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盖王子”《开讲啦》李院生讲述问鼎南极之巅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mai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曾十一次深入南极大陆,带领队员找到南极冰盖最高点并建立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
   2019年1月2日,中国第三十五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成功进入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处区域,进一步去完成南极的科考研究。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2350米,在普通人眼中,这是一个难以到达的巨大“冷库”,而本期嘉宾李院生曾十一次深入南极大陆,带领队员找到南极冰盖最高点并建立了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
  当提到自己这一个个令人称赞的成就时,李院生曾诚恳地说:“我们个人很渺小,在强大国家的支撑下,有幸做了这件事情,成为参与者、见证者、实践者。”
  四十岁第一次踏上南极
   1956年,李院生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卓资山县。1979年,他从南京大学地球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所属的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李院生与南极科考结缘,可以追溯到1991年。在一次有关地质学研讨会中,他发现人们开始关注南极冰川与气候变暖的关系。于是他毅然放弃了前往加拿大进行地质考察的机会,把自己的课题锁定在我国刚刚起步的南极科考上。
  尽管是昆仑站的首任站长,但对于南极,李院生却是一个“晚来者”。34岁,他才第一次开始对南极感兴趣,39岁正式“转行”,1996年,40岁的他作为交换学者被派到日本参加他们的内陆冰盖考察,这是他第一次到访南极,看到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南极建立了考察站,并取得了很多成果,他心中便产生了要在这个领域“干出点名堂”的想法。
  他在演讲中提到自己第一次踏上南极大陆的感受:“感觉就是被抛出了人类社会之外。”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环境下,他每天要在室外挖几个小时的雪坑,以至于挖雪坑成为后来他在南极科考中的一个心理障碍。节目中,他用自嘲的方式回味了那次经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97年的春节,我在挖雪坑的时候看着表,那时候国内应该是晚上八点钟,我想那时候春晚已经开始了,可能没有任何人知道此时竟然有一个中国人在南极内陆冰盖挖雪坑。”而正是这样的磨砺,让他在回国后总结出了三万多字的考察报告,并对后来中国进行南极内陆考察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
   “高冷”的昆仑站是如何诞生的?
  从科学考察角度看,南极有四个最有地理价值的点,即极点、冰点、磁点和高点。此前,极点、磁点与冰点先后被几个国家建立了科考站,只有冰盖高点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1998年到1999年,在中国第15次南极科考中,李院生带领队员用国产雪橇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100公里。当时中国极地科考没有飞机作为运输工具,在一次冰上卸货中,李院生驾驶运输车走在队伍最前面。货车正好经过一个潮汐缝,冰面上突然出现了裂痕,车尾向下沉了几十厘米,李院生加足马力,将几十吨重的运输车开出了危险区。最终挺进了1100公里,进到DOME区域。在李院生与同事多次的科考经历中,这样的惊心动魄是经常出现的,但他们每一次都沉着应对,创造了中国南极科考“零死亡”的成绩。
  有了这一次的经验与准备,2005年,李院生带领中国南极内陆科考队跋涉1200公里,抵达被称为“人类不可到達的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创下了人类极地科考的新纪录。他们建立起了符合国际规范的中山站——冰穹A1100公里冰川学综合考察断面,并获取了该区域内国际首支包含有近3000年气候记录的冰芯样品,首次测得冰穹A最高点区域的10米雪温度为零下584摄氏度。这些野外工作成果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4年后,李院生再次率队在冰穹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创造了极地史上的一个奇迹,使中国成为第一个在南极内陆建站的发展中国家。
  李院生是中国南极昆仑站首任站长,是我国冰盖经历最丰富、作业最多、对冰盖认识最为深刻的极地专家。2008年,有人给他起了个雅号“冰盖王子”,不仅是对他多次南极科考的美誉,也是对他多次死里逃生的敬佩。“我女儿听说我被称为‘冰盖王子’,还笑着调侃我说,这么大岁数还当‘王子’?”
