证登陆,并将该节点的内部端口和外部端口的映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后将计算结果存入数据库UI表中,当某节点发出通信申请后,服务器会根据发起方所请求的目的IP,取出相应的映射关系表信息并进行判断,此过程服务器会确定最佳的通信线路并一直跟踪该映射关系对应的NAT设备,最后选定通信方案并将本次通信备录到数据库。
(二)节点类型判断方法。判断NAT设备类型方法是利用服务器返回的状态来确定,第一步:节点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返回客户端的外部IP和PORT,如果二者一致,则说明节点无需做NAT穿透,如果不一致,则进行第二步。第二步:节点向服务器1发出请求,服务器1将获取的节点外部IP和PORT告诉服务器2,服务器2向节点发出请求,如果能收到请求,则判定节点NAT设备为A型,如果不能则进行第三步。第三步:客户端同时利用相同内部IP和PORT向服务器1和2发出请求,服务器返回两组外部IP和PORT,对比看是否相同,不同则说明是D型,相同则进行第四步。第四步:节点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用相同的IP但不同的PORT向节点返回信息,如果节点收不到信息则说明是C型,如果收的到则说明是B型。
三、测试结果分析
(一)T1和穿透概率关系。我们先讨论T1、T2取值对穿透NAT成功概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横坐标为T1取值,纵坐标为概率。其中从左至右分别为在网速0K-5K、5K-20K的环境下测试的,从图上可以看出T1值只是在低校园网速下对穿透概率有影响,当校园网速较好时,T1值取2s即可满足B型设备穿透要求。
图1 T1与穿透概率关系图
(二)T2和穿透概率关系。如图2所从左至右分别为:在0K-10K、10K-50K的环境下测试的,横坐标为T2取值,纵坐标为概率。从图上可以看出T2也是在低网速下才会对穿透概率有影响,校园网速较好时取4S即可满足C型设备穿透要求。同时可以看出,T2值>T1值,这是因为C型设备在做NAT穿透时,多了更多的限制条件,因此需要更多的延时来保证穿透的可靠性,数据结论与理论基本一致。
图2 T2与穿透概率关系图
四、结束语
本文在传统P2P通信方法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服务器集群模型的高效P2P在校园网中的通信机制,通过大量实验测试对该机制中的T1、T2、N1、N2等重要参数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该机制在校园网速较快的环境下,与普通P2P通信差别不大,但是在低校园网速的环境下,能够很好的保证NAT穿透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王韬.从P2P技术发展历程浅析P2P识别技术[J].出国与就业,2011,11(32):164.
[2]孙卫喜,席少龙.对等网联下NAT穿越问题的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3,39(5):132-134.
[3]余以胜.P2P网络的NAT穿越技术研究[J]. 研究与设计,2012,28(1):28-30.
作者简介:
兰青青.(1982 -),男,汉族,工作单位(中英文)是四川城市职业学院,Sich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领域是分布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