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作青年的意见领袖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ind543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受到纸制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互联网日益繁盛,更重要的是价值多元化,资讯海量化、阅读碎片化等前所未有的因素影响,青年刊物出现了整体滑坡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青年》如何继续扮演青年意见领袖的角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对此,总编辑胡守文的观点是,团刊是伴随着党和团的成长壮大而得到发展的,党的数名领袖人物都曾担任过这本杂志的主编,新中国成立后,从这个杂志走出去成为部级领导的大约不下十人,因之,她的历史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特殊。团刊的旗帜不能丢……既然保持了团中央机关刊的身份不变,那么,在改刊中,我们应当保留什么,改变什么呢?经过激烈讨论,编辑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保持青年团特点,保持刊物里青年人的朝气。这是刊物的内在要求。在改刊过程中,我们愈发觉得话题策划是选题策划的细化和深入,是由对读者的呵护进入到心灵抚摸的通道。这是关乎读者心灵“痛”和“痒”的多侧面的对某一问题的探讨,是使期刊引起读者参与兴趣的绝佳招数。
  【关键词】团刊;接班人;读者的“痒处”
  
  导语:提起《中国青年》杂志的过去,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
  毛泽东三次为她题写刊名;周恩来对她有求必应;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几乎都在这本杂志上留下传世之作。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荣耀?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中国青年》一直走在时代的前列,扮演着青年意见领袖的角色,成为引领青年的一面旗帜。
  在她的报道下,雷锋、王杰、张海迪这些优秀青年影响了几代人;在国人思想混乱迷茫之际,《中国青年》率先推出为“天安门事件”平反的文章;在思想解放初期,她又掀起一场搅动全国的“潘晓讨论”……可以这么说,每当历史走到关键节点,《中国青年》总会成为青年群体的意见领袖,引领青年做出正确选择。
  如今,青年刊物出现了整体滑坡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青年》如何继续扮演青年意见领袖的角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一、团刊这面旗不能丢
  2007年5月,团中央分管部门提出《中国青年》要探索机关刊走市场的路子。此时,国内青年期刊的整体局面是,基本都是各级青年团主办的,长相差不多,内容也大致相同,这种缺乏个性的同质化倾向,使得青年期刊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即使曾经影响无数青年、大量文章被转发的《中国青年》也逐渐失去特色,于是,改刊成为《中国青年》的当务之急。
  团中央机关刊的身份,曾经让《中国青年》无比荣光。如今,当她走向市场时,这样的身份标签却成了某种制约。市场经济下,团刊的旗帜还要不要扛?成为改刊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总编辑胡守文的观点是,团刊是伴随着党和团的成长壮大而得到发展的,党的数名领袖人物都曾担任过这本杂志的主编,新中国成立后,从这个杂志走出去成为部级领导的大约不下十人,因之,她的历史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特殊。团刊的旗帜不能丢……
  既然保持了团中央机关刊的身份不变,那么,在改刊中,我们应当保留什么,改变什么呢?经过激烈讨论,编辑部形成了这样的共识:要保持青年团特点,保持刊物里青年人的朝气。这是刊物的内在要求。
  变的事实什么?是形式、内容、风格,是不适应市场的部分。正如胡守文总编辑指出的,我们杂志的现有发行量,80%靠团内的公款订阅,公款订阅的比例如此之大,不就是一个市场吗?
  显然,《中国青年》的有效读者已经浮出水面,他们就是团机关组织和负责干部。也就是说,能够解决刊物命运的,是青年中的高端人群,是团干,是青年干部。由此,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问题是,以18-35岁的青年群体来作为我们的读者对象,这样的划分办法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年龄跨度,看什么杂志的都有,怎么可能都是《中国青年》的目标读者呢?
