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开馆啦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xx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馆当天的票价


  故宫博物院刚刚开馆时的票价为1元,开馆前两天还有半价优惠,也就是5角钱。
  你是不是在想,5角钱还挺便宜的呀!但是,我们今天的5角钱跟那时候5 角钱的购买力可是不一样的。1925年,北京一个五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约为15元,5角钱相当于普通人好几天的生活费了。后来,故宫博物院开放了更多可供参观的区域,票价上调为3元。在当时来说,去故宫博物院参观一圈,也算是一次“超前高消费”了。

开馆第一天


  1925年10月10日,当天的北京城万人空巷,大家都赶着去参观一家新开的博物馆。这家博物馆可不得了,它直接建在了紫禁城里。
  紫禁城,这座从明代永乐皇帝时开始修建的宏大宫殿,在整整500多年的时间里,还没有哪个普通人能到里面来个“紫禁城一日游”呢!现在,这里居然改了名字,叫作“故宫博物院”,只要购买门票,大家都可以到里面参观游览啦!

  开馆当天,故宫博物院原定在上午9点开放,但还不到8点,神武门外就被堵得水泄不通。那些乘汽车来参加开馆典礼的人,只好远远地下车,被人流挤着往前走。据曾经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筹建工作的吴瀛先生回忆,那天他去得有些晚,结果同家人朋友一起被堵在坤宁宫东夹道里,整整两个小时没动地。
  这还只是展室外面的情况,展室里面更加拥挤。据故宫博物院的那志良先生回忆,他当时被派往养心殿维持秩序,养心殿里展出的是描述清代皇帝大婚和南巡的图画,参观者都想仔细看看皇帝结婚究竟是怎样的情景,站在画前就不走了,后面的观众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往里拥,那志良先生只好站在凳子上,扯着嗓子请前面的参观者赶紧往外走,给后面的参观者腾地方。一些身体单薄的参观者,就好像夹心饼干中的“夹心”,随着人流被慢慢“夹”到了展品跟前,人流停住他也停住,就只有脖子可以抻一抻、转一转,看不见展品也只好作罢,很快又被人流裹挟着出了展室,“夹”往下一处地方。

最早的展览都有啥


  早期,故宫博物院除了按照文物品类设计的“宋元明瓷器展”“青铜器陈列”“古代玉器陈列”等展览外,还举办了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别出心裁的特色展览。比如反映帝王审美趣味的“乾隆珍赏物陈列”,展示宫廷戏曲艺术的“戏衣、切末陈列”,以及充分发挥清宫旧藏特色的“历代帝王画像陈列”等。此外,故宫的交泰殿、养心殿、西六宫等处还被开辟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用来展示皇室生活的原貌。
  可惜好景不长,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迅速占领了我国东北地区。东北淪陷、华北告急,部分有识之士认为,一旦日军的铁蹄踏入华北地区,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势必遭到极大破坏,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成员讨论后决定,为了保护文物,唯有搬迁——建筑搬不走,就搬文物;文物也无法全部搬走,就选择其中的精品妥善装箱后搬到我国后方安全区域。