  从南极科考大国向强国迈进
  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第一次将五星红旗插在南极的大地上,到现在,中国极地考察历经了35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建成有4个南极考察站,一个北极考察站;拥有一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还有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正在建造中;一架固定翼飞机“雪鹰601”;可谓实现了海陆空立体考察。同时,更有一支精英团队,作为极地考察后勤保障和科学支撑。
  中国目前正在向极地科考强国迈进,35年以来,随着国家各项科研条件的发展,除了科考设备不断地更新完善,科考队员在南极的生活条件也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善。以前的南极科考站没有网络,那时候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打乒乓球和唱歌,所以从南极回国的科考队员连犄角旮旯的歌曲都会唱。而现在有了网络,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和家人联系,南极中山站还建起了室内体育场,几个国家的科考队员经常会一起参加体育活动。
  节目现场,李院生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仿佛带领所有人一起踏上了那片纯净而遥远的“白色大陆”,现场观众与青年代表也大开脑洞,提出各种出人意料的问题:“作为一个去过南极十一趟的人,有没有什么抗冻妙招?”“许多化妆品品牌宣传产品采用了极地植物精华是真的吗?”“在南极室外光膀子会不会感冒?”“在南极洗澡吗?”有趣的灵魂总会相互碰撞,如果你也对这些问题充满好奇。
  据CCTV《开讲啦》整理
其他文献
既然有幸走进文物修复行业,我就要一辈子把这件事认认真真地做好,让这些文物再多活几辈子。  日前,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三期热播,河北博物院件国宝——长信宫灯、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彩绘散乐浮雕亮相。作为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的修复人——省文物保护中心科技保护部的文物修复专家雷金明讲述了国宝修复背后的故事。  走上文物修复之路   40多年前的雷金明,跟本没想到过自己会和文物修复打交道。   1
期刊
张连文看着记者带来的白酒,感慨了一番久违的故乡情之后,还曾跟记者约定:“我以前挺能喝酒的,也好喝酒。等我身体好点了,约上你,咱们一起喝两杯。”  曾主演《艳阳天》《创业》《沸腾的群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敌营十八年》等经典影视剧的著名影视表演艺术家张连文1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74岁。  十二年前,张连文曾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我也曾先后三次去张连文家中拜访他。如今再度提及“铁人”张连文,去日如昨
期刊
现年75岁的徐朝兴站在中国美术馆三层展厅的中间,最后一遍审视自己的作品,再过几个小时,“青瓷·传承·复兴暨徐朝兴从艺六十周年作品展”就开幕了。  走到灰釉‘“观沧海”大盘前,他停了下来。这是一直径76厘米的弟窑(相传:宋朝龙泉县,有一位很有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以擅烧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两兄弟自幼跟父亲学手艺,都深得其父的真传。章村根去世后,这
期刊
“修剪花材的时候,就顺花材自然之势。别插成一溜,别插成一个等高线,因为任何植物它都是高低错落生长的。”這位醉心于把瓶中花插出自然之美的老人叫王莲英,是中国杰出的插花艺术家,2008北京奥运会颁奖用花主要设计者,也是将传统插花艺术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人。  对于2019年在北京延庆举办的世园会,王莲英有着这样的期许:“我们国家第二次举办的这个最高级的一个盛会,而且是在我们北京来举办,希望我
期刊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座名为“青春”的雕像伫立其中——一位短发少女拿着草帽,身体微微前倾,迈出去的步伐彰显着年轻人独有的意气风发。而“青春”的原型,便是如今已满头银丝的樊锦诗。敦,大也;煌,盛也。自1963年从大学毕业后,樊锦诗扎根风沙之中的敦煌,五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守护着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记者专访樊锦诗,聆听“敦煌女儿”半个世纪以来的执着与真诚。  一见定终身  见到樊锦诗是
期刊
顾方舟曾将自己的人生概括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小儿麻痹症。   2019年1月2日3时35分,研制疫苗消灭我国小儿麻痹症的著名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一级教授顾方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消息,顾方舟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兹
期刊
北京卫视热播剧《幕后之王》中的布小谷引发观众热议。其扮演者、顶着“谋女郎"光环出道的周冬雨同布小谷一样,有过初入行的青涩懵懂,也有着成长后的自信无畏。从《山楂树之恋》中淳朴腼腆的静秋到大方得体的最佳女演员,她以自己独有的灵气和天赋,赋予了每一个角色特有的灵魂,成为人们心中当之无愧的“实力派”代言人之一。近日,周终雨讲述了台前幕后的职场进阶之路。  从端茶倒水取快递的小实习生到独当一面的高级制作人,
期刊
日前,弟弟发来一张老照片,定睛细看,屈指一算,这张照片应该是在“文革”初期拍摄的,已经有50年的历史了。  当年我不满17岁时就参加了工作,在国家某部级所属的一机关食堂里上班。机关工作人员大多是经历过长征、抗日、解放战争的老干部。他们对我们这些年轻人都热情地昵称为小鬼。工作之余,常常和我们在一起打兵乓球、篮球,或郊游等,彼此相处得很融洽。1969年,机关在西北宁夏平罗县开办了“五七干校”。我们这些
期刊
王叔晖,字郁芬。她是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大家,尤擅长女性人物画的创作,甚至可称“第一人”,是连环画史上的一代传奇。  你不一定听说过王叔晖这个名字,但《西厢记》《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杨门女将》《桑园会》《生死牌》《新白娘子传奇》······这些连环画,你总会看过一些吧,这些连环画都是王叔晖画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王叔晖的故事——  童年往事  王叔晖,1912年8月生于天津,
期刊
之前,我已给大家介绍了“初唐四杰”王、杨、卢、骆里的王、杨,今天来给大家说说卢——卢照邻。  人们常用“同命鸳鸯”来形容恩爱夫妻,就是从卢照邻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长安古意》)发展来的。  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他的生年有说是公元630年的,也有说是636年的,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  范阳卢氏自秦以来,就是名门大族,还一度入围过“中国四大
期刊