  既然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我们改刊就有了方向和主心骨。即,坚持机关刊物本色,坚持团刊特色,肩负培养和造就党的事业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向着发现、培养,塑造接班人的方向努力。
  二、为“接班人”服务
  既然改刊后的《中国青年》把目标读者锁定在“接班人”上,那么,栏目策划就必须围绕这个群体的实际需要展开。
  栏目策划,对于杂志来说,就是根据办刊宗旨和编辑人员的业务专长,对刊物版面进行科学的合理的分配。对于读者来说就是提示内容,引领读者阅读刊物。栏目要做到主次搭配得当,纵横交错适度,并能做到发挥栏目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为突出刊物的特色和个性服务。精当的栏目编排,好比一幅构思巧妙的扇面图,可分可合,分开看每个扇面可见人物,山水亭榭,红花绿叶,打开看就是一幅完整的精美的图画。
  以《读者》为例,该杂志一般设有10个栏目,并列为主,交叉为辅,体现了期刊内容的主体性和兼顾性,为表现人性美为主,兼有生活常识,世界知识,科技知识以及幽默小品。《知音》一般设有17个栏目,其中12个栏目只有一篇文章,6个栏目也只有2篇文章,栏目的作用在于对文章归类,其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去读文章而不是读栏目。因为这个刊物不仅要求刊登原创文章,而且要求“期期精彩,篇篇可读”,所以才会出现它所特有的栏目编排。
  当前,在栏目编排中不少刊物采取集约化的方法,即把刊物内容分成几大板块,以便更简明地提示读者。
  改刊后的《中国青年》就采取了这种方式。目前,杂志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脉动、天下、领秀者和学养。板块下面,则设置了政情动态、青年话题、语录、数字、政情速览、奇观发现、张望天下、环球聚焦、领袖者、推手、精神家园等栏目。
  为什么这样设置?胡守文总编辑强调,我们的读者需要时政的东西,需要及时了解和捕捉来自中南海的声音,需要了解世界上的最新事态,需要了解民情和青年舆情,需要开阔自己的知识眼界。他们需要学有榜样,需要从业智慧和经验的传播,需要思维和方法的传播,需要特殊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也需要一个平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寄托自己的情感。
  三、挠到读者的“痒”处
  栏目设计好了,如何填充文稿?这就涉及到选题策划。如果说期刊策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选题策划就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一本期刊有没有选题策划以及选题策划水平的高低,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这本期刊的质量。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选题策划,就没有高质量的期刊。正如媒体已经形成的共识,期刊今后将面临两大命题:深阅读与话语权。前者是如何阻止文字的垃圾化,提倡美文阅读;后者是如何设置议题,争得话语权。
  对此,喻国明老师提出三条竞争力原则:1.你有,别人没有;2.别人有,你的更好;3.别人的也好,你的角度更绝。比如,《读者》选稿以轻松、睿智、深刻见长,《知音》以详实、动情、独家报道见长,《时尚》以新锐、超前、精美见长。那么,《中国青年》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以思想性见长。
  在改刊过程中,我们愈发觉得话题策划是选题策划的细化和深入,是由对读者的呵护进入到心灵抚摸的通道。这是关乎读者心灵“痛”和“痒”的多侧面的对某一问题的探讨,是使期刊引起读者参与兴趣的绝佳招数。
  比如,《中国青年》编辑部曾收到过一名叫李昭文的年轻基层干部的来信。李昭文在信中表达了因为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并且还因为“做大官为了做大事”的想法不为人们所理解而充满迷惑。这引发了编辑部的思考,为了能够做大事而追求做大官,到底对不对?做大官和做大事之间,是否就是天生的泾渭分明,不能相容?现在不少青年人也说,想做大事,就要做大官。意思是只有做大官才能做大事;为了做大事还是要做大官。但问题是,是否只有“做大官”才能“做大事”?该话题的提出,引起了广大青年干部的热烈反应,各种观点意见激烈交锋,既澄清了问题,又提高了《中国青年》的知名度
  2010年5月,编辑部在读者中开展了“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难”的大讨论,这与30年前的“潘晓讨论”有着必然联系。1980年5月,《中国青年》发表了署名“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信中以沉重幽怨又诚挚激愤的笔触,写出了一代青年郁结在胸的痛苦和对人生的诘问,并由此掀起了一场在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涉及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生观大讨论。
  抚今追昔,编辑们发现,30年时光匆匆而过,今天的人早已淡忘了当年那声令一代青年血脉贲张的石破天惊的追问。然而,当初困惑潘晓们的问题,现在依旧困扰着在现实夹缝里艰难穿行的青年人。只不过,潘晓们的困惑更多地体现在理想幻灭后的彷徨,而当代青年的苦闷则更多体现在生活挤压下的种种纠结和艰难。
  因此,编辑部决定在“潘晓讨论”30周年之际,推出“人生的路,是不是越走越难”这个话题,引导读者参与讨论。使广大青年在阅读中分享彼此的思想深度和生活智慧。
  改刊,使《中国青年》编辑部认识到,在资讯异常发达的今天,对于期刊来说,真正需要强化的不是动态性的报道,而是有价值的深度报道。而选题策划可以帮助把对“点”的报道拓展到“面”,点面结合,由点到面,从而实现选题的“高附加值”。正如胡守文總编辑要求的那样,报道人物要学会讲故事,评论、杂文、散文等要显露出我们的思想锋芒和理论根基——这恐怕就是《中国青年》继续引领青年,担当青年意见领袖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胡守文.社长是出版社的名片[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0.