南迁文物难又难


  文物搬迁工作遇到了极大困难,第一个问题就是装箱问题。
  那么多珍贵的文物,哪怕只是磕掉一小片,刮花一点点,都是无法弥补的损失。负责装箱的工作人员苦心研究,发明了许多针对不同文物的装箱方法。比如脱胎瓷碗,这种瓷器的胎体薄如蛋壳,用手拿都怕不小心捏碎了。给它们装箱时,工作人员先把一块厚棉花垫在下面,放上一只脱胎瓷碗后在碗里铺一层薄棉花,再放入一只碗,然后再添棉花把这两只碗裹起来,外面用纸包好后系上绳子捆扎结实。如此包装多套碗后再一一放入铺了厚厚稻草和棉花的箱子,工作人员还要用棉花把一套套瓷碗之间的缝隙塞实,上面再盖一层棉花、一层稻草,最后把箱子钉好、加封。如此装箱的瓷器经过多次搬迁,真的没有发生过损坏的情况。
  1933年2月,故宫博物院文物的南迁工作正式开始。经过4个多月的时间,共运出文物13000多箱。这批文物先是被存放在上海,后来又转运到了南京。在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南京情势危急,工作人员只好分成三路将文物继续向西迁移。他们进入四川,将文物分别存放在巴县、峨眉、乐山三地。存放迁移文物的仓库都是临时安排的,远远达不到储存文物的要求,于是“四防”——防盗、防火、防潮、防白蚁的工作就成为当时的主要工作任务。
  防盗可以请当地的驻军帮忙,但其他“三防”就只能靠故宫工作人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1943年,峨眉县城失火,县城内包括县政府、银行、邮局在内的重要机构全部被大火吞没,一部分故宫文物就存放在西门外的武庙。工作人员考虑到峨眉县没有自来水,消防水枪根本派不上用场,唯一的办法就是拆出一条隔离带。于是,工作人员请当地保长动员西门外的百姓将草房拆除,并承诺所有损失由故宫博物院负责赔偿。房子刚刚拆除完,火势就蔓延出了西门,好在隔离带已经造好,大火才没有烧到文物仓库。

  防潮这项工作就更麻烦了:要把文物架高,保证通风;要在地面撒石灰来吸收潮气;晴天要开窗通风,还要把文物分批运出仓库晾晒。
  南方部分地区白蚁猖獗,它们会将放置文物箱的木架蛀空,这样文物箱就会有掉下来的危险。针对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就将仓库原有的木地板全部拆除,用大块的鹅卵石来垫高文物箱。每天早晨8点,工作人员都要进入库房,跪在地上借助手电筒的光仔细检查每一块鹅卵石,看有没有白蚁爬过的痕迹。一旦发现有白蚁活动的痕迹,就得赶快对文物进行开箱检查,同时要在那片地面挖坑、灌药、铺石灰,然后才能将文物箱复位。

文物去哪儿了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故宫的工作人员开始把存放在西南大后方的故宫文物向南京迁运,整个过程持续到1947年6月。1948年,正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际,国民党政府准备逃离大陆,同时决定将存放在南京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也迁往台湾。最终有2972箱文物被运抵台湾,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
  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当时也接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命令,要求将尚存故宫的文物尽快装箱运往台湾。不过,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马衡先生早与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取得了联系。他表面上服从命令,按部就班地将文物编号、装箱,但同时又告诫工作人员,装箱时“不要慌,不求快”,而且从不催问装箱进度。就这样拖来拖去,最终拖到北京和平解放,国民党政府想将北京故宫中文物空运走的幻想彻底破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成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紧跟时代潮流,在如何吸引观众方面花了不少心思,改变了以往“高冷”的形象,“魔性”“萌宠”“时尚”“国潮”这些过去与博物馆不搭界的词,如今都被人们用来形容故宫里的人与物呢。
其他文献
我们现在有时将洗澡说成沐浴,前者比较通俗,后者显得文雅,然而沐浴的原意和洗澡是有区别的。  请大家先看一下“沐”“浴”这两个字的金文写法,“沐”字是一个人用双手掬盆中的水洗头发的样子,而“浴”字则是一个人置身器皿中,并在他的两边加上水滴。这清楚地表明古人将洗头发称为“沐”,将洗身体称为“浴”。  当然,那时候不仅沐、浴的含义不同,人们沐、浴时的用品也有区别。商周时的贵族讲究沐要在汤中加入潘汁。“汤
期刊
乌托邦背后的勾当:流放、监禁、屠杀  监狱是人类文明处于极端状态下的缩影。  传说中,生活于公元前21世纪的皋陶,被尊为狱神。皋陶,清脸鸟嘴,铁面无私,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  流放似乎是每个族群的天然发明,它像文明本身一样古老。《竹书纪年》载,尧晚年,无力控制天下,舜趁机夺了帝位,把尧流放到平阳,又把尧的儿子丹朱流放到丹水,使他们父子不得见面。同
期刊
明代皇帝的名字都是数字吗  我们从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说起。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他的父亲叫朱四五,哈哈,他们的原名中竟然有数字!在元代,这可是老百姓给自己起名的方法。等到朱元璋结束了元代的统治,成了明代的开国皇帝,自然就不能再按照这样的方式给后世的子孙取名字了。  因此,朱元璋规定:子孙的名都要有两个字——第一个字是行辈字;第二个字必须是一个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依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选取。  
期刊
赵小野正在吃黄瓜。妈妈问:“你知道黄瓜是从哪里来的吗?”赵小野答:“当然是农民伯伯种的啦!”妈妈笑着说:“有学者认为我国的黄瓜最早是由张骞(qiān)从西域带回来的,所以黄瓜以前也叫胡瓜。张骞从西域带回来很多味道新鲜的蔬菜、水果,例如香菜、大蒜、胡萝卜、蚕豆、核桃、葡萄、石榴、西瓜……”赵小野惊喜地问:“哇,这个张骞难道是一位美食家吗?”張骞档案  张骞(约前164—前114),字子文,是中国汉代
期刊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在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的发起下诞生,这是一项展现人类成就与对未来向往的国际性盛会。历史上的每一届世博会都反映了人类当时在多个领域的极限探索。爱迪生从这里声名鹊起,毕加索为这里创作画作,海伦·凯勒在这里发现惊喜……与商贸展会和主题乐園不同,世博会既有贸易、娱乐的功能,还有教育功能,不同主题的世博会启迪着人们总结过去、畅想未来。从工业革命到太空时代,从蒸汽机车到人造卫
期刊
这位先生穿的服装叫曳撒,也叫一撒。这种款式可能源于元代的“质孙衣”(“质孙” 是蒙古语“华丽”的音译,汉语称为“一色衣”),其款式特色是腰下部为马面褶,带有浓浓的异域风情。曳撒可是明代男子服装中的流行款,连皇帝也时常穿着。  在古代,只有能文能武的男儿才是大家追捧的对象。游猎射箭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体育活动。为了方便运动,防止受伤,男子们通常会穿着罩甲。你看这些穿着罩甲的男子,动作潇洒、英姿勃发。你
期刊
1850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打算举办一场世界级的博览会,他们面向全世界征集场馆的设计方案,并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场馆得是一个临时建筑,搭建周期不能超过10个月,用完以后还能够拆除;其次,要有足够大的面积,能容纳5万人以上,能布置非常多的展品;最后,还要将花费控制在10万英镑以内。  这些条件能满足其中一个就很不容易了,还要同时满足3个,真是太难了!果然,提交上来的245
期刊
从1851年英国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发展至今,世博会已经走过了170年的风雨历程。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汇聚展现了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丰硕成果,见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成为全世界人民相互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大舞台。许多流传后世的工业产品、脍炙人口的精彩传奇,都曾在世博会上一一呈现。今天我们就为同学们介绍几项曾在各届世博会上亮相,并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工业发明。吹响近代工业化号角的蒸汽
期刊
北京城内古建筑特别多,有皇宫、坛庙、园林、寺观、王府、会馆、民居等,其中皇家建筑是皇室成员办公、居住、祭祀、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专属场所,因此它们在所有古建筑中等级最高,是古都北京与众不同的城市景观之一。皇帝的“起居室”和“办公室”——紫禁城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热衷于大建自己的宫殿,他们按照《周礼·考工记》把皇宫的建设理念付诸实践。紫禁城作为皇帝的家和工作场所同样如此,一条中轴线完美地突出了其中心
期刊
我的成长  大家好,我是南京。和其他古都一样,我也有曾用名,如金陵、秣陵、建业、建邺、建康、白下、江宁、上元等。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这里建都,因为明朝实行两京制(国家有两座都城),先后将开封、北平定名为“北京”,我的名字“南京”也随之诞生。  说起我作为都城的经历,要从“六朝古都”说起。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是一段文化发展十分璀璨的时期,玄学、诗词、史学等都达到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