  [2]喻国明.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
  [3]蔡雯.新闻编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要】《外汇汇率标价法》是《国际金融》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对这一章节掌握的不好,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双语教学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这一章节的专业术语,多媒体动态流程图的引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信。  【关键词】双语教学;多媒体动态流程图;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买入价;卖出价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趋
期刊
【摘要】暗示教学法注重情感因素对语言学习的影响,主张“乐学”。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运用暗示法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艺术类学生的独特性为该方法提供了更好的发挥空间。  【关键词】暗示法;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视听说    一、暗示法的定义及特征  保加利亚精神科医师兼教育家乔治亚·罗扎诺夫(Lozanov)于1978年为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
期刊
【摘要】民办高校成教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要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成教院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关键词】民办高校;成教院;英语学习;兴趣    近年来,民办高校迅猛发展,相应的学生数量也迅速增加,在此大好形势之下,作为民办高校的二级学院之一的成人教育学院也得以快速发展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疆各高校留学生数量的增加,新疆留学生教育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留学生教育的现状对高校师资队伍的英文授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留学生师资自身素质及英文水平的提高成了留学生的教育迫切的需求。    自1984年新疆大学招收第一名外国留学生以来,我区学校招收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教育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各高校建立有专门的留学生教育机构共有5家,如新疆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新疆师范大学
期刊
【摘要】当代意义上的艺术的诞生过程是艺术审美化的过程。艺术离开了古典,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观念,走向纯粹审美对象的时候,艺术才成为人类当代主义上的审美活动。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了解到了吴冠中艺术人生,他对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概括性的谈《吴冠中画语录》读感。  【关键词】吴冠中;中西审美特征;批评    一、吴冠中艺术生涯的起源  1935年,吴冠中考入浙江大学代办的省立工业职业学校机电科,希望
期刊
【摘要】海外实习在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大学生跨文化能力的缺失,规则意识、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在海外实习中应具备的四种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海外实习;意识    海外实习,英文称为overseas internship或者internship abroad,一般是指在校大学生到国外企业、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机构实习和交流的活动,最初产生于二战后的欧洲。如今,在欧美
期刊
【摘要】敬业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的高度认同和热爱,同时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化,一个高职毕业生要想较快地就业并在就业中得到发展,离不开敬业精神的支撑。因此,高职院校在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努力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关键词】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
期刊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关注青年的就业问题也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随着经济的转型、就业机制的变革、高校的扩招,作为青年中的生力军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成为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综合性问题。那么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
期刊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从现阶段就业状况出发,重视大学生就业,主动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解决对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人口素质提高、和谐社会构建等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策略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
期刊
【摘要】通过对当前“就业难”与“招人难”并存的现状分析,提出“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设想,对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招工与就业    当前,在大学生面临“实习难”、“就业难”的同时,不少地方却出现了“用工荒”、“招人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现象引起了各种媒体、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纷纷展开了相关的讨论。如何破解目前这一矛盾?如何才能让双方真正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